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7488800000018

第18章 背包路上手牵手(11)

上班时无数行色匆匆满脸焦灼的人坐在车上,看起来疲惫而困乏,于是我转头看车窗外,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飞快闪过,突然想起了电影《大兵小将》里的油菜花,想起了电影里男主角对恬静平和的憧憬,虽然那是战争带给他的憧憬,但现代都市的上班族又何尝不是在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中奔命呢?众人奔命之余的旅游,或许就是这憧憬得以实现的片刻光阴。都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在天天疲于奔命的空隙里,奢侈地“挥霍”一把时间去旅行,也是生活的真正需要,至少对于我们来说是这样。

几年前,在网络上看到一组十一长假九寨沟的旅游照片,那叫一个壮观啊,游道上人山人海,连插脚的空隙都没有,估计一只蚊子飞过去,都会被挤死,经历过的知道这是旅游,不知道的以为这是赶庙会或大抢购,所以发帖子的朋友也特逗,帖子中给图片取了个名字叫“九寨去‘赶集’”;2010年有个朋友利用假期去了黄山,回来后告诉我一句顺口溜“不去黄山想黄山,去了黄山怨黄山,再去黄山猪头三”。他说本来打算利用假期好好休息一下,找个地方去看看风景散散心,于是去了黄山。结果晚上没地方住,转悠好几个小时才找到地方住下,但是早上6点还没睡醒就被人吵醒说赶紧起床排队去坐索道,不然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上山,于是揉着眼睛提着裤子赶紧去排队,满以为自己够积极了,不想还有更积极的,前面已经排了差不多200米的长队。好不容易排队上了山,结果每个景点都是人头攒动,外面的根本挤不进去,里面的又挤不出来,到处都有孩子找他妈、孩子他爹找孩子、孩子他妈找孩子他爹、导游找客人、全陪找地陪、司机找导游的,到处都能看到扯着嗓子狂呼、拿着手机呐喊、拿着喇叭高叫的,这伙计说幸亏自己聪明,一看风向不好赶紧闪人往山下撤,好歹跑到山下混了个中饭晚饭一餐解决,那些在山上扎堆的就惨了,天黑都还没下得来山。这些年随着中国旅游风潮的兴起,但凡是节假日,总能看到无数的人扎堆在某个景区,一大堆人闹哄哄地在景区门口排几个小时的队,坐几个小时的车,等几个小时的饭,照一分钟的相,来不及看景就被挤出来或者紧赶慢赶在景区里赛跑,常常累得无精打采屁股一沾地就赶忙抓紧时间休息一阵。经常在这些景区看到无数的人像沙丁鱼一样疯狂流过,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让人搞不懂大家是在看风景还是在赶路。

其实平日里,在都市的人海中,大家就已经被所谓的“竞争”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个狂奔的年代里,每个人都被扭曲成只能得、不能失,只能取、不能舍,只能成、不能败,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强、不能弱。从孩提时起,就被推进所谓的好幼儿园,争先恐后挤进人满为患的所谓好小学,学各种特长,拼命考上所谓的好中学,做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补永远也补不完的补习,念最热门的大学与专业,学最能赚钱的技能,选更好的单位……每一个小生命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仿佛被拉到跑道的起点,发令枪一响,每个人都拼命向前,每个人都只考虑如何向上攀登,从不考虑如何降落。为了所谓的更好,大家已无暇顾及道义与人情,把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当做自己的竞争对手,越是要好的朋友仿佛就越是敌人,每个人都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别人追赶超越的恐惧之中。上千年来,传统文化一直教育国人要“珍惜寸光阴”,不过国人往往容易走极端,殊不知孔子还有句话叫“过犹不及”。

去年夏天,我、芝麻和一帮朋友去了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特辑中,青海湖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首,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以及沙岛、二郎剑等成为大多数游客光临青海湖必去之地。我们却选择了远离这些热闹而喧嚣之地,在青海湖畔鲜有旅行团队光顾的黑马河草原上,面对青海湖,静静发呆,对我们来说,有种旅行,就叫发呆!在我们的记忆中,太阳慵懒地抚摸着大地,湛蓝的天空飘着几团洁白的云朵,一阵风吹来,云朵被扯成一缕一缕,拉得老长老长;绿色的草坡从天际一直流淌下来,五颜六色的野花把草原浸染得斑斑驳驳,黑色白色的牛羊群在草地上织成大团大团滚动的图案。七顶不同色彩的帐篷洒落在一块凸起的草地上,13个人在帐篷前的草地上晒着太阳吹着风,或躺或卧或坐。此刻,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时间与这片天地;此刻,我们可以挥霍的,也只有时间与这片天地间的风景。草坡下面,就是碧蓝的青海湖,湖边的玛尼堆上,经幡随风而舞,一匹小马驹围着父母在湖边嬉戏撒欢。或许这种景况下的旅游,就是为了把这种拼命奔波忙碌暂时放在脑后,把这些恐惧暂时搁置在一边,到原野里、大山涧中,在草地上,什么都不做,只需要去静静地发一下呆,去聆听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古人既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紧迫,也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逸情,而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总把旅游也当成奔命,总是把旅行也当做任务,总是期待在最短的时间里,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景,干更多的事,完成更多的计划,把自己折腾得半死,把旅游变成真正的花钱买罪受。或许现代旅游的真谛,就是让我们在匆忙中学会有意义地虚度光阴,挥霍时间。

再穷再忙也要去旅行

给宋哥打电话,电话那头的他一如既往地忙。每次聚会时他都信誓旦旦说有出行的活动一定要喊他,但每次喊他,他要么在突击工作,要么在处理急事,要么在应酬客户,忙得不亦乐乎。他总是感叹分身乏术,因而没一次远行能与我们凑到一起。在我的印象中,压根没见到他有过几次像样的远游,即便好不容易打定主意出门,多半中途电话就被打爆而不得不返程。

宋哥是生意场上的好手,人爽快而义气,没有一点儿商人的铜臭味,所以我倒是非常喜欢与这样的人结伴旅行。但我们有限的几次相聚,都是夜间聚会,白天凑到一起的几率和中500万差不多。他那套远行的行头装备,基本是窝在房间里发霉,或者在房间与汽车的后备箱之间来回折腾。

周围有很多与宋哥一样忙碌的人,有的在商场,有的在官场,有的在职场。他们也向往旅行,但大家几乎都有一句共同的口号:“等有时间了,我也去旅行”。空闲时刚好看到吴志伟的《再忙也要去旅行》,他在书中写道:走吧,走出在钢筋水泥森林里被禁锢的生活逻辑吧,趁你还活着!背起行囊出去旅行的时候,别忘了把心也一起带上。可能的话,请稍微放慢一下行走的步伐,把那些真实的灵魂留在你的记忆中。当一个人一直把“等有时间了我要去干吗干吗”作为指引时,就注定这个目标永远无法实现,因为“有时间”只是一个感性而混沌的词,多少时间算有时间呢?

谁也无法界定清楚。也许学会像吴志伟一样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再忙也要去旅行。

旅行没有时间的长短约束,没有距离远近的束缚,当你有两小时时间,不妨去楼下走走;当你有半天时间,不妨去公园里逛逛;当你有一天的时间,可以走出城市去原野转转;当你有更多时间,就可以理直气壮走得更远。其实地球离开了你我,照样会转,平时忙碌的世界里没有你我,一切都还将继续。

FOX在风景区上班,尚未结婚,属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儿,也不是那种大手大脚的人,通常是上一个星期休息一个星期,时间大把大把的,几次长线活动提前约他都爽快应约,每到临行却往往以没钱为借口推托,说等他有钱再一起去旅行。在网络上很多朋友看我的帖子,不少的人都跟帖说“等有钱了我也去旅行”。我不知道“有钱”是什么概念,是指够一次旅行的钱,还是够一辈子旅行的钱?是一万、十万还是一百万或者更多?但我知道说“等有钱了我也要去旅行”的人,十有八九这辈子是一直在等着有钱的状态中生活着,他们的想法可以注释为“我有钱了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会快乐、幸福”。其实钱并不能买来幸福和快乐,“等我有钱了也去旅行”多半只是一个想象,因为有钱或没有钱,不过是一个信手拈来的理由。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再穷也要去旅行》,作者黄爱琳说她热爱旅行,刚开始时,其实她也是跟一般人一样,抱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去旅行,花了很多钱到旅游景点观光拍照,买纪念品。后来她爱上了背包旅行,也算是一种穷游吧,但她觉得不同的是,背包式的旅行会给她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冒险,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当地的人,对当地的文化及风俗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旅行的日子久了,纪念品越买越少,游客多的地方也去得越少,钱也就花得越来越少。她觉得自己对旅行的定义已经渐渐改变,心里开始了解旅行所带来的真正的意义。从雀跃的心情慢慢地变成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用一颗平常心去旅行,看这个世界,这个过程确实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所以钱多有钱多的旅行方式,钱少有钱少的旅行诀窍,那个83块钱走川藏的小砚MM,不是成了众多人的偶像吗?但羡慕的人那么多,真正实现的却只有她一个,所以有时不是钱的问题。

无论如何努力,如何奋斗,如何拼搏,生命总是会在某个时刻戛然而止,谁也无法拉伸生命的长度,所以丰富有限的人生,拓展生命的宽度,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而旅行无疑是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手段。其实旅行本身就是随意的行为与生活,不一定去那些车水马龙的景区,不一定去人迹罕至的山里,不一定是小岛大海或大漠戈壁,带着帐篷到楼顶去寻觅早晨那一滴清亮的露珠,骑着自行车去城市的弄堂小巷随意地游走,都可以叫做旅行,它不过是生活的一种状态。行走在大千世界里,稍微用心就会看到好多令人震撼的风景,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没有时间也好,没有钱也罢,都不过是一个借口,每个人都以不同的理由将自己圈定在熟悉而温暖的窝棚里,然后天天在窝棚里憧憬外面的世界,向往旅行的精彩。其实每一次旅行的开始并不是出发,而是回归。学会生活,从旅行开始,享受生活,从旅行开始,让旅行成为你生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