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7504700000033

第33章 Q(1)

旗鼓相当

【原文】如今子阳(公孙述)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后汉书·隗嚣传》

【释义】旗鼓:古代军队用以发号令的工具;相当:不相上下。比喻势均力敌或力量不分上下的意思。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称为光武帝。但当时,边远地区尚未完全统一,隗嚣在甘肃一带自称上将军,公孙述在四川一带自称皇帝,双方都握有重兵,时常为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这两派势力对东汉王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东汉王朝刚刚建立,暂时还拿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平息叛乱,刘秀就想方设法拉拢隗嚣,以孤立公孙述势力,进而一统天下。

隗嚣为了寻求政治出路,就乘机上书刘秀,表示愿意向东汉投降称臣。于是,刘秀便派大司徒邓禹赶赴四川,封隗嚣为四川大将军。

不久,吕鲔(wei)在陈仓发动叛乱,拥兵数万,接着,吕鲔又与公孙述勾结在一起,出兵攻打陕西中部一带,进逼长安城,形势万分危急!

这时,隗嚣率领大军及时赶来,隗嚣的军队配合刘秀部队顽强抗敌,结果将叛军杀得大败而逃。

刘秀听说前线告捷,十分高兴,就亲自写了一封措辞委婉的信给隗嚣,希望他能凭借自己的兵力,与汉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公孙述。刘秀在信中说:“我现在忙于在东方作战,大部队都布置在那里。眼下我在西方的兵力极其薄弱,如果公孙述侵犯长安的话,我希望与将军的兵马联合在一起,这样便能与公孙述旗鼓相当了。”

隗嚣接受了刘秀的意见,不久,他与刘秀共同出兵讨伐公孙述,结果把公孙述打得大败。

杞人忧天

【原文】《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列子·天瑞》

【释义】比喻多余而没有必要的忧虑。

传说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他时常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地会塌陷下去,弄得自己无处藏身,因此整天愁眉不展,心惊胆颤,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杞人的一位朋友见他这样忧愁,很同情他,就跑来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堆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天地之间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这种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与气体相通。你整天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杞人听了这番话,更加惶恐不安,忙问:‘如果天真的是由气体堆积起来的,那么日月星辰挂在气体的上面,难道不会坠落下来吗?”

朋友答道:“日月星辰也是由气体聚集而成的,只不过会发光发亮罢了。即使掉下来,也绝不会砸伤人的。”

杞人沉思了一会儿,仍不放心,又问:“如果大地塌陷下去,那可如何是好呢?”

朋友耐心地解释说:“大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这些泥土、石块四面八方到处都有,塞满了每一个角落。你可以在它上面随心所欲地奔走跳跃,为什么要担心大地会塌陷下去呢?”

经过这么一番开导,杞人恍然大悟,这才放下心来,又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千金买骨

【原文】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战国策·燕策一》

【释义】比喻求贤若渴。

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纷争不休,燕国一度被强大的齐国打败。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招贤纳士,兴复燕国,向齐国报仇。

一次,燕昭王召见了极有才略的谋士郭隗,虚心请教道:“当前燕国面临困境,你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贤士,辅助我治理国家,重振旗鼓,以实现复仇的宏愿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的问题,而是先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国王,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派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布告,说他愿出一千两黄金购买一匹千里马。三年过去了,一匹马都未买到,国王为此不悦。这时,国王身边有个侍臣,请求让他带上一千两黄金,出外寻找千里马。国王同意了。

于是侍臣带着千两黄金,四处奔走寻马。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打听到一点讯息,可等他赶到时,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侍臣毫不犹豫地拿出五百两黄金,买下了那匹千里马的尸骨,带回来献给了国王。

国王斥责道:“我要的是一匹日行千里的活马,可你却白白花掉五百两黄金,买回一堆千里马的尸骨,这有何用处呢?”侍臣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大王,您不是要买千里马吗?可是您买了好几年都没买到,这并非因为世上没有千里马,而是人们不相信您真的会出千金买呀!如今我花掉五百两黄金,为您买了一堆千里马的尸骨,消息传开后,天下人都知道您珍爱千里马,等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把活的千里马给您牵来的。”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送到了国王的手上。

郭隗讲完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大王若真的想招贤纳士,不妨先从我开始,天下贤人见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会主动来找大王了。”

燕昭王觉得郭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师。诸侯各国的贤士闻讯,纷纷前来向昭王自荐。昭王任用各国的能人贤士治理国家,后来,终于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收复了全部失地。

前车之鉴

【原文】鄙谚曰:“前车覆,后车鉴”。秦民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汉书·贾谊传》

【释义】比喻先前的失败,可做其后的教训。

贾谊是西汉时洛阳人。他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当他18岁的时候,他所写的文章就已经远近驰名了。

汉文帝听说贾谊很有才学,于是他就特别派人把贾谊请到京都担任博士。那时,贾谊才20岁。

有一次,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讲述治理国家的道理说:

“秦朝的时候,宦官赵高教导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单教他怎样去处决囚犯,所以胡亥所学习的,不是斩杀犯人,就是怎样灭族。

秦始皇死后,胡亥当上了皇帝。他在即位的第二天就杀人,有人用忠言劝告他,他认为是诽谤;有人向他呈送治国安民的计策,他认为是妖言,他杀起人来,简直就像割草一样。

那么,难道胡亥天生就是这样残暴的吗?不是的。这完全是教导他的人教得不合理,才造成的恶果呀!俗语说:‘不熟悉做官的,只要看看他所办的公事成绩如何,就可以知道了!

俗话又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到前面的车子翻下来,后面的车子就作为警戒!’

秦朝灭亡的前车之覆,应该作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呀!”

汉文帝看了上书,认为贾谊讲得很有道理,不久便把贾谊升为大夫。后来,汉文帝想继续提拔贾谊,却遭到绛候周勃等人的反对。于是汉文帝派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后又调任梁王太傅。

贾谊一直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32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原文】臣观事成,闻往古,天下之美同;君主之权均而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释义】比喻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做为今后的借鉴。

战国初,晋国的卿大夫(国王及诸侯分封的臣属,常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知伯,在率领韩、赵、魏三卿灭掉晋卿中行氏之后,向韩、赵、魏三家索取疆土。韩、魏两家因害怕知伯,都给了他土地,但赵襄子不肯给予。于是,知伯又会合韩氏和魏氏的军队攻赵。

赵襄子采用大夫张孟谈的计谋,暗中与韩、魏两国联络,说清如果赵国被攻灭,对他们是不利的。最后,韩、魏与赵的军队秘密联合起来,偷袭知伯的军队,把知伯活捉了。

在这场争斗中,张孟谈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可是事成之后,他却向赵襄子提出辞呈,不再为赵襄子干下去了。

赵襄子觉得很奇怪,问张孟谈为什么要功成身退。张孟谈回答说:

“从前有人说,春秋五个霸主所以能很好地治理天下,那是因为国君都能驾驭臣子,而绝不为臣子所驾驭。如今我作为臣子,名声显达,地位高尊,权力重大,信服的人太多了,所以应该放弃功名,削掉权势。”

赵襄子不高兴地说:

“我听说凡是能辅佐国君的,名声才能显达;功劳大的,地位才能高贵;对国家能负责任的,才能委以重任;只要自己忠诚,众人便会信服。先圣所以能安邦定国,就因为这样做的缘故。你为什么要辞离呢?”

张孟谈说:

“大王所说的是成功所必须的东西,而我说的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道理。我听说,从前君臣一起打天下,最后取得成功,这是常有的事。但成功之后君臣权力平等,臣子的结局美好,那是没有的。不忘记以前的事,以后的事也就好办了。大王即使不同意我辞离,我也没有力量来帮助您做事了。”

赵襄子见他说到如此程度,知道无法挽留,只好同意他辞离。

黔驴技穷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三戒·黔之驴》唐·柳宗元

【释义】黔:今贵州;技:技能,本领;穷:完了,尽。比喻已把有限的本事用完,再也没有别的能耐了。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个好奇的人就用船运来了一头毛驴。因为不能派它什么用场,便把它放牧在山脚下。

山里的老虎发现了这头毛驴,觉得它看上去很高大,不知道它有些什么本领,不敢靠近它,只是远远地躲在树林里,偷偷地观察它的动静。

过了一些时间,老虎放大了胆子,走出树林,一点一点地靠近毛驴,再仔细地瞧瞧它,但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一天,毛驴突然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一大跳,以为它要来吃自己了,急忙逃得远远的。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过了几天,老虎又靠近毛驴,发现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对它的叫声也听惯了。于是,向毛驴靠得更近些,在它面前转来转去,结果还是平安无事。后来,老虎靠毛驴更近了,甚至碰撞毛驴的身子,故意冒犯它。毛驴终于被惹得发怒,用蹄子去踢老虎。

这一来,老虎反而高兴起来了。它估计驴的技能就这么一点儿,没有什么可怕的,便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咬断了毛驴的喉管,美美地吃个饱,才高高兴兴地离去。

巧夺天工

【原文】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中恒有赤珠……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嫏嬛记》引《采兰杂志》元·伊士珍

【释义】巧:精巧;夺:胜过,超过。人工的精巧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形容技艺高超、精湛。

在东汉末年,上蔡县令有个女儿,长得异常漂壳。一天,有个算命先生来到甄家,说他能未卜先知。甄夫人对此很信,请他为自己和女儿算命。

算命先生见到甄姑娘后,说她将来贵不可言。甄夫人很高兴,因为古时候女人富贵的重要前提是有一个好丈夫,于是甄夫人就留心给甄姑娘找个好婆家。

当时,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绍,有一子袁熙还未成家。甄家于是托人前去说亲。袁熙听说甄姑娘很美丽,就求其父去提亲。于是,甄姑娘嫁给了袁熙。

后来,袁绍在混战中取胜,握有四州。但好景不长,袁绍在官渡败于曹操,不久就病死了;袁熙不久也被杀死了。

当时,袁绍夫人和甄姑娘住在邺城。曹丕攻破邺城进入袁府,见到甄姑娘时,被其美貌惊呆了。他当即让甄姑娘理了理头发,并递过干净的手巾让她擦脸。他在临走之时,还留下卫兵保护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