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3
7447300000028

第28章 廉篇(2)

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曾经诚切地劝勉后主效法尧舜,光耀先帝遗德,以承续长守不衰的平明之治。他强调前汉兴盛的原因在于“亲贤臣,远小人”,后汉衰微的原因在于“亲小人,远贤臣”。因而应当谨言慎行,虚心接纳忠臣的规劝。

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这是称赞他的弟子冉雍的德行,能够堪以重任,来治理一个国家。身为治世的良臣贤相,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国家最艰困的时候,以为臣的忠义担起了一国的重任。他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唯恐有所闪失,而辜负了先主刘备的托付,辜负了他们以心相照的允诺。

同样的,也正是这位真心相待的知己之主,才铸就了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义臣,为蜀汉的天下鞠躬尽瘁,耗尽最后的一滴心血。君臣之间知心之交,就如同皓月般地持久与真纯。

时隔数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澎湃激昂地吟咏着“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数百年、数千年后,多少人捧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而泪落满襟,这样的忠义,这样至诚,在世代中华子孙的血脉中传颂。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无论历经过多少个朝代,每当人们漫步在肃穆的丞相祠堂中,沉痛地感怀追思丞相遗德之时,那句“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不绝的余音总萦绕在心怀……

【注释】①饬:chì,整顿。

刘宠钱清

刘宠别任,仅受一钱,出境之后,投于深渊。

汉朝时,刘宠在会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所有烦琐苛刻的事都废除了,把地方非法的事都禁止了,郡里的人都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送给他,并且说:“自从你到我们这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了,连狗在夜里都不叫了;人民也不为官事连累了,所以百姓们看不到县里的差人了。现在你丢下我们竟要去了,我们特地来敬送你。”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最大的钱拿了,总算接受了他们的人情。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钱清河”。

孟尝还珠

孟尝革弊,合浦还珠,流通商贾①,民困以苏。

汉朝有个孟尝,做了合浦地方的太守官,合浦沿海,向来没有生产五谷食物,可是海里却出产珠宝。从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大多都很贪婪,责成别人去采求珠宝,贪心无厌,所以海里的珠子渐渐地迁徙②到交趾地方去了。这样一来,别地方的商人也不再到合浦地方来了,于是境里贫穷的人因为没有生计可做,很多人在路上饿死了。孟尝到任以后,就把以前的积弊统统革除。果然不到一年,迁去的珠子又回来了,百姓们渐渐地恢复了从前的职业,商贾依然来来往往流通了,人人都说孟尝和神明一样。

【注释】①贾:gǔ,商人。②徙:xǐ,迁移。

杨震四知

东汉杨震,公廉无私,王密夜赠,告以四知。

汉朝时,杨震在东莱地方做太守官,有一个姓王名密的人,从前杨震曾经举他做秀才,这时候已经做了昌邑地方的县官。在一个夜里,身边藏了黄金十斤来送给杨震,杨震心里很不高兴地说:“老朋友晓得你,可是你却不知道老朋友的心,这是什么缘故呢?”王密说:“深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也知道,地也知道,你也知道,我也知道,哪里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这番话,很惭愧地走出去了。杨震做人很公正廉洁,不受人家私下的谒见,他的孙子常常只吃蔬菜,出门时候也没有车子,只是步行。

山涛封丝

晋有山涛,不受馈赂,藏丝积年,尘封如故。

晋朝时,有个姓山名涛的人,他的气量和别人不同,幼小时候就和那名士姓阮①名籍的一些人,常在竹林里游玩,这些人被称做“竹林七贤”。当他做了吏部尚书的时候,有一个姓袁名毅的人,在鬲②的地方做县官,生性贪财污浊,常常贿赂朝廷里的大官,以求得到一种虚名。他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心里实在不愿意,可是为了不让别人立异起见就收了,把这些丝放在一个阁子的上面。后来袁毅贪赃的事情败露了,凡是受过他贿赂的,都被审问检举了出来,山涛就拿了丝交给官吏,丝上历年积下了许多尘埃,并且封好的印记还是完好如初,一点也没有变动。

【注释】①阮:ruǎn。②鬲:gé。

隐之饮泉

隐之孝廉,可风百世,试饮贪泉,清操愈励。

晋朝时,有个吴隐之,他的品行很好,到广州地方去做刺史官,在距离广州二十里路有个叫石门的地方,内中有一泉水,因为喝了这泉里水的人,都有了无尽的欲望,所以叫做“贪泉”。吴隐之到了贪泉那个地方,用一只勺盛了些水喝,就做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歠①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金”,这就是说,古时节的人,都说喝了这里的泉水,就有想得到千金的贪念,但是倘若叫伯夷、叔齐来喝了这儿的水,我晓得他不会改变心肠的。后来吴隐之到了广州,在任上的操行愈加清廉了,皇帝下了诏书去褒奖他、赞美他。

【注释】①歠:chuò,喝。

虞愿见石

虞愿清廉,海边有石,乃往观之,云霄无隔。

南北朝时,南宋朝的虞愿在晋安地方做太守官。晋安那个地方,出产一种蚺①蛇,这种蛇的胆可以做药。有一个人把这种蛇送给虞愿,虞愿收受了,就把蛇放到二十里以外的山里面。可是一夜工夫,那条蛇仍旧回到虞愿的床下来,虞愿又把那条蛇送到四十里远的地方,过了一个晚上,那条蛇仍旧回来了。海边有一块越王石,一年四季常常隐在云雾里,百姓们相传只有廉洁不要钱的太守官,才能够看得见它,虞愿去看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那块石头。

【注释】①蚺:rán。

甄①彬赎②苎③

甄彬赎苎,得五两金,送还寺库,朝野同钦④。

南北朝时,南边梁朝里有一个人,姓甄名彬。有一次拿了一束苎到寺观⑤的钱库里,当了钱来用。后来把这束苎麻赎回来的时候,在苎里面发现了五两重的金子,甄彬就把这个金子送还到寺观的钱库里去。在梁武帝做平民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件事情,等到做了皇帝,就叫甄彬到郫⑥县地方去做县官。临去的时候,同去的一共有五个人,武帝都警诫他们要廉洁谨慎,轮到了甄彬,武帝独对他说:“你从前有还金子的好品行,所以我不用再嘱咐你了。”因为这个缘故,甄彬的名誉德行愈加彰明了。

【注释】①甄:zhēn。②赎:shú:用财物换回抵押品。③苎:zhù,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钦:qīn,恭敬。⑤观:guàn,道教的庙宇。⑥郫:pí,郫县,在四川省。

孙谦感物

孙谦去官,借居马厩①,孚及蚋②蚊,化及猛兽。

南北朝时,梁朝里有一个人,姓孙名谦,屡次做着太守官,他做官以仁德教化百姓,蛮夷的人都送给他金钱宝贝,他一概不收;百姓们去送他绸绢布帛,他也一概不收。每次在上任的时候没有房子住,他就去借空的马房住着。零陵郡的地方向来猛兽很多,孙谦到任以后,那些猛兽就没有了。等到孙谦离开此地去别的地方做官,猛兽们仍旧又出来害人了。孙谦在官衙内居住,也很俭朴,冬天睡的不过是布被粗席,在夏天的时节,也没有蚊帐,可是他晚上睡着的时候,并没有蚊虫来咬他,人家都觉得很奇异。

【注释】①厩:jiù,马棚。②蚋:ruì,昆虫。

包拯贡砚①

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贡足数,一砚不留。

包拯宋朝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叫包拯,字希仁,天圣年间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史。在端州地方做知州官时,此地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石头。从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进贡皇上的名目,总要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里面有势力的人。包拯叫做砚的人只要做到进贡的砚数够了,就停止工作。等到自己任期满离任的时候,不拿一块砚石回去。

他做开封知府时,为官公正,执法严明。他处处以身作则,从不为自己牟私利。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罪,他照样依法论处。此后他的亲戚朋友再没有人敢依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了。当时的百姓都非常尊敬、爱戴他,称他为“包青天”。

他平生没有私下的积蓄,曾经警诫子孙们说:“我的后代做官的,有犯了贪赃的人,这个人就不准回到自己家里来;死的时候,也不准葬在大坟里,倘若不照着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孙了。”1016年他任枢密副史,次年去世,谥号“孝肃”。

【注释】①砚:yàn,砚台,写毛笔字研墨用的文具。

许衡心主

许衡暑日,止于道旁,梨非我有,忍渴不尝。

元朝时代,有一个姓许名衡的人,有一年在大暑的时候,路过河南地方,天气很热,口很渴。路旁边有一棵梨子树,一些人见了就抢着去采梨子吃,只有许衡独自一个人端正地坐着,也不看他们。有个人问他:“为什么不吃梨子来解解渴呢?”许衡说:“不是我的东西拿是不可以的。”那个人又说:“世界上已经大乱了,这个是没有主人的呀!”许衡说:“梨子没有主,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了吗?”始终不去拿梨子来吃。后来许衡居住的乡村里,有棵果树,果子烂熟了,掉在地上,小孩子走过,也一眼不看地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