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主要阶段
在中医学圣典《黄帝内经》的第一篇,黄帝开始问岐伯之前,也就是对人生、对生命、对健康开始第一问之前,先对黄帝做了一个总的描述: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后世很多人在看了这句话以后,往往认为这是神话,是传说,事实上,只要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不单是说黄帝的,也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是人生过程的一个真实写照。这里把人生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其实都是在说孩童时期。只有这三个阶段发展好了,才有可能到达后两个境界。
第一个阶段: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小孩子出生时的状态?他们的手是握着拳头的,人出生的时候一定是握着拳头的,而握拳头是重要的养生的方法。这个在《老子》里面讲过,就是叫做握固法,“握固”,就是指大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根处。这么掐到底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无名指的指根处相当于肝魂的关窍。手能握住这里,就表明我们的经气是特别足的,这条经就是肝经,因为肝主握。小孩子握固的就是肝魂,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小孩子身体的自保功能。小孩有一个囟门,在古人眼里这是灵魂出入的地方,小孩子囟门不合的话,基本上就不会说话,传说老天就是在你囟门未合的时候不让你说话,因为这个时候说话,不定能说出什么话来,这就叫“生而神灵”。小孩手的握力特别特别大,这是为什么?这也是小孩肝气特别足的一个相。
有人研究,人要死了的话,最后一条经脉就是肝经,所以人要死的时候有一个相就叫做撒手而去,因为肝经的力量全都表现在握力上,当你的手指握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实际上都是肝经出问题。当人死的那一瞬间,手肝经那个气彻底散掉。人死的时候不管他死前握得多紧,在死的那一瞬间,他的手也就撒开了。所以你有没有握力就是你的肝气足不足的问题。当你在为难之际,第一件事要把手握固住。手握住很重要,手握住以后你能定住心神;出现危险状态时,有的人就会不自觉攥拳头。
第二阶段:弱而能言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孩子在刚懂事时,会问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他们会问:“妈妈,我从哪里来?”有的孩子还会问:“妈妈,人会不会死啊?”这些是什么问题,这是二十世纪都没有办法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第一,我是谁?第二,我从哪里来?第三,我到哪里去?什么时候你会想这个问题,你就进入到一个哲学的层面了。
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出生时,往往关心的会是一些生命本源的终极哲学命题,也就是所谓的“弱而能言”,而不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世俗问题,比如“吃了吗?”“你的工资有多少?”“你有房子、车子吗?”等等,这类世俗话题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我们幼小时候的“天真”,失去了对生命本质进行发问的渴望。
第三阶段:幼而徇齐
我们每个人在幼小的时候,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都是非常坚决,有什么想法就要落实,想要做什么事情就会立即去做什么事情。绝对不会像很多成人那样,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幼而徇齐”。
第四阶段:长而敦敏
这是人生开始产生变化的一个关键时刻,就是说孩子在前三个阶段没有太大区别,只要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能迎来这个时刻。在长大以后,人就有区别了。关键就在于是不是“敦敏”。“敦”就是敦厚,就是说继续保持小时候的“天真”的心。如果还能保持住那一份纯朴的心,还能保持住刚生下来时的神灵,并且做事敏捷、果断,那么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下一个境界。而所谓“敏”,在古代是指一个人给别人扎头发,意思是说,真正的圣人在这个时候懂得约束自己。“长而敦敏”的意思是既要保持小时候“天真”的心,又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境界——成而登天。
第五阶段:成而登天
所谓“成而登天”,对黄帝来说就是登上天子之位。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是达到人生的最完美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我们的整个人生才算是完美的。对常人来说不是人人都去做天子,而是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登上人生的最美境界。
由此我们可以说,只要保证孩子在前三个阶段的健康,孩子就有资本迎来人生的大变化。那么,在这三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护理孩子,保证孩子的健康呢?后文,我们将介绍不同阶段护理孩子健康的不同方法。
孕期如何护养胎儿
孕期就是指妈妈怀孕到孩子出生这一胎儿期。在孕期,妈妈要保护胎儿的健康,就首先要认识到在孕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胎儿。
营养因素
孕期营养不良会给母体及胎儿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使胎儿发育迟缓,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故在妊娠12~18周和妊娠最后3个月至婴儿出生后半年内这两个特定时期,应增加孕妇及婴儿蛋白质的摄入量,使婴儿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分裂增殖,可以促进智力发育。医学研究表明,在妊娠前后应给孕妇补充维生素,能够促进胚胎神经器官的正常封闭。维生素B和叶酸是细胞分裂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此类营养补给不足,可导致胎儿各组织发育迟缓。由于营养因素而造成的出生缺陷,其波及范围甚广,根据胎儿所缺营养类别,可分别出现神经系统、内脏、骨骼、四肢、面部等处异常或生长发育障碍等。
职业因素
这是指孕妇所接触的工作环境及劳动过程各种中客观因素对胎儿发育的危害。比如胎儿神经系统对铅更为敏感,铅可造成胎儿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使孕妇发生中毒的机会也很大。
情绪因素
新妈妈孕期情绪稳定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将起到良好的作用。因为一切精神刺激均可使大脑皮层与内脏的平衡关系失调,内分泌失调,以致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使孕妇子宫活动性降低,血流量减少,胎儿供氧不足,最后易导致胎盘早期剥离。而且肾上腺素对胎儿的作用时间比母体本身长,孕妇的紧张情绪过后,母体的应激状态即开始缓和,但对胎儿影响还在继续。因此,孕期要防止紧张焦虑的情绪。
在孕期,母亲除了要注意这些因素外,还有一些常见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1)夜里胎动较多是否正常?
白天工作的时候,注意力往往不会集中在胎动上,而到了晚上,新妈妈们往往会为胎动过多而感到担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新妈妈们要定期做产前检查,让医生教会你数胎动,若胎动过度的话,应该去医院做胎心监护。
(2)孕晚期胎动的次数会减少吗?
孕晚期胎动的次数不会减少,孕妇自我监护时数胎动的方法也没有变化。只是孕晚期随着孩子的长大,子宫内活动的空间减少,孕妇会感到胎动的幅度减少了。
(3)B超对胎儿有负面影响吗?
B超对胎儿是否有危害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也不要频繁的进行这个检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孕期进行B超不能超过4次。
(4)过度紧张对胎儿有何影响?
孕期的心情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和生长,所以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建议最好不要服用镇静药,靠心理调节为好。
(5)感冒会影响胎儿吗?
会,且影响较大。感冒的症状常常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孕妇感冒时应该加倍小心,因为怀孕早期是胎儿各个器官高度分化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比如在怀孕3周时,感冒病毒就可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正在进行器官分化与形成的胎儿,尤其可影响胎儿的心血管系统。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其大部分原因是母亲在怀孕早期感染了感冒病毒。因此,每一位孕妇都要警惕怀孕早期的感冒症状。一旦发现感冒症状,要立刻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感冒后在考虑用药物治疗时,更要加倍小心。因为,许多抗生素药在怀孕早期对胎儿的器官分化有不良影响。另外,一些中成药的作用不如抗生素那么强烈,但有些中药对胎儿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怀孕早期的孕妇而言,尽可能不要自己滥用药物,因为很难评估究竟药物对体内胎儿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去请教医生。
新生儿的护养
孩子从离开母体(经结扎脐带后)至出生后满28天,这一时段被称为“新生儿期”。这时孩子刚刚离开母体,开始适应外界全新的环境,看上去那么弱小,父母给洗个澡都可能忐忑不安,更何况宝宝的小鼻子小耳朵,还有可爱的眼睛与嘴巴这些脆弱的部位,都极易受到损伤,该怎么保持它们的清洁与健康呢?
新生儿的五官护理
很多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清洁新生儿的五官,用什么,怎么做,都是第一次,不做不行,做错了更不行。此外,孩子面对并不适应的新环境,难免出点小麻烦,若是小小的嘴巴和眼睛出了问题,父母光是心疼是不够的,此时你的小宝宝需要你更精心的照料。
眼睛:在新生儿眼睑中往往会看到一些微小的出血点。这时,新生儿的眼功能发育还不成熟。大部分新生儿的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2~4周内消失。所以,父母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有可能使新生儿的眼睛产生内斜(俗称对眼)。
鼻子:新生儿鼻尖部分会有粟粒疹,鼻腔相对狭窄,鼻黏模柔软,血管脆弱,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发生充血、水肿,而导致鼻塞。所以,父母轻易不要刺激新生儿的鼻部。
嘴巴:新生儿口腔内牙龈上会有小白点,俗称“马牙”,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在出生2~3周后消失,父母不必为此惊慌。
耳朵:新生儿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后2~7天开始有听觉,2~4周就能倾听外界的声音,父母应该加强新生儿听力的培养。
新生儿的皮肤护养
正常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表面的角质层薄,皮层下毛细血管丰富,因此皮肤往往呈玫瑰红色。初生时,新生儿皮肤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的胎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等组成的,具有保护皮肤、防止感染等作用。出生后数小时,胎脂开始逐渐被皮肤吸收,一般来说,父母不要人为地用水洗去或用纱布等东西将它擦去,如果新生儿头顶部胎脂较厚,可搽一点植物油待其干燥脱落即可。有的新生儿初生时脸好像有些肿,进入这段时间,脸部水肿一般已消失。
婴儿胎毛通常于出生后一周开始脱落,给新生儿洗澡时可看到水中漂着许多细绒毛。在出生后的10~15天中,全身皮肤会呈现干燥、鱼鳞状纹路,以后会脱皮。脐带一般已脱落。
有的新生儿起初头上长有黑发,但不久就陆续脱落,这是正常的,新的头发一般迟早会长出来,这与胎毛完全不同。
新生儿皮肤很娇嫩,局部防御机能差,故很容易受损伤,且受伤处也容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轻则引起局部感染发炎,重则可能扩散至全身(如引起败血症等)。
因此,这段时期的新生儿其皮肤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头、颈、腋窝、会阴部及其他皮肤皱褶处应勤洗并保持干燥,以免糜烂。每次换尿布后,特别是在大便后应以婴儿护肤柔湿巾清洁臀部,再用护臀霜涂抹,以防发生尿布疹(即红臀)。
脐带脱落后的新生儿,夏天要每天洗一次澡,最好每天洗2次;冬天可每2~3天洗一次澡。
新生儿的口腔护理
有些母亲特别注意新生儿的清洁卫生,就像成人每天刷牙那样,也要给新生儿清洗口腔。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专门为新生儿清洗口腔,更不能用纱布、手帕、棉签等来擦洗新生儿口腔黏膜,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将口腔黏膜擦破而引起细菌感染。
其实新生儿的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新生儿口腔内尚无牙齿,而且口水的流动性大就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要给新生儿清洁口腔的话,只要在给新生儿喂完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就可以了。个别的确实需要清洗时,可用干净的棉签,蘸上水轻轻涂抹口腔黏膜,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将黏膜擦破。
新生儿采用什么睡姿好
新生儿躺在床上时,父母要不断的帮助其变换体位,不要长时间平卧或侧卧。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头颅骨骨缝没完全闭合,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头颅可能变形。可适当俯卧,俯卧时要有人看护。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采用什么体位,都不要将新生儿包裹太紧,更不要用带子紧紧捆绑,以免妨碍其四肢的活动和胸部的运动。一般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应采用头高略低于脚的侧卧位,以利于新生儿吐出在分娩时吸入的羊水和黏液。第二天即应让新生儿的上半身和头部的高度高于下半身,一般不必枕枕头,即使用枕头,高度也不要超过3~4厘米。在每次喂奶后宜使新生儿采取右侧卧位,以利于胃的排空,防止溢奶,并可避免溢奶时奶液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新生儿的大小便有什么特点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在24小时内应排出第一次大便,为墨绿色,黏稠似胶,无明显臭味,此称为“胎便”。若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就应由医生检查是否出现先天性胃肠道的畸形。新生儿无大便时,最常见的畸形是先天性肛门闭锁(俗称无屁股眼)。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黏稠、糊状、无臭味。吃牛奶的孩子,大便为黄白色,较干燥,有时可混有奶瓣,有臭味。正常新生儿的大便次数相差较大,一般吃母奶的孩子大便次数较多,每日2~3次,吃牛奶的孩子大便次数较少,每日1~2次。但个别的孩子每日大便可达3~5次,或者2~3天大便1次,只要大便时不困难,大便内无黏液、脓血或呈水样便,就属正常。如果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蛋花汤样,或大便内有较多的黏液、有腥臭味,或大便颜色有异常,如白色、绿色或血样便,则应到医院诊治。若新生儿每2~3天或更长时间才大便一次,每次大便量很多,或伴有腹胀、呕吐等,有可能是得了结肠病,应立刻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即应排出小便,若在出生后48小时仍未排尿,则属病态,需及时就诊。正常新生儿每天小便可达7~12次,为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无异味。若尿的次数明显减少,或尿的颜色异常,为红色或深红色,能染黄尿布,或者气味异常,有臭味、霉味,则属不正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最后,为父母附上一份新生儿健康的十大标准,父母可以作为参考。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绿色粘冻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
(6)新生儿出生后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为正常。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2~3周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