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332900000008

第8章 武氏有奇女(7)

在赶往感业寺之前,李治是一定会见媚娘的。史书上虽然没说,但是我们不难推测,两个人正如胶似漆,被生生地给分离开,怎能不悲惋缠绵呢?见是见了,但这也不能改变媚娘必须进感业寺的命运。这是祖宗的规定,表面上不能不遵守。李治自然好言相劝,说一些隔靴搔痒的话安慰媚娘。末了,也可能出于感情承诺会接媚娘回宫。媚娘自然是将信将疑的,但,多少也是个盼头,之后媚娘不得不起身赶往感业寺。

出发这一天,天气出奇的好,风和日丽,本来是酷暑时节,今天却凉风习习,好像特意为这群不幸的女子开恩一样。媚娘迈出这古老的宫门,心里竟然紧了一下。多少年来,自己一直都盼望有机会能出宫走走,谁知却是这样的走法,也许这辈子都不能回来了。太阳有些耀眼,刺得媚娘头有些疼,心有些痛。李治是会忘记自己的吧!他身边莺莺燕燕那么多,怎么会记得我呢!媚娘此时没有任何念头,爱情、前途对她来说是一起失去了。媚娘脸上挂着凄美的微笑,满车的人有什么过错呢?她们只不过是没有子嗣而已。这就是我们女子应该有的命运么?媚娘忽然很不平。为什么男人就该三妻四妾,而女人却要在男人死后还为他吃斋念佛?媚娘有些恍惚了,甚至有一刻她差点昏厥过去。

有些人总是喜欢写媚娘在这个时候胸有成竹或心如止水。这些简直可以说是笑话。任何人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心理活动的,就算绝望到极点也会发出一声长叹吧!把前途压在一个身边有众多美女环抱的人身上,她能胸有成竹吗?这个时候,她能想到的只有一个等和一个愤。

媚娘坐在前往感业寺的车上回忆起自己十二来的生活。她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付出的是青春,得到的是落发。徐惠殉情而死,而自己没情可殉。想到李治,帝王的爱情又怎么可以轻易相信呢!说不定明天就把我忘了,我难道要这样生活下去?我能忍受这样的寂寞么?我要怎样摆脱这样的生活呢?这些问题在媚娘脑海里时时刻刻盘旋着,折磨着媚娘不甘寂寞的心。

终于到了感业寺。感业寺依山傍水而建,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但对于生命力旺盛的媚娘来说简直是牢笼,这里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只有木鱼的当当声;没有平日的华衣美食,只有粗茶淡饭。媚娘望着眼前的生活有些不知所措,就这样打发自己的一生?此刻,李治温柔的眼神浮现在她的眼前,如果能见到李治或许不会这样孤寂的,即使没有先前的宫廷生活,也不至于孤苦伶仃。女人,就算是再刚强的女人在最危难的时候,也希望有个男人在身边给自己一些温暖,哪怕这个男人给不了她温暖,之后刚强的女人才会想办法突出重围。

媚娘做《如意娘》是有一些目的的,但也是她的真情流露。一个十四岁在宫中生活的女人,能接触多少外界的男人?除了太宗和几个皇子,她脑子里真的搜不到别人,而给予她温暖的只有李治,她不想李治还会想谁?一群断了发的妙龄女子,在清冷的尼姑庵里又怎能平静呢?怨天尤人的有,郁郁寡欢的有,寻找机会逃走的也有,谁也不想老老实实地在这佛门之地清修。

媚娘听着老尼姑嘴里念的经,心头一阵阵烦乱,这样的生活比宫中还寂寞。虽然有了相对的人身自由,但是根本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办法,这样清淡的生活真的不适合媚娘过。她需要的是惊涛骇浪、浓墨重彩的繁盛生活,这样的生活简直让她崩溃,她时时刻刻盼望着离开这个鬼地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李治的思念,将媚娘的心绞揉得乱七八糟。

媚娘是个不一般的女人,她现在能明确判断出自己想要什么了。她要进宫,哪怕只做个宫女,也不要做尼姑。李治不一定会娶她,但说不定会让她进宫。这时候,李治是媚娘唯一的希望。她希望李治能想起她,也希望李治能够到感业寺来,只要李治来到感业寺她就有办法回到唐宫。只是这个等,她自己也不确定能不能等来,这就要看她的运气了。

媚娘在感业寺住了三年,三年里媚娘将这几年在宫中的生活反反复复地回顾着。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说话、做事要怎样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媚娘总结着自己在宫中的得失。总结归总结,媚娘等在感业寺三年,心灰意冷,她认为李治已经把她给忘了,不然怎么会三年都不见李治有任何动作呢?不管怎样,还是要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媚娘不是没想过逃走,可是逃走又怎样?她是皇上沾过的女人,逃走后一定会被四处通缉,难道要东躲西藏地躲一辈子?就算逃走了自己也已经徐娘半老,不会再嫁到好人家,难道要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么?媚娘不甘心。后来媚娘发现感业寺里有很多经书,媚娘本身就是个爱读书的人,经书可以帮她平静内心,顺便打发百无聊赖的时光。

就在媚娘几近绝望之际,一个天大的好机会降临在她的头上。感业寺的老尼告诉媚娘,李治要来感业寺为太宗祭奠了。媚娘初听到这个消息,还不敢相信。冷静下来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必须得抓住它,否则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三年不见,李治身边一定有喜爱的女人了。怎样才能打动这个曾经对自己如痴如狂的男人呢?媚娘没有忘记李治的多情和念旧。李治对父亲、兄弟的情谊媚娘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她要用软刀子扎这位仁爱的皇帝。此时的媚娘想接近李治主要是出于功利性,感情因素已经不大了。寂寞的三年足可以荡尽一个女人心底残存的温情,媚娘很现实地面对自己的前程。媚娘打定主意以柔克柔,于是写了《如意娘》等待李治前来上香。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李治望着这些似曾相识的面孔,眼睛在急速地寻找着一个人的身影,这就是和他曾有过约定的媚娘。李治身边有女人没错,但是这些女人都没有媚娘对他的吸引力大。他也曾想过到感业寺来看看这个特别的女人,可是,他有孝在身,不能轻易到感业寺来。他对媚娘的思念多过媚娘对他的思念,媚娘是一寸相思一寸灰,李治是剪不断、理还乱。李治终于见到了媚娘,媚娘的眼泪在眼圈里打着转转,李治看得有些心酸,心里觉得对不住媚娘。但是,这么些大臣、随从在身边他无法给她安慰,只能默默地看着媚娘。媚娘动了动手里的丝巾,李治明白媚娘是有话要跟他说,只是不方便,兴许会有书信给他。在李治例行公事之后,媚娘找了个机会将《如意娘》暗中递给了李治。当晚,李治打开《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李治看罢深为感动,不光是他思念她啊!原来媚娘也在这样思念着他。宫廷里的女人多是为了争宠才在他面前曲意逢迎,而媚娘却是在这荒凉的寺院里一心想着他,这是多么厚重的情谊啊!李治因为被他心里的女人爱着感到莫大的幸福。只是李治还不知道,此时的媚娘已经不是三年前的媚娘了,在她心里爱只不过是借以攀援权力的阶梯而已。

李治看到这样情深意重的诗句,再也抑制不住拥抱媚娘的冲动。于是,在细心的安排之下李治与媚娘见面了。《资治通鉴》上说两人相见,你也哭、我也哭,很有久别重逢的气氛。这时候,两人确实是动了感情的。一番云雨之后,李治承诺将媚娘接回宫中。李治想不想接媚娘回宫呢?当然是想的,但是这不是一般的事。媚娘的身份是最大的障碍,第二大障碍就是王皇后。后宫的事是由皇后管理的,媚娘若要进宫必须经过王皇后同意。上天待媚娘不薄,给了媚娘一个她和李治都没有想到的机会,因为这个机会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是什么机会呢?

这个机会就是李治后宫的争宠事件。原来,高宗李治的皇后和妃子正在上演后、妃争位的大戏,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的硝烟弥漫了整个后宫。高宗的皇后王氏系出名门,端庄贤淑、严肃美丽。正是她的严肃要了她的命,她若是在太宗一朝也定会得太宗喜爱,但是她是李治的皇后,李治是什么人?李治是内心敏感又自尊心颇强的人。王皇后整天板着个脸,没有一点儿生气,王皇后高傲的样子总是让李治敬而远之。后宫佳丽这么多,我干嘛要看你的脸色过日子,所以李治一点也不愿意到皇后宫里去。除非迫不得已,不然连见都不愿意见她。

李治不来皇后宫,总得有地方去啊!李治选中了一个地方,这就是淑妃宫。李治下了朝就往萧淑妃宫中走,恨得王皇后牙直痒痒。萧淑妃是李治当太子时候的侧室,长得是闭月羞花,且性格泼辣、爱撒娇。人们传说,萧淑妃并不是一个好妃子,恃宠而骄,对下臣较为刻薄。但李治并不在意这个,萧淑妃千娇百媚,总比只会板脸的王皇后赏心悦目。她萧淑妃再折腾能折腾出什么来?但冷若冰霜的王皇后实在让人望而却步。实际上,王皇后是严肃了些,但不至于像李治认为的那样不可亲近。哪个女人会对自己的男人冷淡呢?何况这男人还是九五至尊的皇上。但后宫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李治容易抛却皇后另寻新欢,当他恋上别的女子时,王皇后性格上的缺陷他就越发不能忍受了。李治不是太宗那样的人,太宗对女子的要求是识大体、顾大局,是一个君王对整个后宫的要求。而李治对女子的要求是活泼灵动、最好有些霸气,是单纯一个人的要求。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使得王皇后十分不满和忌惮,因为撇下皇帝那虚空的爱情不说,长此下去,连自己的地位都保不住了,所以王皇后开始想办法对付萧淑妃。

后来王皇后知道了武媚娘的存在,开始时是气愤异常的:宫里的还不够,还要到宫外面去找!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但冷静下来的王皇后忽然有了个主意。既然皇帝这样多情,那么,引来一个女子,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不让他全情投入到萧淑妃身上去,说不定会达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王皇后小算盘打得叮当响,这下也正好成全了在感业寺挨苦日子的媚娘。媚娘和李治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总能在鹬蚌相争中得利。王皇后打定主意要将在感业寺的尼姑接回来,拿她对付萧淑妃。这下可把李治高兴坏了,没想到王皇后还这么深明大义,愿意成全自己。李治又觉得往日对王皇后太过冷落了。有了利用武则天的决定后,王皇后即时行动,首先她找到自己的舅舅商量,舅舅柳奭是兵部侍郎,位高权重,如果他能同意,那么朝中对这件事的反对之声就不会太高了。柳奭听了王皇后的意思,也觉得这事可行,媚娘在朝中除了势力较弱的杨家也没什么依靠了,她应该比较听话,就算不听话将来对付起来也比较容易了。某种程度上讲,人生就是一场博弈,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的人基本上是敢于下注的。只是人生的赌本很大,压的是一个前程。王皇后以为自己下的注并不大,没想到就是这一注,赌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王皇后在舅舅的支持下,派人到感业寺吩咐媚娘蓄发。媚娘对此倒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李治离开时曾经说过要接她回宫。他还是守了诺言的,媚娘看到了希望。但媚娘并没有想到是王皇后要她入宫的。媚娘在这边蓄起了发,等待进宫的日子。

这天终于到来了,宫中派出了一顶小轿,将她抬回宫里。

王皇后接媚娘回宫之后,自然会在她面前邀自己的功,我如何如何在皇帝面前替你美言,如何要下臣们接受你的身份等等,媚娘表面上则是千恩万谢,俯首贴耳。实际上,她早已揣摩出了王皇后的用意。在感业寺的日子里,回想起自己在宫廷十二年的经历,期间的阴谋与伎俩渐渐了然于心,谁也不会做无利不起早的事儿,媚娘只是不知道王皇后让她对付的是谁。但媚娘权当不知情,而是表现出一副愚钝的样子。她知道,只有装傻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之后王皇后让媚娘在正宫的侧室住了下来,一方面,有机会接触皇上,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媚娘。

媚娘否极泰来,自此以后开始了另一段人生征程。此时的媚娘能想到的或许只是有一天摆脱王皇后的控制,与其他妃子平起平坐,或许更好一点争得皇后的位子,但是这不是目标,只是愿望。很多时候人们过多地考虑一个人行为处事的连贯性,而忽略了人的成长性。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取得怎样的成就的,人对自己内心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左右自己决定的是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对周遭事物的认知,而对周遭事物的认知与人自身的经历是有莫大关系的。媚娘在过去近三十年的经历里,明白宫廷斗争的残酷性和不进则退的潜规则,她要做的就是随机应变、力争上游。如果说,现在的她对政权、对皇位有什么企及那就太高看人的思维了。即使是自幼心怀大志的陈胜也不过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也是受了刺激后才对项燕说:“我要做始皇爷一样的人物。”

人们对于媚娘篡位乃蓄谋已久的说法或许是过于严厉的偏见。不管后人怎么看,媚娘还是以她不紧不慢的步伐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