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平叛传(上)
7319000000046

第46章 薛小鱼飞刀杀敌将 郭子仪血战长安城(2)

粘木汗打马追向李直,看着就要追上李直,突然一把飞刀迎面飞来,直射粘木汗的咽喉。粘木汗急忙偏头让过了飞刀,吃了一惊。定眼一看,对面马上坐着一个年轻将领,只见他右手一扬又一把飞刀扑来,粘木汗忙用锤磕掉。突然,那员唐将偏腿下了马,两只手上下翻飞地打出了数把飞刀,并且脚下不停地游走,从不同的方位发射着飞刀,只见刀刀奔向粘木汗的面门,粘木汗两只锤左遮右挡上下挥舞着,只听叮当乱响,碰得火星乱冒。

薛小鱼十多把飞刀出手,也没有伤了粘木汗,他突然改变了主意,把飞刀射向粘木汗的坐骑。那马面颊上中了一刀,便前蹄一扬,粘木汗冷不防,一个趔趄,一把飞刀正好射中了他的咽喉,他便一头栽下马来。薛小鱼拔出单刀,一刀将粘木汗的脑袋砍了下来,然后捡起落在地上的飞刀。

突然敌阵中冲出一将,弯弓搭箭,飞马直奔薛小鱼。弓弦响处,箭杆带着呼啸声飞来,薛小鱼闪身避过,转身上了马,敌将已到面前,挥刀砍向薛小鱼。薛小鱼急忙用刀架开了敌将的兵刃,和敌将斗了起来,趁空左手一扬,一把飞刀直扑敌将面门。敌将躲过飞刀,高声叫道:“小子,你用飞刀伤人,难倒爷爷的暗器打不得你?”说着话,他右手一扬,一枚飞蝗石打向薛小鱼。薛小鱼躲过对方的暗器,心中暗喜,高声道:“好,咱们比拼暗器,看谁伤得了谁。”

他口里说着话,刀交左手,右手捏了五把飞刀,梅花形射向敌将。敌将用刀乱磕飞刀,上面的四把被他磕飞,下面的一把却中了敌将的马腿。那马朝前一栽,敌将冷不防摔下马来。薛小鱼催马向前,一弯腰,将敌将的脑袋砍下来。

敌营中又飞出一将,直奔薛小鱼,薛小鱼接招,继续厮杀。

长安城东面叛军的大营里面,耶律朗点齐了四万人马杀向唐军的左翼。

才走到半道上,就碰到了李嗣业和高峰寒的阻击人马,两下里便开始混战起来。唐军人少,须以一当十,大家心中都明白,今日不拼力死战根本就挡不住敌人。所以唐营士兵各个都是勇往直前,没有一个后撤的。反倒是叛军的士气一直比较低落,都没有死拼的信心。这样一来,高峰寒的两万人马勉强挡住了耶律朗的四万人马。

虎大成带着三千人马就躲在耶律朗大营的附近。他们看到耶律朗的大队人马开出了大营,向北走去,估计已经走远,便发一声喊,杀入叛军大营。

叛军虽说留有一万守营的兵丁,但没了主将,又是敌方突袭,大家乱成了一锅粥,四处乱窜,任由唐兵宰杀。虎大成他们边杀边放火焚烧营帐,顿时叛军的大营一片火海,敌人早已溃不成军。

耶律朗远远地看见自己的大营着起了大火,不禁吃了一惊,正要分出一部分人马赶回去救火,就见一队唐营的人马从他大营的方向杀来。耶律朗喝令分兵抵挡,一定要把唐军挡住。叛军的士兵眼看自己的大营已经着了火,便都惊慌起来,兵无斗志,将无斗心,便四散奔逃。

李嗣业和高峰寒已经杀得筋疲力尽,两万人马只剩下不到一半,快要挡不住叛军了。就见叛军纷纷四散逃跑,又见虎大成带人杀了过来,不禁精神一振,高声大呼:“弟兄们,我们的援兵到了,大家拼力杀啊!”

耶律朗已无战心,大营被烧,兵士四散,眼见得独木难支,便也打马向东逃去。

西门大营的敌将是崔文豹。他的遭遇和耶律朗几乎一模一样,不到一个时辰便土崩瓦解,溃败而散,崔文豹被郭旰所杀。郭曜、郭旰、郭晤兄弟三人兵合一处,向自己的大军靠拢。

时至巳时,太阳快到中天,战场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唐军。安守中早已命部下与唐军混战。他的人马多于唐军数倍,唐军拼死抵抗,双方绞杀起来,杀得难分难解。安守中急得两眼冒火,大吼一声,从马上跳了下来,振臂扔掉大砍刀,亲自擂鼓助威,激励手下将士。

突然,几处探马来报:“左右两个大营起火,两翼大军已被唐军杀败。”安守中又惊又怒,他原指望两路人马从两边包抄过来,围歼唐军,现在看来是指望不上了。他扔掉鼓槌,急令中军官挥动大旗,吹响号角,指挥大队叛军围裹唐军。

十五万叛军人马听到号令,便如潮水一样围向唐军。霎时间,长安城下刀枪蔽日,喊杀声惊天动地,双方的兵士绞杀在一起,形势更加对唐军不利。

田成真站在城头上,远远看见双方进入混战,喊杀声山呼海啸。他便下令,命城内的十万伏兵一起杀出助战。叛军打开北边的三个城门,十万人马分三门突出,如三股洪水汹涌奔出,将唐军分片围困在中间,拼力攻杀。

郭元帅一看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他的兵马被叛军分割包围,各自为战,互相不能照应。他明白眼下形势对己不利,敌强我弱,兵力悬殊,照此打法,混战不到两个时辰,就将全军覆没。他急令收拢自己的卫队,亲自率领一千卫兵组成突击队,奋力向西拼杀,想把困在阵中的将士们解救出来。

此时,郭曜三兄弟都已陷入重围。他们被敌人分割开来,互相不能照顾,所率部下更是损失惨重。混战中郭旰的五花马被敌人砍中数处,已经筋疲力尽。战马倒地时,郭旰栽下马来,被一敌将举枪刺中腹部。郭旰伸手抓住了敌将的枪杆,虎吼一声,夺过敌枪,从自己的身上拔出枪头倒转过去,将那名敌将刺下马来。

鼓声如雷,战场如潮。当头的红日被冲天的尘土遮蔽,一丝风气全无。战场上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呐喊声、责骂声,到处只听到“咔嚓、咔嚓”的屠刀声。双方士兵的尸体如同麦田里的麦捆子,横七竖八地乱躺着,脚下的血水如同山涧小溪,有了“哗、哗”的流水声,大地一片血红。

鲜血染红了郭旰的下半身,他左手拄着半截断枪,勉强支撑着身体,右手拔出佩剑仍在拼杀着。他身上又挨了几刀,鲜血逐渐流干,神智已经不清,从伤口中流出的肠子坠到地上,摇晃着身体极力挣扎。他已经没有力气拼杀,双眼被额头上流下的鲜血糊住,又被旁边的敌兵刺了一枪,郭旰无声地倒在了地上。

郭曜早已看见兄弟落马,急欲向他靠拢,但被一群敌将围住不能脱身。

眼见二弟倒地战死,他急得肝胆俱裂,便虎吼连连,枪尖乱点,浑身爆发了无尽的力量,枪挑处,敌将纷纷落马。他奋力杀向郭旰落马处,一枪刺死了挡道的敌将,随即弯腰伸臂,将郭旰的尸体抓起放到马背上,回马向郭晤靠拢。

郭子仪杀到郭曜跟前,一眼看到老二的尸体,不禁老泪纵横。他奋起神威,抽出青虹宝剑,枪挑剑砍,立杀叛军五员战将。

那匹“玉狮子”战马颇有灵性,嘶鸣声慷慨激越,后腿连连扬起,踢的敌兵不敢近身,马尾左右横扫,犹如飞花钢丝,沾身便倒。

敌人稍退,郭子仪命众卫兵保护着郭曜突围,拼力率大家向外杀出。路上又解救出了李倓、李直、薛小鱼,呼儿赤木和老三郭曦等人。

郭子仪救出了这些大将和两万多名士兵,站在高处一看,东南方敌人聚集,明白他们困住了我军。他忙又下令杀向东南,李嗣业他们果然被困住了。

元帅带头猛冲猛杀,奋力救出了李嗣业、高峰寒和虎大成等将。他传令剩下的人马结成一个“螃蟹阵”,缓缓向北移动。所有战将和没受伤的士兵都在外围,把伤兵保护在中间,边杀边退,撤向黄土坡方向。因黄土坡上树木茂密,便于掩护自己人马突围。

黄土坡的中间有一条大道,向北直通渭水桥,能杀过此桥,方能摆脱敌人。

郭子仪已是血染盔甲,坐骑“玉狮子”毛色皆红,变成了“五花马”。他累得双臂酸软,筋疲力尽。眼看快到坡口,敌人仍然紧随其后,死战不退。他下死令挡住敌人,掩护伤兵和步兵通过黄土坡,减轻己方的压力。

这时,敌人又组织了一个数千人的骑兵队,分两个方向将唐军切开。唐军的人数越来越少,郭元帅和众将都被围在阵中,大多数将士身受重伤,勉强迎战。他的“螃蟹阵”由于人马减少,早已丧失功能,情况万分危急。

突然,一阵炮声从黄土坡上传来。接着,从黄土坡的密林里射出了无数的乱箭,飞向叛军,中箭者纷纷落马。数里长的黄土坡一下子涌出了千军万马。战鼓雷鸣,旌旗飘扬,喊杀声惊天动地。

安守中率领大军拼力围攻郭子仪的人马,看着唐军越来越少,心内好不高兴,他终于打败了天下闻名的郭子仪。

忽闻炮声炸响,又见黄土坡上涌出无数唐军,乱箭如雨,鼓声大震。他不禁大吃一惊,急忙下令鸣金,停止追击,不要中了郭子仪的埋伏。

郭元帅和众将士已经杀得人困马乏,血染战袍,一个个战将都已伤痕累累,几乎陷入绝境。身后突然传来炮声,战鼓也像疾风暴雨般响起。他急忙抬眼观察,见是自己军队的旗号,心里不禁纳闷:本帅在此没有设伏兵,是何处人马?

就见一员大将顶盔挂甲,率着一支人马从黄土坡上冲出,挥军向敌人冲杀过去。这时,攻击的敌人已经住了手,惊慌地看着黄土坡上冲出的人马,不知所措。安守中高呼:“又是郭子仪的诡计,快鸣金,快鸣金!”叛军便纷纷向后退去。

郭子仪愣怔地坐在马上,看着伏兵冲向敌人,方明白是自己的救援人马来了。就见那将来到郭子仪的跟前,双手抱拳道:“郭元帅,小王奉命在此接应郭元帅,元帅受惊了。”郭子仪一看,原来是广平王李豫,心中大喜,便勉强从马上下来,双手抱拳说道:“郭子仪兵败受困,幸得太子殿下赶来营救,否则老夫今日就战死在沙场了,多谢太子殿下。”李豫忙跳下马,抓住郭子仪的手说道:“果然不出先生所料,是先生让小王在此设伏,接应郭元帅,请元帅赶快上马,率领大家退过渭水,小王在此挡住敌人。”郭子仪道:“那就有劳太子殿下。”说完抓住马鞍,却是跨不上马背去。李豫见状,忙上前帮了一把,扶郭子仪上马向北退去,自己断后,指挥队伍徐徐退过渭水。

这一场大战,郭子仪兵败长安城下,十多万人马剩下不足三万,并且丧失了爱子郭旰,他是八个儿子里面最性急,也是最勇猛的一个。他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打过多少场恶仗都未受过伤,没想到却魂断长安城下,郭子仪心如刀剐。

他带着残兵败将向北退守,驻军泾阳。李豫带着五千人马护送郭子仪退守驻地。

本来是平叛大军节节胜利、战斗情绪正在高涨的时候,皇帝的一个错误命令、一个头脑发热的决定,便把数万将士的性命丢到长安城下。郭子仪痛定思痛,他一边休整部队,一边反躬自省。这是他自带兵以来从没有过的失败,明知********,却又不敢喊冤。他给皇上写了一道本章,严责自己,服法认罪,请求辞去左仆射和兵部尚书之职,另请皇上议罪处置。他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又安排长子郭曜带着几个弟弟护送郭旰的遗体回家乡去安葬。

安定下来后,郭子仪心头逐渐平静,他猛然想起大罗山慎痴上人的话:

“谨防雁去,兵败无路,幸有贵人相助。”他暗暗心惊,这一场兵败,早在慎痴上人的未卜先知中,只是自己在迷茫中,未能解得天机。慎痴上人的话,这三句已经应验了。大雁从南方来时,不过三月三,从北方走时,不过九月九,今日是九月十五,大雁已经离去。其他的偈语自己仍然解不开,那就顺其自然吧!

这正是:人在梦里事中迷,大梦醒来才觉迟。

因果有定莫勉强,顺其自然随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