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3
7447300000021

第21章 信篇(2)

他的同乡张堪潜心儒学,素有学行,曾在太学见到朱晖,内心很欣赏他的为人,与他结为忘年交。有一次,张堪在太学里又见到了朱晖,就把着他的手臂对他说:“以后我想把妻儿托付给你照顾。”朱晖听了这句话,因为责任很重大,所以不敢答应。

等到张堪死了,家里妻儿非常穷苦,朱晖就亲自去看望,并且很丰厚地周济他们。朱晖的儿子名叫朱撷②,问道:“父亲往日不曾和张堪做朋友,为什么忽然这样周济他们呢?”朱晖说:“张堪曾经说过知己的话,我的心里已经相信他是我的朋友了。”

【注释】①堪:kān。②撷:xié。

张劭①待式

张劭信友,必不失期,二年以后,鸡黍②候之。

汉朝时,在京城洛阳读书的张劭和范式是两个很重信义的好朋友,两个人同住在太学里读书。学成离别那天,张劭流着眼泪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你相见?”范式安慰他说:“两年后的中秋节中午,我会按时赶到你家与你见面,并拜见令尊。”两年后,中秋节这一天,张劭杀了鸡,备好了饭,并告知了母亲。他在院子里立了木柱,从木柱的影子来看时间,木柱的影子越来越短。母亲说:“他家远在江南,离这里数千里之远,恐怕不会来了,你为什么这样相信呢?”张劭说:“范巨卿是一个讲信义的人,必定不会失约的。”正在这时,远处尘土飞扬,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的人正是范式。

后来张劭将要死的时候,对他的妻子说:“范巨卿是可以托付的。”张劭死后,范式接到信还没有赶到,张劭的棺材怎么也放不进事先挖好的坑里,等范式一到,棺材就放了进去,范式替他精心办理丧葬,一直保护他的家人到了归湘地方,同时还非常尽心地照顾他的妻儿。

【注释】①劭:shào。②黍:shǔ,去皮后叫黄米。

陈实期行

陈实与友,预订行期,日中不至,舍而去之。

汉朝时,陈实是一个高士。有一次和朋友约定好同走的时间,过了约定的时间,他的朋友还没有到,陈实就不等朋友,独自去了。

陈实的儿子叫陈元方,当时只有七岁,立在门外,这时他父亲的朋友来了,就问陈元方:“尊大人在不在家里?”陈元方回答:“等候尊驾好久不到,已经独自去了。”陈实的朋友生了气说:“这么做事不是人了,和人家约定好又把人家丢下,独自去了。”陈元方道:“尊驾和家父约定,是在正午的时候,到了正午不来,这是没有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那个朋友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很惭愧,就谢了罪离开了。

羊祜①推诚

羊祜推诚,视敌如友,拒绝谲②言,饮以醇③酒。

晋朝时,有一个姓羊名祜的名将,表字叫叔子,带了军队在襄扬地方镇守着,那个地方是同吴国将军陆抗的防区相毗连的。

他们两边的军队每次交锋动兵,一定要预先约定了日期才开战,不用暗地里袭取的计划,凡是军队里的将帅要进献奇谲的计策,羊祜都给他喝很厚味的酒,使他不能说出计策。

陆抗有时候送给羊祜的酒,羊祜丝毫没有戒心地喝了。陆抗生了病,羊祜送给陆抗的药,陆抗也立刻吃下了,人家都劝陆抗不要服这个药,陆抗说:“哪里会有毒死人的羊叔子呢?”

【注释】①祜:hù。②谲:jué,欺诈。③醇:chún,酒味浓厚。

曹摅①约囚

曹摅岁夕,纵囚归家,克②日皆返,诚感靡涯。

晋朝时,有个曹摅,做了归淄地方的县官。在该县的牢狱里,有许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摅在年底快来临的时候,到牢狱里去巡视,见了这些判死罪的囚犯,心里很可怜他们,就说:“过新年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你们难道不想暂时回到家里去吗?”囚犯们都哭着说:“倘若能够回家看看,就是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曹摅就全部把他们放了出来,同时规定了回到狱里的日期,曹摅的下属们很固执地和他争执,曹摅说:“这些人虽然都是小人,可是用恩义待他们不至于负义的,我就替诸位担当了这个责任好了。”果然,到了规定的日期,这些犯人相继回来,并没有一个逃跑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德未修,感未至,伟大的德行,会感动一切的。

【注释】①摅:shū。②克:kē,严格限定。

刘平期贼

刘平避乱,贼欲烹之,乞归食母,诣贼不欺。

汉朝时,有一个姓刘名平的人,扶着母亲逃难。有一天出外去寻求食物,遇见了一伙饥饿的强盗,就要把他煮熟吃了,刘平叩着头说:“现在我为了母亲去寻些野菜,让我把野菜给母亲送回去吃了,再回来给你们煮吃。”强盗们听了,也很可怜他,就把他放了。

刘平回到家里,把野菜给母亲吃了,禀告母亲:“儿子和强盗们约了把野菜送回来,我还要回去,是不可以欺骗他们的。”说完就又回到了强盗那里,强盗们大吃一惊!他们互相说:“从前听说有烈士,现在亲眼见到了,你走吧,我们是不忍心吃你的啊!”于是刘平保全了性命。

言而有信,至诚之心,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

戴胄①守法

戴胄为卿,守法诚荩②,奏请改流,昭布大信。

唐朝时,有一个姓戴名胄的人,做大理寺少卿官的时候,太宗皇帝因为那些候选的官员多半是假诈冒替祖父的门荫而取得资格的,所以下敕令叫那假诈冒替的人先自己禀明出来,倘若不自己禀明出来的,就要办他死罪。后来有一件假诈冒替的事情被发觉了,皇上就要把那个人杀死,戴胄因为是做司法的官,就根据了法律奏上去,应该把这诈冒的人办了流配的罪名。皇上说:“你要自己守法律,难道叫我失了信用吗?”戴胄对答:“敕令是出于皇上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昭布大信于天下的,所以还是应该遵从法律。”皇上就答应他了。

【注释】①胄:zhòu。②荩:jìn,忠诚。

子仪见酋①

子仪诚信,免胄见酋,回纥②罗拜,福备九畴③。

郭子仪是唐朝杰出将领,从小就喜欢读兵书、练武功,常常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年轻时就立志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统兵作战的将帅。他非常欣赏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④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郭子仪当,深得部下敬服。他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被封做汾阳王。有一次,回纥国进兵侵略,郭子仪就差了李光瓒去对他们讲,叫回纥主动自己退兵。回纥人说:“郭公既然在这里,可以让我们大家见见面吗?”郭子仪就要出去同他们见面。左右的人说:“外国戎狄的野心,哪里可以相信呢?”郭子仪说:“他们的军队,比我们多几倍,现在照力量上讲,是打不过他们的,所以我将对他们表示一种至诚。”就脱去临阵的盔帽,出去见他们的魁⑤帅,回纥人就把兵器都放下了,大家拜着说:“果然是我们的郭爷爷啊!”

郭子仪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二十余年,对巩固唐王朝的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注释】①酋:qiú,酋长,部落的首领。②纥:hé,是唐代西北的民族。③畴:chóu,类,同类。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⑤魁:kuí,为首的。

曹彬激诚

曹彬守诫,称疾保民,江南城下,不杀一人。

宋朝初年姓曹名彬的良将,奉命去攻打五代时候十国的南唐国。太祖皇帝对曹彬说:“城池攻下的时候,千万不可杀戮平民百姓。”后来曹彬在城头将要攻破的时候,就推说有病了,许多将士们都去问候他。曹彬就对他们说:“我的病不是吃药可以医治的,只要诸位很诚心地各自发一个誓:在攻破城池的那一天,绝不乱杀一个人,这样做,我的病就可以完全好了。”于是许多将士们焚了香,发了誓。

到了第二天,城头攻破了,兵士们的刀上果然没有沾一点儿血迹,南唐国的君主李煜来投降,曹彬就用待宾客的礼节接待他。

☆☆☆☆☆

守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