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7333200000031

第31章 朱元璋的亲密伙伴(8)

对汤和的醉酒,朱元璋是不是看得透?这就不好推断了。不过,朱元璋乐得顺水推舟。当年论功行赏的时候,他还将汤和的过错拿出来说事儿,居然找了碴,故意贬了汤和的功劳。其他的人,封为公爵,汤和只得了个侯。数年之后,汤和被封为信国公,朱元璋还不忘此事,把他的过错一一列举,并把这些镌刻在免死铁券之上。这种做法,上海话叫“牵头皮”。其实,朱元璋这样做也是做给其他人看的。虽然汤和的功劳这么大,我朱某尚且可以如此,何况你们其他人呢?汤和怎么办呢?他更聪明,“顿首谢”,一付战战兢兢、自我反省的样子。汤和和朱元璋一块长大,多年共事,对于朱元璋的了解相信没有人可以比得了。但是,既然看透了,汤和还决不能让朱元璋有所洞察,糊涂就要糊涂透顶,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可见其心智之高。汤和告老之后,曾应朱元璋之请,重新出山在东南沿海“备倭”,共筑卫所城计59处,使“倭寇多年不敢轻犯”。在此期间,汤和为官,亦在地方之上留下诸多名声。但是,事情一完,他即回家,决不恋战。

洪武23年大年初一,汤和上朝给朱元璋拜年,突得急症,嘴歪眼斜的,不能说话了。四年之后,汤和病越来越重,估计是好不了了。此时,朱元璋听说之后,自然感慨万千。这时候朱元璋的反应还算是比较在常理内。明史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朱元璋派人用马车把汤和送到南京来,用自己粗糙的老手抚摸汤和,想起小时候跟汤和一块偷吃财主家的牛,怕被财主发现,设计蒙骗财主的情景;还有汤和给自己写信让自己去参军,后来到了军营一块带病打仗,蹲在角落里吃饭的情景;后来朱元璋做了头领,一起南征北战的情景……老朱一边说一边感慨。但这时候的汤和,早就不能说话了,据我估计应该是得的中风偏瘫一类的病,生活不能自理,而且还不能说话,但好在还不糊涂,听得懂是什么意思,所以只能附和着点头。但是,“糊涂”了一辈子的汤和,现在即使有什么肺腑之言,恐怕也说不出来了。其心之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他的长子汤鼎跟随沐英去云南平定战乱就没有再回来,而且,不光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大孙子汤晟、曾孙子汤瑜也都消失在云南战场了;而他的老部下颖国公、开国功臣傅友德也刚刚被朱元璋赐死,汤和同傅友德是什么关系?那可是儿女亲家。

他还能说什么?

朱元璋此时讲到动情处也是老泪纵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认识有半辈子的人,杀得杀,死得死,现在只剩下一个汤和了。原来身边那么多人在一起并肩作战,现在只剩下两把老骨头,这种感觉可以理解。可是,这又是谁人之过呢?很多人可以共患难,但却不能同富贵,也许这是人的天性。

洪武28年(1395年)八月二十八,汤和去了,享年70。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埋葬在凤阳曹山。汤和墓面对龙子河、背靠曹山峰,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是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地方。汤和一生,用他的智慧,假装糊涂,最终换得了一个好归宿。

文武双全李文忠

说起李文忠,他的身份就比较特殊了。他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十二岁那年朱元璋姐姐去世,孤苦伶仃的李文忠在战乱之中浪迹两年,终于在滁阳见到了舅舅,悲喜交加,曾痛哭一场。后来,就一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大功。

古代带兵打仗的将士,一般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有高的也是后天弥补的,李文忠在这方面比较特别,他可能是朱元璋手下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这样看来,李文忠应该是文武双全的。而且他本人忠厚儒雅,这很难得,因为自从他母亲死后,找到了朱元璋就一直跟在自己舅舅身边,朱元璋对这个外甥关爱有加,十分喜欢,将李文忠收为自己的养子,这可是皇上爹,一般人估计多半会恃宠而骄,李文忠还是一贯的忠厚老实,丝毫没有什么架子,这很难得。

关于李文忠其人,在史书上口碑极好。说他好学问、通晓韬略、善交儒士、严于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总共只封了六名公爵,李文忠是其中之一,被封为曹国公。

李文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浪得虚名,牛皮可不是吹出来的。

战功卓著的亲外甥

朱元璋是李文忠的舅舅,第一次见到李文忠就非常喜欢,曾说过:“外甥见到舅,跟见到妈一样亲。”说完,就把李文忠收为自己的养子,并且改姓朱,请老师教他读书。五年以后,李文忠十九岁,充任朱元璋的亲军指挥,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出马就立了战功,击败在池州的赵普胜的兵,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

次年,也就是1358年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被封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来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攻破元朝的陆军,取部分死亡军士的脑袋放在木筏上,顺江直流而下,水路元军本来还在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正在筹备战事的时候,看见上游飘过来好多木筏,上面矮矮的放着点什么东西,但是太远看不清。有好奇的将士把船跟木筏的距离拉近,这次终于看清楚了,但是还不如不看,妈呀!那是还滴着血的人脑袋啊!还不赶紧跑等什么?难道也得自己的脑袋这样出来划船啊?于是纷纷遁逃。李文忠不费吹灰之力从元军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坐镇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

不久,邓愈移军江西,李文忠便帮助胡大海拿下诸暨与金华,诸暨改称诸全,由谢再兴守,金华由胡大海守。李文忠的官职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这仍是因袭自元朝的制度,元朝在中央有枢密院,在地方上于必要时设“行枢密院”,有“知院”、“同知”、“佥院”、“同佥”等官。朱元璋是韩林儿的江南行省平章政事,可能也兼了所谓行枢密院的知院)。后来,胡大海被两个出尔反尔的苗军叛徒蒋英、刘震杀掉,李文忠转危为安,夺回金华。朱元璋“拜”他为“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严是建德,衢是金华,信是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处是处州,今天的浙江丽水。第二年,谢再兴因为受不了老朱的“不通情达理”投降了张士诚,带了张士诚的兵来打东阳,李文忠在义乌迎战,大胜,但收复不了诸全,在离开诸全五十里的地方另筑一个“诸全新城”。张士诚派他的司徒李伯升以十六万人来攻,李文忠守这个新城,守得很好。1365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打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远远的来支援,但是自己的兵将人数跟张士诚的几乎100%的不成正比,估计能赶上个零头,将士们很是怀疑这样打下去是不是要拿鸡蛋碰石头,对打胜仗的信心基本为零。李文忠见状,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张士诚虽然人多出我们很多,但是不一定会比我们有谋略,三个臭皮匠才赶得上一个诸葛亮,我们一个人就顶他们三个人,所以胜利会是属于我们的。第二天,天空大雾弥漫,李文忠一看乐了,真是天助我也!这样的大雾正好可以混淆敌人的视听,趁着大雾攻击敌人的中坚力量,一定可以把他们打败!按照既定计划走,趁敌人不备,杀了个措手不及,果然大获全胜,歼灭张士诚军队数万人,俘获了将校600人,用自己的智谋笑到了最后。

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李文忠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

李文忠将张士诚的军队消灭了大半,张士诚元气大伤,暂时不会再有什么大动作。

朱元璋因此事升李文忠为“浙江行省平章政事”,加衔“荣禄大夫”,而且叫他不必再姓朱,复姓李氏。这一年,李文忠只有二十八岁。

朱元璋在1368年当上皇帝后,日日不能心安,因为在北方西伯利亚的寒冷地带还活跃着元朝的残余势力,而且王保保这厮还活着,这可是真正的老虎。这对自己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侮辱,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给你一口?还是及早解决为好,于是命令徐达、常遇春率兵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