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332900000006

第6章 武氏有奇女(5)

然而,更不幸的命运还在等着她呢!是什么呢?这就是后来到了贞观末年,宫内外开始流传起“女主武王”的说法。媚娘听到这一传闻可被吓坏了。袁天罡的话她是知道的,这不是小事情,弄不好自己的小命就没了。媚娘提心吊胆地过生活,怕哪一天太宗真的把自己给查办了。

但太宗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就秘密找来了袁天罡的徒弟李淳风来问话。李淳风早听师傅说过二囡的事儿,他来到太宗面前煞有介事地说:“臣夜观天象,发现太白经天,这说明有女子要执掌大唐的朝政啊!”接着又神秘地说,“我仔细地推算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女子已经在皇帝您的宫中了。用不了三十年,她就会接替您的位置,执掌大唐江山,而且会诛杀您的子孙。但是到最后她还是会把江山还给李氏的。”李世民一听,脸都绿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怎么可以落到旁人手里,还是个女人!兹事体大,还是小心为妙。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错放一个。于是,太宗将与“武”沾边的人都召集到了一起,让李淳风辨认。李淳风对太宗说:“此是天机,不可泄露。况且王者是不可杀的。”太宗听了又垂头丧气地将包括武媚娘在内的一群人解散了,媚娘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也有人说,当年袁天罡为二囡算过命后,进京见到太宗将这一事禀报过太宗了,但是太宗并不信这事。况且,袁天罡一直以为二囡是个男孩,不能女主天下。后来,太宗遇到武则天,才想起了袁天罡的话,心里犯了忌讳才不肯亲近武则天的。是不是有这事儿,我们不清楚。但从太宗后来封媚娘为才人,又叫她做近身侍女的事情上来看,太宗是不太可能知道这个预言的。

也有一些记载是,太宗让李淳风指认“武王”,李淳风说:“皇上呀!您后宫这么多女人,我怎么能分辨得清啊?”实际上,李淳风是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太宗当然不干,你说看不清就看不清啊?既然你看不清,我就帮你分分。于是,将宫里的人按百人编成一队,让李淳风指给他看。李淳风还是笑笑说,这目标太大,我还是看不清。太宗就将原来的百人变成了五十人一组,李淳风就指了指有武则天一组的人群。太宗再让李淳风看时,李淳风说话了:“皇上,臣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剩下的事就只能由您来处理了。”太宗就问李淳风把这五十个人杀了好不好?李淳风说:“杀人也难解决问题,李家王朝有此一劫,躲是躲不开的。违了天命,恐怕会有更严重的后果。”李世民也没了办法,只好在心里暗暗防备。

事也凑巧,玄武门前一名叫李君羡的守将撞在了枪口上。玄武门是长安城的正北门,这个门相当重要。当年,太宗就是在这个门下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杀死的。之后又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这个门是长安城的要道,唐统治者极为重视。

李君羡的命里也该有此一劫。李君羡的官职是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郡公,又是洺州武安人,与“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是这个与“武”的缘害了他。

一天,太宗来了兴致,在宫内大摆筵席,款待守城的武将,李君羡也在这一行列。太宗忽然想出了一个取乐的点子:就是自报小名。结果本来压抑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将士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什么狗儿啊,和尚啊,木头啊,灶台啊……应有尽有。当问道李君羡时,李君羡脱口而出:“我叫五娘子”,大家一听哄堂大笑。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个名都想得出来,男人叫女人的名,直是太好笑了。但谁也没有注意到,太宗脸上的笑容此刻正在凝结,眼里渐渐露出了凶光。这一连串的武,使他不由得联想到“女主武王”的传闻。本来以为会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子,所以把侦查重点都落在了女人身上。原来,是你小子啊!没过多久,李君羡就被太宗给杀了。李君羡一死,太宗和媚娘都松了一口气。

有人说,这是武则天杜撰出来的故事,是为了宣扬自己称帝是受命于天而编造的。之后,武则天还为李君羡昭雪平冤,为的就是说自己是合法的皇帝。实际上是有这种可能的,袁天罡的看相我们都不敢肯定,更别说是后来太宗玄乎其玄的抓捕行动了!而可以肯定的是,太宗确实不喜欢媚娘,媚娘在太宗时期的生活是不如意的。也可以肯定的是,媚娘在宫中是经历过惊涛骇浪的。宫廷的争斗以及朝中的变故,是媚娘不能忽视的。这时候的她或许已经萌生了改变命运的想法,因为她已经厌倦了这种万事不由己的生活,希望生活会有些转机,而这个转机在不久后就到来了。

非伦奇缘

李治成太子

太宗晚年,家里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先前说过,帝王家的事就是国家的事,帝王家的每一个变化都可能牵扯到国家政局的变动。帝王家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立太子,什么立妃啦,削减家用啦,嫁公主啦,太子结婚啦都没有这个问题来得重要。这是个关系到后继统治者的大事件,这个问题也因此成为千百年来困扰皇室家族的最棘手的问题。皇子们为了成为太子,也就是将来的国君,可以不惜代价地争夺,根本不念及骨肉亲情。唐王朝更是如此,李世民本身就是废长夺权的代表,他深知立太子的利害关系。所以早早地立了长子承乾为太子,认真地按着皇帝的标准来培养承乾。

谁知道就算这样,还是没有办法避免皇位的争夺。人说赌场无父子,这极权面前也无父子可言,更何况是兄弟。先前也说过,太宗十分爱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承乾,二儿子李泰,小儿子李治。爱屋及乌,太宗十分疼爱这三个儿子,把他们带在身结亲自抚养。李承乾天资聪慧,机敏过人,深得太宗喜爱。太宗一直以为李承乾是个治国的料子,好好培养定会有所成就。所以太宗给李承乾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读书识礼、经世治国。李渊死后,太宗守孝,他让太子处理政务,以此来锻炼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太子也竭尽全力地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太宗还是比较满意的。太宗出巡也留下太子看家,还在大臣面前夸奖太子有自己的样子,以此树立太子的威信,朝中大臣对太子也颇为敬重。

人啊,是不能只有娇宠,没有鞭策的。太子看到父亲这样看重自己,朝中大臣又对自己敬重有加,以为自己的位子坐稳了,就飘飘然起来了。以后便整日里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就是不往正道上走。据说,他还收养了罪犯,让他们偷百姓的马给自己。这哪是太子该干的事儿!这还不算,他还有个怪癖,喜欢突厥文化。叫人修了突厥人住的帐篷、房屋,命令手下的人穿突厥人的服饰;更离谱的是,他还一个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让穿了突厥衣服的手下为装死的自己哭喊、嚎叫,把唐宫搞得乌烟瘴气。太宗知道后,失望至极。派东宫的大学问家孔颖达、于志宁、张玄素等人去劝导太子。李承乾装作老老实实,认真悔改的样子,暗地里却将这几个人打得半死。于志宁多说了两句,他竟然派人到他家把他给暗杀了。太宗对太子的所作所为十分恼怒,但一时间也没有办法。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太宗对太子承乾抱的希望太大,所以太子的堕落给太宗打击也很大。这些,媚娘是看在眼里的。她料定太宗会有所行动,只是不知道事态会如何发展,这个时候,媚娘还不觉得这些事情和自己有多大关系,她只是作为一个有政治敏感性的旁观者,冷眼看帝王之家的荒唐和闹剧。

太宗的二儿子魏王李泰,看到自己的哥哥这样不争气,认为机会来了,便动了歪脑筋。本来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我们还是一个种的,凭什么就是你当皇帝,我对你俯首称臣的?父亲你不也是老二嘛,还不是做皇帝得稳稳当当的。李泰对太子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然,李泰不会没有动作。李泰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讨好太宗,他知道太宗爱文,便认真地学习文学以及治国方略,太宗看了很是欢喜。第二件就是礼贤下士。太宗对人才极为爱惜,魏征反反复复地顶撞太宗,太宗却总是接受他的建议,并称他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李泰对父亲的这些爱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博取太宗的好感和信任,李泰网罗天下有才这士编写了《括地志》呈献给太宗。太宗高兴极了,认为二儿子是个可造之材,将来有希望接替太子的位子。于是在朝廷里拔高李泰的声望,想以此取代大儿子承乾。魏征一看,这可了不得了。这是要废长立幼啊!这样会引起朝廷大乱的:他和太宗你不同,你以前为大唐立下过赫赫战功,百姓爱戴,夺了江山也没有太多人反对。而你这个二儿子不是什么好鸟啊!平日里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这会儿就因为一本毫不费力的《括地志》你就这样信任他,岂不糊涂?不行,我还得劝劝。于是,魏征和褚遂良一商量,联合起来对太宗进谏,希望太宗停止对李泰的拔高。冷静下来的太宗也回来想起太子承乾的种种好,便又寄希望于承乾能改掉恶习,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李泰看到太宗对自己的态度不似先前好了,就知道事情起了变化,于是加紧了夺位的步伐。他拉拢附马柴令武、房遗爱、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做自己的幕僚。威逼利诱大臣,企图逼迫太宗立他为太子。好了,有其父必有其子,儿子学起父亲来还真不含糊。只是李泰没有太宗的智慧,也没有太宗的胸怀,否则说不定真能谋了位,成为第二个太宗呢!媚娘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她的心凉了。宫廷里的明争暗斗将她最初进入唐宫的喜悦与憧憬冲刷得荡然无存,她明白宫廷又将进行一场厮杀。这场厮杀是否有硝烟她不知道,但是她知道,它一定会发生,媚娘目前能做的只是静观其变。

太子承乾不知中了什么魔,明明知道自己的亲弟弟要谋他的位,仍旧不改胡作非为的行为,依然终日里饮酒作乐。周围的人没人敢劝他,他自己也说:“谁再来烦我,我就杀了谁,杀到没人敢来劝谏为止。”太宗对承乾由失望转为了绝望。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我该怎么办啊?太宗遥望昭陵对死去的长孙皇后频频发问。我若废了承乾,是对不起你皇后啊!我若不废他,是对不起大唐社稷啊!我该何去何从啊?太宗老泪纵横,体会到了自己在夺位时李渊的心情。难过归难过,李世民还是要坚持着处理政务。媚娘看到李世民的痛苦,她没有行动。李世民是她这一生中最为崇敬的人,但是她知道,在李世民心里,她什么都不是。李世民不肯多看她一眼,她根本没有说话的份。

经手下人提醒,承乾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串通了自己的叔叔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中郎将李安俨等官员打算谋反,直接取代自己的父亲称帝。当然,李泰也一直没闲着,此时更是紧锣密鼓地进行他的夺位计划。一场宫廷政变一触即发。

而可笑的是,还没等承乾和李泰动手,齐王祐先造起反来。太宗的这点遗传基因还真没有浪费,这些儿子就没几个消停的。李祐与李承乾差不多,浪荡公子一个。太宗得知消息后,十分气恼,将李祐关进大牢,交由刑部审问。李承乾一听李祐造反不禁轻蔑地哼了一声,接下来对手下人说:“我住在宫殿的西边,距离宫廷只有二十几步远,我们的事情怎么能是小小的李祐可以比的呢?”这话放到那里还没凉,他自己就被牵出来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在审问李祐的时候,牵连到了李承乾,而李承乾的部下也不是什么守节之士,经不住轮番审问,就将李承乾要谋反的事全部抖了出来。太宗不太敢相信,赶紧将案子交给最信任的老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来审。结果,证据确凿,不由得太宗不信。太宗气瘫在龙椅上,这还了得!我还没死呢?你们就这样,眼里甭说是亲情了,就连一点儿尊重都没有。你们当我是你爷爷好欺负啊?好,给你们点儿颜色看看。一气之下,太宗废了太子李承乾。好,该废,把大唐江山留给这么一个败家子儿,还有什么希望?太宗回到后宫,痛苦万分,这个孩子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多么招人喜爱,懂事听话、聪明活泼,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哪里有疏于管教么?皇后啊!对不住了,我要对得起列祖列宗啊!这时候媚娘也为太宗感到寒心,同时也更加佩服太宗的果决。媚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宫廷之战就是你死我活。一旦斗争就只能斗到底,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

本来太宗是想立二儿子李泰(当时已经是魏王)为太子的,但是老臣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照理说,长孙无忌是不应该反对的。李承乾和李泰都是妹妹长孙皇后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立哪个,废哪个都不是这个做舅舅的能轻易决断的,他这样坚决地反对李泰做太子一定是有着他的道理的。李泰是长孙无忌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从小爱耍心眼、捉弄人,对下人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李泰长大后,表面上对长辈们毕恭毕敬,事实上却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势力,排挤元老。长孙无忌是看不过眼的,他认为李泰阴险狡诈,不可以立为储君,一旦李泰得势必定会使朝廷大乱。但是,太宗却不这么认为。也是,谁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如此不堪呢!太宗对大臣们说:“昨天李泰在我的怀里说‘我能成为父皇您的孩子,是我的福气啊!我有一个孩子,等到我死的时候,就将他杀死,让位给我的弟弟晋王(李治),有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呢?我看他也实在可怜啊!”褚遂良一听,便出列对太宗说:“皇上啊,您觉得他可怜,微臣倒觉得他可怕呢!您试想一下:等到皇上您驾鹤西去了,魏王就会占据天下,他还会杀了他的爱子,传位给晋王么?以魏王的言行来看,你要先立魏王就要先妥善安排好晋王。不然,魏王恐怕会先向晋王下手啊!”这话一语中的,长孙无忌是不好这样说的。他们是近亲,实打实的舅甥。怎么能说得如此透明呢!长孙无忌憋了很久的话终于被褚遂良说了个痛快。

太宗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只是他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平民百姓的脸尚且不愿意丢,何况是帝王的脸!帝王的脸一丢就丢到全天下去了。太宗也是人,不仅是一家之主,还是一国之主。繁重的国事已经够他处理的了,这又来了这么一档子叫人揪心的烂事儿,太宗实在顶不住了,竟然在大臣面前失声痛哭起来:“你们还要朕杀了自己的儿子,朕实在是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