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7333300000032

第32章 俄罗斯的强硬让美国没想到(4)

近年来,美国对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回升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在抨击俄“压制民主”、“专制独裁”的调门不断提高的同时,几乎在所有方面加大了对俄战略空间的挤压力度,其中包括将对独联体国家推行的“扩展民主”战略转入全方位的突破性渗透,公然支持“变色”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试图在东欧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等,不断加强构筑对俄“包围圈”,从外部对俄战略空间进行遏制性挤压。

美国的举动也在不断加重俄罗斯对地缘政治变化的忧虑。美国在俄罗斯势力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扩张,已严重威胁着俄罗斯的安全,“特别是军事威胁已超过了冷战时期,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行动,反击美国的挑衅”。

面对美国甚嚣尘上的多方位战略挤压,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保持微笑”的耐心,不得不开始对美实行战略反制政策,见招拆招,展开有效的防守反击,以期达到制衡美国的目的。

美国的战略挤压不仅对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构成了威胁,也触及了俄国家安全的底线,国力迅速增长的俄罗斯不肯委曲求全也在情理之中。普京曾说过:“对于俄罗斯如此迅速地开始在经济上康复和恢复自己的国际地位,不是所有人都有思想准备的。”从这个角度看,普京在慕尼黑理直气壮地大声对美国说“不”,也是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的现实体现。

普京总统第二任期的外交特别强调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并且把追求、力保大国地位与其外交政策紧密相联,力求在国际舞台承担起与自身地位、实力相适应的大国责任,这一思想也恰好与遏制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目标相一致。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在外交上多管齐下,显示出越来越鲜明的个性:全面抵制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的渗透,坚决反对北约东扩进程,猛烈抨击美国在东欧部署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加大俄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在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等诸多国际问题上保持自己的声音,公开批评美国在伊拉克实施的“民主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得天独厚的能源大国地位也为俄不断拓展外交空间赢得了主动。

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对外交工作进行总结时特别强调,“俄罗斯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不仅仅是因为俄国内实力增强,而且还在于俄善于明确捍卫自身利益及正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普京针对美国的一番“大实话”,让美国人大为不满,加上俄军领导人表示,鉴于美国在反导弹领域所采取的行动,俄可能单方面退出前苏联时期与美国签订的中导条约,这又加剧了西方国家的不安和猜疑。俄《真理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在神经质的恐慌之中,一些美国的高级官员已经从博物馆中拖出了“冷战”二字。

面对西方国家的指责和猜疑,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在反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计划和北约东扩的同时,俄不会卷入新的军备竞赛,而且将审慎应对所有挑战和威胁。俄政府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还进一步解释说,俄将对美国的行动采取低成本的“非对称反应”。

此间舆论注意到,在俄举行的一次酝酿新版国家军事学说的研讨会上,俄军方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强调为切实维护国家真正的核心利益,在确定和捍卫国家利益时应当有所节制,过分夸大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试图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实现的做法,可能会使目标彻底落空。伊万诺夫提出的采取低成本的“非对称反应”,似乎使这一观点得到了印证。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俄美双方的许多利益已经深深地交织在一起,美国已不可能对国力日渐增强的俄罗斯肆意指手画脚,而俄也不具备与美全面抗衡的实力。尽管可能会出现激烈的摩擦与较量,但协商与合作仍然是双方的现实需求,从长远看,双方既争斗又合作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用普京的话说,俄美关系需要在“平等基础”上向前发展。

俄不睬美“倒萨”计划

俄罗斯2002年8月16日宣布将与伊拉克签署一个五年经济合作协议,累计金额达400亿美元。尽管当时美国一再威胁要攻打伊拉克、推翻萨达姆,而其盟国对“倒萨”计划的可行性却充满了疑惑。此次俄罗斯与伊拉克签订巨额经济合作协定的举措反映出俄对打伊并无兴趣,这无疑给美国预先设想的要联合其他几个西方大国攻打伊拉克的计划增添了难度。

俄伊五年合作计划的重点将放在石油领域,同时涉及电力、化工、农业、铁路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长期以来,俄罗斯不仅是伊拉克的贸易伙伴,更是其主要的武器供应商。这次与伊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维修和改善一批基础设施,因为伊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是在俄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建设起来的。

伊驻俄大使阿巴·克拉斯说:“俄罗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依然是伊拉克的伙伴国。”他还否认了近来有关俄罗斯已与美国私下达成协议、不反对美攻打伊拉克的说法,并称“俄罗斯会尽一切努力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

当时俄总理卡斯雅诺夫的首席助理奥列格·布克莱米舍夫也一再强调,两国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不会违反联合国自海湾战争以来对伊拉克实施的有关制裁决定,也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武器买卖。

俄罗斯当时不断加强与被布什称作“邪恶轴心”的伊朗、伊拉克和朝鲜的关系。

为了能够在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最大限度地获得俄罗斯的支持,白宫已向莫斯科作出承诺,战后的伊拉克不会向世界石油市场大量地倾销石油,从而导致世界石油价格的下跌。

俄罗斯的财政来源主要是石油税收,所以,他们十分担心,一旦萨达姆政权发生变动,伊拉克会大量地向世界石油倾销石油,从而对世界石油价格造成巨大的影响,毕竟伊拉克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

但是,白宫当时向莫斯科作出保证,由于在伊拉克开发新的油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其产量不会增长得很快。

俄罗斯很可能会站在美国的一边,支持美国打击伊拉克,因为只要俄罗斯认为“倒萨”对其有利,尽管美国一再强调会排除万难最终完成“倒萨”的使命,但是如果有可能,美国还是希望能够获得联合国的授权,明正言顺地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是要想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就必须要让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的俄罗斯站在自己的一边。

尽管俄罗斯坚持:只有在联合国核查人员获得足够的证据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才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但是俄罗斯也不想成为“孤家寡人”。众所周知,在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中,其税收的40%来源于石油。所以,萨达姆政权垮台之后,伊拉克的石油以及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才是俄罗斯最为关心的问题。

普京在经历了“9·11事件”以来倾力与美国进行反恐合作的俄美蜜月期之后,开始向美国出招,显露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强人本色”。

美国从2002年2月以来,开始推行第二阶段的反恐战略。其核心是打击所谓的“恐怖国家”,将防止和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的扩散,列为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之后进行反恐军事行动的重点目标。其标志性的产物,是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宣布为“邪恶国家”。然而,近一阶段以来,俄罗斯一直在改善同美国所谓的这些“邪恶轴心”国家的关系。

布什访问莫斯科,双方就美俄新战略关系达成协议。但存在的一大分歧点是,美国希望俄罗斯终止援建伊朗核电站,认为此举将有助于伊朗发展核武器。普京并不同意美国的指责,也没有答应布什的要求。普京表示,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核电站严格遵守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规则。随后,美国不停地做俄罗斯工作,希望说服俄罗斯接受美国的要求,撤出在伊朗的核电站建设项目。然而,俄罗斯杜马突然通过决议,批准俄罗斯在未来10年中继续为伊朗建造5个新的核电站。俄罗斯的这一举动,无疑相当于正式拒绝了美国关于俄罗斯应停止与伊朗进行和平核能合作的要求。

而在这之前不久,俄罗斯刚与美国举行了第三轮副部长级反恐磋商。磋商来磋商去,俄罗斯不仅没有停止与伊朗的核能合作,反而加速了步伐。这不能不让华盛顿感到很没有面子。

白宫一再扬言,布什用军事手段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府的“决心已下”。进行伊拉克战争不仅是共和党政府提出“先发制人战略”的试验地,而且,也是美国反恐战争长期化路线的重要环节。俄罗斯早在2002年3月就曾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对伊动武。在当时布什政府的“倒萨计划”正在国内外频频遭受攻击的情况下,俄罗斯又给予了布什以“迎头一棒”。

无独有偶的是,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定于不久出访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并同普京总统在海参崴举行会谈。俄罗斯的远东大学将授予金正日名誉博士学位。

俄罗斯改善与伊朗、伊拉克和朝鲜关系的举动,表明俄罗斯不仅不赞成,而且反对美国目前所推行的自我中心主义的反恐战略。对于布什将普京称之为是美国反恐的“长期和亲密盟友”这一说法,将要签署的俄伊协议算得上是给予了一大“讽刺”。

俄罗斯改善与美国所宣布的“邪恶轴心”国家的关系,说明俄罗斯在反恐问题上有着自己的选择和主张。在触及俄自身国家利益这一关系的底线时,俄罗斯不可能跟着美国跑。美俄之间即便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也是有限度的。

俄罗斯与伊朗的核能合作,关系到20亿美元的合同金额。这对于以经济振兴为己任的普京政府来说,美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方面的担心,是无法让俄罗斯回头的。更何况,是否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还有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监督以及安理会的审查。美国对伊朗核能力的担心,又怎么能葬送俄罗斯20亿美元的合同金额?当时俄罗斯正在为加入OPEC而进行着艰苦的谈判,伊朗则是OPEC的重要成员,俄伊密切合作不仅可以加强在石油、特别是里海石油开发和输出问题上的合作,对稳定俄罗斯利益重大的外高加索地区也意义重大。

伊拉克虽然自海湾战争以来在国际社会普遍受到孤立,俄罗斯却一直保持着和伊拉克之间密切的经贸联系。根据西方媒体的估计,俄罗斯公司“走私”伊拉克石油,一年的金额将近50亿美元。而且,伊拉克与前苏联就保持有良好合作关系。许多伊拉克的工业设施都是前苏联援建的。现在,伊拉克又抛出400亿美元的巨型“大饼”给俄罗斯,这其中包括更新前苏联留下的工业项目,俄罗斯当然不可能抛弃,而只会伸开双手去拥抱。40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现在一年GDP的10%。一旦这一合作协议签署,俄罗斯不知有多少人会笑到合不拢嘴,普京总统的个人政治声望更会继续上涨。俄罗斯又凭什么要把自己捆在美国新的反恐战争的“战车”上呢?

俄罗斯在伊拉克、伊朗与朝鲜问题上采取新的动作,与签署俄美战略新关系声明和《罗马宣言》的俄罗斯并没有不同。综合起来看,它们都共同反映了普京总统自2001年以来做出了重大调整的俄罗斯国际新战略,也是俄罗斯现行政策强调一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生动体现。

自布什2001年上台以来,普京已经放弃了在导弹防御系统、反导条约等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等竞争,而转向一切以发展国家经济、稳定俄周边战略弧线为重的新战略。美国恰恰要炮制“邪恶轴心”、发动伊拉克战争来搅局,普京当然心有不甘。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制衡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追求,仍然是普京外交战略的基本着眼点。

如果俄罗斯与伊拉克签署了新的经济合作协议,将沉重打击美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可能寻求到的国际支持,并使美国和伊拉克目前围绕着战还是不战而进行的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国际外交的天平发生向伊拉克方面的倾斜。

如果俄罗斯与巴格达签署这份协议,那么,将意味着俄罗斯反对美国军事“倒萨”不仅局限在口头上,而且,也会上升为行动。尽管在目前局势下这不会导致俄罗斯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开对抗,但俄罗斯将会加大外交力度来反对美国进行伊拉克战争。俄罗斯最终决定签署这一协议本身就是向美国发出一个强硬的信号:一旦美国谋求军事推翻萨达姆政权,将是对俄罗斯利益的严重损害。当俄罗斯决定迈出这一步时,也将意味着美俄两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基本决裂。

在当时情况下,传出俄罗斯将与伊拉克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的风声显然让美国倍感失望。美国希望俄伊任何协议不要违背联合国在制裁伊拉克问题上设立的基本框架。但白宫在背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地“怒气冲冲”。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是美国“倒萨”的合法性进一步下降,更重要的是美国想要“倒萨”的外交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当布什政府还陶醉在说服俄罗斯同意建立“新战略关系”之中时,“强人”普京已经让美国遭受了一把挫折。

在伊拉克问题上,欧洲与美国保持距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海湾战争后,每当伊拉克局势出现紧张,欧美间的分歧就有所显露。而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欧洲对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怀疑。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欧洲国家对打击恐怖主义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它们很快发现美国对他们并不信任,在这场反恐战争中它们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到2002年上半年美国先后提出所谓“邪恶轴心论”和“先发制人论”后,欧洲国家进一步意识到,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已“变了味”,“反恐”实际上成了美国排除敌对势力、谋求世界霸权的幌子。

第二,欧美双方对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立场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一致。欧洲认为,伊拉克危机的关键是武器核查问题,必须按照联合国有关决议的规定,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确保其不再拥有、储藏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此基础上,国际社会应考虑放松和解除对伊制裁。但美国政府的首要目标却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总统称,美国谋求改变伊政权的政策“不会因伊拉克邀请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举行会谈而发生变化”。

第三,欧洲坚持首先应立足于通过谈判解决危机,而不是诉诸武力,联合国安理会必须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任何军事行动都应得到安理会的授权。但从美国近一时期的活动来看,无论是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频频施压,还是在军事上加紧调动和部署,都没有表现出在联合国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案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