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海外征战记(全集)
7322700000133

第133章 信息战主宰战场美军发淫威 心理战贯穿全程伊军终崩溃(1)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千年沿袭下来的“短兵相接”的战争局面离我们渐行渐远。显然,战争已不再只伴随着隆隆炮火声拉开序幕,而信息战作为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开始登场。如果说海湾战争标志着信息战这一全新的战争样式首次在战场上运用,那么伊拉克战争则标志着信息战理论和实践更加趋向成熟。

美国在此次战争中运用的力量不到海湾战争时的一半,但却在更短的时间里占领了伊拉克,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军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战败,元气大伤,又遭到国际社会十多年的军事禁运,作战能力已大为下降。这场战争中,美英通过全程信息战,拥有压倒性的信息优势,也正是拥有了这一优势,美英联军才能在大规模空袭中把数以万计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准确地命中伊拉克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目标,才能使遍布陆、海、空、天、电多维领域的行动协调一致,形成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击败对手。

2003年3月20日,美国向伊拉克发动了第一轮空袭。而在此之前,一场无声的战争早已通过Internet打到了美伊双方的后方:美国情报系统不断地向伊拉克内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流阶层发送Emai1,这些Emai1中,列数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执政20年来的种种“罪状”,并极力劝降这些社会主流阶层。与此同时,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计算机高手则打着“扶弱济贫”的口号,挑起反战的大旗,不断进攻美国政府和军方的网站。显然,战争已不再只伴随着隆隆炮火声拉开序幕。

实际上,信息战的手段在前一次海湾战争中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造成伊拉克通信联络中断,而后美军则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在本次战争中,看起来在军事技术上占绝对优势的美国,也已经对伊拉克进行了多方面的“进攻”。或者利用准确定位技术发射导弹破坏伊拉克的防空系统、指挥系统;或者通过所控制的信息传播渠道散布假消息迷惑对方;或者把配备精良的世界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第4机步师调往前线。

这些手段可以归结为两类:战略信息战和战场信息战,这是宏观层面的分法。通过现代通信或计算机技术,对敌方的基础通信设施、电话网、油气管道、电力网、交通管制系统、国家资金转移系统、各种银行转账系统和卫生保建系统等进行信息控制或者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这是战略信息战;而战场上的“真枪实弹”则属于战场信息战。

一般来说,交战国双方都会将他们想散布的信息通过通信设施或者互联网向全世界,特别是他们的交战国散布,以迷惑敌人视听。而对那些于他们不利的信息,则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屏蔽,这是战略信息战中双方惯用的手段。

3月21日,在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第二天,美国有消息宣布:萨达姆已经身亡。而数小时后,戴着眼镜的萨达姆却出现在屏幕上,号召伊拉克人民反抗美英联军的侵略。为了打击伊军的士气,在战争进行当中,美国CNN电台又散布伊军第51师率领全体士兵投降的消息。而当天晚上,伊军第51师师长就出来澄清事实。舆论界因此一片哗然。

而此后,在美国和伊拉克每天都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美方每天的宣传措辞如出一辙,比如联军在伊拉克的推进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又有多少伊拉克士兵投降了、又攻打了哪些地方等等,而对外界普遍所关注的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境内受阻的事情避而不谈。伊拉克则紧紧抓住美国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软肋:美国在实施空中打击的时候又导致了多少无辜贫民的伤亡、美国发动的是一场侵略战争等等。伊拉克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来争取更多舆论支持的用意也非常的明显。

现在的信息战跟心理战的结合很紧密,交战双方都希望通过信息战达到心理控制的目的,从而使敌军涣散,这一点,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互联网的存在为这样的信息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平台,传统的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台,很容易被毁坏,而互联网的灵活性要大得多。在军事上,从战术上讲,无论是电视、广播,或者是报纸,都可以被封锁。但是,互联网却可以深入到敌后。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虽然摧毁了南联盟的电视台、电话等基础通信设施,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大的服务网站,这是因为北约自己也要使用这些设施来掌控信息。

战略信息战中,双方会采取高科技手段对对方的通信设施进行信息掌控,从而掌握制信权。美国这次攻打伊拉克时,似乎显得很仓促,事后有报道说:因为美国截获了萨达姆的一个电话信号,然后美国情报部门根据这个信号分析出了萨达姆的藏身之地,于是就发了几颗导弹过去。美英方面把这次行动命名为“斩首行动”。

在战争过程中,美国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外宣称,“萨达姆已经失去对国家和军队的控制了”。但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却是:伊拉克的军队正在有章法地进行抵抗。美国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可能是因为美国在他的情报侦测系统中没有发现萨达姆的指挥信息,但萨达姆却仍然在指挥着他的军队。

未来的战争将是制信权的争夺,谁掌握了制信权,谁就会拥有更多获胜的机会。

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战斧”巡航导弹、“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尼米兹”级航母,这些已经在伊拉克战场上出现的超级武器,活生生地反映了信息战的另一个层面-战场信息战。战场信息战,主要表现在以高科技的军事装备指挥战争并且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战场信息战中,美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由于长时间的制裁,伊拉克军队的实力与前一次海湾战争时相比已经大打折扣。伊拉克的陆军,除共和国卫队外,所有的部队只发挥出其正常实力的一半,且50%的装备缺乏零部件,而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在美国强大的攻势面前,几乎丧失殆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已经掌控了伊拉克95%的制空权。

对于美国投下的导弹,曾经有人开玩笑:“美国这不是在扔炸弹,是在扔钱。”

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和一枚爱国者巡航导弹的售价都在120万美元以上,在伊拉克的战争中,美英联军每天都要扔下数百枚这样的导弹。美国采用高科技支持的战争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海湾战争中的战争经费消耗,相当于二战的20倍,朝鲜战争的10倍,越南战争的7.5倍。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是在科索沃战争中第一次用于实战,B-2只生产了20架便不再生产了,这使得摊开了巨额研制费用的B-2均价达到21.6亿美元,相当于一些中等国家一年军费的总和。而这种轰炸机的高科技附加值也是不言而喻的:能在接到命令后从美国本土起飞数小时内攻击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目标且不需要护航和压制对方的防空系统。

美国军方使用的一些武器,虽然很多在外观上并没有多大改进,但是它们在生产和装备的过程中,却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尽管改进增加了费用,但是由此而提升的作战效果却不容小视。现在美军装备的AH-64D型,号称“长弓阿帕奇”的武装直升机是“阿帕奇”的改进型。相比于改进前的机型,加装了“长弓”毫米波雷达和带射频导头的“地狱火”导弹,同时还改进了导航系统。而在伊拉克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战斧”巡航导弹,也是对旧有型号的制导系统改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