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7447800000044

第44章 医药卫生(4)

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木草灰制取块状肥皂获得成功。从此,罗马开始使用起肥皂来。这项技术后来又传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厂,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规模的肥皂工厂便在英国的布里斯吐勒城建成了。以后,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通过自己的实验,由用肥皂做原料改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烧碱,成本大大低于英国人用煮化的羊脂混以烧碱和白垩土制肥皂的价格。从此,肥皂才逐渐为人民大众所用,走进千家万户。

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眼

近视是平行光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病人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还清楚,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病人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更模糊。用凸透镜矫正远视。轻度的远视,通过晶体的调节,主观感觉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力下降,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慢慢表现出来。

散光是平行光经椭圆形的屈光面成像后,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影像,有近视散光、远视散光、近视远视散光同时存在。散光可以用带柱镜的眼镜矫正,也可以用隐形眼镜矫正,硬性隐形眼镜矫正散光很好。

老花眼和远视是不同的。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主要表现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视物疲劳。远视自幼发生。老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随着调节力下降,从四十岁左右开始,无论有无近视或远视均会发生老花。表现为将阅读物放远些才能看清楚,到一定时候需用正透镜帮助看清。

什么是中风?

中风(applexy)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肝炎都传染吗?

肝炎泛指肝脏发炎,而人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只是众多肝炎中的一种。病毒性肝炎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其特点。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庚型和TTV肝炎。另外,一些较为少见的病毒感染人体后,也可以导致病毒性肝炎,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黄热病病毒、某些肠道病毒等,也有一定传染性。

而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及某些病原虫和寄生虫的感染引起的肝脏发炎等,生活中也常见到,都没有传染性。“大三阳”“小三阳”以及

“两对半”

“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

“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口吃如何造成的?

口吃,俗称“结巴舌”、“结巴子”等,在医学上称为“语阻”。口吃的临床主要症状表象为:呼吸絮乱,首音难发,肌肉痉挛,伴随运动。口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习惯或语言障碍,研究表明口吃患者的发声器官、大脑监测都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引起口吃的原因有多种,其主要是模仿,一般在幼儿时期因好奇心强,见到什么就学习模仿,并且一学就会,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在思想上有了爱面子的心理,即形成了病态。另外,随着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节奏变快,对自身的要求也变高。有的孩子受遗传因素影响,性格特别急躁,这类孩子也很容易形成口吃。

人为什么会打嗝?

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呃逆,这不能算病,所以不用看医生。

为什么会打嗝呢?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肌肉膜,称为膈肌,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打嗝。连续性或顽固性的呃逆,常因脑病、尿毒症、糖尿病并发酮中毒等紧急情况引起。还有许多严重疾病也可引起顽固性嗝逆。

狐臭

腋臭,俗称狐臭,是指带有臭味的出汗。多有遗传性,主要发生于腋窝。狐臭大都发生于青春期,受情绪及荷尔蒙所影响,一般而言,多与汗腺有相当的关系。汗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分泌腺又名小汗腺,分布于全身,分泌99%的水分和0.5%的盐分;另一种为顶浆腺又名大汗腺,坐落于皮肤真皮层,开口于体毛根部,只分布在腋下或阴部和眉毛,会分泌较浓稠的液体,含有油脂、蛋白质及铁份,再经由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根据统计,欧美等国家有狐臭者高达80%,而东方人较少,约为10%。根据调查,双亲皆有狐臭的人80%会产生遗传,若双亲只有一方有狐臭,那么遗传的几率为50%。狐臭手术通过清除大汗腺或切除大汗腺导管,可以根治,但无法阻止它的遗传。

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机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痊愈,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什么是植物人?

植物人(vegetativebeing)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又称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但植物人的脑干仍具有功能,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代谢,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机体已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脑电图呈杂散的波形。

植物状态与脑死亡不同,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死亡。脑死亡者,无自主的呼吸与心跳,脑电图呈一条直线。目前对待植物人,是用昂贵的费用提供各种营养维持这种状态,还是放弃对其生命的维持,尚有争议。

回光返照

人在临死之前常有病情突然“减轻”的现象,给人一种错觉,误认为病人转危为安,而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这是回光返照,是病人向亲人诀别的信号。人在临死前为什么会回光返照呢?

医学科学告诉我们,主要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所致。肾上腺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内分泌腺体,按结构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则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皆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因此能够挽救休克。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迅速指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分泌以上诸多激素,这就调动了全身的一切积极因素,使病人由昏迷转为清醒,要吃要喝等,这些皆是在中枢神经指挥下的内分泌激素在起作用。人的细胞内还有一种能够储能、供能的重要物质叫三磷酸腺苷(ATP)。当人体遇到强烈刺激,如病菌侵犯、濒临死亡等严重情况时,ATP会迅速转化为二磷酸腺苷(ADP),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使机体各系统、各器官迅速获得强大动力,人就会突然表现出非凡的活力。因为ATP的能量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所以人在临终前出现的兴奋也会十分短暂。这就是“回光返照”的原理。

护理事业的奠基人——南丁格尔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是英国人,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的弗罗伦斯城。她出身名门,受过很好的教育。但她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做一名卑微的护士。1851年,她在凯瑟沃兹医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护士。1853年,她在伦敦担任了妇女医院院长。次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她受政府的邀请,带了38名妇女,前往克里米亚。在克里米亚,她精心的护理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在士兵中成了传奇式的人物。由于夜静时,南丁格尔经常手持油灯巡视病房,因此被誉为“提灯女神”。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

1869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使护理由学徒式教导成为正式的学校教育,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南丁格尔虽然健康状况不好,但仍活到90岁,1910年,她在睡眠中与世长辞。

她一生撰写了大量报告和论著,包括《护理札记》、《医院札记》、《健康护理与疾病护理》、《工人护理》、《农村护理保健》、《地段访视及家庭护理》等多部专著。最著名的是《护理札记》,阐述了护理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理,详细论述了对病人的观察及精神、卫生、饮食对病人的影响。该书被称为护理工作的经典著作。南丁格尔以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英国人把她看做是英国的骄傲,如今全世界都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纪念她。

神奇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奇特的东西,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怎么长出来的呢?夏季,虫子将卵产于草丛的花叶上,随叶片落到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便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层里有一种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袭那些肥壮、发育良好的幼虫。幼虫受到孢子侵袭后钻向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慢慢消失了,体内变成充满菌丝的一个躯壳,埋藏在土层里。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长成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燕窝

燕窝,又称燕菜、燕根、燕室、燕盏、金丝等,是海鸟金丝燕的巢穴。多建在热带、亚热带海岛的悬崖绝壁上。金丝燕在春季开始做窝,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种胶质唾液,吐出后经海风吹干,就变成半透明而略带浅黄色的物质,这是燕窝的主要成分。金丝燕用这种唾液和着纤细的海藻、身上的绒羽和柔软的植物纤维等做成巢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燕窝”。燕窝是珍贵的佳肴,又是名贵药材,有补肺养阴之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咳血等症。印度、马来群岛和我国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等均有出产。

金丝燕第一次筑的巢质地纯洁,质量最佳,是燕窝中的上品。在封建时代,常常作为贡品,因此取名“官燕”。金丝燕第二次筑的巢,比较粗糙,含有杂质较多,营养成分也差一些,称为“毛燕”。金丝燕第三次筑巢时,产期将近,于是其喉部强行吐出血状黏液,有的竟然色泽鲜红。这时采燕窝之人一般就不再采了,以便金丝燕生儿育女,等母燕带着乳燕飞离巢穴后再采,这叫采“老窝”,亦称采“血燕”。另有一种燕窝被所附红色岩石壁渗出的红色液体渗润,通体均成暗红色,也叫“血燕”或“红燕”,含有若干矿物质,营养好,产量很少,被视为燕窝中的珍品。万能的凡士林

凡士林的发现早在1859年,其原名为“petroleumjelly”,其中“petroleum”是石油,而“jelly”则是像果酱般的胶状物,原本为石油探钻的副产品之一。之后,有一位名为RobertChesebrough的科学家将这些白色的胶状物分离出来,并将之命名为“Vaseline(凡士林)”。

由于凡士林极具防水性,而且无味、无臭、化学惰性好、粘附性好、价格低廉,所以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湿用品,常被用于护肤膏霜、发用类、美容修饰类等化妆品,如:清洁霜、美容霜、发蜡、唇膏、眼影膏、睫毛膏以及染发膏等。在医药行业还作为软膏基质或者含药物化妆品重要成分。凡士林还可以帮助缓和流鼻血,其实任何小伤口涂点凡士林都有止血的效果,轻微的烫伤也可以涂上凡士林来减缓疼痛。感冒流鼻水时也可以在鼻子周围的皮肤涂上凡士林,以免擤鼻涕擤多了变成个红鼻子。除人体外,凡士林还可以用在许多家具、机械等等来防锈、润滑、补裂痕等,既便宜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