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7373900000006

第6章 小周后:自从金陵去汴梁,杏花春雨摧残去(3)

开宝四年(971年),李煜派弟弟李从谦入宋,向赵匡胤进贡无数珍宝示好。几个月后又派弟弟李从善入宋朝贡。同年十月,李煜主动上表,请求去除南唐国号,而改成江南国,自称江南国主,这无疑是自降为臣之意。李煜的这些行为并没有消除赵匡胤谋取南唐的心思。次年,大宋将李从善扣留不准归国,而将其奉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梁修建了一座礼贤馆,等待李煜归降。开宝六年(973年),李煜不得已再次上表,说愿意接受大宋爵命,赵匡胤没有准许。也就是在这一年,赵匡胤利用反间计离间李煜与南唐名将林仁肇。李煜上当,将林仁肇杀害,从而做下自毁南唐抗敌长城之举。当时的大臣陈乔痛惜说:“南唐的国势已经是朝不保夕,而国主竟然还残害忠良,真不知他日何处会是我的葬身之地!”

开宝七年(974年),李煜上表请求李从善归国。结果大宋不但没有准许,反而派了使者来到南唐让李煜入宋朝。李煜坚决拒绝了,他虽不是一个明君,但也不能如此没有骨气。这一行为使得赵匡胤大怒,他遂下令由大将曹彬率军对南唐全面进攻。而南唐早已危如累卵,并无贤臣可用,也无良将可出战。曹彬大军没有费什么力气便度过天堑长江。

开宝八年(975年)的六月,大宋的军队联合吴越之兵将金陵重重围困。赵匡胤传下谕旨,命李煜归降。李煜依然没有接受。五个多月后,已是秋尽冬来之时,这时的江南也是倍感寒冷,金陵城终于被宋军攻破。这时的李煜,听着兵士报告的消息,想起了另一个重瞳的传奇——项羽。不是风光得势的项羽,而是垓下之围中的项羽。四面楚歌,挣扎也是徒劳。想当年,项羽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自己虽不是征战沙场的英雄,但与项羽的处境是何等相像!

这一刻,他想到了自杀,与其做阶下之囚,不如自我了断,这样还能保持一点尊严。此时,小周后也真的感受到了国势安危对自己的影响。南唐就要被大宋灭掉,而自己又将何去何从?做他人的俘虏,必将受尽无限凌辱。然而,这尘世是如此美好,又怎可轻言生死?于是她哭诉着求李煜不能自裁,唯有活着,才是对祖上最好的安慰。

李煜看着痛苦的小周后,心软了下来,他还有所留恋,恋着生长于斯的南唐大好河山,恋着这里的春花与秋月,这里有他与大周后你恩我爱的回忆;他恋着眼前的小周后,她是他后半生的安慰和精神动力;他还恋着江南的百姓,是的,尽管他没能抵御外敌,但他不能让金陵变成战场,不能让百姓遭受生灵涂炭之苦……他不能死,只能降!

听着外面的战鼓,他开始缓缓做准备。这一降,便要离开此地,去往北方的汴梁,恐怕此生都不能再回来了!那宫中的一切又该赋于谁呢?他最在乎的却是当年大周后留给他的《霓裳羽衣曲》。这是他快乐的开始,琴里有他无忧无虑的时光,有他心爱的女子……他怎能让它落入他人之手?他决定,要将这个宝物留在南唐,留在大周后归葬的金陵。他令宫女生火,而后将其付之一炬。看着熊熊烈焰升起,他再也无法承受,悲从中来,大哭不止,而小周后也跟着痛哭不已。

十一月二十七日,李煜带领子弟和官员一共四人走出宫门,就此降宋。这一刻,李煜是百感交集,无限悔恨。大好河山曾经给予了李家无上的荣耀,他却将之拱手送人。他又如何原谅自己,如何面对祖宗呢?同日,曹彬派副使郭守文拿着露出布头而没有缄封的文书,命李煜带着王公大臣、后妃百官四十余人到长江边的码头集合,登船北上,前往汴梁。站在船上的李煜,看着脚下奔流不息东流而去的长江水,心中无限伤痛。是他将祖父父亲一手创建的南唐让人侵占了,他由人君变成囚徒了……这一年,他三十九岁,马上就要进入不惑之年。他却无法对眼前的一切不惑。他回想自己生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近四十年了,这三千里山河的一草一木都让他充满眷恋。回首那巍峨雄伟的宫殿,雕栏玉砌,是多么精美,而高耸之势仿佛可以天际相接。那宫里的花花草草更是茂盛无比,像是笼罩在玉烟里的女萝一样美丽。忆往昔,他和周娥皇、周女英在这里无忧享乐,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真的有一日敌军会将江南攻破。而现在他由一国之主成为了大宋的俘虏,只差一夜白头。大宋命他离开金陵北上,他只得仓促离开宗庙,那时教坊里的乐工奏起的离歌现在还在耳边回响。此刻他却什么也不能做,只能跟宫女相对垂泪。悲痛欲绝的他将这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吟出一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而后他南望石头城,又吟了一首《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的诗歌,字字含泪,声声啼血: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就这样,李煜不断回望着金陵,而彻底地离开了金陵,离开了南唐,成为了一个不自由的异乡人,成为了一个屈辱的阶下之囚。此时的李煜并不知晓,这才是折磨和不幸的开始。故国,只能存在在他的梦中;而汴梁,将是他与小周后的终身之地。此时的小周后也在忘情哭泣,她不知道,汴梁将会给予她莫大的耻辱。

◆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共苦)

不久后,李煜便来到了汴梁。赵匡胤命他着白衣纱帽到明德楼下请罪。当李煜下跪后,宋太祖下诏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小周后则被封为郑国夫人。《论语·卫灵公》云:“郑声淫,妄人殆。”因此有人推测此封号为讽刺小周后以美色误国,而赵匡胤特意以此为封号来加以讽刺。

就这样,李煜开始了被监禁的生活。曾经的一国之主,曾经高高在上的他,就这样开始了囚徒生活。他再也没有了自由,成日里只能在小院里哀叹,面对的也只有小周后。

清代沈雄曾说“国家不兴诗家兴,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无疑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他在四十岁的坎上遭遇人生最大的变故,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苦痛,忍受着阶下囚的无奈,李煜的词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写词时一变早期的绮丽空洞的艳词风格,而写出了一首首饱含人生感悟而感人至深的佳作。

漫漫寒冬过去了,春天重新来到。李煜和小周后走到小院里,只见春日晴好,院中的柳条不知何时抽出了绿芽。这样的风景若是在江南不过是寻常……想到这里,两个人不禁再也没了赏春的心情,回到屋中默默无言。中午午睡,李煜梦回江南,又见江南如画春色。春水碧波,满城柳絮,游人如织……醒来后,他备感惆怅,又写下两首《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小周后读后只觉得往昔的一切历历在目,今天却是人是物非,忍不住以泪洗面。

短短月余后,暮春时节,窗外雨水淅淅沥沥,终日点滴不断。李煜只觉得这凋残的春色正如自己离开南国,无力挽留,只能任风雨飘零。现今的他和小周后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忘记自己俘虏的身份,回到往昔的欢乐中。他走到院中,凭栏东南向眺望。可是相隔千里,怎能望见故国?不禁感慨那无限的江山,离别的时候是何等容易,而今想要再见竟是如此艰难。那曾经的欢娱正如这春天的流水落花一去不返。忆往昔,对比今日,真是天上与人间的差别。李煜让小周后拿来笔墨,写下一首《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种囚禁的生活使得李煜很难适应,他不断思忆往昔的繁华和自由,怀念旧日的荣光,描绘故国的美景。监禁的人也都将此一一告知赵匡胤,但是赵匡胤认为李煜骨子里更是一个文人,而不是一个君王。况且李煜现在已经被囚禁,也做不成什么影响国家的大事。于是,他听到这些词后,更认为李煜是个性情中人,其悲伤之情、对故国的眷恋都可以理解,因此赵匡胤对此一笑了之,并不加以斥责。

虽然赵匡胤命人不要限制李煜的穿着用度,但奢华惯了的李煜还是备感拮据。小周后身为女子,一下子由天上落到地上,更觉委屈,但看李煜整日愁眉苦脸,再不就是写些怀念故国的词,也只能是好言相劝,既然已经归降大宋,也只有好好活下去。

然而就在李煜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的时候,大宋发生巨变,这个变故彻底将李煜推入了绝境。这一年的十月十日,赵匡胤突然驾崩。大宋开国皇帝就此驾鹤西去,想当年他陈桥兵变是如何神勇,而“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言语又是如何狂放,而今一切都随他而去,留为历史的回声了。如果说人有生老病死,即便是开国皇帝去世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赵匡胤的死亡却与众不同,他死得如此突然,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猜想空间。而且,赵匡胤生有四子,除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外,尚有次子赵德昭与四子赵德芳在世。此时赵德昭年二十六岁,赵德芳十八岁,在当时都已经是成人。依照常理,赵匡胤死后自当从他二人当中选择一位继承大统。然而,令所有人都惊讶的是,在赵匡胤死后即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这使得人们极为惊诧,并对赵匡胤的死亡演绎出了各种传说,最为著名的便是斧声烛影说。而这,要从更早的金匮之盟说起。

《宋史·杜太后传》载,赵匡胤母亲杜太后临终时,为日后避免大宋重蹈后周因以幼子为君王而致国灭的覆辙,曾对赵匡胤说:“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之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而赵匡胤叩拜说:“敢不如教诲!”太后因此命赵普将此誓言写成誓书,而后藏在金匮中。此事被后世称为金匮之盟。赵匡胤在这时对母亲立下的誓言究竟是不是他的真实意愿,历史并没有记载。然照常理推测,赵光义知晓自己能够继承大统,无疑是十分开心的。此后多年,他很可能担心兄长会出尔反尔,将皇位传给侄子。

而关于赵匡胤的死,《宋史·“癸丑夕,太祖本纪》仅曰: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记载很是简略,与正史所言其他君王之死详况迥异,令人不禁对此充满想象和猜测,而《续湘山野录》载,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皇后立刻命人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安排后事,然而这个消息被泄漏了,赵光义先于赵德芳赶进宫里。皇后见状,不禁大吃一惊。然此时束手无策,只得式微。皇后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说:勿忧也!”

“官家”本是对皇帝的称呼。赵光义听后,“共保富贵,皇后就这样主动让出皇位,换取母子的性命,而后赵光义便进入寝殿,并命宫人退下出门外。殿内烛光明亮,宫人遥远望去,只见赵光义的身影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离开行走,而后忽然听到“柱斧戳地”的声音。众人大惊,但很快赵光义便走出来,说皇帝已经驾崩。世人便将此称为“烛影斧声”。两日后,赵光义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史称宋太宗。

李煜和小周后的命运就掌握在大宋皇帝手中。此前赵匡胤待他们尚且和气,然而赵光义就不同了。他登基后想起了李煜这个投降的人,更想起此前就久闻南唐皇后生得美艳动人,更是多才多艺,光彩照人。他想,李煜不过是大宋的一个阶下之囚,而小周后这样的女子能够入宫侍奉自己的话更是她的福分。于是,赵光义开始了他侵占小周后的计划。

这一年的十一月,赵光义特别召李煜进宫,将其进封为陇西公。李煜见赵光义比赵匡胤对自己更好,便大胆请奏,说自己生活用度不够,请求加俸。赵光义准奏,下令为李煜每月增加封路三百万钱,并以李煜好酒为名给予李煜每日三石酒的供应。李煜回去后,立刻告诉了小周后,两人共同庆贺。入宋近一年了,他们第一次有了些许开心的脸色。他们以为,赵光义更大度,更仁义。单纯的他们不知道,在政治中,君王的每个行动都是有目的的,其真正的居心并不能从表面的行为中看到。

此后,赵光义几次召李煜进宫,小周后以为这是皇帝对自己夫妻二人的关照,也都支持李煜去。她或许在心里期待着,有一日,他们能够重获自由,甚至重获荣华富贵,但这只是她的想象,仅仅在那次进封之后,李煜再次面对赵光义,收获的就不是赏赐而只是屈辱了。

一次,赵光义下诏命李煜随其进入崇文院观书。李煜进去后,只见书籍浩瀚,一排排整齐排列,藏书实在是丰富。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南唐的藏书也是卷帙浩繁,更不乏善本、精本,而被人称为“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他跟着赵光义向前走着,忽然赵光义在一架书前停下。李煜正自纳闷,抬头看却正是南唐宫中的藏书。他知道,这一刻,李煜泛起无限心酸,却不能表露丝毫。赵光义却看着他,笑着说:“我听说爱卿在江南时最好读书。这里的简策书籍多是爱卿旧日所藏,你入大宋后还经常读书吗?”李煜急忙下跪叩首,谢宋太宗不杀之恩。

回去后,李煜急忙将此事告知了小周后。二人细加分析,读出了赵光义内心里对自己的不屑。如果他没有表现得那样宽厚,那夫妻二人的命运岂非更加坎坷?明知如此,他们也是无力反抗,只有静静等待痛苦的降临。

大宋有例,逢重大节日,命妇当入宫宴饮。命妇,即有封号的妇女,俗称“诰命夫人”。这一次,又逢命妇入朝,小周后忽然接到圣旨,皇帝命她随命妇入朝。接到圣旨后,小周后和李煜很是吃惊。他们明白,这一去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事。然圣旨已下,不得违抗,小周后只好前行。她知道自己不比那些命妇,没有荣耀,只是降臣之妻。她没有打扮,但也没有随意穿着,只是简装洁净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