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7373900000005

第5章 小周后:自从金陵去汴梁,杏花春雨摧残去(2)

在这个过程中,李煜的母亲——钟太后看到了小周后的贤惠和聪敏,也看到了她的才艺和耐心……而这一切,都和已故的大周后那么像。钟太后不禁觉得这真是上天对儿子的赏赐,虽然夺走了善解人意的大周后,可是送来了更加伶俐的小周后。钟太后知道,李煜也是非常中意小周后的。于是,她便有心让小周后成为继后。然而,此时的小周后年仅十五,实在太小。况且,李煜所写的他们幽会的诗词不但在宫中广为人知,也渐渐为朝臣所闻,既而南唐百姓也都有所知晓了。人们纷纷议论此事,尤其对李煜和小周后在大周后生病期间私通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这有悖礼仪道德。在这个风尖浪口,无疑不适合宣布立小周后为皇后的消息。于是,钟太后告诉小周后再在宫中待两年,等小周后稍大一些后,便为二人举行婚礼。

然而,天不遂人愿,仅仅一年后,钟太后就去世了。李煜作为儿子,按照规矩,需要守制三年。虽然他是皇帝,但孝字当先,这个时候他不宜再提成婚之事。而且,此事没了主事人,小周后做皇后的事情只好搁浅。然而,李煜已经对小周后生出了浓浓的情意,不舍得她回去;小周后也舍不得离开宫中,只好就这样没有名分地继续在宫中等待。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嫁给李煜,她也会接替姐姐的皇后之位,会替姐姐照顾李煜和仲寓。为了心中的爱情,等待无疑是必须经历的道路。

困难总是更能促进有情人之间的爱。在这样的等待中,李煜和小周后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而在幸福中,时光总是若白驹过隙,很快就到了开平元年(967年),李煜守孝期满。群臣此时便开始商议皇帝立后之事。在那时,立后并不是皇帝的私事,而是事关天下的国事。朝臣的意见至关重要。此前,一代女皇武则天被立后时,就曾遭到长孙无忌等重臣的一致反对。后来武则天用计而颇费一番周折将其除去后,才得以登上皇后之位。由此可见,朝臣对立谁为皇后一事极其关注。

此前,大周后仪态万千,端庄大方,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众位大臣都非常爱戴她。而想到小周后竟跟姐夫私通一事,这些文臣都非常不屑。此前几年间,他们就曾写过不少诗篇来讽刺李煜和小周后的这种荒唐行为。面对群臣的言语攻击,李煜明白他是做错了,然而他是真心爱着小周后,此生他是一定要娶小周后的。

便在此时,宋太祖赵光胤听说李煜在考虑立新后,便派来使者,说有赵家宗室女艳若芳华,想要与李煜结秦晋之好,以效汉代昭君出塞,化两国干戈为玉帛。李煜听罢,深感棘手。宋朝国力强盛,一旦自己拒绝而惹怒了他们,就有可能导致两国大战。然而,再三思量,李煜向使者说明自己早有继后人选,那就是才色过人的小周后,还请宋太祖见谅。使者回去禀报赵匡胤,赵匡胤便没再强求。

李煜旋即向群臣说明了和小周后坚若磐石、韧如蒲苇的感情,说继后只有一个人选,那就是小周后。群臣见皇帝如此坚持,只好同意。于是在开宝二年(968年),南唐举办了最后一次君主娶后的仪式。而这时,距离小周后进宫已经四年,这一年,她十九岁,和当年大周后嫁给李煜时同岁。这冥冥之中的巧合也许是泉下有知的大周后的原谅吧。

二人的婚礼兴师动众,由中书舍人徐铉、知制诰潘佑和礼官共同商议,其间几番考证古时礼仪制度。最终决定将其由周府中迎娶过来。送彩礼的时候,后主让人用白鹅代替白雁传情,如此之类过分之举甚多。到迎娶这天,百姓纷纷来到路边观望,成万人空巷的局面。人头攒动,看不到的人竟然冒险登到屋顶上,竟至有人从砖瓦上坠落身亡。新婚之夜李煜还依据江南习俗行撒帐之礼。后来清代有诗人曾赋诗曰:“致迎银鹅被绣成,金钱四撒帐生春。明珠依旧深宵展,恰照香阶刬袜人。”

被册封为皇后的小周后,移居瑶光殿。

第二日,李煜在皇宫举行宴会,邀请群臣来到殿中宴饮庆贺。孰料在这次宴会上,群臣依然对小周后不敬,韩熙载甚至当场赋诗讽刺皇帝与皇后二人私通。李煜没有发怒,唯报之以沉默不语。这份不被祝福的婚姻在李煜和小周后看来已经是种幸福了,他们只有等待时间来消除人们的偏见。

◆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同甘)

婚后的小周后,尽情享受着李煜的宠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活力和才艺。在这样如花的年龄,自然十分讲究着装。她最爱绿色,因为绿色清爽,如植物一般充满生机,更能衬托出自己的美丽和生命力。于是,她经常穿绿色的衣服,而着绿装的她果然是仙袂飘飘,气质如仙,不但后宫的妃嫔和宫女都为之惊叹,李煜也经常夸赞说不知是这绿色的衣裳让她更漂亮还是她让这绿色的衣装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呢。

然而,着绿装的小周后并不满意。原来,虽然宫中的丝绸有各种绿色,但小周后始终觉得这所有的绿色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的绿色。深绿的太沉重,衬托不出女性的飘逸灵秀;浅绿的太轻佻,映衬不出女性的高贵气质。在她心中,理想的绿色当是一种让人感觉从天而降、通透的绿色,会让人眼前一亮且百看不厌。于是,她便亲自学做染布,不断用各种染料来尝试,调试它们的浓度,一次次染绿色丝绸,但一次一次,始终没有成功,她不禁有些气馁了。

这年的九月,天高云淡,秋衣浓浓。在这样舒适的天气里,小周后又想起了那梦中的绿衣,于是又和宫女一起尝试染布,但忙活了大半天,暮色将至,染出来的还是之前那种绿色。正在这时,有宫女来报,说皇帝邀请皇后共进晚膳。小周后看天色已晚,便匆匆离去。一旁的宫女在小周后走了之后,倍感无趣,便随便收拾整理了一下染料、染缸和布匹,便离开了。急切的她没有注意到,有一匹尚未染完的布料依然在外面放着,而没有按照常例收拾进屋里。

这一夜,新月如钩,月色清丽,深邃的天空中还点缀着许多明亮的星星。一阵秋风吹过,梧桐落了一片叶子。夜风凉如水,一切静悄悄的,却又如此美丽。渐渐的,夜深了,起浅黄的草叶上纷纷出现了晶莹的露珠。如果有人在这里闲赏夜色,一定会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那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多么形象动人。

而这样的露水也浸到了那未染完的布匹上,没有人看到,这匹布就在露水的浸染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第二天,小周后又来到了染衣坊,想要继续试验。可是她刚刚走进来,就有宫女兴奋地说:“皇后娘娘,您快来看,这样的碧色是不是您想要的颜色?”

小周后刚要责怪这宫女大惊小怪不成体统,却在扭头间看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见过却又似曾相识的布。这匹布是如此碧绿通透,不深不浅,竟比自己所想象的还要好看。小周后奔过去,急忙问这究竟是怎样染出来的。可是宫女说她也不知道。她只是昨天傍晚忘记了将布匹收进房中,晨起生怕皇后娘娘责骂,于是便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脏痕,孰料竟看到它变作了如此好看的颜色。这可是之前试验了多少次都没有染出来的颜色啊!

小周后是万分欣喜,她终于得到了这样好看的碧色布匹。可是,她必须要弄清楚这种布究竟是怎样染出来的,唯有如此,才能大量制作,才能做出各种衣服穿在身上。小周后便和宫女细细思量这之中的关节在哪里。最后,认为一定是晚上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他们决定这一夜再把没染完的布在夜里晾着,并派个宫女在一旁看着究竟是怎么回事。就这样,她们在一个浪漫的秋夜里发现了制作美丽布匹的秘密。

第二日,宫女将露水把布匹染成了美丽绿色的奥秘讲给小周后听。小周后大悦,急忙命宫女大量浸染这种布匹,并要将其做成各种漂亮的衣裳。可这种布这么好看,怎么来与其他布区别呢?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可是叫什么好呢?小周后便来请教李煜,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一定会想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的。

李煜听罢,说:“这种碧色布匹来得如此不易,关键在于那晶莹剔透的露水。露水无根,为天上之水,天上之水,天水……我们就叫它天水碧吧。既有露水之意,又有此布匹为上天所赐之意。”小周后听后,不禁抚掌叫好,说:“天水碧这个名字真好,我要用这种布来做各种衣裳……”

李煜不禁说:“那你就更像天上的飞仙了。”

不久,小周后就穿上了天水碧所作的衣服,果然是仙袂飘飘,气质如仙。不但后宫的妃嫔和宫女都为之惊叹,李煜看了后也夸赞说,不知是这绿色的衣裳让她更漂亮还是她让这绿色的衣装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很快,后宫的嫔妃纷纷用露水染碧为衣来“东施效颦”。虽然她们这种举动并没有博得李煜的侧目,但大家真的喜欢上了这种颜色。天长日久,宫外的金陵城甚至整个南唐都掀起了穿天水碧的风尚。连大宋等国的人听了之后都对之产生了好奇之心,竞相试验染制之法。大周后曾经创制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朵之妆”,而现在小周后推出了绿色的服装审美,姐妹二人都对南唐女性的审美产生过重大影响,可谓双壁生辉。

除却喜欢绿色,小周后还非常喜欢焚香,与姐姐大周后喜欢只做香屑撒于宫中各处不同,她更喜欢焚香。丁香、檀香、麝香、沉香、桂香,各色香她都了如指掌,她不但会制香,还会制作各种精巧的焚香的器物。每天,她都会在瑶光殿里垂帘焚香,香烟袅袅,在房间里萦绕弥漫,京师满殿氤氲的芬芳之气,令人若置身花丛之中,又若处在仙境。但小周后觉得遗憾的是,安寝的帐中不能焚香——因为容易引起火灾。后来她终于想出了绝妙的方法。据洪刍《香谱》记载,取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而后将其细细研磨成香屑,而后用鹅梨汁将其蒸干,将这种蒸好的香放在帐子里,浓郁的香气散发出来,香雾缭绕,香气又与人体的汗气融在一起,竟生出一种令人无比愉悦的甜香来。小周后坐在帐中,远远望去,真若一位下凡的仙子。小周后还为此香取了一个名字——“帐中香”。

在小周后别有情趣的行动下,李煜竟也对此生起了兴趣。他诗词书画皆能,对美有超于常人的审视。他将茶油花子做成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花饼,而后令小周后淡妆素裹,却在两鬓贴上金饰,而后将花饼贴到她的额头上,小周后竟展现出了不同的风采,不同于寻常的灵动飘逸,而格外素净雅致。李煜美其名曰“北苑妆”。一时间,宫中嫔妃竞相去除浓妆淡抹,而身着素装淡服,画上“北苑妆”,别有一番风韵。

这还未了,李煜和小周后又在茶乳上动起了心思。他们经过朝夕研究,把茶乳做成片状,制成各种香茗。而后,将其放到锅中烹煮,这香茗竟发出一种扑鼻的清香。李煜随后又将各地献来的芳香的食物都聚在一起,命御厨不是做成佳肴,就是做成饼饵,要不再是做成汤羹。御厨竟做出了九十二种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好看,而且好吃,不但好吃,闻起来更是好香,真是色、香、味俱全。李煜还为每种食物起名,命人将其写入食谱。待到宴饮群臣时,就将这些食物配全后让大臣品尝,大家一时间觥筹交错,口内生香,君臣共欢。李煜将这种宴会叫作“内香筵”。

小周后娘家为南唐贵族,她又是最小的女儿,在自家便是十分娇养而随心所欲。而今成了皇后,李煜又是十分宠爱她,她便由着心思变着花样享受起来。面对后宫无数的金银珠宝,她最喜欢的不是首饰,而是那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这一点与大周后十分相像。还是小时候,她就不喜欢夜晚,夜色太暗,女孩子难免心有所惧。仆人会点起蜡烛,烛光闪闪,照亮了整个房间,她会觉得很安心,但美中不足的是,蜡烛会有很重的烟火气。这真是非常恼人。那时候她就听父亲说,若想夜晚亮如白昼又无烟火气,那只有宫里的夜明珠才能做到。现在,她在宫中见到了夜明珠,她便命人将许多夜明珠悬挂到瑶光殿里,不论走到何处都会看见。夜色降临后,只见整个瑶光殿亮如白昼,而又不同于白日,别有一番风情。李煜就和小周后在殿中或是把酒言欢,或是情话绵绵。

就这样,小周后和李煜掀起了一个个时尚风潮。不论是在宫内还是宫外都被人议论纷纷,人们羡慕他们的恩爱,为他们的巧思而赞叹;人们又厌恶他们的奢靡,为他们不知国运将衰而只知享乐而悲哀。

确实,此时的南唐已经是江河日下。赵匡胤的势力日益扩大,逐渐平定了后蜀、南汉等国,而南唐这块富饶之地,他一定是不会放过的。也许李煜真的是浑浑噩噩,只知花前月下,写写画画;但也许他十分清楚眼前的情势,也是万分担忧,但正是他的担忧让他备感压力而不知所措。所以他才在小周后这奢靡享乐之中寻得一份安慰,以期忘记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到来的国破家亡的危险。

小周后对政局完全不知,她只知道李煜这样有才华,这样善解人意,况且李煜早就向大宋称臣,难道大宋真的会灭了南唐不成?她是一个皇后,皇后理应治理后宫,要保住家族的荣耀,她比大周后少了一份善良和大度,却多了一份狠毒和聪敏。她认为,自己一定要防患于未然,防止所有的女人夺走皇帝一点点的爱。在这样的想法下,她对后宫妃嫔非常严苛。此前,大周后在世时李煜曾纳黄保仪为妃,大周后虽然明知其容貌艳丽而多才多艺,却没有提出丝毫反对,维持后宫的一派和谐,但是小周后入主中宫后,对这些妃嫔却颜色俱厉,哪位嫔妃有出格之举,或是想要讨皇帝欢心,她便会给予严厉的惩罚,轻则责骂,重则遣出宫。只有黄保仪很小心地侍奉她而不露争宠之意,才成为少见的小周后认可的妃嫔之一。

后世常有人感叹,李煜不适合做一个君王,而更适合做一个寻常的书生,做一个浪漫的才子。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情话绵绵,深情款款,而不论是大周后还是小周后这样多情而多情趣的女子,都会和他获得一份浪漫的生活,但是他是君王,她是皇后。他们高高在上的身份为他们带来了荣耀,为他们带来了奢靡享受的欢乐,也将为他们带来屈辱和不测,为他们带来悲剧和伤痛。赵匡胤曾经说过“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南下以取南唐,是迟早的事情。随着国力的强盛,赵匡胤加快了进攻的步伐。同时,他不但采用武力,还投其所好,循着李煜的喜好来行计。探子说李煜重文佞佛,于是赵匡胤就在大宋用心挑选了一个口齿伶俐、机灵通变的人渡江拜谒李煜。李煜与之见面后,这个人跟李煜讨论起性命之学,李煜本就是书生,这套言论正中下怀,因此十分信从这个人。李煜看这个人年纪尚轻,便亲切地称其为“小长老”。此后,他经常与小长老谈论佛学等,而更加不大关心国事和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