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1世纪的中日关系
7334300000069

第69章 后记

本书是2002年夏季立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

A类课题《21世纪初期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的最终成果。这一课题的目的是,从两国关系演变和区域合作潮流的双重视角对21世后纪初期的中日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就其发展趋势提出科学的前景预记测,为我国的对日政策提供扎实的基础研究成果,就推动东亚区域记合作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思路。围绕这一目的,我们设计了理论视角、历史起点、国际环境、区域合作、基础条件、经贸关系、安全关系、

战略思考这样一个循序渐进地揭示中日关系发展规律的全书体系。

写作本书的3年间,中日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重要事件,至今仍经受着结构性调整期的摩擦与震荡。这一期间,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外交强硬化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对美国一味追随,对东亚一味强硬”,企图“挟美fG亚”、“联美抑华”,在历史、台湾、地区安全、领土与海域等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大大恶化了中日关系的政治氛围和基本条件。随着中日关系现实的不断变化,我们对其演变规律的认识也在日益深化,写作计划也随之几经调整。

21世纪初,日本政治与外交正处在十字路口,既有政治大国意识膨胀带来的“躁动”,又有百年优越感崩溃引发的“焦躁”;经济上正在“脱美入亚”,安全上却日益“脱亚入美”。面对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之势,日本仍在观望和彷徨,其对华政策还在“战略贫困”中“漂流”,其国内各派的战略论争还在继续。展望未来,中日关系还将经历转折期的变化、波折与震荡,其前景仍充满着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日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正不断加深,在安全与区域合作上的共同利益日益增长,民间交往日趋密切。究竟应当如何解读中日关系的演变趋势呢?读者当可通过阅读本书而得到一幅比较清晰的全景图。本书将为读者了解中日关系的过去、把握其现在、预测其未来提供一个理论分析与政策探讨的总体框架。

本书稿完成后,中日关系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06年10月以来出现了“回暖”趋势。笔者根据中日关系系新变化对书稿做了全面修改和补充。

21世纪初期的中日关系是一个正在和将要呈现的现实,对其现状与前景的研究刚刚开始,有待不断加以深化。愿本书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学术成果,特在此向其所有作者一并致谢。

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对课题组各成员提交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表示感谢,同时对几年来彼此间的愉快合作感到欣慰。

值此书出版之际,我代表课题组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给予的全方位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蒋立峰所长对本课题设计与立项的指导深表谢意。我们还要对欣然决定出版本书的重庆出版集团的领导以及重点图书编辑室吴立平主任,本书的责任编辑杨亚平女士以及其他各位先生、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金熙德

2007年6月3日于北京农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