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1
7444100000049

第49章 左宗棠:诫子用功读书

【作者介绍】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在任期间,先后镇压了太平军、捻军与回民起义。1875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分裂阴谋。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原文】孝威、孝宽知之。我于二十八日开船,是夜泊三汊矶,廿九日泊湘阴县城外,三十日即过湖抵岳州。南风甚正,舟行顺速,可毋念也。我此次北行,非其素志。尔等虽小,当亦略知一二。世局如何,家事如何,均不必为尔等言之。惟刻难忘者,尔等近年读书无甚进境,气质毫未变化;恐日复一日,将求为寻常子弟不可得,空负我一片期望之心耳。夜间思及,辄不成眠。今复为尔等言之。尔等能领受与否,则我不能强之,然固不能已于言也。

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尔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不辨明句读,不记清头尾,是目不到也。喉、舌、唇、牙、齿五音,并不清晰伶俐,朦胧含糊,听不明白,或多几字,或少几字,只图混过,就是口不到也。经传精义奥旨,初学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渐有所悟。一时思索不得,即请先生解说,一时尚未融释,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务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乃为心到。今尔等读书总是混过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处。心中胡思乱想,全无收敛归著之时,悠悠忽忽,日复一日,好似读书是答应人家功夫,是欺哄人家,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去年所不知不能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孝威今年十五,孝宽今年十四,转眼就长大成人矣。从前所知所能者,究竟能比乡村子弟之佳者否?试自忖之。

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者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那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命我读书,延师训课,是何志愿?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对父母?看同时一辈人,父母常背后夸赞者,是何好样?斥詈者,是何坏样?好样要学,坏样断不可学。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偶然听一段好话,听一件好事,亦知歆动羡慕,当时亦说我要与他一样。不过几日几时,此念就不知如何销歇去了。此是尔志不坚,还由不能立志之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陶桓公有云:“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古人用心之勤如此。韩文公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凡事皆然,不仅读书,而读书更要勤苦。何也?百工技艺,医学、农学均是一件事,道理尚易通晓;至吾儒读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然后施为有本。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尔等有成与否,就在此数年上见分晓。若仍如从前悠忽过日,再数年依然故我,还能冒读书名色充读书人否?思之,思之!

孝威气质轻浮,心思不能沉下。年逾成童而童心未化。视听言动,无非一种轻扬浮躁之气,屡经谕责,毫不知改。孝宽气质昏惰,外蠢内傲,又贪嬉戏,毫无一点好处可取。开卷便昏昏欲睡,全不提醒振作。一至偷闲玩耍,便觉分外精神。年已十四,而诗文不知何物,字画又丑劣不堪。见人好处,不知自愧,真不知将来作何等人物!我在家时常训督,未见悛改。我今出门,想起尔等顽钝不成材料光景,心中片刻不能放下。尔等如有人心,想尔父此段苦心,亦知自愧自恨,求痛改前非以慰我否?亲朋中子弟佳者颇少,我不在家,尔等在塾读书,不必应酬交接。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可也。

读书用功,最要专一无间断。今年以我北行之故,亲朋子侄来家送我,先生又以赴考耽误功课,闻二月初三、四始能上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者又去月余矣!若夏秋有科考,则忙忙碌碌又过一年,如何是好?今特谕尔: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如先生是日未在馆,亦即注明,使我知之。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如奉母命出外,亦须速出速归。“出必告,返必面。”断不可任意往来。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家中书籍,勿轻易借人,恐有损失。如必须借看者,每借去,则粘一条于书架,注明某日某人借去某书,以便随时向取。

——选自《左宗棠全集·家书》

【译文】孝成、孝宽,让你们知道。我于二十八日开船,当夜停泊在三汊矶,廿九日停泊在湘阴县城外,三十日就过湖抵达岳州。南风很正,船行顺利迅速,不要挂念。我这次北行,不是原来的志向,你们虽小,也应当略知一二的。世局怎样,家事怎样,都不必向你们说的。只有一事我时刻难忘,你们近年读书没什么长进,气质毫无改变;恐怕一天天下去,想要与普通子弟平等也达不到了,这样白白辜负我一片期望的心愿。晚上想到这些,就睡不着。现在再对你们说一下。你们能否接受,我是不能强求的,但是,这是不能不说的啊。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你们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不辨明句读,不记清首尾,是目不到。喉、舌、唇、牙、齿五音,不能伶俐地辨清晰,朦胧含糊地接受,听不明白,或者多几字,或者少几字,只图混过去,就是口不到了。经传的精妙义理,初学是难通的,至于大略地粗粗理解,也是容易明白的。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的原委;虚字查看它的神气,实字推敲它的义理,自然渐渐理解了。一时思考不出来,就请老师解说,一时还不能融会贯通,就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的反复推寻,务求心里明白,口里清楚,才可放下。总要将心思花在字里行间,反复寻究事理,就是心到。现在你们读书总是混日子,身在书桌前,耳朵、眼睛不知用到哪里去了。心中胡思乱想,毫无收敛归落的时候,悠闲懒散地一天又一天,好像读书是为人家在下功夫,是哄哄别人的,是为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昨天不懂不会的,今天还是不懂不会,去年不懂不会,今年仍旧不懂不会。孝威今年十五,孝宽今年十四,转眼就长大成人了。从前懂的会的,究竟能不能比得过乡村的好子弟?你们试着自己想想。

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想自古以来圣贤豪杰像我这样年纪时,是什么气象?有怎样的学问?有怎样的才干呀?我现在哪一件可与他们相比?想想父母命我读书,请老师教课,为了什么?对我寄于什么希望?我哪一件可以面对父母的?看看同辈人,父母常背后夸赞的,是什么好样?斥骂的,又是什么坏样?好样要学,坏样决不可学。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时时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的坏样一概迅速反省迅速改过,决不允许有一点回护,不能继续得过且过。务必与古圣贤豪杰少小时候一样的有志气,方可安慰父母的心,免得被别人耻笑。志气,患不立,尤患不坚。偶然听一段好话,听一件好事,也知道喜爱羡慕,当然也说我要与他一样。过不了几天几时,这想法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这是你志不坚,归结起来也还是志气不立的缘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什么事业不能做成呢?陶桓公有这样说法:“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古人用心勤奋到这地步呀。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凡事都这样,不仅读书,而读书更需要勤奋刻苦。为什么呢?百工技艺、医学、农学都是一件事,道理还容易通晓,至于我们读书,把天地百姓万物都看成自己的责任,宇宙古今事理,都必须融会透晰在心里,然后行动才有依据。人生读书的日子最难得,你们能否成功,就在这几年上见分晓。如果仍然像从前一样懒散过日子,再几年依然故我,还能冒充一个读书人吗?好好想想,再想想!

孝威气质轻浮,心思不能沉下。年过成童而童心未变。看听言行,总有一种轻扬浮躁的气质。多次教责,毫不知改。孝宽气质昏惰,外观蠢相而内心高傲,又贪玩,没有一点优点可取。翻开书就昏昏欲睡,一点也振作不起精神来。一旦偷闲玩耍,精神便显得特别好。年已十四,而不知诗文是什么,字写得丑劣不堪。见人长处,不懂得自愧,真不知将来做哪一等的人物!我在家时经常教导督促,不见改过。我现在出门在外,想起你们顽劣钝笨不成材料的样子,片刻都不能放心。你们如有人心,想想父亲这段苦心,能否自愧自恨,求痛改前非来安慰我呢?亲戚朋友中子弟好的很少,我不在家,你们在书塾读书时用不着应酬交际。在外接受老师教导,在家谨奉母亲听从母命就可以了。

读书用功,最重要的是专一无间断。今年因为我北行缘故,亲朋子侄来家送我,先生又因赴考耽误了你们的功课,听说二月初三、初四方能就馆读书。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又过去月余了!假如夏秋有科场考试,那么忙忙碌碌又过一年了,如何是好呢?今特告你们:从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来京城一次,便于我查阅。如先生当日不在馆,也立即注明,让我知道。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自出来走动。如奉母命外出,也必须速出速归。“出去必须打声招呼,回来必须面告。”决不许任意来去。同学之中,如果诚实发愤,不胡言乱动,才宜作为同伴。倘若不那样的,虽同馆读书,也不要与他交往,不要同他亲热为要。家中书籍,不要轻易借给人家,只恐损失。如必须借看的,每借去一本,就贴一字条在书架上,注明某日某人借去某书,以便随时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