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7488800000025

第25章 一个人的旅行时光(7)

西藏尚未开通火车的几年前,一位朋友准备从成都进藏,一大堆江湖朋友为其饯行,四川出好酒,自然免不了觥筹交错。一番混战之后,这哥们儿走出酒楼的大门,站在车水马龙的成都街头,有点飘飘然。明晃晃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夏日的灼热更令他热血沸腾,自然也就忍不住思绪万千豪情万丈了。这酒后思维就是活跃,他突发奇想觉得自己不应该搭车进藏,因为这给他的感觉会是一个字:俗。虽说这进藏的人成千上万,进藏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坐飞机的、蹭顺风车的、自驾的、骑摩托车的、蹬自行车的,当然还有靠双脚徒步走进去的,甚至还有想方设法搭军用运输机的,但似乎还没有一个是骑马进西藏的,哥们儿一拍脑袋,得,买头毛驴骑到西藏,想当年李白、杜甫这么伟大的诗人,不也骑过毛驴吗?况且如今这进藏的人虽大把大把,但骑驴进藏的人不但没有,估计连想都还没人想过。

这骑驴进藏的好处也实在是太多了,首先是可以免遭四处找车之苦,其次是驴可以边走边吃草,不仅节省油钱,而且还没损耗,到拉萨后找个牧民农民把这驴一卖,本钱就回来了。最妙的是可以一边走一边晃荡,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优哉游哉,那感觉,绝对是金庸笔下仗剑走天涯的大侠。

说干就干,这哥们儿真的连夜搭车跑到康定去买了头毛驴,然后骑着往西去了,只是他对自己新购的坐骑实在缺乏了解,把旅途也想得太过于诗情画意。沿着公路往前走,路边不是高山就是峡谷,或者是庄稼地,哪有遍地青草给驴吃。没草吃,这驴可就要罢工了,时不时整出点驴脾气。草料成了头一个大问题,于是这哥们儿一天中最重要的事不是赶路看风景,而是四处寻找草料驴食,整个就是一驴把势。好不容易备足当日驴食出发,驴背上却驮满了驴的口粮,没了这哥们儿的位置。晚上的投宿也折磨得人头疼,如今的酒店旅馆客栈,停车场倒是有,这驴圈马圈却稀罕,把驴安顿在何处也得折腾几个时辰。这下可好,买驴食费时耗钱,安顿驴也费时耗钱,即便偶尔有骑在驴背上的光景,不是日晒雨淋,就是灰尘尾气,这进城还怕驴乱拉屎尿被交警罚款。驴可逍遥自在,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草,一会儿拉屎,一会儿撒尿,动不动还耍点驴脾气,只差没把这哥们儿折腾成精神病。走了四五天,才走不到500公里,口袋里的钱却折腾出去不少。照这样走下去,铁定破产,什么时候能到拉萨也是个未知数,一算账亏得哥们儿差点吐血,赶紧亏本贱卖了驴。这骑驴进藏算彻头彻尾失败了,不过却给大伙留下一段谈资。

这不由让我想起《汽车旅行》主编刘新岳的一段文字:我们这些所谓的玩家天天泡在沙漠里豁车,而人家玩牧马只是日常休闲生活的一小部分……在什么季节,到什么地方就玩什么。相对刘新岳主编提到的欧美比较成熟的休闲、旅行理念,国内不懂“驴”却“骑驴”

旅行的大有人在。曾经看过一个很多人围观的帖,大意是说一哥们买了个二手的切诺基,上路不久就满车胶皮煳味,下车瞅半天没发现问题,继续开,味道越来越浓,又下来瞅,发现手刹没全部放开,后来这哥们和一车临时拼凑的人马从新藏线进藏,一路啼笑皆非,半路这哥们居然问别人切诺基上的4H、4L是不是一码事,说别人告诉他陷住了就挂4驱,这四驱是哪个,怎么挂?从新疆上大坂过盘山道,一车人都傻眼了,这哥们问路过的司机说在这路上开,要是万一没有刹车了怎么办,别人说拉手刹啊,问拉手刹没有反应呢,答猛踩刹车同时拉手刹,接着问还是没有呢,答往山上撞,不能冲下悬崖,实在不行就跳车。这一说,一车人都傻眼了,于是集体花了3000元求一个路过的大车司机帮忙开过去,大车司机自己又搭个顺风车下去开自己的车。路上有人问你这二手买来没检修过吗,这哥们说到维修站修了一次,花了2000多。问什么毛病,答不知道,就是去把能换的都换了,问换了什么,答不知道。用一句时髦的话,I服了YOU。就这样的技术,就这对车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也敢跑新藏线,车要是万一坏路上了怎么搞啊,不过这哥们倒坦然,说能找到出去的车就行了,车坏了就不要了。

如今这马路上越来越拥挤,买车、用车、玩车,开着车四处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懂车、爱车的人,却似乎没有同比例上升,“买二手切诺基进藏”的,倒是不少。很多朋友问如何选择交通工具,我们都忍不住要啰唆一大堆,对我们来说,飞机、火车、自驾、包车、蹭车、摩托的经历都有过。每个目的地选择的交通工具都会不同,因为这与目的地的路况、车能达到的距离、自己的出发地、出发地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同伴对交通工具的适应性、是否带孩子、行李多少、是否需要中转等都有很大的关联。外出旅行,先做功课,心中有数,路途才会轻松,这样的旅行也才会更有质量和保障,也只有这样,这“骑驴进藏”的人,才会越来越少。

没钱也能活得潇洒

八年前,在贵州的一个小城镇远旅居过一年多。小城被一条清澈的小河环绕着,古老且秀美,小城的人都充满灵气,率真而淳朴。初到镇远,小城那些人的生活态度令我极为诧异。在小城生活的那段时间,我结识了很多当地朋友,闲聊中了解到当时他们的收入在当地大多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却只有我工资的三四分之一。当时镇远的餐饮与娱乐行业极其繁荣,都是做当地人的生意,小城那些朋友,不管是单身还是已成家的,每天下班后基本都不在家做饭,要么在小城的餐馆喝酒,要么在郊区的农家乐打牌,要么在歌厅唱歌,要么在河边钓鱼。曾经见过五六个人周末到这里的郊区农家乐休闲,搬着两件当地产的白酒青酒去暖胃。镇远人喜欢喝酒,而且特别能喝,且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这大概和当地产酒有关,今朝有酒今朝醉,工作似乎只是他们生活的一种调剂,开心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的日子滋润而惬意。我这个外地人十分疑惑,以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他们怎能如此潇洒,他们明天靠什么生活,他们是否苦中作乐强欢颜?因为我们每天都感觉钱太少,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生活压力太大,不知道明天我们需要面对怎样的局面,而他们似浑然不觉,仿佛他们的生活只有今天和现在,没有明天和未来。

离开四川多年,数年后偶尔回成都,成都那种悠闲或应被称之为懒散的生活还在继续着,似乎与小城镇远同出一辙。大白天,居然能经常看到很多队伍在街边摆开桌子打麻将,一桌麻将四个人打,而围观的人则有十几个,细细察看,围观的人也五花八门,遛狗的大妈、带孙子的大爷、从附近写字楼出来办事的白领、开店的小商人、推小车沿街叫卖的小贩……仿若他们只为自由和快乐而存在。有人说,工作着并快乐着,而他们工作着并快乐着,不工作也快乐着!

某日中午闲逛,在一小巷看到一人力车夫头顶一报纸在车上大睡,有人叫车浑然不理。我不解,后来有朋友告诉我,这些人没有远大志向,没有目标任务,每日拉车赚钱,感觉满意高兴就收工,三两人凑份子一起开餐,小火锅一烫,二两小酒一喝,欣欣然不知所以然。所以午后一段时间他们通常都谢绝拉车,而在车上晒太阳睡觉,即便你出两倍三倍的钱他也不愿意动,如果你多喊几声吵醒了他,他多半会睁开眼睛拿成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宽慰自己安慰别人顺带教训你:钱是挣得完的么?

因工作关系,接触过许许多多的“白骨精”,收入是我的数倍到数十倍,也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老板,资产估计是我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都无法赚到的,但他们大多匆匆忙忙。几年前有位从深圳派来的同事,因为项目与我共事,他的月薪是我的数倍,闲聊中知道他负担显然没有我重,但我发现他似乎比我的压力还大,比我更不快乐。他羡慕我喜欢就可以去旅行,可以在不高兴时炒老板鱿鱼,羡慕我有机会可以赚更多的钱却总是不愿意太苦太累,羡慕我看起来似乎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他并不了解我真实的生活状态。有人羡慕我的生活,让我很是意外,因为按他的收入、工作环境、生活状态,他应该比我有更多快乐的理由。

我把我的发现和看到的故事告诉他,他思索良久,告诉我说也许每个人享受快乐和追求快乐的层次不一样。我想,也许他说的快乐层次是指有人的快乐是一辆宝马车,而有人的快乐就是一辆自行车。很多人喜欢说别人穷快活、穷开心,似乎真的是越穷的人才越快活,越穷的人才越开心。有句俗语是“光脚的难道还怕穿鞋的”,我揣摩应该不是说光脚踩在荆棘上没有穿鞋那样痛,而应该是光脚的人无所谓荆棘乱石,因为自己不用担心鞋子会被刺穿或磨破,倒是穿鞋的人大概太珍惜自己的鞋子而顾虑重重,这不敢去那不可行!

几年前一次闲聊,几个朋友告诉我说,某次他们新买了户外装备,穿着始祖鸟的冲锋衣,在荆棘丛生的山里探路,稍不留神衣服就被挂出一道道口子,那个心疼啊,按面积分摊,一个口子少说也得几十块吧,而且这一趟下来估计衣服就彻底报销了,于是把衣服脱下来装在背包里,光着脊背穿越,背上全是一道道划痕,走出大山后一干人众相互打量满身的伤痕,取笑说好歹是真皮的,可以自我修复,早知道应该随便穿件衣服,也不至于遭这么多罪!看来很多时候,奢华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快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古人说“知足者常乐”,然而现实中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驱使着人无休无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而不管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自己真正需要。其实当很多人达到所谓的“辉煌”顶峰时,才会觉得高处不胜寒。钱不是让我们快乐的真正理由,宝马车也不是。放下心中那双鞋,把自己当成光脚的人,自由自在地行走,那才是我们快乐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