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1世纪的中日关系
7334300000068

第68章 21世纪初期中日关系展望(9)

日本正面临着两类必须解答的课题:(1)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是真实,还是虚幻?(2)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是威胁,还是机遇?对前一个问题,近年来日本各界的主流见解渐次倾向于承认中国的崛起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对后一个问题,日本各界持不同立场的人们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在21世纪战略抉择的大是大非面前,日本出现了一些背离中日关系健康方向、误导日本对华战略调整的论点和思路。一是试图假美国“虎威”来遏制中国;二是无视“后‘雁行模式的到来而提出日本要做东亚经济的“核心”;三是把与韩国、新加坡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推动“日本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构想”视为抑制中国的地区影响与作用的手段面对千载难逢的东亚区域合作机遇,中国正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推动这一进程,其重点之一就是积极推动中日在区域合作中的携手合作。近年来,日本也对这一进程做了肯定的反应,推出了一些举措。但从总体上看,21世纪初的日本显然缺乏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种推动区域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究其原因:(1)在其自身经济多年低迷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势头下,日本因丧失自信而导致政策的内向化,对推动区域合作采取了疑虑和观望的姿态;

(2)日本右翼鹰派势力趁国内经济萧条、对外强硬论易于哗众取宠之机,把其对外政策的重点从经济扩张转移到“海外派兵”方面;(3)东亚经济合作政策依然受到美国政策的牵制;(4)还放不下亚洲唯一“发达国家”的包只;(5)在农业开放问题上还未能痛下决断。

近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中日争夺东亚合作主导权”的说法。实际上,在东亚地缘政治与经济环境下,由哪一个大国主导东亚区域合作都将是难以胜任的。美俄是两个外围国家,自然难以负起主导重任;中日作为东亚两个核心大国,在历史上曾先后成为本地区最强国,目前又出现了国力均衡化趋势,且其历史积怨和竞争心理根深蒂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将难以接受对方的主导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亚国际环境下,东盟曾以“平衡大国”的策略发挥了“中小国家领导大国”的作用,成功地主导了东亚经济与安全合作进程。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盟的实力和凝聚力大为削弱,但其对中日任何一方乃至中日携手主导东亚合作依然抱有警惕。朝鲜半岛的复杂局势,也给任何一个大国主导东亚区域合作大大加深了难度。因此,未来10-15年期间,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主导力量将是一个不确定的、因时因事由各国和地区交替或联手登场的角色。就目前而言,东盟主导的“10+3”框架无疑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最主要的机制。

然而,中日毕竟是东亚两个大国和潜在的区域经济“双火车头”。今后如果双方能够就东亚区域合作进程达成共识,则将能在这一进程中共同发挥更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日就东亚区域合作形成携手局面之前,东盟对“10+3”框架以及韩国对东北亚合作的推动作用将显得格外突出。

经济合作毕竟只是整个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领域之一,但它也是其十分重要而且最为现实的第一步。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将是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主要环节包括“自由化”和1渡化”,其具体体现将是“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长远的眼光看,东亚区域合作的目标应是最终走向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区域合作,其实质是走向一个“东亚共同体”(EastAsianCommunity)。在这一漫长进程中,没有中日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东亚区域合作。

如何界定和对待东亚合作?这是21世纪初中日两国面对的共同课题。目前,中日双方的基本思路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甚至包括严重分歧。中日能否扩大共识,加强协调与合作,已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中日关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中日应致力于就东亚合作的范围与内容达成共识。无论从地缘考虑还是从经济合理性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成员只能是东亚国家。从长远看,如果这一区域经济合作得到进展,其下一步势必向两个方向扩展:一是发展与外围国家的合作;二是逐步向包括外围国家在内的东亚区域政治与安全合作发展。

第二,中日应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超强的综合国力和对外影响能力,其在东亚地区的重要影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10+3”成员在经济上都对美国具有很高的依赖性,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也受到美国的强烈影响。因此,缓解美国的疑虑,排除其干扰,是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为此,东亚各国应就如下几点达成共识:(1)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基于经济合理性之上的合作进程;(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环太平洋合作之下的开放的次区域合作,两者并不相互矛盾,而是互补和互促;(3)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下一阶段以及东亚区域安全合作阶段将有美俄等东亚外围国家的更多参与。在推动这一共识方面,事事看美国眼色的日本米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尤显至关重要。

第三,中日应致力于缓解围绕地区主导权的竞争。鉴于中日各自与东盟的经济合作问题已在国际上引发了“争夺主导权”的猜测,中日应就这一问题坦诚对话,互通信息,增进互信,寻求在东南亚地区形成“多赢”合作局面,并以此作为中日与东亚各国走向一体化的重要实验和良好契机。

第四,中日应积极推动中日韩合作。在“10+3”机制中,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水平和规模远远优于东盟,但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是只能由“10”领导着“3”,其原因就在于东北亚三国间的合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朝鲜尚未参加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加强合作对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十分重要。中日韩三国应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内涵,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从建设“环保共同体”、“能源共同体等具体领域的“功能性区域一体化”入手,朝着建立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共同体的方向共同努力。

笔者认为,东亚区域合作的更长远的目标应是超越“经济共同体”而走向综合性的“东亚共同体”。由于本地区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都具有很大差异,这一进程将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操之过急和消极等待都将是十分有害的。然而,东亚各国都十分清楚,推动区域合作是各国在21世纪实现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因此,这一进程的不断发展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现阶段我国在地区合作问题上的对日政策至少可以把以下思路考虑在内:在相互利益可以接合的范围内积极而审慎地扩大共识;在政策立场有所差异的领域尽量做到求同存异、促进合作;在存在分歧与矛盾的领域采取区别对待、灵活对应的策略。

“东盟主导”是现阶段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一大特色,也是东亚近年来,中日围绕俄罗斯石油管线和东海权益的争端上升,以能源合作避免“两败倶伤”的必要性增大,各种合作思路应运而生。例如,彭云:《东亚,从资源消费联盟做起》,载《世界知识》2005年第15期。

国际关系发展历史的产物,理应得到尊重和拥护。在此前提下,中日韩三国应加强对话,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合作,使东亚合作更富有活力,逐步形成东北亚和东南亚所有成员都真正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局面。从长远的眼光看,中日韩合作如能得到进展,其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有可能不断增强。

在现阶段,日本在一些经济合作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有着资金与技术实力基础,客观上具有推动东亚地区合作、有利于多极化发展等积极作用。日本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也有利于促其坚持和平发展路线。

“10+3”框架继续发展,迟早将讨论本地区的政治与安全问题,这也将有助于增进东亚国家间的相互信任,抵制排他性的双边同盟的负面影响,并具有东盟地区论坛(ARF)等其他机制也不具备的一些积极因素。在东亚政治与安全对话与合作进程中,应特别防范日本一些势力借机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也要防止日本试图以日美同盟为依托主导安全对话。在政治与安全问题上,也应反对任何以朝鲜为敌的方案。

中日与其他国家的多边关系势必反映到“10+3”框架的发展进程中来。其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美国,内部因素则是东盟和韩国(将来可能有朝鲜)。如何促成美国建设性地参与东亚地区合作的格局?如何形成中日与东盟、朝韩之间协调合作的“多臝”关系局面?这将是中日两国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展望未来10年,中日能否在“后‘雁行模式时代成为东亚经济的“双火车头”和区域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共同推动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中日两国应从加强相互信赖、扩大彼此共识入手,使相互间的高层次对话和多渠道合作同时并进,以双边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在区域合作中不断解决两国间矛盾与分歧,以此向战略和解与合作的良好前景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