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石评梅精品选
7417200000020

第20章 散文(19)

循着孝陵的红围墙下,绕至紫金山前,我一个人离了他们,随着个引路的牧童走去,在崎岖的山石里,浓绿的树荫下,我常发生一种最神妙幽美的感觉。在那草径里时有黄白蝴蝶翩翩其中,我在野草的叶上捉了一个,放在我的笔记本里夹着。我正走着,山石崎岖,厌烦极了,觉着非常干燥,忽然淙淙的水声,由山涧中冲出,汇为小溪,清可鉴底,映着五色的小石,异常美丽。我遂在一块石头上洗我的手绢,包了一手绢的小石头。我正要往前走,肖岩在后边说:“等等我。”她来了,我们俩遂随着牧童去。路经石榴院,遍植榴花,其红如染,落英满地,为此山特别装点,美丽无比。

牧童说:“看!快到了!”只见一片青翠山峰,岩如玉屏,晶莹可爱!遇石桥,拾级而上,至半山已可望见寺院,犬闻足音,狂吠不已,牧童叱之,遂默然去。至紫霞道院,逢一疯道人,是由四川峨嵋山游方至此。其言语有令人憧的,有令人百思不解的;其疯与否不能辨,但据牧童说是:“不可理,说起来莫有完”。紫霞道院中有紫霞洞,其深邃阴凉,令人神清,有瀑布倒挂,宛然白练,纤尘不染,其清华朗润,沁人心脾!忽有钟声,敲破山中的寂寞,拨动着游子的心弦。飘渺的白云,也停在青峦。高山流水,兴尽于此。寻旧径,披草莱,回首一望,只见霞光万道随着暮云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莫愁湖

进了花岩庵已现着一种清雅风姿,游人甚多,且富雅士。楼阁虽平列无奇,但英雄事业,美人香草,在湖中图画,莲池风景内,常映着此种秀媚雄伟,令人感慨靡已!

登胜棋楼,有徐中山王的像;两旁的对联好的很多:

英雄有将相才,浩气钟两朝,可泣可歌,此身合画凌云阁;

美人无脂粉态,湖光鉴千顷,绘声绘影,斯楼不减郁金香。

风景宛当年,淮月同流商女恨;

英雄淘不尽,湖云常为美人留。

六代莺华,并作王侯清净地;

一湖烟水,荡开儿女古今愁。

同惠和又进到西院,四围楼阁,中凿莲池,但已非琼楼绮阁,状极荒凉!有亭额曰“荷花生日”,两旁的对联是:

时局类残棋,羡他草昧英雄,大地山河赢一著;

佳名传轶乘,对此荷花秋水,美人心迹更双清。

对面有楼不高而敞,额曰“月到风来”,惜隔莲池,对联未能看清楚。再上为曾公阁,横额为“江天小阁坐人寰”,中悬曾文正公遗像一幅,对联为:

玳梁燕空,玉座苔移,千古尚留凭吊处;

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凭窗一望,镜水平铺,荷花映日,远山含翠,阴木如森,真的古往今来,英雄美人能有几何?而更能香迹遗千古,事业安天下,则英雄美人今虽泥灭躯壳,但苟有足令人回忆的,仍然可以在宇宙中永存。余友纫秋常羡英雄美人!但未知英雄常困草昧,美人罕遇知音,同为天涯憾事!质之纫秋,以为如何?

壁间有联,如:

红藕花开,打桨人犹夸粉黛;

朱门草没,登楼我自吊英雄。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浊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

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

问湖边月色,照过了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江山再劫,收拾残局,好凭湖影花光,净洗余氛见休壑;楼阁周遮,低回灵迹,中有美人名将,平分片席到烟波。

莫愁小像,悬徐中王像后凭湖的楼上,轻盈妙年,俨然国色,盾黛间隐有余恨!旁有联为:

湖水纵无秋,狂客未妨浇竹叶;

美人不知处,化身犹自现莲花。

因尚有雨花台未游,故未能细观湖光花影,殊为长恨。莫愁俗人,或以为楼阔平淡,荷地无奇,湖光山色,亦不能独擅胜概。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胸有怀抱的人登临,则大可作毕生逗留!湖光花影,血泪染江山半片,琼楼绮阁,又何莫非昙花空梦!据古证今,则此雪泥鸿爪,草草游踪,安知不为后人所凭吊云。

未游秦淮河,未登清凉山,雨花台草厅数间,沙土小石,堆集成丘。除带回几粒晶洁美颜的石子外,其余金田战绩,本同胞相残,无甚可叙,省着点笔墨,去奉敬我渴望如醉的西湖罢!

十 西湖的风景

(另有诗独咏西湖,题为《烟水余影》,登《诗学》刊十一期)

西湖风景,我怀慕渴望已非一日;在学校我的朋友多是浙江人,往往月下花前,谈西湖名胜,辄令我神游梦寐;在那时“西湖”已深深地镌印在我的心里,种着很深的苗。所以当时我能把心神都化在那里,在细纹的湖水里,反映出我的影子;我才知道不是梦境的虚幻。但我在西湖逗留了五六天,所得的印影,都如电光一瞬;现在想起来,依然是梦境,所余的仅仅一点模糊回忆。我现在幽居在山城里,窗外雨声淅沥,恼人愁怀;欹斜花影,反映纸上;我披卷握管,预备把我的回忆和当时情形,写在纸上;但这是最令我胆怯的。我的心异常的懦弱,竟使我写不下去。这时候我接到君宇的一封信,他这信是和我谈风景的,中有一段和我现在濡毫难下的情形相同:

本来人与宇宙,感着的不见得说得出,说出的不见得写得出;口头与笔端所表示的,绝不是兴感的整个。就像我自己,跑遍了半个地球,国内东部各省都走过了。山水之美虽都历历犹在目中,但是要以口或笔来形容它们,我总是做不出。有时我也找得最好的诗句,恨笔不在手底不能写出来,然而就是当时笔在手边又何尝写得出呢?好的诗句,是念不出的,更是写不出的;好的风景是画不出的,更是描不出。越是诗人,越多兴感,越觉得描写技短,又何怪你觉你游过的景物不可写出呢?然而我总愿世人应得把他的才能志愿,将宇宙一切图画了出来。你不笑这是个永不能达的妄想吗?

这信内说的非常透彻,但我准不能为西湖而搁笔,只好尽我的能力做去。

六月五号的下午,我们去游西湖。一望湖水潋滟,一片空明,千峰紫翠;冠山为寺,架木作亭,楼台烟雨,绮丽清幽;昔日观画图恐西湖不如画,今乃知画何足以尽西湖?我们坐着小艇慢慢划着;微风过处,金鳞涌,烈日反映,幻作异彩。只见碧波茫茫,云天苍苍,远山含翠,若烟若雾;一支小艇飘荡着如登仙境。我们同学都衣裳翩跹,意欲凌仙;惠和穿着极薄的绛纱,永叔服着一套绡裳,映在碧波中未尝不与西子增色!慧文向划船的要了桨,想自己撑,但不料反退了回去;我们都笑了起来!两岸绿树之影,映在湖中,碧嫩欲滴,我们一齐都唱起《杏花村》来,协着水中反应,声如玉磬。柳扬水面,映着阳光万点,如绢上的云霓宝钻,撤手一幅彩光万道(图)。美哉!西子。

我们到了苏堤东,有洲,洲旁有三塔影入洲中,就是“三潭印月。”船拢岸上陆,为“小瀛洲”;四围碧树阴豪,如遮绿幕,回亭水上,横匾为“饮渌”,联为“一桥虚待山光补,片席平分潭影清”。过假山有亭,横匾为三亭字“亭亭亭”,联为“至此地空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此处如:

波上平临三塔影,

湖中倒映一轮秋。

四面山光湖水,相映皆碧;中有三塔,内分三潭,青山映潭,潭水印月,宇宙之美,即非中秋来此,俯仰之间都是良辰佳景。几排疏柳中,可以望见断桥残雪;几扇翠屏里,可以看着“雷峰夕照”。仰视青天白云,潭水映影,顿现我象;惜无明月对我,斟酒当歌!莲荷摇曳其上,游鱼游荡于下,小艇一只,撑破荷叶,缓缓渡来,人耶?仙耶?杨万里咏西湖有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诚然!不到其处,不知古人写景之妙。我来恰在六月(但非阴历),虽荷花未映日,而莲叶接天,一望皆碧。返故道上船,有月门额曰“竹径通幽”。我拉了金环进去一望,只见青竹撑天,曲折九回,从篱中能望见湖水,其明如镜。尚有明孝贤祠,卧薪说无奇,故牺牲不去看。上船又至白云庵,清高宗题为漪园。净慈寺里有运木古井,济颠当日曾在此运木,留在井中的。老和尚给我们把烛系在绳端放下去看,真是一块木头在里边。

“南屏晚钟”,南屏在净慈寺之后,正对着苏堤,寺钟一动,山谷皆应。据说是济公的显圣处,因为他曾在净慈寺做过书记。雷峰塔在净慈寺前,现已倾塌中空,我同孝颜,披蒙茸,拂苍苔,拾级登雷峰,乱石堆集,悬石欲坠。“俗传这里的砖作炉灶可集福,所以现在的砖都被人拿去”,这是慧文告我说的。我只觉四面风来,摇摇欲倒;吹我衣襟,翩然欲飞,阴沉之气扑入欲咽。俯望西湖,银光灿烂。塔为绛色,矗立于碧绿里,反映在湖水中,而其美丽更在夕照时。昔有姓雷的筑庵于此,后吴越王妃黄氏,就此处建塔,遂名雷峰塔。俗传青白两蛇,镇压塔下,此塔现已倾颓,苟白蛇有能,想早已腾空选去?

“花港观鱼”,在“映波”和“锁澜”二桥的中间,池中有大金鱼,以饼作饵,鱼始现出。茅亭上遍植藤萝,景致幽雅,卧薪在这里请我们吃茶;清凉草香,令人心醉。竹篱外隐约能看见游人的衣杉飘动。上船后到红栎山在,俗称高庄,两旁竹高丈余,风过处瑟瑟作声,有一种特别的韵调。我们在高庄的后门等船,只见一支白帆的小艇,慢慢地由断桥下撑来;我眼睛只望着这小船;忽然卧薪在后边叫我去看她买的香珠。从这里上船到水竹居,俗叫刘庄,在秀隐桥西,是香山刘学询所建。它的风景佳处,可以在联语中看出:

山色湖光,倒影浑成天上下;

花明柳暗,闻香不辨路西东。

泉石亦经纶,揽全湖多少楼台,试大开绮户,偏倚雕栏,对西子新装,如此文章真美丽;

琴尊容啸做,游佳日联翩裙屐,有万树琪花,四围岚翠,话天台轶事,本来家世即神仙。

其亭台楼阁花草之美,为湖上庄墅的第一;有藏书处叫望山楼,登其上觉一湾碧水,万叠青山,看烟云变态,共风月清淡,并可以领略万壑中的涛声,六桥间的烟景。

“湖心亭”是明朝知府孙孟建的,初名“振鹭亭”,清圣祖题“静观万类”楼。如明月一轮镌入碧青,如微云一朵,点上河汉;翼然水面,恰在湖心。有“静观万类,天然图画”八字,为清圣祖御书。有联为: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游毕“湖心亭”,遂棹归桨;云山模糊,幕烟朦胧;像撤了满天的红霞,被罩着西子,愈增其艳,真是浓妆。(忽有)一种激昂的歌声入耳,陡觉心胸辛酸;半天西湖揽胜凭吊,感慨甚多!迨暮霭迷漫,蓦地一片的时候,我的心又沉在深深地悲哀之渊里。湖水深,恨无穷!幸万灯辉煌,已抵第一码头,拢船上岸,无精打采地回了我们住的旅社。这是第一天游的西湖,在此暂且收束吧。

六月六号上午参观女师,下午仍游西湖。仍由第一码头上船,过卧龙桥。两岸杨树丝丝,芦草瑟瑟,野花一阵阵的香味,送拂襟头;平湖似镜,时闻小鸟啁啾婉转;俨然置身碧玉池内,映影皆绿。舍舟上陆,有船夫给我们引路,一直向灵隐去。两旁松柏杉杨,茂然萌森,如张绿幕。苍苔草径中时有贞节牌坊,和某府某堂之墓道;由黄土小道,蜿蜒而上,则累累皆荒冢。幽深的环境里常有小鸟婉转唱歌,似安慰千古的孤魂,声极凄凉。慢步同芗蘅、惠和联袂相偕。青石铺道,绿阴林下,时有瀑布如挂练,激在小石间,发出极自然的韵调,其声淙淙,清凉芬香,日影映地,仅见花纹零乱。惠和谈她们家乡惠山的风景与我听。走了约有五六里,已到灵隐寺的山门。只见两旁古树参天,青碧一片;奇峰特峙,流水环周。旁有理公塔,上为理公岩;晋时西僧慧理至杭,登山见怪石森立,千态各出,曾云:“此中天竺国,灵鹫峰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后遂名飞来峰,亦呼灵鹫峰。山石不杂土壤,山势若浮若悬;小隙中时(见)生瘦藤古木,都是抱石合皮;云霞横生,孔穴贯达。山壁间满镌佛像,盈千累万不计其数,大小粗细,其工不一。洞在山腹,桥当洞口;度桥进洞里,只见岩崖空幻,石骨玲珑,乳泉滴沥,韵音清心,名“玉乳洞”,又叫“一线天”;香烟萦绕,供铜佛一尊,和尚以长杆,指岩顶裂缝,可见一线天色,故叫“一线天”。静同、永叔在洞外摄一影留念。我们又向前行,清溪边,山岩下,石形奇秀,卓立林间;此地风景殊佳,遂同金环、芗蘅在此摄一影,我斜蹲在山峰上,脚下有清泉一股,白石磷磷突然而起。山侧有放生池,池下为冷泉亭,即八景中的“冷泉猿啸”。亭旁联语甚多,有左文襄公一联为: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这亭高不倍寻,广不累大,振前搜胜,真为神仙境地。春天即花碧草香,可以导和纳粹,畅入怀抱;夏天即风冷泉亭可以祛烦消暑,兴我幽情;秋冬即山树作盖,岩石为屏,另有一种悲歌激昂的状况。我在亭栏上俯望清溪内怪石昂藏,流泉湍急,游鱼喷沫,碧藻澄鲜;望着飞来峰峭峻嵯岈,宛如一朵千叶莲花,望奇莫名——,亭下为石门涧,涧旁有壑雷亭,东为“春淙亭”。

云林寺——即灵隐寺,在冷泉的北面,晋僧慧理建;现在系清初僧宏礼重建,为西湖名刹。入正殿见佛高数丈,跪着许多小和尚,两旁的大和尚都披着袈裟,坐着念经。这种生活,亦有趣味,但他们念经时心未必能专一吧?老和尚木鱼一敲,手中拿着的乐器也叮当的奏起来,念经的声音,也特别洪亮。寺左有罗汉堂,内里有五百个罗汉,也是男女老幼,千态万状,以笑容可掬,慈眉善眼的居多数。灵隐寺的对殿,有一副对联是:

胜境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不飞去;

优游若昔,亭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

天竺韬光,天色已暮,容后游;遂乘洋车去岳坟,路经栖霞岭,桃溪。岳王庙在栖霞岭下,金碧辉煌,系重建未久;仰庄严之像,不觉凛然。联语甚多,兹择三联,为:

暇日矢忠心,千古仰军人矩矱;

栖霞新庙貌,万方拜中国英雄。

专制杀英雄,千载何人雪国耻?

横流遍宇宙,九州无地哭忠魂。

忠孝节义,卒于一门,间拔南宋伤心史;

祠衬尝蒸,昭乎四祀,可绝西湖堕泪碑。

寺左有启忠祠,祀岳父母,旁有五侯及五夫人祠;精忠墓在寺内,其树木皆向南,秦桧、王氏铸铁像,背缚跪于墓前;门联为:

宋室忠臣留此冢,

岳家母教重如山。

有精忠柏,相传为岳坟柏树历久变石,真的碧血丹心,草木亦为之感动吗?出岳王庙,见湖内泊一帆船,中坐一人,绝类纫秋!询之诸友,亦谓极像。下船渡跨虹桥已望见苏小的墓!所谓“英雄侠骨儿女柔情”又点缀在湖山图画中。旁为鉴湖秋(瑾)墓,草径荒凉,侠气犹存。卧薪说:“这是女界的英雄,我们后生应该行全礼”。我们很恭敬地行了三鞠躬的礼!佳联很多,如:

浙东西冤狱成三,前岳后于,浩气英风侠女子;

湖南北高峰有两,残山剩水,惊魂血泪葬斯人。

共和五载竞前功,英名直抗罗兰,欧亚东西,烈女双烈。

风雨一亭还慧业,抷土重依武穆,湖山今古,秋社千秋。

慧文拜谒了秋瑾墓,要去玉泉看金鱼;我们说,天晚了明天再游。后来,我见她很热心的要去,我们遂把船划到清涟寺。御书为“清涟禅寺”。进门为大雄宝殿,殿后有方池二——即玉泉,清澈鉴底,有五色大鱼数百,映日金鳞耀目,美丽无比!再进内有珍珠泉,再进为鱼乐国,大鱼约有三尺许,以石击之,一翻身,水花四溅。上有洗心亭,凭栏投饵,此为最佳。遂棹归舟,时暮霭笼罩,高歌一曲,余音缭绕水面;晚风拂面,胸襟皆清;此种清凉福几生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