书城文学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7504700000040

第40章 W(1)

玩物丧志

【原文】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释义】人如果沉湎于所爱的事物就会丧失进取向上的志向。

姬发攻灭商朝后,建立了周期,历史上称他为周武王。武王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有功的大臣和诸侯,并且派出大批使者到各边远地区,去宣扬自己的武功文治,号召远方各国和部族都来臣服。不少远方的国家和部族慑于武王的威名,派使者来到周朝称臣,同时带来了许多贡物。在这些贡物中,有一只被称为獒的狗。这獒身体大,尾巴长,四肢比较短,毛呈黄褐色,凶猛善斗,可做猎犬。

这畜生很有灵性,见到武王就匍伏在地,似乎在行拜礼。武王很高兴,吩咐侍从好好喂养它,并重赏了献獒的使者。接着,就乐滋滋地与它逗玩起来。

太保召公姬奭(shi)觉得,作为一个君王,对此要有所节制,于是作了一篇名叫《旅獒》的文章呈给武王。文中写道:沉湎于侮辱和捉弄别人,会丧失自己崇高的德行;沉湎于所喜爱的事物,会丧失自己进取的志向。创业不易,不能让它毁于一旦啊!武王读了这篇文章,想到纣王荒淫无度导致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姬奭的文章有道理,于是下令将贡物分赐给各功臣和诸侯。

完璧归赵

【原文】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给原主。

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便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将璧送去,但又怕秦王借口派兵来犯。可以派到秦国去答复的人,一时也物色不到。

就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赵王召见了他,听他分析了这件事的性质,蔺相如认为还是答应秦国的要求为好。赵王很满意他的分析,问他谁可以出使秦国。蔺相如回答说:

“想必大王还未找到可以出使的人。我愿意捧着璧出使秦国,并向大王保证:秦国将城池给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王;如若秦国不将城池给赵国,我就一定将完整的璧送归赵国。”

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向秦王献上和氏璧后,秦王满心欢喜,只顾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玉璧而无意交城。蔺相如借口璧上有小斑点要指给秦王看,取回和氏璧,随即愤怒地指责秦王不提交城之事,显然不是诚心交换。如强行逼迫他,他将让玉璧与自己脑袋一起在柱上撞个粉碎。

秦王怕他真的这样做,马上表示道歉,并当场叫人拿出地图,划出15座城池。但蔺相如料到他这是做做样子,不会真的交城,因此表示秦王必须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最隆重的仪式,方能献璧。秦王被迫同意。

蔺相如估计到,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五天再受璧,但肯定不肯给赵15座城。因此让一个随从人员换上普通百姓穿的粗布衣服,藏着和氏璧,从小路逃回赵国,从而实现了自己完璧归赵的诺言。

等到秦王发觉受骗,已经来不及了,他虽然很恼火,但认为就是杀了蔺相如,也不能得到这块璧。于是就此作罢,将蔺相如好好送了回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文】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释义】俱:都,全;欠:缺。比喻做一件事情,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因而还不能成功。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二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得病。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诸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良药。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说完,写了16个字,递给周瑜。这16个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借给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地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干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惶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

亡羊补牢

【原文】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如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

【释义】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差错后,及时纠正补救,还来得及。

战国时期,楚怀王因为不听屈原的忠告,沦为秦国的囚徒。怀王死后,他的儿子顷襄王即位,仍是一个不成器的国君,丝毫未吸取父亲的惨痛教训,和怀王一样贪图享乐,重用权臣,对如狼似虎盯着楚国的秦王,竟然无动于衷,丧失警惕。大臣庄辛心中十分焦急,有一次终于忍不住了,对襄王大声疾呼道:“大王,您整天和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四个小人在一起鬼混,吃喝玩乐,不操心国家的大事。照这样下去的话,只怕楚国的都城究竟能存在多久,也快成问题了!”襄王哪里听得进去,大骂庄辛老糊涂,故意耸人听闻。庄辛说:“既然您不愿听,就让我到赵国去,看我的话会不会变为事实。”

五个月以后,秦国果然出兵入侵楚国,接连占领了许多城池。最后,楚都也沦陷了,襄王流亡到城阳,这才相信了庄辛的话,于是派人到赵国把庄辛请回来,恳切地说:“过去我没有听先生的话,结果落到这步田地,还求您给指条路吧。”庄辛见襄王确有悔过之意,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牧民养了一群羊,忽然一天早晨发现羊少了一只。他围着羊圈转了一圈,原来是圈栏上破了个洞,夜间狼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暂且把其他的活放一放,先堵上这个窟窿吧。”牧民气呼呼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啥?”第二天早上,羊圈里又少了一只羊,狼又重演了前一天的把戏。牧民这下才后悔未听邻居的劝告,赶快结结实实地修好了羊圈,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吃羊了。牧民感慨万分,逢人就谈“亡羊补牢”的道理。

庄辛讲完故事,对襄王说:“牧人尚且知道亡羊补牢的道理,何况楚国还剩有几千里的国土。只要您肯改过自新,还怕治理不好国家?”

望梅止渴

【原文】魏武(指曹操)行径,失汲道,军皆渴,乃命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假谲》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空想来自我安慰。

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带兵作战时常会急中生智,出奇制胜。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兵远途出征,去攻打张绣。这天烈日当空,暑气逼人,照得人心里火辣辣的,喘不过气来。将士们半天滴水未进,行军速度越来越慢。曹操见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士兵四下找水。可这地方是一片荒野,没有河流,没有池塘,土地焦得裂开了口。

曹操焦急万分,无论如何得想个办法鼓起劲来,让部队走出这个死亡地带。他眉头一皱,忽然有了一个主意,便勒马跃上一个小土丘,高声对士兵们喊道:“有水啦!有水啦!”

将士们一听说有水了,骨碌翻身从地上爬起来,顿时来了精神,东张西望地问:“在哪儿?在哪儿?”

曹操挥动马鞭往前面一指,说:“我看见前面有一大片梅林,这个季节正是梅子成熟的时候,大家走到那里便可以大吃一顿了。”一听说有梅子吃,将士们马上联想到梅子酸溜溜、甜滋滋的味道,嘴里的口水直往外分泌,顿时觉得不那么渴了(望梅止渴)。部队振作起精神,大步流星往前赶,终于走出了这片沙漠一般的荒野,来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曹操凭着自己的才智,带领部队战胜了行军途中的艰难险阻,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望洋兴叹

【原文】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释义】望洋:抬起头来看的样子;兴:发出。抬头仰望而发出感叹。比喻条件或能力不够,无可奈何。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人,很有学问,想像力特别丰富。有一次,他讲了一个河伯的故事。

河伯,也就是传说中掌管黄河的神,他以为自己的力量是天下最了不起的。难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比黄河更汹涌澎湃?更波澜壮阔?更气势宏伟?

河伯兴高采烈地顺着黄河的水流,浩浩荡荡向东奔去,一直奔到了大海的身边。他放眼向大海望去,不觉吓得舌头直缩:只见水连天,天连水,茫茫一片,碧海滔天,根本就望不到大海的尽头。河伯感到惭愧万分,抬起头来,仰望着大海上空灿烂的太阳,望洋兴叹道:“常言说,‘一桶水不响,半桶水晃丁当’。我从未见过大海,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如今到了大海身边,才知道大海如此洪波万里,浩瀚无穷。我真是孤陋寡闻呀,差点闹了个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