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2
7447200000028

第28章 中华美德格言荟萃(4)

范仲淹的宦海生涯一波三折,屡遭贬谪,但他仍以天下为重,正直无私,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颂至今而不衰。他一生忠心为国、勤政为民,本句正是他上书皇帝的话语。范仲淹认为,只有官员自己作风正派,为人耿直才能够锄暴安民,有所作为,因此提倡为官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与节操。他建议皇帝多用正直的官员,锄强铲恶,防止枉法裁判现象的发生,使吏治清明、百姓不遭受不白之冤。中国古之贤者强调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品格,然后再去治理百姓,体现出了为官严于律己的优秀品德。

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包拯《论星变》)

【语译】发布的命令,关键是必须得到执行;奖善惩恶,关键是不任意扩大范围。

思考

包拯这句话主要指执行问题。经过细致筹划、仔细推敲,由此得出的正确决定若想产生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正确的执行。若缺少这一个重要环节,主意再好、构思再巧,只能是一纸废文。执行时更要严格遵循既定的规则,当然并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的适当变动,但若以此为借口,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也就违反了赏罚的初衷。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

【语译】有功劳就要奖赏,有罪过就要处罚。

思考

赏罚一定要分明。有了功劳、为国做了贡献,就应该有所奖赏,以此来激励众人;奖赏时还应该分清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应论功行赏,而不应平均分配。有了罪过、危害了国家、伤害了他人,就应受到惩罚,以此来警诫他人不要为非作歹,以此为鉴;惩罚时也应分清各人责任的大小,不应一概姑息、纵容或任意加重刑罚。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正蒙·乾称》)

【语译】人民,是我的同胞;事物,是我的伙伴。

思考

这句话反映了一种博爱的思想。所有的民众,都是我的同胞,那么人类就不再互相残杀,人们彼此之间互敬互爱、求同存异,整个社会就会呈现一派和平、兴旺的景象。不仅人类相互之间应和平共处,人类与物类之间也要保持一种平衡。人类不能自视为宇宙的主宰,以为其他物类均为自己的利益而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应尊重其他物类的存在,力求达到一种和谐。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语译】高官厚禄不值得在意,时机来到就要拯救百姓。

思考

陆游一生忧国忧民、时时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一生壮志未酬,直至临终前仍在《示儿》一诗中告诫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教育子孙不要以高官厚禄为目的,要时刻不忘救民众于水火,一有机会就要为百姓造福。这两句诗充满了陆游忧虑民众的思想与感情。在天下苍生的疾苦面前,禄有万钟、官至一品又有什么值得关切的,百姓的幸福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啊。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léi)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

【语译】只要能让众人饱食,自己就是病弱得卧倒于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思考

李纲此诗咏物以言志,通过对病牛奉献精神的刻画,表明自己心甘情愿为国效力,哪怕病倒也无怨无悔的思想。这种精神是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些精神共同铸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传统美德。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处眇(miǎo)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于一廛(chán)之地。

(林逋《省心录》)

【语译】浪费千金只为片刻的享乐,不如散尽此财使千百个遭受冻饿之苦的人得以活命;渺小的身躯居住在宽敞的房屋中,怎么比得上广造房屋,使贫苦无依的人有房可住?

思考

封建社会是不平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纨绔子弟一掷千金;卖炭翁十指黑黑、衣衫单薄为能多卖一些钱而祈求天寒。有钱人锦衣玉食、奢侈无度;贫苦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以至背井离乡、抛妻卖子、生离死别。志士仁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悲愤不已。杜甫曾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林逋此句与杜甫意思相同,同样表达了诗人济民救世的崇高愿望。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rèn)席。

(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

【语译】男子汉大丈夫志在为治理国家而出力献身,所期望的是让全天下的人们都过上舒适的生活。

思考

海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之一,他为官清廉,公正爱民。其为官不志于获取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旨在能够为国效力、强国富民,使普天下的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过上舒适而富足的生活。这两句诗反映了他济世爱民的可贵思想,他不愧为史册留名的清官。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

(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语译】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他宁愿牺牲自己而使无数人得以长寿,自己患病而使无数人得到痊愈,自己忧虑而使无数人享受安乐,自己辛苦而使无数人享受安逸。

思考

品德高尚的人在利己与利人的选择上,从来就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舍己为人。自己宁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求换得无数人衣食无忧;自己宁愿疾病缠身、病入膏肓(huāng),只求换得无数人身强体壮、幸福安康;自己宁愿过度劳累、英年早逝,只求换得无数人长命百岁、团团圆圆。这种如海洋般宽广的胸怀与博爱的思想,真是让人敬仰、赞叹与钦佩。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语译】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是让全天下的人们获得利益;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是让天下的人们都能免除祸害。

思考

有句话说:“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黄宗羲的话即充分显示了他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与常情,但黄宗羲却对一己之利和一己之祸毫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整个天下民众的利益与灾祸。如果百姓安康富足,他就认为自己也得到了利益;如果民生艰辛,他就认为自己也遭受了贫困之苦。这种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胸怀值得后人世代传颂。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

【语译】每个人都为公,那么天下就一派太平;每个人都谋私,那么天下就会一片混乱。

思考

“公”与“私”既相对立又相统一,是大公无私还是私而忘公,两者相互冲突时应如何处理?何者居首位?实际上,公与私也是相互统一的,只有国家与集体发展了,处于其中的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充分的发展,国家与集体也会变得更好。若每个人都将“公”放在首位,以利于“公”作为做事的评判标准,那么,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若每个人都极力钻营、为谋取私利而处心积虑、用尽手段,那么,天下就会毫无秩序可言,一片混乱,国将不国,生活于其中的民众也将毫无安定与富足可言。刘鹗深刻认识到天下为公的道理,提出人人为公,体现了其公而忘私的美好品德。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李大钊《青春》)

思考

人活一生,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不能为蝇营狗苟之事而消磨了一生美好的时光。古之君子将生死之事看得淡若浮云,却将青史留名看得重若泰山。他们所看重的,是如何能为国家的发展,历史的前进抹上浓重的一笔。近现代以来,中国的衰落引得多少仁人志士奋发图强,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全部的光与热。李大钊更是进一步提出,不仅要为自己的国家,也要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继续努力。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出,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思考

毛泽东的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优良传统。既然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就是能使人民富足、安康、幸福,那么有了错误就不要怕别人提出;发现错误后,更不可以掩饰,而应该以最快速度改正它。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点勿庸置疑、坚决执行。

我们要像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

(周恩来《周恩来文选》)

思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歌颂爱情的诗句,后人被这种精神所感动,用春蚕和蜡烛来赞美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周恩来总理以春蚕作比喻,决心像蚕吐丝一样,一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毫无保留地将整个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壮丽事业中。正是因为中国有着老一辈革命者无私的奉献精神,才开拓了中国如此美好的今天。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头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

(方志敏)

思考

当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尤其是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志向后,他的心灵与价值取向就会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境界,诸如住所、饮食、劳累等身外之物,在他看来也就形如草芥、不值一谈了。在方志敏心中,党的事业的成功、民族的解放与发展才是他心中最壮丽的事业与追求,除此之外,住所、富贵方志敏与荣华他都可以轻蔑视之,任何痛苦与危险都可以等闲视之,甚至死亡也无法改变他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中国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如方志敏般公而忘私的优秀儿女,才铸成了新中国绚丽的篇章。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焦裕禄)

思考

民谚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身为人民公仆,所思所想的应该是如何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顾一己之私利。曾是兰考县县委书记的焦裕禄,拖着患有肝癌的身体,在一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全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风沙最大的时候去查风口,在大雨正急的时候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去查看洪水流势,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登门送去救济粮款。他抱病坚持工作,直至病倒被送进医院。焦裕禄病逝后,兰考人民悲痛异常,他们永远怀念着他们的焦书记。胸中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也会永远记着他。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王进喜)思考

“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当时中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王进喜看到公共汽车因为没有汽油,车顶上都顶着大煤气包,心里十分沉重,决心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在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王进喜坚定地说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他的豪情感染了其他石油工人。在王进喜的带领下,钻井队奋斗五天五夜,终于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当井喷发生时,他又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来搅拌泥浆,终于压下险恶的井喷,保住了油井和井架。从此,王进喜“铁人”的称号也就流传开来。他那坚定的成功信念与无私的奋斗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将壮丽的青春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雷锋日记》)

思考

“雷锋”这两个字已成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人的代名词,而雷锋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精神。很多人经常会问:“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雷锋用其实际行动回答:“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更需要珍惜这有限的生命,不要让它蹉跎而过,应该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放射出最多的光芒,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

(孔繁森)

思考

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而能得人心者,必定是将群众利益谨记心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者。孔繁森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领导干部中的杰出代表。他多次舍“小家”、顾“大家”,赴条件艰苦的西藏任职,并在任职期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为使当地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富裕而不懈努力,最终因车祸殉职。然而,他廉洁奉公、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却赢得了人民对他的永远爱戴与对党的信心。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明天。

(李素丽)

思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只要怀揣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之心,都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李素丽是北京公交总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她参加工作后,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成为全国劳动人民学习的榜样。

哪怕是群众的小事,都要查个水落石出。

(任长霞)

思考

近来,一个英雄的名字自中原大地响彻全国,人们为之悲泣,为之感奋,为之惋惜,她就是以身殉职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作为党的干部,任长霞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她带领民警配合刑侦支队破获重大、特大案件三百余起,接待上访群众3467人次。在她与世长辞后,14万群众自发涌向登封市人民医院,含悲忍泪,希望能再看她一眼。任长霞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民也会永远怀念她。

建功立业志向高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语译】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能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一样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思考

古人发现天体的运行非常有规律,一直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因此,古人以天体的运行来激励自己,希望自己能够自强不息、永不气馁,向着崇高的理想与既定的目标奋斗不止。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着这种自强精神,才能够生生不息,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语译】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说明他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