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平叛传(上)
7319000000084

第84章 广平王追忆“千里驹” 太子府预作应急变(1)

却说李豫,整日在府里着急却又无计可施,也无心情批阅奏章,只是心中焦虑,天天派人在路口探望李泌他们的消息。李晟和马嫳已经走了七天了,不知寻找到了李泌没有,现在仍是杳无音讯。

这天下午,他刚要出府门,就见柏良器匆匆走来。他脸色悲愤,神情异常地对李豫道:“太子殿下,大事不好了,建宁王他已经……”柏良器悲愤地说不下去。李豫心里一惊,急切地问道:“我二弟他怎么了?你快说。”“末将也是刚才知道,建宁王在前天晚上就已经遇害了。”柏良器说着,眼中流出泪水。

李豫一听犹如五雷轰顶,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一把抓住柏良器的手说道:“什么,你说什么?我二弟真的遇害了?是谁下的手?”柏良器道:“末将今日中午去大牢探望建宁王。到了牢门口,狱卒都认识末将,知道是来看望建宁王,便挡住末将不让进去,说是建宁王已经离开了大牢,去什么地方他们也不知道。末将心中起疑,便再三追问,他们就是不肯说。末将就把牢头费三叫到僻静处,给了他一锭银子,费三这才说了实话。他说是前天晚上,李辅国拿着皇上的圣旨,带着张成祖、张明祖和一帮人到了牢中,李辅国便宣读了圣旨。圣旨上说建宁王‘谋兄害弟,实属大逆不道,着令在狱中赐死’。随后拿出一壶酒,逼建宁王喝下,一会儿的工夫,建宁王就咽了气。他们严令狱卒们守口如瓶,不准把这事说出去。谁若走漏风声,他们将杀掉谁的家人,所以,狱卒们绝不敢露出一个字眼。末后,他们把建宁王的遗体也运走了。”

李豫已经是泪流满面,痛哭失声。他想起二弟少年时就勤习弓马,苦练武艺,数十个同辈兄弟中他的武艺最好。每到八月十五这天,玄宗皇帝便把儿子辈和孙子辈集合到一起,考核他们的骑射本事,检查他们的武艺功夫。

因为自大唐开国以来,北方的战事连年不断,东突厥国、西突厥国、回纥国、吐蕃国等少数民族游牧国,时常侵入中原,烧杀抢掠,攻城夺地。保卫边境的战争始终不断。从百姓人家,到皇室宗亲,人人必学武艺,各个都会骑射。唐玄宗也不例外,时常督促检查儿孙们的骑射功课。

有一年演武场上,皇家的比武较技开始了。玄宗坐在演武场的高台上,太子李亨和几个年纪较大的儿子陪着,观看他们的比赛。玄宗每次考核前,都有奖赏的礼物,有时是一匹宝马,有时是一领锦袍。这一次玄宗出的利物是一匹大宛良马。此马一色枣红,身无杂毛,眼似铜铃,耳似削竹,身体匀称,体格健壮,分明是一匹千里驹。大家看得眼红,都想把它争到手。玄宗命儿子辈的身穿绿战袍,孙子辈的身穿红战袍,三十岁以下的都要考核。

先上场的是一个绿袍将军,他是虢王李巨。就见他放开战马绕场奔驰了一圈,然后拽开弓对着箭靶连发三箭,三箭都中。他得意扬扬地过去想牵利物枣红马,忽听一人喝道:“留下宝马,看俺来射箭。”就见红袍队中飞出一骑战将,也是纵马奔驰中,三箭射中了箭靶。大家一看是李直,都喝起彩来。绿袍队中又突出一将,也照着别人的样子,奔驰中开了三弓,却是三箭都落了空。

玄宗一看是他的第十五个儿子、永王李璘,便皱了皱眉头没吭气。原来,李璘自小就长了一对斗鸡眼,加之相貌难看,别人看不起,自己也自卑,今日很想在父皇面前露露脸,谁想却露了丑。他扔了弓躲到一边去了。

红袍队中又出了一将叫李扶,是李亨的第六子,也射中了箭靶。忽听绿袍队中一人大声道:“看俺独特的射法。”就见他放开战马,疾速奔驰中,他的身子已经换了方向,面朝后骑在马上,连连开弓,三箭都中。大家一看,是定王李乾,都哄然叫好。

他骑马过去,把利物枣红马的缰绳解开,拴在自己的马鞍上,得意地往回走。忽然飞来一箭,将枣红马的缰绳射断,就见一将手持雕弓喊道:“十叔且慢,留下宝马让别人来夺。”大家一看,原来是建宁王李倓。玄宗坐在看台上看得清楚,他摸着胡须笑道:“还是倓儿聪明,他倒是别有射法。”李乾正在吃惊中,一听是李倓阻止他,便恼怒地道:“小子,待会拳头上见高低。”

众人比完了射箭,又比刀枪。玄宗命以棍代替刀枪,棍头绑上毡片,沾上红漆,红队对绿队,数身上的漆点论输赢。结果大家都是满身红点和白点,只有李倓身上是一个红点,玄宗便判李倓获胜。

接下来是比试拳脚功夫,抽签配对,点到为止。经过几轮比赛,就剩下李倓和李乾叔侄二人进行决赛。李乾使的是鹰爪拳,一出手便双臂飞耸,腰身下俯,用了一个“苍鹰搏兔”的招式。李倓使的是少林长拳,左手护胸,右拳直取李乾的头顶,李乾闪身避过,接着又是一招“雄鹰展翅”,两臂伸开,身体跃起,向李倓攻来。

二人在场上搏击了二十多个回合,仍是不分胜败。李乾有些着急,一招“鹰击惊鹞”,伸手抓向李倓的左臂。李倓左脚一拧,身体迅疾地转到了他的背后,一招“和尚撞钟”,右肘砸向李乾的后背。李乾一个踉跄,栽倒在地。他既羞且脑,爬起身来挥拳又捣向李倓,李倓旋身避过。

玄宗在台上高声喝道:“李乾,不得胡闹,比武前朕已说过,点到为止,一招定输赢。你已经败在倓儿的手下,不可再战。”随后他又高兴地说道:“皇家一年一度的比武到此结束!今年又是李倓拔了头筹,他是咱皇家的‘千里驹’

啊!朕就奖给他一匹千里驹,以壮声威。”

自从安禄山叛乱后,李倓随军冲杀,多次立下战功。尤其是宝鸡城下恶斗铁木花,惊得两军阵前各个胆寒,人人心怯。他为人正直,尊兄爱弟,很受李豫的器重。

李豫回忆起往事,声音哽咽地说道:“父皇答应我暂不对二弟治罪,他还要派人彻查此事。究竟查的结果如何,又未言明,怎么就将二弟秘密地杀害了呢?我的二弟啊!你死得好冤啊!”

李豫心中悲愤,但又不能去质问父皇,只是默默流泪。李直早已进来,听说二哥已经遇害,便也痛哭起来。尉迟犨、淳于替、芈三胜等人闻讯,都走了进来,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但终归只是说说而已,谁能将皇上怎样?

正在此时,守卫宫门的军士进来禀报:“李泌、郭元帅等人在宫门外求见太子。”李豫忙拭掉眼泪,和众人迎了出去。寒暄后,李豫请大家进入大殿,分宾主坐下。

李泌第一眼瞧见李豫脸色凄惶,笑得勉强,便心头一沉,感觉已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坐稳,宫人将茶敬上,李泌便试探着问道:“贫道观殿下气色不佳,是否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豫未曾开口泪已落下。他道:“父皇亲口答应我,要重新查验二弟的几桩事情,我也只好等查验结果和先生回来。谁知皇上已经将我二弟秘密处死,还不让我等知道。前天晚上就已经毒死了李倓,柏将军今日下午才得知消息。他们把尸体都藏匿起来,不让人知道。真是千古奇冤啊!”

众人乍闻此讯,不禁惊得心头一颤。自古以来,皇宫大院里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恐怖。为了权力金钱,为了女人美色,全不顾你功高盖世,还是亲家骨肉,该杀的杀,该剐的剐,绝不手软。尤其是唐代,历朝都有骨肉相残的事例:

唐太宗玄武门杀兄灭弟,数年后又废了太子李承乾。武则天杀了亲生儿子太子李贤、李弘(为了自己谋权篡位)。唐玄宗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踞(为了让武惠妃当皇后)。安乐公主和母亲韦皇后毒杀了父亲唐中宗(想当第二个武则天)。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动起手来毫不留情。

李泌站起身,对尉迟犨、淳于替招了下手,把二人叫到跟前耳语了几句,二人走出大殿。李泌这才对李豫说道:“殿下请节哀,事已至此,怨哀无用也!

这一次对方的阴谋绝不是对着建宁王,而是殿下您。建宁王只不过是误入后宫,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他们必然置他于死地。他们对贫道也有顾忌,害怕贫道回来识破他们的诡计,便不惜动用了河东镇的数十名杀手,到黄陵去截杀贫道。若不是李晟和马嫳二位将军及时赶到,若不是郭元帅的救兵增援,贫道恐怕也遭了他们的毒手。眼下要办的事,是先把您府中的奸细挖出来,免得他再通风报信。”

说着话儿,尉迟犨、淳于替带着三个人进来。李豫一瞧,一个是府中的护卫校尉田景,一个是书房里侍候的小宦官阿宁,一个是厨房的伙夫周三。尉迟犨喝了一声:“跪下。”周三和阿宁低着头赶忙跪倒。

李泌对李豫道:“贫道离开太子府的时候,就感觉府中定有奸细,便安排田校尉注意观察府中所有人的情形,一定要找出奸细。贫道刚才进门时,田校尉冲贫道眨了眨眼睛,贫道便知他已经查出了奸细,现在就请田校尉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