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平叛传(上)
7319000000054

第54章 郭子仪长安再用兵 唐肃宗金殿犯踌躇(2)

西门大营的叛军主将是谢成,手下有八员大将。他是安禄山的亲信,也是“云燕十八骑”之一,自认为有三万人马,全不把唐军放在眼里。他见唐军攻来,打开寨门,率领人马迎战唐军,正遇到唐营的虎将李倓。谢成部将王双持刀出战不出三回合,被李倓枪挑马下。接着王猛出战,发誓要给弟弟报仇。

他抡圆了大刀照李倓砍来,李倓左手拿枪隔开王猛的刀,右手抽出竹节钢鞭打向王猛。王猛躲闪不及,被打中了右臂,大刀便举不起来,被李倓随后跟来的一枪扎于马下。叛将冯斗、夏冲双双出战,李倓毫无怯意,枪刺鞭打,数个回合,二人都死于非命。

叛军的四员大将无一时三刻就被李倓所杀,旁边的郭晤看得技痒难忍,便纵马出阵,奔向敌阵。敌阵中突出了二将,一人挡住李倓,一人迎战郭晤。

郭晤使开了虎头枪,上下翻飞,左盘右旋,不上五个回合,便把敌将刺于马下。谢成气得哇哇怪叫,提刀亲自出阵。他是叛军中的悍将,大刀使得神出鬼没。郭晤抖擞精神,和谢成大战了起来。

这时,安守中站在城楼上观阵,看到己方的几员大将都被斩杀,便让部将史涣带兵出城助战。瓮城门外到处都是铁马、鹿角,敌兵根本无法过去,迎面又有许叔季的弓箭手射出乱箭,史涣根本突不出去,又退回到城里。安守中气得恨不得将城墙扒掉。他又命史涣、齐良率五万人马从南门出城,绕到唐军的背后袭击。

唐营西门战场上的主将是陆岩,他早料到敌人定会从南门出城攻击,便派人在远处哨探,发现敌人从南门出城,便命回纥王子库勒率领五千铁骑迎战敌人的救兵。

回纥国的铁骑非常骁勇,人马俱镶盔甲,不避箭矢,横冲直撞。叛军的兵马如何抵挡得住这支劲旅,混战了不上一个时辰,史涣、齐良大败,急急退回城中。回纥国的铁骑杀退了敌人的援兵,又调转马头杀回敌营。这边两对战将仍在激战。

此时高峰寒又率一队人马赶来,陆岩急命高峰寒去袭敌人大营。不一时,高峰寒攻破了敌营,便在里面纵起了火。接着回纥国的骑兵猛冲敌阵。

谢成看到自己的大营已经起火,回纥国的骑兵又锐不可当地杀来,阵势已乱。当下便心里发慌,拨转马头往南便跑。部下士卒已无斗志,被唐营的人马杀散,便一窝蜂地随着主将败逃。唐军人马趁势猛追,战鼓声急,马蹄声促,叛军的士卒大部分扔下兵器,跪地投降。谢成只带了数百骑人马逃向太白山。

这一场外围攻拔战,唐军大获全胜,接收了投诚的叛军和降兵部卒五万人马。郭子仪一边修书向朝廷报捷,一边将叛军的降卒挑选后编入自己的部队,三日后便对盘踞在东门外的耶律朗用兵。

耶律朗是安禄山的旧部下,也是“云燕十八骑”之一。他在长安城里借酒撒疯,辱骂了田成真和安守中,被安守中捆在马棚里冻了一夜,醒来后自认倒霉,向安守中告了饶才被放了回来。他驻防在东门外,整日里派探骑四下侦察,知道南门和西门外的援军已被唐军消灭,他想到下一个便是自己,如果战胜还能将功补过,败则就是安庆绪警告他的那句话“提头来见”。果不其然,唐军派了一队人马前来挑战。使他纳闷的是太阳已经落山了,天马上就要黑了,这个时候唐军叫阵,难道有什么诡计?他决意坚守不出战。

天已经黑尽,唐军仍在营门外擂鼓叫喊,耶律朗站在了望楼上四下观望。

突然,从长安城的方向来了数路人马,灯笼火把齐亮,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一齐向唐营的人马围裹上来。耶律朗一见大喜,以为是城中的援兵到来,此刻正是机会,他下令打开寨门,率领人马准备前后夹击唐军。

刚和唐军接阵,便见自己营后火起。他有些疑惑,便勒住马观看。就在这时,唐营的人马突飞而至,来的数路人马呐喊着“活捉耶律朗,别让耶律朗跑了”,向他的人马包抄上来。

耶律朗这才看清了,他们都打着唐营的旗号,明白自己已经中计,忙命众军回营,但是已经迟了,唐军从后门攻破,直向前门杀来,营内留守的人马已经乱成一团,一个个抱头鼠窜,阵营大乱。

耶律朗心一横,挺枪杀向唐军。他明白今日的处境,绝难逃走,即便逃脱,也难逃安庆绪的屠刀,只希望城内的安守中真的派出人马来解围。

其实,安守中站在长安城楼上已经是急怒交加,派出去救援耶律朗的数路人马都退了回来。他们出不去城,四门外布满了铁马、鹿角等障碍物。安守中眼睁睁地看着东方大营火起,知道这一路人马又完了。他气得咬牙切齿,嘴里连声道:“完了,完了,他娘的耶律朗。”并暗暗发狠,要和郭子仪决一死战。

耶律朗一看大势已去,下决心拼死一战,顿时力量大增。他一连杀败了李抱玉、高峰寒、李直、郭晤等唐营大将,而且越战越勇,无人能挡。

郭子仪元帅骑马在旁边观战。看到此处,不禁赞叹道:“此人勇耳,可比魏武帝的许褚。”旁边陆岩闻听,纵马出战,他换下了李倓,挺戟刺向耶律朗。

耶律朗举枪挡住画戟,喝道:“来将通名,本将军不杀无名小卒。”陆岩答道:

“终南山陆岩。”言罢继续和耶律朗战了起来。

这边唐营诸将已将战场打扫干净,俘获叛军六万人马,只有一小部分逃脱。大家都拥来观看陆岩大战耶律朗。二人已经战了五十回合,仍是不分胜败。耶律朗今晚大战唐营诸将,早已存了必死之心,身处绝境,已无路可退,只有拼死冲杀,方能落个死后英名。

二人已经打到了一百回合,就见陆岩虚刺一画戟,向南佯败。耶律朗不顾一切地打马追赶,没有跑出多远,就见陆岩右手一抖,一个甜瓜大的流星锤就奔向了耶律朗。耶律朗吃了一惊,急忙躲闪,流星锤擦着耳朵边飞过。陆岩手一抖,收回流星锤。

耶律朗勒住了马,知他暗器厉害,便回马逃走,陆岩一看,纵马在后紧紧追赶。“银龙驹”像是明白主人的心情,四蹄翻飞,神速地追了上来。陆岩手一抖,流星锤又飞向了耶律朗,正砸中了耶律朗的后心。耶律朗伏鞍吐血,气力丧尽,被陆岩赶上,用画戟将其挑落马下。唐营一片欢呼,郭子仪高兴地命鸣金收兵。

收复长安的第一步已经结束。唐肃宗接连收到郭子仪的捷报,他非常高兴,遂让李辅国到筒子街李府传旨,请李泌进宫。因李泌告了三天假,说是玉皇爷的华诞,去到太乙宫中烧香。

肃宗在书房等候,工夫不大,李泌就到了大殿门口。一个宦官进去禀报,随后又出来请李泌进去。李泌进去一看,鱼朝恩正陪着肃宗下棋,那位宦官搬了把椅子请李泌坐下,李泌便在旁边观战。

二人旗鼓相当,有攻有守,不料鱼朝恩跃马到河沿,和车平在一起,肃宗抓住机会进炮,黏住了对方的车马,阻止了他的进攻。鱼朝恩反复思量,决定弃马不顾,去捉对方的中卒,肃宗趁势吃掉了他的马,然后沉底炮,夺中象,胜局已定。鱼朝恩见自己败局已定,便推枰认输,起身离去。肃宗赢了棋,满面笑容道:“小鱼子的棋艺不错,再磨炼两年,朕就不是他的对手了。”李泌笑道:“皇上雅兴不减当年,还记得当年挨板子的事情?”肃宗大笑起来:“怎么不记得,那时年纪小,老五总是悔棋,我偏不让,他急了,抓起棋子乱扔,正砸到先生的脑袋上,先生发了怒,我和老五都挨了一顿板子。唉,转眼四十年过去了!”肃宗回忆起过去,不胜感叹。

李泌思忖了一下道:“象棋不知为何人发明,大人孩子都乐此不疲。据说当年汉武帝就喜欢下棋,常和李广在一起对弈。有次两人对弈,李广吃掉了汉武帝的一个车,武帝要悔棋,李广不让,把棋子攥到手里。武帝起身去抢,李广松开手,那棋子已成粉碎。武帝大怒,骂道:‘朕让你生不封侯,死至荒丘。’可惜李广征战一生,为大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到死也没封侯,最后战死在匈奴草原上。”

李泌的话使肃宗很受震动。他道:“先生讲古论今,是提醒朕要做明君。

当年太宗爷在世,依靠忠臣武将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疆土扩大了一倍多。太宗爷为了永远记住那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下令为他们在凌烟阁上画像,让后辈儿孙们牢牢记住他们二十四个人。后来,侯君集策划太子谋反,太宗爷下令处死了太子和侯君集,却把侯君集的画像保留了下来,以示纪念侯君集的功劳。太宗爷博大的胸怀为后世儿孙们留下了榜样。

朕虽不才,却能明白将军战场御敌,为国家舍生忘死,做君王的不能小气到舍不得一个侯爵之位。汉武帝和李广都是英雄,唯李广生不封侯也不入相,使后人感到惋惜。”

顿了顿,肃宗继续道:“汉武帝为祖宗雪耻,为国家安宁,奋起抗击匈奴,成为后世君王的楷模。但李广生不封侯的话题使后人对汉武帝的形象产生了疑问。先生的话使朕很受震动,以后无论和谁对弈,朕都不能说气话,以致留下千古遗憾。”

李泌笑道:“皇上今天的情绪不错,是贫道的话语太沉闷,坏了皇上的好心情,贫道给皇上赔罪了。”肃宗道:“忠言贯耳,如警钟长鸣,良药入口,除顽疾沉疴。朕谢先生都来不及,先生何罪之有!”

李泌道:“咱们不说这些了,换个话题。上次贫道给陛下出主意,不要干涉郭元帅用兵,现在看来是对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贫道想请陛下传旨,要让郭元帅注意三件事。第一,攻长安城要用奇兵,且不可死打硬拼,损伤我军的战斗力。第二,突破长安城时,留开一门放敌人逃跑,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围城太严,敌人感觉没有逃走的希望,很可能会放火烧城,屠杀全城的百姓;二是敌人仍有二十万人马,如围城死拼,敌人虽能被消灭,但我军的损失照样不小。第三,最好留开东门,放敌人逃向潼关,沿途多预伏奇兵,沿路截杀,使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另外,一定要把敌人赶出潼关去,不能让他们在潼关站住脚跟。这样一来,下一步我军收复洛阳,定会一路畅通,顺势而下。”

肃宗高兴地道:“先生远见,着实不错。朕马上传旨郭元帅,将先生的意图说清。这长安城已是囊中物,不日可攻下,郭元帅为我大唐又将建立奇功,只是……”

说至此处,肃宗面露难色,住口沉吟。李泌心中明白,他熟读史书,知道当皇上的复杂心情。功臣一般赏爵位,最高到封公、封王。将军打了胜仗固然好,但好到无爵位可赏,无官职可封,功高震主,主弱臣强。这样一来,常胜将军也就危险了。

他语重心长地对肃宗道:“陛下,用军功赏爵位,可以封公、拜王。用职位封官员,可以识人才,知优劣。能力和军功要分开来封赏,且不可混淆。郭子仪的爵位已是‘汾阳侯’,官位已是正二品,赏与封,陛下是否为此事为难?”

肃宗苦笑了一下道:“刚才咱们还说到汉武帝、李广的事,轮到自己的身上就转不过弯来,今天就是想听听先生的见解,听了您刚才的话,朕已觉心头释然,朕想给郭子仪封一个王位,先生以为如何?”李泌道:“陛下切记,郭子仪从十八岁从军,大小战阵不下百次,为大唐南征北战,东杀西剿,立下汗马功劳,着实功大无人能比,但陛下也从郭子仪几十年的忠君爱国之心,看出此人的本质,且不可对功臣产生疑惧之心。如是那样的话,君臣可就都危险了。至于封王位的事情,贫道考虑为时过早,这一恩典陛下不要用完了,留给后人吧!”

肃宗的脸微微一红,忙站起身来道:“先生言重了,朕安敢有此心术。朕年岁和郭元帅差不多,他一生的处人行事,朕难道看不明白?朕是想到郭子仪终年为大唐征战,不给予封赏,朕又觉得对不起郭元帅,给予封赏,又无官可封,为此感到为难。”

李泌笑了笑道:“陛下,壮士报国,功名利禄抛在脑后。英雄临阵,身家性命在所不惜。郭元帅乃当今之英雄,豪爽大度之君子,陛下用不着担心,他不会计较这些事情的。”

肃宗连连点头,随又笑道:“先生你要经常提醒朕,使朕少出谬误。君臣共同努力,把大唐的山河尽快恢复,让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平安日子。”李泌轻轻点点头。

这正是:将士舍生为家国,功高反而遭横祸。

幸得郭公有见识,历经四朝终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