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2
7447200000030

第30章 中华美德格言荟萃(6)

文天祥是历史上知名的忠君爱国之人。在《过零丁洋》一诗中,他曾写道“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此表明自己高尚的志向。他历经坎坷、诸多诱惑但仍不改其志,足见其坚贞。这句诗体现更多的是他的抱负。他不愿自己无所作为,老死于默默无闻之中,而是要志在四方,手握弓箭,挽弓射大雕。绝不能忍受像燕雀一样低飞,像井底之蛙一样狭隘。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刘过《盱眙(xūyí)行》)

【语译】海可填平,山可移走,男儿的志气则不能改变。

思考

有志男儿应豪气冲天,不惧怕一切困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要有气吞山河、气贯长虹之气概与志向。当然,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不踏踏实实做事,认为做什么事都如探囊取物一般,手到擒来;更不可以大大咧咧、马马虎虎从事,而是既要坚定信心、坚忍不拔,也要考虑缜密、心细如发,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施耐庵《水浒传》)

【语译】我手握宝剑,立志斩杀奸邪之人,否则誓不罢休。

思考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描述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名作。书中所描写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性格迥异,关系更是盘根错节、纷繁复杂,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侠肝义胆、万丈豪情。他们于水泊梁山上聚众起义,决心杀尽世间奸邪之小人,为四方除害。此言表明了他们为民造福,为民除害的决心和除暴安良的豪情壮志。

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

(方孝孺《闲居感怀》)

【语译】蚯蚓占据一个巢穴,神龙则纵横于长空。

思考

蚯蚓满足于地里一个小小的洞穴,神龙却游走于天地之间,以上九霄云天为志。此言以物喻人,说明英雄豪杰与平庸之人的抱负迥然不同,突出了英雄豪情万丈的性格特征。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警世通言》)

【语译】有志气的男儿如果不能施展凌云之志,就辜负了上天赐予他的八尺身躯。

思考

有着堂堂身躯的八尺男儿,若只是贪图安乐,心甘情愿堕入平庸之辈,不思进取,那就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泯灭了上天赋予的灵性。男儿生于人世间,就应该怀有“凌云之志”,并为实现此志而竭尽全力、奋斗终生,或纵横驰骋,或叱咤风云,或力挽狂澜、有所建树,方显男儿本色。

亭亭自有凌云日,艳桃秾(nóng)李空自淫。

(陈璧《柬端见劲节千秋抱赤心之句反复咏恋不能去口续赋三绝》)

【语译】大树挺拔,自有凌云之日;桃李浓艳,只是徒然卖弄风姿。

思考

古人以诗文咏志各异。有表明志高的,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表明志坚的,如“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陈璧诗中所表达的应为志向高远,同时也有志向高洁之意。他将自己比喻为参天大树,尽管没有桃李浓艳,但坚信自己必有“凌云”之日,其志向坚定而高尚。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钓三江,经年守菰(gū)蒲。

(顾炎武《丈夫》)

【语译】男子汉大丈夫应志在四方,天下战事若起,就应挺身而出,携带武器出战,怎么能垂钓千三江,终年与水草相守呢?

思考

顾炎武乃清朝一代志士,胸怀大志。他心目中的“丈夫”,不是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人,而是以天下为重,“济天下”的贤良,应该是志在四方、志在国家、志在为民之人。国难当头之际,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此时应主动请缨、身先士卒,为国效力,这样才是自己的志向所在,这样的人可谓“丈夫”。

丈夫志四方,忍为别离哀。

(郭嵩焘《送王归汀乡兼寄曾九弟》)

【语译】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能为别离而哀伤呢?

思考

郭嵩焘以此言来送别亲朋,意在慰人。大丈夫志在四方,以四海为家、漂泊不定,应该胸怀宽广、视野宽阔,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自古多情伤离别”,生离死别之痛是人之常情。如果因为别离而哀伤不已,将胸中的抱负抛置脑后,最后一事无成,这不是有志男儿的所为。郭嵩焘以此言勉励自己、勉励亲朋,也激励着后世之人胸怀报国建业之大志。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矣。(郑燮(xiè)《题画》

【语译】扫尽天空的云雾,才是我的所为,怎能甘心于只扫除地上的尘埃呢?

思考

郑燮也就是郑板桥,他有远大的志向与抱负,立志扫尽人世间污浊之云雾,还天下人一片清静透亮的天地,表现了他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广阔胸怀。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我们既要立下宏伟的目标,也要踏踏实实的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崇高的理想进发。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

【语译】有志气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年岁高,没有志气活到一百岁也是白活。

思考

此言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俗语,很多人将之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成就大业。志气对一个人而言极其重要。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以此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必将有所收获;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什么志向,只是饱食终日、无事可做,那么即使他活到一百岁,最终也只是两手空空,生命于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丈夫当为黄鹄举,下视燕雀徒啁啾(zhōujiū)。

(王士祯《采石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歌》)

【语译】大丈夫应当像黄鹄那样高飞远行,看着燕雀在下边徒然地鸣叫。

思考

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总免不了遭到一些小人的非议,所谓“枪打出头鸟”即是如此。这时,你是努力奋发、积极进取呢,还是被小人的议论所左右而裹足不前?答案是明确的。只要你胸怀大志,像黄鹄那样飞得高、行得远,世俗小人的议论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自己心怀远大理想,就不要在意是非之人的闲言碎语,就像高飞的大鹏望着下面的燕雀徒然的啁啾一样。

名骥骋长途,安得恋栈阜(fù)。

(归庄《送二兄尔德赴史阁部幕府》)

【语译】骏马渴望着能够驰骋万里,哪里会留恋马厩里安乐的日子啊!

思考

曹操曾有诗文表明自己的志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尚且如此,名骥就更渴望驰骋万里,不愿意安守于马厩之中。这是比拟的手法,是指有志向、有才能的人怀有远大的抱负,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朝着自己的志向奋勇前进,而不愿意留恋安乐、无忧的生活。

人生当作五湖游,安能终老荒山丘。

(郭嵩焘《题〈望云思亲图〉》)

【语译】人生在世,应当走遍五湖四海,怎么能在荒僻的山丘终其一生呢?

思考

现在早已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了,许多人不惜远离家乡,历经种种磨难,希望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而消极处世,安于现状,庸庸碌碌,又怎会有人生乐趣呢?“好男儿志在四方”、“人生当作五湖游”这些话语无不激励年轻人志当高远、积极进取,成就一番事业。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诗·志未酬》)

【语译】有志男儿以天下为己任,前进没有止境,若以为壮志已酬,那就是没有志向。

思考

何为有志,何为无志?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梁启超看来,有志就是为国效力、积极进取而永无止境。若做出些许贡献就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志得意满地躺在床上睡大觉,以功臣自居,只会目光短浅、贻笑天下,算不得有志向。做有志之人,须“独上高楼”,忍得住寂寞;须“衣带渐宽终不悔”,坚持不懈,才能终有所成。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至此方英杰。

(秋瑾《宝剑歌》)

【语译】把生死看得像鸿毛一样轻微,能如此才算得上英雄豪杰。

思考

秋瑾是一位为近代民主革命而献身的烈士,她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置生死于度外,堪称女中豪杰。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不要贪生怕死,要勇于为理想而献身,只有如此,才算得上英雄豪杰。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英雄豪杰流血牺牲,又怎会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呢?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语译】画家就要画云中之龙,做人就要做人中之雄。

思考

秋瑾虽为一弱女子,却志向远大,“须眉”所不能及。中国历代“巾帼不让须眉”之人不胜枚举。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孙中山有诗表明自己的骨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人虽处于不同时代,但都有铮铮傲骨、豪气逼人。“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样的志向,此等的抱负岂是那些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人所能具备的?

但处于今日,不当有悲观之念,务须坚忍冒险,发愤求进。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语译】处于如今形势下,不能悲观丧气,而应坚忍不拔,发奋图强。

思考

孙中山为民主奋斗终生,无愧于“民主革命先行者”之称谓。他直至去世前,仍时刻牵挂着国家之事,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之语勉励后人,其忧国忧民之心苍天可鉴。孙中山一生命运多舛,中国的民主主义道路更是崎岖不平。但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未放弃过民主的信念,一心向着自己的志向与目标奋勇前进,风雨无阻。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孙中山《建国方略》)

思考

通往理想的道路没有坦途可言,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挫折与困难是无可逃避的障碍,但只要抱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在挫折面前越战越勇,一往无前地奔向理想。孙中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他为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面对挫折与失败一而再、再而三地奋起抗争。他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更多的华夏儿女把毕生奉献到中国的革命事业中。

天下无难事,惟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

(黄兴)

思考

很多时候,人的潜力比自己所认为的要大得多。但很多人往往在做事之前,瞻前顾后,总是对自己没信心。即使终于硬着头皮去做了,但稍遇一点困难就叫苦不迭,连连说:“太难了!没有办法完成。”实际上,只要有着不畏挫折、不怕险阻的信念,抱着必胜的信心,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到的。

血性男儿,不可无忍耐性,失败时节,尤不可无涵养功夫。

(于右任《于右任辛亥文集》)

【语译】有志气的男儿,应该坚忍不拔,尤其在失败之时,更应该有无比的耐心。

思考

男儿不应是暴跳如雷、须发皆张之人,而应是镇定自若、锲而不舍之辈。“忍”字心上一把刀,此字成就了无数英雄豪杰。尤其在失败之时、苦难之际,更是要坚忍不拔,这样才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败为胜。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谈幸福》)

思考

对于“幸福”的解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说法。但是生活毫无目标,人生没有志向的生活状态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列为幸福所包含的内容之一。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像火炬对于在黑暗中摸索之人的意义一样。一个人如若有了远大的理想,即使他为之付出了异常的艰辛,遍尝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在他的心灵深处却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为自己一步一步靠近理想而感到幸福。这种幸福,是胸无大志之人永远都体会不到,也是理解不了的。

立大志,做大事,探讨大学问。

(陶行知)

思考

青年人应该树立宏伟的志向,只有确立了自己的志向,才能够做成大事,探讨出大学问。陶行知有志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信奉王阳明的学说,又超越了王阳明;他在留美期间师承杜威,又在回国几年后完善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并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并为之作出艰苦的努力,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深受人民爱戴的教育改革家。

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传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

(李大钊《新纪元》)

思考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他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的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做人应该时时刻刻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矢志不移地去追求最高的理想。而在当时社会,最高理想应该是扫除一切腐朽的旧观念、旧机制,为中国的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李大钊的话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鼓舞作用,激励着青年一代不断朝着最高理想奋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

思考

人类生存的历程,就是克服一个个困难的过程。苦难无处不在,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不能一味逃避。只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再加上认真的思考、全面的考察、缜密的计划,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鲁迅《鲁迅译著书目》)

思考

有了学习的榜样,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获得提高。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发展就是以不断创新和超越作为推动力的。“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鲁迅先生的话语给青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奋斗目标。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思考

从古至今,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地追求真理,才促进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力衰微之际,一批批仁人志士拍案而起、力挽狂澜,救中国于危难之中,他们不断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为之浴血奋战。生命可以终止,对真理的追求却不会停止,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他们心中坚定的信仰。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巴金《怎样做人》)

思考

坚定而正确的信仰是一个人最崇高的精神状态,它能迸射出无穷的光芒,乃至使人忽略为它所遭受的艰难,正视因之所面临的痛苦。新中国建立之前,有多少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他们落入敌手之后,面对严刑拷打毫不屈服,就连死亡也无法让他们开口。他们以其言其行誓死捍卫着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做出至死不渝的努力。

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语译】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拿来雕琢玉器。

思考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后来者不仅要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还要借鉴先行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人各有长短之处,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与修养,使自己不断地臻于完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语译】聪敏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思考

做学问之人,不仅要多学,也应该多问;不仅要向贤者,向比自己地位高、知识多的人请教,也要向知识不如自己渊博的人请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断地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才是做学问者最大的成功之处。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