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剂治疗,可用硫酸亚铁,富马酸铁,2.5%硫酸亚铁溶液。治疗方案应由医师制订,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另外,服用铁剂时必须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助铁剂吸收。
大细胞性贫血,顾名思义,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之比例在100∶3以上。显微镜下红细胞体积大于正常值。造成大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主要见于单纯母乳喂养儿,多在出生6个月以后发病。这种贫血的孩子,多数面色蜡黄,虚胖,头发稀黄干枯,睑结膜、口唇、指甲等处明显苍白。婴儿期发病者,有典型的神经系统表现: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少哭不笑;运动机能和智力机能出现倒退现象。如原来会坐、会直立者,又不会坐,不会站了;原来会笑的,又不会笑了。严重者哭无泪,少汗,舌尖抖动,舌尖或舌系带有溃疡。
预防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注意孩子的营养(孩子单纯素食者必须及时纠正此种偏食),及时添加辅食。只要稍加注意,完全可以预防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大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是用维生素B12和叶酸,同时加用维生素C。饮食治疗只要加添辅食即可。不能进食的重症儿,早期可鼻饲。要纠正孩子偏食的坏习惯。这些治疗可向医生咨询,重要的是要取得医师的必要指导。
混合性贫血,就是上述两种贫血兼而有之。病因、预防、治疗,也是两者兼有。大部分婴幼儿的贫血为混合性贫血,要按儿科医师指导进行治疗。
重度、极重度贫血者,由医师决定输血量及输血次数。这里应告诉年轻的父母们: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往往同时存在。这样的孩子往往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腹泻,患气管炎,多数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食疗膳方
猪肝瘦肉粥
用料:鲜猪肝50克,鲜瘦猪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作: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菠菜猪肝汤
用料:鲜菠菜200克,猪肝10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作:将菠菜洗净,切碎;猪肝切成小薄片,用油、盐拌匀,备用。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菠菜及猪肝,煮至猪肝熟即可。
功效:健脾补血。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症状较轻者。
麻花糊
用料:黑芝麻、花生仁各若干,白糖15克。
制作:将芝麻、花生仁洗净,放入炒锅中,炒熟,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热开水120毫升至150毫升,调成糊状,再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润肠通便,养血补血。
佝偻病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称,是小儿常见病。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维生素D缺乏,钙就不易吸收,就容易导致佝偻病。在我国3岁以下儿童中佝偻发病率较高。
发生佝偻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维生素D供应不足。婴儿膳食中含维生素D量很少,牛奶中含量少且钙磷比例不当,影响钙的吸收,所以人工喂养者佝偻病的发病率比母乳喂养者高。
(2)人体中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孩子户外活动少,则易患佝偻病。
(3)其他因素如生长发育迅速;患有胃肠道或肝、肾疾病;只以谷类为主要食物,副食少以及服用其他药物等。
佝偻病活动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小儿爱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夜惊,夜哭,枕秃;活动期主要是骨骼改变如方颅、出牙晚、肋缘外翻等症状。
预防小儿佝偻病首先要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母要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其次,小儿出生后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只要是暖和的天气,都可把小儿抱到户外。冬天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户外活动时应让幼儿露出手、脸;夏天则应在荫凉处,避免暴晒。注意不要让孩子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玻璃阻挡了阳光中的紫外线。另外,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但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极少,要及时增服浓缩鱼肝油。人工喂养时,更要注意及早增服鱼肝油。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能认为鱼肝油是补品,多多益善。过多服用可致维生素D中毒。在缺少维生素D时,补充钙剂是无用的,钙无法吸收,反而导致结石症。
食疗膳方
虾皮豆腐
用料:虾皮20克,豆腐50克,盐少许。
制作:虾皮洗净,豆腐沸水烫过捞出切小块。虾皮入锅,加水半碗煮沸,再将豆腐块入锅,共煮沸10分钟即可。
功效:营养丰富,预防佝偻病。
清炖二骨汤
用料:猪骨头250克,黑鱼骨250克,盐少许。
制作:猪骨,黑鱼骨洗净,砸碎,加清水适量炖至汤呈白色黏稠时,加盐少许调味。充渣饮汤。
功效:补虚益肾,补充钙质。
小儿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呼吸道细菌性传染病,致病菌为百日咳杆菌。由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因免疫力不强,一次感染后或全程免疫接种后仍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3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较高。由于咳嗽渐渐加剧,出现痉挛性咳,持续时间2~6周,甚至长达2个月以上,确实为婴儿带来极大痛苦。
痉咳期的特点是一连串阵咳后伴一次深吸气,出现吸气时的高调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称“回勾”。咳后常以呕吐出大量黏痰及食物为结束,由于剧烈咳嗽及呕吐,舌向外伸常导致舌系带损伤、出血及溃疡。剧咳也使面部浮肿,眼皮浮肿,结膜充血出血,面部出血点等等。咳时身体屈曲,表情痛苦,情绪紧张。由于咳嗽时间长,病程影响孩子营养吸收、睡眠等等,尤其对小婴儿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目前用红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治疗后,病程有所缩短。除药物治疗外,百日咳的护理很重要,要让患儿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病室中生活。要求安静、整洁,任何不良刺激都可诱发痉咳再次发作。禁止烟雾的环境。为防止呕吐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餐方法,供给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饮食。小婴儿睡眠时应侧卧位,并应有人多加照顾,以免痉咳呕吐造成窒息。室内要求一定温度及湿度,还可用雾化吸入,使痰易咳出。
百日咳除接种菌苗外,还应彻底隔离患儿,尤其托幼机构更应做好隔离检疫。
食疗膳方
柿饼罗汉果汤
用料:柿饼30克,罗汉果1个,冰糖25克。
制作:将罗汉果和柿饼水煎30分钟,加上冰糖溶化搅匀即可服用。
功效:清肺热,去痰火,止咳嗽。
橄榄炖冰糖
用料:生橄榄10粒(打碎),冰糖25克。
制作:隔水炖50分钟即可服用。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解毒。
发烧
“发烧”是人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尤其是如果烧在孩子身上,父母就更是心惊肉跳了。其实撇开那场令人闻之色变的非典不谈,小儿发烧本来是常有的事,是孩子机体对致热原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也是他们战胜疾病的有效方法。只不过有时发烧也存在假像,特别是以下两种情况父母要学会区别:
体温高并不一定全是发烧,环境等因素也影响体温
如孩子在高温的环境中,或者运动、哭闹过后,也会出现体温波动。若仅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体温在37.5℃~38.0℃之间,又没有其他异常表现,父母可继续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还有的孩子容易紧张,一遇到考试或者比赛,会因为焦虑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体温升高;一旦考试或比赛过后,体温就会自动降至正常。
感染等疾病因素引起的发烧则不同,孩子除了体温升高之外,同时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由于小儿个体存在差异,发热的表现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用手触摸四肢及额头也许很难察觉,最好以触摸胸腹部感觉为准。
假冷真热
孩子可能本来因感冒而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感觉冰冷,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地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
假冷真热的原因主要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较成年人容易发凉。再加上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一旦发生高热,便更会导致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不少父母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使得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或“类中暑”现象。
因此,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如果孩子所穿的衣服并不少,就应想到可能是发热的一种假像,这时可以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如一时找不到体温表,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胸腹部和腋下,或面对面感觉孩子呼出气体的温热度。
食疗膳方
牛奶米汤
用料:大米,牛奶。
制作:牛奶米汤的制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过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功效: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
西瓜汁
用料:西瓜。
制作:新鲜的西瓜,去籽去瓤,榨汁,代茶频服。
功效:降温利尿。
便秘
如果孩子有明显的腹痛、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出现,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引起便秘的原因,以防延误其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个体间有差异,孩子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而是要对孩子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只要性状及量与以往相比是正常的,孩子又没有其他不适,就不是便秘。
孩子便秘了怎么办?
腹部推拿
手掌向下,平放在孩子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这不仅可以加快孩子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消化。
肛门刺激
孩子实在拉不出大便,可以用肥皂头、开塞露塞孩子的肛门通便。或者把孩子的屁股放在热水里捂一捂,这些都对排便有帮助。但是这种方法要尽量少用,防止孩子形成条件反射,以后会习惯性依赖这种方法通便。
药物治疗
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肠胃的药,像妈咪爱、培菲康、合生元等都可以。清火的药可以服,但不能长期服用。
怎么预防孩子便秘?
养成排便习惯
孩子3个月左右,爸爸妈妈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从3个月开始,可以根据平时孩子的大概排便时间,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定时地为孩子排便,使之养成习惯。
饮食注意
孩子吃得太少也会引起便秘,一般奶粉喂养的妈妈比较容易掌握量,母乳喂养的话,可以根据孩子的体重来判断奶量是否够,孩子在前3个月基本上每个月长一公斤,如果体重不达标,那就可能是孩子吃不饱了。
保证活动量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孩子,要多抱抱他,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不要长时间把孩子独自放在摇篮里。
食疗膳方
蜂蜜白萝卜
用料:白萝卜250克,蜂蜜。
制作:将白萝卜洗净榨汁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
功效:排气通便。
荸荠鲜海蜇汤
用料:荸荠5~10枚,鲜海蜇50克。
制作:将荸荠洗净、去皮、切碎,与鲜海蜇一起煮汤。
功效:清理内热,理气润肠。
消化不良
孩子一次吃得太多,或者吃的太快都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而某些孩子的体质也会对特定的食物产生消化不良的反应。如果已经知道是哪种食物,父母就应当尽量让孩子少吃该食品。
五招对付孩子消化不良
通常消化不良会导致烧心的感觉。虽然听起来很严重,但别担心,这并不是意味着孩子的心脏有问题。烧心的感觉来自于胃酸回流,有些胃酸会通过食道流回到喉咙,食道受到了损害,当硬质食物流过,刺激了受伤的食道。所以孩子会有灼烧的感觉。
幼儿通常不知道自己不舒服的原因,这往往让他们感觉更难受。说不出的疼痛让他们表现非常烦恼。这种由胃酸引起的消化不良的最好的治疗就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首先让孩子的饮食有规律并且符合他的体质。确保每顿饭适量不至于太多,确保食物不会含太多脂肪太过于油腻。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巧克力或者橘子,两者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告诉孩子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吃饭不要太快,要把食物充分咀嚼(大约是十秒钟),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