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用文字摆平好汉
7332100000027

第27章 跳涧的过去时——说跳涧虎陈达

中国人不把人当人看的习俗早就有。其一就是把人禽兽化,把勾人心魂的女人唤作“狐狸精”、“美女蛇”,那种风情奸诈,敲骨吸髓。很媚的眼睛呢,有着蛊惑的则是凤眼,眼睛光线交叉的则贬作“斗鸡眼”。体现男女平等一样禽兽化的动物非虎莫属,女人可叫雌老虎,男人可称虎头虎脑。水浒传里禽兽化的猫科动物虎的名号最多: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病大虫薛永、青眼虎李云、母大虫顾大嫂、笑面虎朱富。

虎在中国文化的印记很深,常是与龙并举。《周易·乾卦》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龙飞于天,虎行于地,各有势力范围,人们怕虎又喜欢虎,对它恐惧又崇拜。从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朝、汉朝的石雕、石刻和画像石,以及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中,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的纹饰、造型非常丰富。青铜器中,商代的龙虎尊的主题纹是“虎口衔人”;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饰着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口中含着人头;妇好墓出土的铜钺上也有“虎钉衔人”纹;特别“虎食人卤”的商代器物,卤的三个支点是虎的两条后腿和尾巴,虎的前爪抱持一人,张口欲啖人首,形象生动,撼人心魄。而我国的古代门神是虎的造型。《山海经》中有: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有一株魁伟的桃树,其枝叶盘曲舒张,覆盖三千余里。可是在它的东北面却有一处间隙,这就是供众鬼出入的“鬼门”。山上还住着两位神仙,一个名叫神荼,一个名叫郁垒,是专门负责监管众鬼的。凡是遇到为非作歹的恶鬼,二神就用绳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给老虎吃掉。所以在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荼、郁垒二神外,都还绘有老虎。而现在与时俱进的门神则是虎的脖子里挂满项链和人民币,或者是一裸体的美女骑在虎的身上。

回说《水浒传》的跳涧虎陈达,有专家考证跳涧虎的绰号来自南宋的韩世忠。跳涧是一种技能,是一种状态或者结果。在韩世忠,跳涧是一种训练战法。《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九有:“世忠少时,慓悍绝人,不用鞭辔,能骑生马驹。其制兵器,凡今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狻猊之鍪,连锁之甲,斧之有掠陈,弓之有克敌,皆世忠遗法。尝中毒矢洞骨,则以强弩拔之,十指仅全,四不能动,身被金疮如刻画。”一幅古代名将的风范,象关羽刮骨疗毒,世忠对扎进骨髓的箭矢,手拔不去,动用强弩,血肉淋漓,不可不仰视。《水浒传》写武松单臂生擒方腊,但事实呢: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朝廷以童贯、谭稹统率大军镇压,方腊最后被一位小校所捉,这个小校就是韩世忠。

韩世忠是与岳飞并世而立的名将,一样是出身寒微,一样是有抗金的不世之功。秦桧当权,权倾朝野,群臣莫不仰其鼻息,而韩世忠却傲骨锋棱,一揖之外,从不与之交谈。“性憨直,事关庙社,必流涕极言”。岳飞蒙冤,满朝文武一个个钳口结舌,噤若寒蝉,韩世忠挺身诘问秦桧:有何证据证明岳飞谋反?秦桧以“莫须有”答之,世忠愤愤不平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韩世忠也被解除了兵柄,“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当韩世忠骑着蹇驴,踯躅于烟雨空朦的西子湖畔时,旁边虽有梁红玉夫人,但这头驴注定是跳涧而死,因为驴不象马跨涧而过。马是一条龙,壮士骑马,逸士骑驴,驴只有瘦的诗人相挽才匹配。在驴的脊梁上寻诗,头顶月下梅花,是风流;“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陆游,在蓑衣下,驴的蹄声滴笃,不会有骑马跳涧的壮怀激烈。韩世忠在驴背上不会有陆游的诗意,只能仰天长啸,徒呼负负了。

本人有恐高症,但童年一人趴在井台,看到水中的小人,也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想跳井而死的死法真是天下第一壮烈。那样的想法是晚上看了童年乡下匮乏的革命精神食粮《智取威虎山》,对女扮男装的小常宝唱段里“跳涧而死”的羡慕。我家平原,从没见过山涧,就想敌人来了,就去跳井,绝不给革命丢人,于是就趴在井台观望。童年刻下的记忆是深刻的,无论是苦痛和欢乐,记得常宝在手势的夸大下,圆睁愤怒的双眼,控诉“叔叔!我说,我说!八年前风雪夜大祸从天降!座山雕杀我祖母掳走爹娘。夹皮沟大山叔将我收养,爹逃回我娘却跳涧身亡。娘啊!”跳涧这个词第一次在一个平原孩子的心里镂下了根,当时想也应该把地球上的一切反革命和自己因为一个苹果不让吃的伙伴,把他们吊在那山涧里用火烤,或者鼓励他们跳涧。而真正使我对跳涧心生震撼的还是羚羊的本事。当后有追敌,羚羊陷于绝境面对脚下和对面的峭岩绝壁,那宽度恰恰超出最有能量的公羚羊,老弱病残和幼小的羚羊更是绝望。在哞哞的哀叫中,后面的狼群越逼越近。这时有头羊把羚羊分成两队,老弱的和年轻的。于是一对一的接力的场面出现了。都是飞奔向着深涧冲去,如果同时跌下,势必都粉身碎骨,然而奇迹就在这儿出现。前一羚羊在跳跃的弧度最高点的时候,后一个羚羊恰恰踏在它的脊背,下面是惨叫声声,但生命的传递却在对岸得到了完成,是对战胜狼群的欢呼。一对一对,一个羚羊跌下去,另一只羚羊借着它的背到了对面的峭壁。一群羚羊有一半牺牲了,老的弱的死去了,留下的是年轻的,还在延续,而狼群呢,在面对深涧的时候退缩了,它们目睹了生命史上令狼震撼的一幕跳涧。

有跳涧而生的,有跳涧而死的,有跳涧死生参半的。陈达呢,这只跳涧的过去时的虎。如今还有山,山多半光秃。虎呢,虎已成了民族的记忆,到哪里寻找现在时态的跳涧的虎?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