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纠结的中国人
7445400000019

第19章 谣言里的中国(2)

一个没有自我意识,凡事都靠别人评价的人是不会真正为别人而付出的。这时候,一旦看到有人不计回报地惠及了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人比自己更加高尚。于是,崇拜,至少是看重就产生了。他们会自觉地认为,那人的人品比自己好,能力也比自己强,这就是荀彧的思维基础。他正是看到了曹操肯为兴复汉室出力,而自然地认为曹操是一个好人,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他看不到这个过程中曹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不过,我们也要认清,这个过程中往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更喜欢把有权力或者有名气,总之就是比我们更成功的人看成是救世主,而把那些地位低的人想象成虚伪的小人。

许攸则是另一种情况了。没有自我意识的人绝对是短视的,他们做一切事情都有很强的目的性,是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如果这个过程中,他们恰巧帮助了别人,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甚至有的就会在内心美化自己,以为自己是真的为了帮助他人,而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已。这时候,他们就会给自己带入一种强烈的恩人情怀,会自觉地认为别人该向自己感恩。许攸就是这样,他入戏太深了,最终被自认为丢了面子的许褚结果了。

所以,我们想要活得更轻松些,更明白些,就要看清楚这个问题,这世上本没有救世主,别人不是,我们也不是。只有明白了这点,我们才会更加理性。

3.造谣、传谣又如何?

1768年,一个关于巫术的传言起于江浙。故事很简单,就是有人听说只要在石匠要砸的石头上放一张纸,写上自己痛恨的人的详细信息,那么,经过无数次敲打之后,那人的魂魄就会被抓走。本来这是民间迷信的一个小传言,但是经过人们的传播和夸大之后,竟成了全民恐慌。谣言经过无数人的流传,最终变成了只要剪掉一个人的辫子,然后加以施法,就能勾走那人的魂魄,不仅可以害人,还可以让被害者失去意识,完全受人操控。这件事后来受到了乾隆的重视,于是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抓巫师的运动。这场运动差不多波及了整个大清帝国,让无数无辜的人蒙冤,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查明是谣传也只能不了了之。

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人才是滋养谣言传播的土壤。哪怕是一件小事,经过无数愚昧的人传播,也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要说中国人最喜欢的事情,那么,造谣恐怕绝对是榜上有名的。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每天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谣言,可谓是一大景观。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的迹象表明这种现象会有所缓解。我们生活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个人随便做了一件事,可能是那人平时不怎么做的,或者是稍微有一点超出常理了。那么,他身边的人看到后就开始揣测了,想象出各种可能,然后加以筛选,最后,挑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就当做了真相,四处传播。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或者说他们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只要自己舒服了,管别人干什么?

更是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故意去制造谣言诋毁别人。宋真宗时,有个大臣叫做王钦若,这个人不学无术,只会逢迎圣意,却也受到了皇上的宠信。当时,跟王钦若同朝的还有个叫做王旦的官员。

一天,两人相遇,王旦就跟王钦若说,他觉得翰林学士李宗谔很有能力,想要推荐给皇上,让他做参知政事。王钦若听了之后表现得很激动,跟王旦说我觉得你应该明天就把他推荐给皇上。

李宗谔家里很穷,俸禄不足以支付日常的费用,所以经常去外面借钱。他就曾跟王旦借过一千贯。这不是什么丑事,大家都知道,自然,王钦若也是知道的。王钦若跟王旦聊完之后就跑到了皇上那里,跟皇上说,李宗谔欠了王旦的钱还不上,王旦就想推荐李宗谔当参知政事,这样根据朝廷惯例,李宗谔能得到三千贯的赏钱,就可以还给王旦了……皇上听了之后很生气,觉得这些人拿朝廷大事当儿戏,于是,第二天王旦举荐李宗谔的时候,被皇上拒绝了。历史上还发生过许多比这个更加恶劣的故事。这说明了一件事,我们对谣言的制造与传播,缺乏有约束力的管理机制。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造谣和传谣。想想看,如果人们谈谣色变,造谣者怎能得到应得的惩处,或者,人们都对造谣者加以鄙视,还会有那么多谣言吗?我们身边常有很多人像王钦若一样编造谣言,而更多的人是不管从哪里听来的话,都不加分辨,拿来就用,而且通常还会添油加醋,附会上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臆想。然后信誓旦旦地到处宣扬,极尽描述之能事,连细节都说得清清楚楚,就好像亲眼看见了一样。于是,本来没有的事情发生了,本来的小事变成大事了,真事变成假事了,好事变成坏事了。

每天都有这么多的谣言产生并传播,是因为我们的人品不好吗?像王钦若那种故意的造谣肯定是因为人品不好,但更多的传谣者则是因为糊涂,还有就是公德缺失。在我们的社会中,单看一个人,他可能是个非常好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老爱幼,偶尔捐点款之类,但同时,他也可能有随地大小便,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小毛病。我认为造谣跟公德缺失是有关系的。因为人们都有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所以,寄望于当传播的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社会约束机制起不了作用,也就是常说的法不责众。因此,在造谣者看来,造谣的成本很小,谣言满天飞就不奇怪了。

还有一点要交代的就是国人的交流方式,中国人的交流方式总是疯狂地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很多人把这点当做自己跟人交流的唯一目的。这时候,结果导向就成了全部。对他们来说,自己的结论是否能被别人接受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了,至于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这时候,造谣就成了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而且又不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于是,谣言更多了。

还有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偶像崇拜情结是很重的,常把自己的偶像当做神来看待,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偶像是完美的,不可能有半点的错误,所以,当自己的偶像受到舆论攻击的时候,他们就会不惜用谣言来为偶像辩护了。当然,这里的偶像并非专指那些影视歌星,事实上,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人,他们心甘情愿地把偶像看做神。年轻人眼里的这个人大多是影视歌星,中年人眼里这个人大多数是成功企业家,年纪再大一点的人眼中的神更多的是流氓政客,甚至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总之,大家眼中都会有这么一个人,也就有了普遍的造谣基础。

更可笑的是,有时候明明是一个人自己造出来的谣,经过了别人的传播之后,又传回他的耳朵里,他便会像得了宝贝一样,跟自己最初的倾听者说:"你看,你看,那个谁也说了我跟你说的事情了,我没有骗你吧?"自己的谎言,自己也信了。

之所以会有很多谣言产生和传播,就是因为我们现有的道德体系还做不到全民约束,造谣者的成本看上去就很小。因此,造谣的和传谣的人不需要负多大的责任,没有了责任,自然就肆无忌惮。

因此,想要消灭谣言,就需要大家建立公德意识。当一个人做出了有损公德的事情之后,每个人都鄙视他,而不是追随他,这样,谣言产生的成本提高了,谣言自然就少了。

成本低,喜欢猎奇,借别人的嘴说话,喜好大人物的八卦。说穿了,还是无自我。

4.超强大的造假能力

有些中国人很奇怪,他们好像对假的东西有一种痴迷,喜欢赝品,甚至以赝品为荣,从来都不感觉有什么不好,反而很多时候觉得这样是聪明。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面子问题,当然,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原因。

这种人是爱面子的,他们只注重自己看到的东西或者是自己感觉到的东西。凡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看到的或者没有感觉到的就是不真实的,但同时,他们又对听说过而没见到过的东西也相信得不得了,谣言满天飞就证明了这一点。有学者说,面子问题是中国人没有独立人格的折射,也就是本书中总提到的他们必须依赖别人的评价而活着。缺乏独立人格,又总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导致感受第一就成了他们的一个特点。

下面,我们就具体说说造假为什么会那么盛行,不仅不被人们谴责,反而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人造假的是因为有人要假货。面子问题决定了需要假货。很多人爱慕虚荣,而他们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法不是自己创造财富,而是创造假象。他们很少有人有能力真正靠自己双手去赚钱,来支付购买很多自己以为能够荣耀自身的东西的开销,于是,他们就只能用旁门左道了,用假货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假货有市场的深层原因。一个真正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人是以假货为耻的,但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只在意自己身上的东西能否引起别人注意和羡慕,至于真假或者用着是否舒服,是不重要的。他们永远都为别人活着,别人一个鄙夷的笑容或者羡慕的眼神,就能撩拨他们的心神。

既然用假货不会让人们反感,那么造假货就自然更不会让人们反感了。而且,部分国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他们不在意过程,更不在意善恶,他们只在意结果。

就拿致富来说吧,他们从来都不会去怀疑别人的钱是哪里来的,他们只会羡慕别人的富有。当然了也不是说从来都没有怀疑,他们偶尔也会怀疑的,但是怀疑的必然是跟他们有关的情况。比如一个官员看上去很有钱,他们就会怀疑对方钱财的来路是否正常,因为若这钱来历不明就有可能跟自己有关系了。但是这种质疑这只是嘴上的,而不是行动中的。至于他们能看见的圈子里面,有人富了,他们总是羡慕的,而且,这时候他们也不会去怀疑人家的钱是从哪里来。中国人从来都是对陌生人质疑,对熟人是很宽容的。

还有就是不劳而获总是让人高兴的,甚至很多人将这个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这样,造假所要遭受的道德谴责就更低了。于是,造假的门槛下降了,人们都争着来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不劳而获的流毒太深,导致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聪明用到歪门邪道上,对于"正路",他们反而变得愚蠢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复制能力。似乎不管多么精密的东西,总有人能复制出来,什么东西他们都能够造出假的来。抛去性能不讲,单说外观的话,很多中国的假货绝对可以以假乱真。但是一遇到核心部件就不行了。因为那是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他们最不愿做的就是这个。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中国人都读盗版书,听盗版音乐。他们觉得这样挺好,价格便宜还方便;而中国的盗版书和盗版碟的技术也的确不错,这个市场看上去红红火火。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来没书看,没音乐听。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去读盗版书,作者就没有钱拿,作者拿不到钱,就不会再写书。那么时间长了,自然就没人写书了,读者也就没有书看了。音乐也一样,现在音乐市场的形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不在乎,任法律法规下了规定也好,还是什么级别的人呼吁也罢,盗版就是屡禁不止。

可是,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没有书读,没有音乐听。这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产业就繁荣不起来,品位总是上不去,意识也上不去。

所以,他们是短视的,在买盗版书的时候只看到了自己掏钱的那一瞬间,至于明天还有没有书看,谁在乎!买盗版CD的时候也只看到自己掏钱的一瞬间,至于明天还有没有音乐听,谁在乎!

这就是国人,以假为正常的一个矛盾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