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尤其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看到这种情况,父母十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
那什么时候可使用抗生素呢?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时;预防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就可以使用抗生素,前提是遵照医生嘱咐。
小儿感冒用药需要注意的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药品。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退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食疗膳方
葱白粳米粥
用料:葱白(葱的根部)5~6段,生姜6~7片、粳米适量。
制作:先将粳米煮成粥,同时将葱白放入粥中,快好时放入生姜煮5~10分钟后就可熄火。
功效:祛寒宣肺。
薄荷牛蒡子粥
用料: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适量。
制作:先将牛蒡子单煮15分钟,取出牛蒡子,留下汁水备用。将粳米煮成粥,10分钟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时,放入牛蒡子汁水,煮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玉屏风散
用料:西洋参或党参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
制作:将西洋参或党参、白术、防风用水煮开后,取汁水当茶喝。
功效: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腹泻
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消化道症状之一,腹泻的原因很多。在胎儿期,除了吞咽一些羊水之外,不接受任何外源性的饮食。但出生以后,发育不够成熟的消化道受到了很多外界刺激,肠道黏膜很容易受到刺激,且肠道内缺乏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对抗各种感染的能力差,所以易发生非感染性或感染性腹泻。但仅排便次数增多,不一定就是腹泻。对新生儿来讲,父母不要急着喂药或看医生,要先鉴别是功能性排便次数增多,还是病理性腹泻。
对新生儿腹泻,首先要查明原因,仔细回忆喂养史,可以给孩子做个全面的体查,化验大便。根据这些做饮食调整、肠道消炎、全身抗炎、输液、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尤其是新生儿机体忍耐性差,父母如果没有观察病情的经验,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腹泻对新生儿健康危害极大。因此预防腹泻应引起每个父母及护理人员的重视。坚持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腹泻的良策。尤其是初乳,量少质高,含有丰富的抗体,含有新生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要素,最适合新生儿哺用,是任何代乳品都无法替代的。尤其对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母乳喂养儿明显少于人工喂养儿。对有母乳喂养禁忌症不能哺母乳的新生儿,要注意奶具的消毒。最好不要经常更换不同的代乳品。家中有人腹泻要注意隔离。此外,护理好腹泻的患儿也十分重要。要勤换尿布,注意臀部护理,防止臀红、尿布疹的发生。要注意保暖,观察好尿量、大便次数,以及大便的性质,便于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食疗膳方
石榴蕊炒米水
用料:每次选用新鲜石榴蕊25克,大米30克,红糖少量。
制作:先将大米用清水洗净,然后放锅中炒至米变黄色,备用。新鲜石榴蕊用清水洗净,然后与炒黄的大米一起放入砂锅中煮水,煮至150毫升,加入少量红糖调味,分次饮用。
功效:暖胃,收敛止泻。
生姜红糖茶
用料:每次可选用鲜生姜9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鲜生姜用清水洗净并切成薄片,然后将生姜片放入砂锅内,加清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加入红糖适量,代茶饮用。
功效:祛风健胃,涩肠止泻。
山楂白糖水
用料:每次可选用生山楂9克,熟山楂6克,白糖适量。
制作:先用清水洗净生熟山楂,然后一起放入锅内煮水,煮好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用。
功效:山楂水能消除油腻,并能消炎、敛肠,去除食积、肉积。
湿疹
很多小儿自出生10天以后,开始长出一些小红疙瘩,先是长在眼眉上,然后在前额、肋部相继出现。严重者可及双耳根后和前胸部,耳根后常呈糜烂状。每当室温过高或晒到太阳时,疙瘩就会多些,凉快下来,就会减少。有的老人把这种疙瘩叫做“胎毒”。其实,这些疙瘩叫湿疹,也叫湿疹性皮炎,是婴儿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无论是男婴还是女婴,用牛奶喂养或吃母乳的婴儿,都会出现这种湿疹,但是比较起来,吃牛奶的婴儿的发病率比吃母乳高一些,而且程度也重些。
造成湿疹的原因,与婴儿的体质有关,因为长湿疹的婴儿,往往也容易发生臀红现象。
轻微的湿疹不需要治疗,只要在洗脸、洗澡时避免用肥皂,以防刺激皮肤,必要时可涂一些10%氧化锌软膏。如果湿疹较严重,或出现水泡,而且流黄水,直到结痂,造成婴儿因痒痛而躁动不安,这时就应该去医院皮肤科诊治。
食疗膳方
荷叶粳米粥
用料:粳米30克,鲜荷叶1张,食糖少许。
制作:粳米常法煮粥,待粥熟时,取鲜荷叶,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少顷,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可加食糖少许。
功效:清暑热,利水湿,散风解毒。
苡米粥
用料:苡米30克,淀粉、砂糖、桂花各少许。
制作:常法煮粥,米烂熟时加入淀粉、砂糖、桂花,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和中。
玉米须心汤
用料:玉米须15克,玉米心3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煎玉米须、玉米心,去渣取汁,加冰糖调味饮用,每日一次,可连服5~7天。
功效:利尿泄热,平肝利胆。
红眼病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春夏季极易流行。
红眼病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小儿生性好动,如不注意预防,往往一个孩子得病很快蔓延全家或整个幼儿园。
红眼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双眼先后发病,发病后眼部明显红赤、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由病毒感染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结膜大出血、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模糊不清,病情恢复较慢。
加强预防是防治小儿红眼病的根本途径,尽量不要带或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小儿已感染上红眼病,应做到以下措施:
(1)对患红眼病的患儿要及时隔离,给予积极的治疗。
(2)为了切断红眼病的传播环节,禁止带患儿到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洗澡、游泳。应注意不使用患儿的生活用具,如脸盆、毛巾等。
(3)对患儿的生活用具或幼儿园、浴池等公共场所的用品要采取消毒措施,以免造成扩散。家庭最常用的方法是煮沸消毒,即将被污染的用具,如毛巾、脸盆等以沸水煮15~20分钟即可。
(4)叮嘱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用公共毛巾,勤剪指甲,勤洗手,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5)当一眼发病而另一眼尚未感染时,应防止健康的眼被污染。对患眼滴眼药时,应偏向患侧,睡觉时亦应如此,以防分泌物流入健眼,受到传染。
(6)护理患儿或为患儿冲洗眼睛时,要防止分泌物溅入操作者眼内。
(7)由于有可能因操作不慎,反而引起交叉感染,所以不提倡对健康的眼采取滴眼药的预防措施。
红眼病虽是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但是如能做好以上的预防措施,就不必担心红眼病会在自己家庭中传播了。
食疗膳方
黄花马齿苋汤
用料: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
制作:将黄花菜、马齿苋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汤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
芹菜杞叶粥
用料:新鲜芹菜叶60克,新鲜枸杞叶30克,大米80克左右,精盐适量。
制作:将芹菜洗净切碎,枸杞叶洗净,与大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煮成菜粥,将熟时加少量盐调味。
功效:清热,平肝,固肾,适用于肝火上升所致的结膜炎(即红眼病)。
海带决明汤
用料:海带25克,草决明12克。
制作:海带用水浸软泡发,洗净后切成丝,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和与决明共煮成汤。
功效:清肝明目。早上空腹食用,效果更佳。
尿结石
孩子小小年纪怎么会与中老年病尿结石扯上关系呢?原因在于,除少数孩子属先天性结石体质外,多数情况下,还是“病从口入”,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不科学是导致小儿尿结石的主要因素。具体可归纳为四点:
其一,蛋白质、盐分的摄取量过多。追问患儿病史发现,不少小病人平时都对肉食偏爱有加,甚至到了食不可无肉的地步,而且口味比较重。另外,巧克力、牛奶属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孩子如进食过多,喝水又太少,易导致尿液浓缩、尿钙或尿酸浓度升高,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结石。
其二,偏爱饮料。如喜欢喝富含草酸的饮料,这就会大大提高草酸结石的发病率。
其三,滥补钙剂。不少父母盲目听信广告宣传,随意给孩子加补钙片,导致孩子血钙含量过高,尿中的钙浓度也随之上升,很大程度增加了患结石的风险。
其四,少数孩子存在泌尿系统畸形,也可能诱发肾结石。
那么,父母怎么知道孩子是否患肾结石呢?一般来说,大些的孩子可能会诉说后腰部或侧腰部疼痛,而且疼痛比较剧烈,这就是肾结石后的一个征兆。婴幼儿尚无语言表达能力,但可通过三个信号提醒父母:
第一是血尿,这往往是肾结石的首发症状,血尿可自行消失,反复出现。
第二是暂时性无尿,主要反映上尿路存在结石,并已形成梗阻,一旦梗阻解除,即有尿液排出。
第三是孩子尿尿时哭闹或费劲,这就提示尿路结石的可能。
当孩子出现了上述信号中的某一个,父母应想到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医生可通过小便常规、腹部B超等予以诊断。
一旦确诊为肾结石,就要及时治疗。一般来说,小于0.5厘米的结石,有很大机会自我排出体外,父母可采取止痛、消炎、补充水分等措施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力争明确结石成分,以指导饮食。例如,患草酸钙类结石的孩子应少喝茶、啤酒、咖啡、饮料,少吃菠菜、苹果、草莓等;若为尿酸类结石的,则少吃肉、内脏、海鲜;磷酸盐类结石的,应少摄入咖啡、菠菜、南瓜子等。如结石直径超过0.5厘米,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至于结石体积太大者,就只有借助于手术取石了。
父母切不可小视小儿肾结石的危害,轻者会导致孩子排尿困难,引起剧烈腰痛,重者可诱发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因此,预防非常重要,尤其是夏季,饮食一定不能大意:
(1)蛋白质适量,肉类、牛奶、巧克力等要合理限制。特别是牛奶,虽说其中所含的色氨酸有助睡眠,但喝奶后的2~3小时,是牛奶中的钙通过肾脏排泄的高峰期,如果此时孩子处于睡眠状态,在尿液浓缩的情况下,肾脏内的钙会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从而增加患结石的风险。故在夏季,最好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喝奶。
(2)合理补钙。只要孩子饮食均衡,并有充足日晒,就不必额外补钙,否则,易引起负面效果。
(3)限盐。孩子每天的盐分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3克。
(4)鼓励孩子多喝水,以白开水为主。少喝饮料,富含草酸的饮料更要敬而远之。
(5)远离色素食品。摄入的染料与合成色素,可能附着于肾脏等泌尿系统器官,进而形成结石。
(6)草酸、尿酸也是形成结石的“材料”,故富含这两种成分的食物,如西红柿、菠菜、芹菜、草莓、豆制品等,在夏季可适当减量。而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且有化解结石的功效,可多进食。
(7)随时提醒孩子不要憋尿。
(8)泌尿系统感染也是诱发结石的一个因素。因此,当孩子出现排尿异常,如尿液混浊、排尿次数增加、排尿时哭闹等泌尿系统感染征象时,应及时求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彻底治愈;少数孩子存在泌尿系统畸形,更应早诊早治,以消除隐患。
食疗膳方
核桃粥
用料:核桃仁100克,大米100克,冰糖30克。
制作:将大米淘洗干净,核桃去壳留仁,放入米锅内,加水500毫升,冰糖打碎,放入锅内。用文火煮30分钟成粥即成。
功效:补肺肾,排结石。
蜂蜜二汁饮
用料:空心菜200克,荸荠200克,蜂蜜适量。
制作:将空心菜和荸荠洗净后捣烂取汁,调入适量的蜂蜜后服用。每日2次。
功效:通淋排石。
蜜制萝卜
用料:萝卜1个,蜂蜜,淡盐水。
制作:将萝卜切成一食指厚5片,用蜂蜜腌4小时后焙干,反复2次,不可焦。以淡盐水送服。
功效:利尿排石。
贫血
贫血的种类繁多,这里只谈谈小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以及混合性贫血。其他诸如由遗传因素和血液病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需要在医院救治,就不在此叙述了。
贫血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综合病征。人体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任何一项明显低于正常时,称之为贫血。
当每100万红细胞中含有3克血红蛋白时,他们的比例是正常的。如果这个比例改变了,就是有了疾病。
小细胞性贫血,就是说比例在100∶3以下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比正常的小。造成小细胞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缺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以小细胞性贫血又叫缺铁性贫血。此种贫血多见于生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指正常足月出生儿)。这一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如喂养不当(添加辅食过晚),疾病影响(如长期腹泻)和长期小量失血(胃肠道畸形,息肉、钩虫、鼻衄等),均可导致贫血。因小儿贫血发生得较缓慢(非失血性时),故往往不引起父母注意,待发现时已较重,很容易延误治疗。
小细胞性贫血的预防,首先是做好婴儿的喂养。母乳虽含铁不多,但易吸收,应提倡母乳喂养。牛奶喂养儿易贫血,故我们应为婴幼儿制造强化食品。在目前还不能普及强化食品的情况下,按时给婴幼儿添加蛋黄、肝类、瘦肉等辅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