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平叛传(下)
7318800000072

第72章 恶到头鱼朝恩授首 功至伟郭子仪建府(2)

鱼朝恩急了,开口叫骂道:“元载,你吃了豹子胆,敢假传圣旨,擒捉本国公?咱家这就随你去见皇上,看皇上如何处置你。”元载戟指骂道:“你这人面兽心的贼子,陷害忠良的小人。狗胆包天而又龌龊下贱,连皇帝你都敢欺辱,你还能有命吗?你不是想和老子斗吗?老子等这一天已经好多年了,今日看谁斗得过谁。你一路走快些,快去黄泉路上追程元振吧!勒死他。”一个武士拿出早备好的绳子,套在鱼朝恩的脖子上。二人一用力,鱼朝恩登时憋出了眼珠子,挣扎了几下,再也不动了。

元载杀了鱼朝恩,柏良器解决了他的卫队,二人到麟德殿交旨。代宗十分满意,命他二人再去查抄鱼府,就说是查抄违禁品。

他们指挥御林军围住鱼府,带二百人进去查抄,查出了不少违禁品。有黄罗伞盖、御用龙镇纸、犀角如意、御用瓷器、青铜古鼎等等。还有珍珠,玛瑙,红、蓝、黄宝石,和田玉,寿山石等名贵石头无数。以及黄金五万两,白银一百五十万两,绸缎布匹等物。元载估算了一下,这些物品和金银折算成钱,足可支付朝廷一年的支出,比程府抄出的多一倍。

上元佳节过后,天气逐渐暖和起来,关中大地一片葱绿。人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终于又享受到太平年景带来的欢乐。虽说元宵节已过,长安城里仍是鞭炮不断,锣鼓声闻,人们还浸沉在节日的气氛中。

转眼到了三月份,郭子仪还在边关一带忙碌着。代宗给他发了几道旨意,要他速回京城,不能耽误了儿子的婚期。他视察完了最后一个防区兰州府,这才带上郭晤、郭暧、单超等人赶回京城。

他回到长安,不及回府,先进宫面见皇上,向皇上禀报各地防务情况。他到了麟德殿门口,请侍卫进去禀报。代宗听说他回来了,笑着迎出大殿来。郭子仪忙抱拳施礼。代宗抓住他的手说道:“老爱卿啊,辛苦您了,一去就是几个月,元旦也不曾在家过,朕无时不在挂念您啊!”

郭子仪也是十分激动,说道:“陛下不以臣朽迈无用,将西北疆土委托于臣,臣岂敢懈怠。好在数月间,老臣巡视了三道十五个镇,将兵力重新作了部署。那些年老体弱的让他们回家去种田,闲置不用的兵集中到重点关口,实行重点防守。兵在精,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那些年过五六十岁的老头,他们还在边关服役,看着让人心酸啊!浪费钱粮不说,运送粮草便浪费了很多人力。臣这次准备向朝廷建议,年龄未满十八岁,不得服兵役。年龄超过四十岁,一律退役回家种地。这样也为农田增加些劳动力,也符合朝廷垦荒复耕的法令。数年后,国家就会逐步兴旺起来,百姓们的日子也会好过起来,大唐中兴就有了希望啊!”

代宗听得十分激动,竟忘了进殿。太子李适提醒道:“父皇,请老令公进殿去,大家坐下再叙。”代宗恍然大笑,忙拉着郭子仪的手一起进去。

公主出嫁的日子定在三月十八日。礼部尚书崔漪亲自坐镇指挥,将驸马府装扮一新。这边郭府也在忙着布置,五间抱厦的大门上挂着六串红灯笼,金字匾额的“汾阳王府”气派庄重,颜体金字闪闪发光,显得格外醒目。

柳佩龙已老态龙钟,听到亲家有喜事,便从山西动身,带着几个家人过来,想给亲家帮忙。他们到了新王府门口下了车,便看到几位皓首银髯的老者站在那里。他细细一瞧,竟是另几位亲家站在门口迎接客人,便笑呵呵地上前喊道:“罗年兄、薛年兄、吴年兄,你们早啊!”

他们几个以前见过面,彼此都熟悉。看到柳庄主也来了,大家乐呵呵地迎上来,互相寒暄着。柳庄主豪情不减当年,爽朗地大笑道:“小弟本想早点来,帮亲家干点活,谁知你们比我到得还早!”

“你啊,快些歇着吧!哪有你我干的活计,人家早都料理妥当了。你就等着跟郭亲家道喜,再碰他三大碗如何?”罗凤萍的父亲是位老夫子,喝酒不行,喜欢看热闹。他提起当年柳、郭二位亲家斗酒的事,大家更加乐了。

柳庄主笑道:“不行了,老朽快七十五岁了,别说三大碗,一碗都不行了。

你我老弟兄们来凑个热闹还行,比不得当年喽!走,咱们进王府各处瞧瞧,看看王府修建得如何。”

一行四个老者步入大门一看,迎面是一个大广场,一色水磨青砖铺地,足有五亩地大。可为广场,又可为演兵场。中间是一条甬道,直通银安大殿。

走上九级台阶,就是七间抱厦大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屋顶铺有绿色琉璃瓦,墙面涂抹紫红色糯汁。铁马叮咚,璃珷飞耸,好一气派的银安大殿!

转过大殿,向北中间仍是一条阔道,两边栽种着梧桐树、针叶松和各色花草。沿道路两边,各有八套卷檐抱厦住宅,自北向南排列。一套为一个院落,而又合乎王府总体布局。沿外墙,排列着东西厢房,一溜有几十间,中间稍作隔离。道路尽头,迎面又是七间抱厦大殿,两边各有三间稍低的房子,陪着中间的殿堂。整个王府既是住宅庭院,又像是一个大花园;既有楼台亭阁,又有山景水榭,称得上是园林杰作。

他们边走边看边赞叹,评论着王府的整体布局。这八套小庭院分明是为八个儿子修建的,前后左右一般齐,大小无二。东西厢房是为佣人准备的,房后带有厕所。靠右有一个大院落,想必是为那些伤残将士预备的,有几十间房子。靠左有一个马厩场,能拴几百匹战马,可谓大马厩啊!

府中人口的确不少,各色人口不下两千,彼此都不认识。家人婆子,丫鬟小子,喂马的、挑担的、驾车的、买碳的、扫地的、拣菜的、打更的、做饭的、碾米的、磨面的,就连那百十个伤残将士也都忙碌着,人人都在布置新居。

他们几个老头有认识的,停下来打个招呼,不认识的,避开人家的活计,边走边看。他们看完了整个府第,又回到后边的水榭上,站在小桥上观看一碧池水。水塘虽不大,却七弯八拐别具风格。凉亭旁立一块巨石,中间打磨光了一块,像是准备题字所用。薛老头瞅了一会石头,笑道:“此石突兀在这里,像是给罗老夫子预备下的,你是否来一首五言呢?”

“薛亲家,我说你是外行了不是?这块石头中间打磨了二尺见方的一块,不是为题诗所留,而是为一个字所留。”罗老夫子指着中间继续道:“这一个字既要体现整个王府的规划布局,又要刻画出园景意情。既要表现出王府的气派,又要寓意出对主人的祝福。难啊,要题这个字的确难!”

“是啊,的确难。”柳佩龙笑道,“修建王府的匠人都是能工巧匠,他们匠心独运,慧眼点缀。在府里留下了多处难点,难就难你们这些文人骚客,等着你们去做后面的文章。大门建好了,匾额也有了,却是差楹联。银安殿不但差楹联,还差记事石刻、匾额题字。就说这块石头吧,明知道一个字难以涵盖许多内容,他们偏偏就打磨出了写一个字的地方,让你不难也难矣!”

“可不是嘛!人发明了文字,又在文字上做游戏,闹出了很多笑话。”吴老头做过一任知府,他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当年兖州刺史莫则有,为避武则天的‘则’字,把名字改作莫有。他给老百姓发告示,下面落款写成‘兖州刺史莫有’。老百姓不明白,‘没有’知府,还发什么告示?大家便不遵守告示。有一次,他给则天圣后上了一道折子,是灭蝗保稼禾的折子。折子到了则天圣后的手中,她打开一看,上面写道:‘臣兖州刺史莫有启奏陛下:五月天旱,蝗虫肆虐。铺天盖地,蚕食稼禾。臣昼夜不眠,率百姓焚火烧烟,极力扫灭蝗害。

夏收过后,臣下乡巡察,虽个别地方受灾,兖州仍是大丰收。此乃大周天子洪福,百姓沾雨露光也!臣莫有再拜圣上。’则天圣后看完,虽然感到欣慰,但又觉得此人名字别扭,便提笔将‘莫有’二字画掉,以提示他改名字。谁想奏折传到下面,右仆射武三思不明白究竟,认为皇帝画掉了莫有的名字,那就是皇帝不喜欢他,将他除去。便下了一道命令,将莫有罢官削职,赶回老家。

“幸好赶上狄仁杰从幽州回京,到了兖州,不见刺史迎接,一打问,才知道刺史被罢了官。究竟所为何事,谁也说不清。狄公便把莫有找来,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莫有上这道折子,本想讨皇帝的欢喜,却换来了罢官丢爵的下场,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想自己再没做过其他错事,便把上折子的事告诉了狄公。狄公一听便明白了,笑道:‘莫大人,你没做过错事,却起错了一个名字。你先呆在兖州,等老夫回京奏明圣上,再听结果。’狄仁杰回京后,向皇上禀报幽州之行的结果,顺便问起兖州刺史为何事被免了职。则天圣后十分愕然,说道:‘此人劳于政事,甚慰朕意,朕怎么能罢他的官呢?一定是下面人错会了朕的意,弄成了这样。’便让人传来了武三思,问他兖州刺史是怎么回事。武三思以为顺了圣上的意,皇上一定会对自己大加赞赏。便说道:‘臣见是御批红笔,画掉了莫有的名字,便下令将他革职。因他没犯过其他罪,也就没有拿问他。否则,早把他关进了大牢。’圣后一听气极,本来要骂他蠢材,又想到不能当着大臣们的面,太不给侄儿留面子,便提笔写了一行字,‘三人跨日驱蟒虫,有财无贝细思量’。写好交给武三思道:‘拿回去好好三思。’武三思不明白意思,只认为那是皇帝鼓励自己的话。而且皇帝的字,字字千金,便请裱糊匠装裱好,悬挂在正厅里。

“一日,武三思过生日,请了很多部院大臣到家里做客。中书令张柬之看到了正中悬挂的金字,仔细品味后,终于大笑道:‘当得起,当得起啊!’他并不说破,酒足饭饱后离去。后来,他给别人说起此事,还大笑不止呢!有人将真情告诉了武三思,那是皇上骂你的话,你还悬挂在大厅里显摆。武三思回去细细琢磨,‘三人跨日驱蟒虫’不就是个蠢字吗?‘有财无贝’那就是才字了。他羞于对人讲,悄悄地摘下来烧掉。”

大家听他说完,都禁不住大笑起来。罗老夫子道:“则天圣后聪明一世,也有糊涂一时的时候。你可以当面骂他几句不要紧,怎么能写成条幅交给那个草包侄儿呢?明知道他是个蠢财,还要给后人留下笑柄,武家一家人岂不都成了蠢财?”几个老头又轰然笑起来。

他们边谈边笑,慢慢地踱回到大门口。

这正是:圣后机敏能权变,草包侄子不掌脸。

说是蠢财不过分,千载笑谈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