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纠结的中国人
7445400000001

第1章 作者序:"丑陋"并纠结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

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就这样,我们在矛盾中探索,一点点地艰难前进着。一边用文明包装着自己,一边又用羡慕的眼光偷偷窥探着周边的世界,小心翼翼地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保存着那一份美好但又有些飘渺的希望。直到我们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局面才慢慢开始打开,我们开始大声地讨论自己了。不过那讨论更多的时候是在研究行为,而不是研究思维,我们只关注了外在,从来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关于这答案,很多人都在寻找,不过更多的人是把眼光放在了未来。未来是必须要憧憬的,但想有个美好的未来首先应该认识的是过去,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惨烈的,翻开史书,我们的历史处处都是灾难,我们的祖先正是在这些灾难中艰苦地跋涉前行,才有了后来所谓的文明。而他们能够战胜灾难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团结,或者说是以群体为重。团结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为了团结而牺牲个体意识以保全群体就值得商榷了。不过,我们也不能苛责古人,毕竟,在那种情况下,生存是第一要务,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种选择,我们才有了辉煌的历史,才有了所谓的五千年的文明。只是少有人知道,在这文明背后,我们失去的是自己的灵魂,牺牲的是一代代人的个体意识和精神追求,留下的不止辉煌还有血泪,它让我们变成了一群丑陋的人。

关于这其中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当群体和个体形成对立,而人们自然地选择遵循群体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放弃个体的追求。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为别人想,为别人活的,但是由于个体需求的差异,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错位。我们总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定义别人,这种错位导致我们经常会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我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开始异化,每个人都压抑着自己而想着去成全别人,同时又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他者恨之入骨,把别人都视为自己的仇敌。于是,阴暗的内心产生了,我们拥有了一双恶毒的眼睛,并用这双眼睛去认识世界。

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社会分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在小圈子之内,我们是大度的、宽容的,我们用自己的宽容来对待身边的人。但是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那颗阴暗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开始臆测了。于是,社会中就有了一个个丑陋的个体。这,正是我们的文化决定的。这文化让我们焦虑,让我们丑陋,让我们纠结。它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个的矛盾体,在这种文化下,人们的性格都是多重的,而这多重的性格不是互为补充而是互相矛盾。

杨修就死在了这种纠结下。曹操曾命工匠修建了一所花园,建成后曹操去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工匠不解其意,杨修恃才放旷,自认了解曹操,于是道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曹操本意即是让人来猜自己的心思,但真正有人猜得出来,又难免"心甚忌之"。杨修数犯曹操这一忌,最终被曹操处斩。这就是我们的典型思维,一种在矛盾的文化中酝酿出的纠结,总想让别人理解自己,但又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真正意图。这种思维直接导致了我们整体的精神错位,它让我们变得异常虚伪,总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各种迷雾之中,平添了许多的麻烦,但我们又从来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我们不光在思维上是纠结的,在行为上也一样。改朝换代的故事在我们的历史里屡见不鲜,那些故事的主角,也就是将要荣登大宝的皇帝们总是扭扭捏捏,以此掩饰自己的欲望,对梦寐以求的皇位,偏要推辞一下,最后在大臣的"胁迫"中,"不得不"做了皇帝。仿佛这是表现德行的必需,明明是他们最缺少的,但又是他们最看重的。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一种以道德为标榜,但又最缺乏道德的文化。这文化中到处都是矛盾,被它洗礼过的人们总是生活在纠结当中。而这种文化的力量太过强大,使我们没有自知的能力。不过,这个怪异的庞然大物也曾遭受过攻击,很多人都对它提出过批判,鲁迅先生曾把我们的文化比喻成杀人凶手,他说我们的文化是吃人的,在潜移默化中,利用仁义道德将人们的灵魂一点点腐蚀掉了,剩下的只是一个个空空的躯壳。柏杨先生也曾对这种文化进行过激烈的批判,他把我们的文化比喻成一个大酱缸,经过千年的沉淀,留下了一缸腥臭的大酱,把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沾染了,让大家变得麻木,变得丑陋,变得阴暗。

但,文化的强大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虽然经过了这么多的批判,直到今天它仍在影响着我们。在时间面前,文化仿佛成了不可战胜的巨魔,身上插着先辈们刺向它的匕首,依然顽固地挺立着。我想,当鲁迅先生和很多发现我们的文化有问题的前辈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许会伤心吧,虽然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曾批判过的现象却依然存在。我们的文化依然在吃人,这种文化环境下的人们还是那么丑陋,那么的阴暗,甚至多了一份纠结。这份丑陋溶于我们的血液,是一种古老的继承。它,来自我们祖先给我们制定的各种规矩。

我们民族的最大问题就在这里。曾经的团结是为了抵抗自然的灾害,我们是在用个体意识的牺牲来获得群体的生存。但是,当我们有了对抗自然的能力之后,不但没有抛弃这种思维,反而把它当成了自己该去继承的传统。这种思维上的落后,导致了我们今天的错乱。而我们想要摆脱这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那些阻碍我们进步的传统,以期获得新生。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我们的文化,找到问题所在,明白它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必须找到文化的传承密码,才能够将其中的问题彻底杀死,只有它死了,我们才能逃避被吃的命运,改变自己丑陋、阴暗的形象,走向真正的文明。笔者希望通过此书向读者展示我们的文化是如何作用于每个个体,让我们变得丑陋;亦通过对文化的批判和挞伐,找出我们民族的根性,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本书的立意不单是批判,更是为了新生。在每一个章节中,例举了许多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人物思维的深度解读,找到他们思维的基础点,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启示,使我们明白,我们一直维护的传统,正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只有搬开这石头,我们才能够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