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钱途
7374400000022

第22章 要成为富人要么创新,要么创业

作为一个穷人,要没有任何顾虑地去创业。因为创业是穷人,不创业也是穷人,反正是穷,何不自己去创业呢?创业是穷人能最快速增长财富的创富之路,创业没有贫富之分,不用怕学历问题,不加工资,不升职。穷人自己就是老板,业绩就是最好的见证,给人打工业绩好了并不代表你的能力。某日化行业,业绩由几千万元做到6亿元,于是老板就这样说:“我这么大的广告投放量,随便来个人也能将业绩做起来。”后来证明他说的这些话是完全错误的,但已经没意义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就意味着有很多很多的发展机会,就意味着70%~80%的工作并不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初中文化都完全可以胜任,而且行业也没有穷富之分,富人投资100万元创业的行业,而穷人可以选1万元就可以创业的行业。

既然,创业对于穷人来说有这么多的好处和深远意义,那么为何真正去创业的人会这么少呢?

《新财富》杂志曾经刊登经济学家陈志武的文章说,个人创业在哪里都艰难,在中国“民营”创业则更难。这里我们不妨以公司注册、开业手续为例,来实证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别。文章指出,注册资金要求是最重要、也可能是后果最深远的创业壁垒之一。在中国内地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底线为1000万元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8条),日本约为82万元人民币,英国约为64万元人民币,其他欧盟国家约为20万元人民币,美国则为零。这种创业壁垒看起来简单,但它意味着在中国内地可能难以产生像迈克·戴尔、比尔·盖茨这样的世界首富,也难以产生像“微软”、“英特尔”这样的传奇公司。

众所周知,“戴尔电脑”是戴尔上中学时在自家车库做起来的公司,“微软”是盖茨上大学时创办起来的公司,两人均是普通家庭出身,并非富豪子弟。到今天,虽然两创业者都不到50岁,但已多年稳居世界前五富豪地位。试想,如果这两位创业者当年是在中国内地,要成立自己的股份有限公司,那么这1000万元底线注册资金的要求就可能迫使他们止步。在美国他们成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无公司注册资金要求,欢迎任何家庭背景的人以任何公司形式进入创业者行列。相比之下,在日本、英国和德国这些传统社会中注册资金门槛要远低于中国内地,但远高于美国。虽然在德国和英国这一门槛并非高不可越,但至少可从一个方面看到这些传统社会与美国的差别:前者可能更趋向于保留各种可维系现存社会阶层的制度机制,平民永远是平民、贵族尽可能永远是贵族;而美国更愿意在制度机制设计上排除障碍,使每个人有同样的机会创业致富。

陈志武的上述分析的确在理。任何管制都必须要有“理由”。中国对创业者注册资本的高额要求“理由”何在呢?仔细分析起来,大概也就是“资格”二字。然而陈志武所举出的戴尔和盖茨这两个例子足以将这种“理由”击得粉碎。而他的这一观点读来更是令人震动:“一个国家要求的公司注册资金越高,那些有好的创业理念但无资金的人就越不能进入创业者行列,穷人的子弟越是世世代代都成不了富人,这是维系贫民与富豪之鸿沟的主要壁垒之一。”作为一个高举社会公正大旗、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难道不是比美国更有道义上的“理由”来消除这种创业壁垒吗?

看来,要想让更多的穷人通过创业这个平台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有一定困难。如果这种制度不被改变,可能许多穷人要被迫选择其他方式改变命运了。那么,还有什么方式?那就是创新,靠自己的头脑去改变命运。创新是发现一些新的领域,常常都是在那些跨行业的区域里,没有人关注的领域才会是一片新的天地。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只关心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创新起来就会非常困难。穷人创新必须和守旧作坚决的斗争,这是创新中必然之路。创新,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气,但穷人往往缺乏这样的勇气。

作为“90后”的代表美国少女凯瑟琳·库克和“80后”的李想在创新和创业上给我们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们这些处在绝望的穷人看到一丝成功的希望和欣慰。

这两位代表绝对属于青春一族。目前,凯瑟琳·库克成为了继Facebook的创始人兼CEO的哈佛大学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之后,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

2005年,时年15岁的库克和16岁的哥哥戴夫转学至新泽西州斯基尔曼市蒙哥马利高中,分别就读高一和高二。来到陌生的新环境,兄妹俩都不太认识同年级的朋友。因此,只好去找出毕业纪念册来认识班上同学。看到纪念册上那些印刷古板的照片,他们便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上网张贴自己的照片,然后上传自己喜爱的音乐、课余兴趣以及个人简历呢?他们立即向家中的大哥、年长库克11岁的吉奥夫求助。曾有与印度工程师成功合作经验的吉奥夫对此大加赞许,并慷慨注入风险投资资金25万美元,作为她创业的启动资金。同时,大哥手把手地教她上路,专门聘请了远在孟买的编程团队帮助她构建网站。在大哥的指点下,她和戴夫学会如何与硅谷的风险投资家谈判以及如何租用网络服务器等基本商业技能,从此开始了艰难而富有挑战性的创业之路。不久,MyYearbook.com网站终于开张。开张第一天,库克和戴夫身穿印有广告字样的T恤,在校园内大张旗鼓地宣传。T恤上写道:“谁是校园内最漂亮的美眉?谁最闷骚?快上Yearbook.com查寻。”

在朋友们的建议下,网站由刚开始功能单一的测试版迅速增加了许多热门功能选项,包括游戏下载、视频上传。当然还有青少年热门话题的在线调查等,比如,如何和暗恋的帅哥搭讪,哪个学长长得最帅、哪种分手的方式最酷,等等。

如今,MyYearbook.com网站已经拥有1000多万注册会员,月访问量高达15亿人次,所雇员工多达70人。目前,该网站成为继MySpace、Facebook之后全美第三大社交网站,并且在全美校园少男少女中人气排行第一。其服务对象主要为13~22岁的青少年。

据估算,MyYearbook.com如今市场价值数亿美元,每年仅广告收入就达1000万美元。虽然投资商纷至沓来,可是库克并不为所动。她说:“很多人开出了天价,可是我们现在无意出售。经营网站让我其乐无穷。”

而作为“80后”的李想来说,他的创业经历可谓是一个传奇。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就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三年,他看了三年电脑方面的书。读高一的时候,他花8000元自己动手DIY了一台电脑。高二,他开始给各电子类杂志写文章,编辑开出千字300元的稿费标准,每月光稿费就1000多元。

后来可以上网了,他就做了自己的个人网站。那时候,他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为网站做更新。先买来最新产品,使用完后把体验写出来,然后再把东西卖掉。商家都很愿意把产品给他,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产品经过李想体验介绍后很快便会脱销。就这样,口口相传,李想的网站点击率不断提高,每天有三四万人浏览,于是后来就有互联网公司前来投放广告,1999年李想赚了10万元。

2000年高中毕业的李想放弃升学,用那十万元成立了泡泡网公司并开始运营。不久,泡泡网就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0多员工的公司。2001年下半年,从石家庄来到北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2005年,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该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那一年,他才24岁,创业6年。2006年5月,年仅25岁的李想晋升“中国十大创业新锐”榜单,成为榜单上最年轻,同时也是“80后”群体首次进入该榜单的创业者。

现在,李想创办的泡泡网已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而他的身家也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后来的上亿元,最令人敬佩的是这个身价转变的时间不到十年。

面对创业艰难可能更多人不去反思这些年轻的人为何会创业成功,相反,他们更多的是抱怨社会,抱怨不公,抱怨没机会……

他们还会举出一大堆的理由:什么富人是多少代人的财富积下来的,而穷人是多少穷思想积下的,这可比吗?还有富人做十次只要一次成功,就可以长年成功下去,穷人搞砸了就没得吃饭家伙了,可比吗?最后,富人用资本购买到许多人才和机会,而穷人拿什么去换这些?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90后”的代表美国少女凯瑟琳·库克和“80年代”的李想,他们又有多少富人的优势呢?他们在成功前,不也是一些穷得只剩下青春和爱好的年轻人吗?所以,作为一名穷人,你必须放弃任何借口和理由,并敢于拿出自己的勇气,去放手一搏,无论你的创新或创业过程是否顺利,但是我们为你有这种为成为富人而不断努力的精神所感动,这个过程是值得任何人称赞的,也是值得任何人学习的,更是所有穷人成为富人的必经之路……

学习成功经验对你也有大帮助

每个富有的人都有着贫穷的过去,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样致富。李嘉诚说,致富要靠德。李兆基说:“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船王包玉刚说:“想赚钱,稳定就是一切。”富人致富总有独到的理由。他跟你想的不一样,所以他成了富人,而你依然贫穷。很多人脑袋里都是金钱的影子,马云却说:“真正想赚钱,就要把钱看轻。”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大企业减产裁员,“汽车狂人”李书福逆流而上,扩大生产规模,要在金融“冬天”里大干特干;有人可以“以小搏大”,上演“小蚂蚁”扳倒“大象”的好戏;有人可以变废为宝,在废品和牛蹄里挖出百万财富。

富人的致富不是秘密,不过是有不同的眼光、思路和想法,这就是富人的经验,也是致富的秘诀。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富人眼里,即使金钱有一千种颜色,也只有一种面孔。穷人则会被它迷惑,分不清哪个真哪个假,就此失去赚钱良机。富人花钱,钱早晚会回到自己腰包里,穷人花钱只是鼓富人的钱包。如果列举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可能有成百上千条,最重要的一条是缺乏赚钱的经验。

富人走过的路,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从穷变富的道路,向富人学习实在是致富的一个捷径。正如中国民营企业,当初史玉柱从打广告中尝到甜头,以后以高密度广告轰炸为主要特点的“史氏营销学”一直贯穿史玉柱商业活动的始终,并在国内企业界风行一时。三株的吴炳新、爱多的胡志标、羽田区焯池、哈磁的郭立文等,都是从史玉柱处偷师学艺,有的还加以发扬光大。

史玉柱的这套以广告为中心的营销哲学,至今在国内仍有一定市场和一定实用价值,尤其是对那些单项产品产出利润不高,需要依靠大量以确保产品的优点来销售的更是如此。如各类保健品、日用百货产品、食品、家用电器等,功效更是立竿见影。史可称为国内“广告轰炸学”的开山鼻祖。

从史玉柱处“偷招”,成全了中国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此外,穷人开始学习他的同胞。比如爱多的总裁胡志标,当年请成龙做广告的时候,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但是他敢于这样做,因为他从史玉柱身上看到,这样做的利润是多么的大。果然,爱多与成龙的合作让爱多的销售量猛增,从而让胡志标大赚了一笔。

人们往往会感到奇怪,有的人说,这种事别人已经做过了,再跟着学可能不好,但是中国的现状是国家大,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在一个地方学了经验然后到其他地方照样做。

现在台湾、香港商人之所以在内地发展良好,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地区经济比内地发达,很多企业、事业的经验和办法都是内地的必经之路,他们已经通过这些阶段,所以自然知道如何未雨绸缪,走在别人前面。所以作为穷人的你,一定不要错过任何向富人学习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