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平叛传(下)
7318800000043

第43章 登帝位奉辅国首功 聚张府数奸贼恶绩(1)

太子李豫经过一场血战,粉碎了以皇后为首的宫廷政变,稳稳地站住了脚跟。接着,他带人赶往麟德殿,捉拿张成祖等人。

却说朝中百官,都焦急地等候在麟德殿,等太子来商议政事,却迟迟不见太子到来。群臣们满腹焦虑,心跳不安,担心朝廷发生变故。有几个大臣想出去看看,到了门口就被卫士挡了回来,谁也不准出去。颜真卿见此情景,心里更加不安,便问张楷:“张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太子殿下还未到,是不是出事了?”张楷和他一样,也是心中着急。他忧心忡忡地说道:“老夫和你一样,也是不知为何啊!”

“张大人,今天情况不妙,您赶紧派人出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颜真卿看着门口的卫兵,心里着急得七上八下。张楷跺着脚道:“老夫急死了,你看他们在门口站了岗,不许大家出去啊!”颜真卿提醒他:“你是宰辅,内卫军卫士他敢挡你驾?”

张楷一听也对,便迈步走向门口。卫士见是宰辅张大人,忙道:“大人,不是小的不懂规矩,是张成祖张大人下的死命令,说是张明祖将军未来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出去,若是有人出去,他就要张将军杀了我们啊!”张楷一听,吃了一惊,更加感到要发生大事了。便走到张成祖跟前诘问道:“张大人,你把百官扣押在这里为啥?你们到底要搞啥名堂?”张成祖慢条斯理地笑道:

“你是首辅大人,话不要说得那么难听嘛!不是在下不让各位大人出去,实在是怕有危险嘛!宫里来了刺客,明祖正率人到处搜捕,为了大家的安全,所以才不让大家出去嘛!”

苗晋卿已经看出了端倪,大天白日,何来刺客?分明这是扣押百官,迫其就范,怎么办呢?他气愤地质问道:“这大天白日的,哪儿来的刺客?你扣押百官,到底是何居心?再说了,这座大明宫还轮不到你发号施令,只有太子殿下才能下令,你算什么啊?”

张成祖一改先前的谦恭样,得意地大笑道:“哈哈,我算什么啊?等会你就知道了。你说大明宫里只有太子才能下令,那皇帝、皇后呢?就算皇帝病重驾崩,还有皇后嘛!”

百官一听,顿时大惊失色,这明明在暗示着皇帝已经薨了,太子被他们算计了,皇后要临朝听政,这岂不是又步了当年韦皇后的后尘。百官立时喧哗起来,纷纷挤出殿门,去寻找太子。张成祖急得东拉西拽,大家对他嗤之以鼻,谁都不理他。

突然,太子带着卫士出现在大家面前,左右陪着程元振、鱼朝恩。百官们立时欢呼起来,一拥上前把他围住,像是怕他消失了一样。

张成祖猛一看到太子,惊得浑身冒出了冷汗,随即脸色苍白得像是被抽干了血。老二失了手,等待着他们兄妹的将是鲜血淋漓的断头台。他像是失去了知觉,痴愣地站在台阶上,看着南天上飘过的乌云发呆。

李豫招呼大家又回到大殿里,挥挥手,让大家安静。张楷这才发现太子衣冠不整,身带血迹,左臂用布带扎着,像是受了伤。他惊得张嘴问道:“殿下,您这是……”李豫摆摆手,示意他不要问。

待大家安静下来,李豫用目光扫视着人群,突然大喝一声:“把张成祖、苗泽、刘测拿下。”门外冲进来七八个卫士,把他三人擒住,推出门外。百官不禁惊愕万分,瞪大眼睛看着他。

李豫铁青着脸,沉重地说道:“这伙祸国殃民的逆贼,今早趁本王进宫之际,鼓动千余名内卫军将士作乱。还有黑马寨的贼寇也进了宫,一起截杀本王,要置本王于死地。本王一百多人的卫队,进行了拼死的搏斗,几乎全部战死。倒是宫内的宦官们忠心耿耿,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由程元振率领,拿起刀枪和逆贼拼斗,也是几乎全部战死。幸亏李辅国从城外调来左武卫的将士,才将逆贼彻底歼灭。现在正由李晟将军带人在宫内搜捕他们,大概一个也跑不脱。”

百官一听都惊呆了。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还蒙在鼓里。幸亏太子安然无恙,否则天下又不知乱成啥样啊!

正在此时,李辅国血人似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把众人吓了一跳。李辅国见到太子,弃剑跪倒,口中道:“殿下,老奴一人扫清了后宫叛逆,剪除了元凶。只是不得已而在帝侧杀了人,老奴有罪,请太子发落。”李豫一听他扫清了后宫妖孽,便明白他已经杀了皇后,心里十分感激,叫亚父的心思都有了,怎能治他的罪呢!便扶起他道:“李总管救驾之功大于天,本王怎能怪罪您。

您下去换换衣服吧!”

“李辅国奸贼,你往哪里跑。”众人听到喝骂声,都吃了一惊。就见柏良器持剑追进殿来,指着李辅国骂道:“你这个狗贼,在皇上寝宫行凶,惊扰了皇上,该当……”李豫一听是此事,李辅国已经自己认错了,便拦住他的话头劝道:“柏将军不要讲了,他已经知错了,那也是不得已嘛!你去吧,好好照看皇上。”柏良器垂泪道:“皇上已经殡天了,末将还照看啥呀!”李豫吃了一惊,忙道:“你说什么?皇上他老人家……”

李豫已经明白了。李辅国在帝侧杀人,被父皇看见,惊吓而死。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是感激李辅国,还是憎恶李辅国,他说不清楚。他默默地流出了泪水,并不表态李辅国有罪。柏良器指着李辅国道:“就是他,持剑在皇上的寝宫杀人,胆大妄为。包括皇后在内,他一气杀了十六个人。把侍候皇上的两个宦官和两个御医也杀了。皇上受到惊吓,气绝归天了。殿下,李辅国犯了欺君大罪啊!”说着,痛哭失声。李辅国吓得又忙跪倒。

太子并没有怪罪李辅国的意思,说了一句:“唉,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又对众位大臣道:“父皇他老人家已经殡天了,他走得过于匆忙。众位大人,请随我去父皇的寝宫,吊唁他老人家,送他老人家一路走好。”柏良器看太子并不追究李辅国的惊驾之罪,只得忍气住了手,恨恨地盯了李辅国一眼。

众人随太子到了章含殿,进去一看都吓得叫出了声。天哪!这哪儿是皇上的寝宫,简直是屠宰场。地上躺满了尸体,男女老少,横七竖八。鲜血溅满了墙壁、天花板,包括皇上的御榻,血腥味熏得人只想呕吐。

张楷一看皇上死在这种环境下,也顾不了肮脏的地面,趴到地上失声痛哭。众人一见此场面,触景生情,一起趴到地上痛哭。大家想起皇上当年挑起重担时,克服重重困难,带头节衣缩食,体恤将士民情,昼夜操持朝政,不灭叛贼,誓不罢休的情景。不禁大放悲声,痛哭不已。

李豫早已哭得捶胸顿足。想想三十多年来,父皇的谆谆教诲,依旧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啊!父皇虽说耳根子软,老听信皇后的谗言,差点废了自己的储君之位,但最终还是没有那样做,支持他继续当好储君。如今父皇撒手西去,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这副担子沉重艰难,前途难料啊!

哭了一会儿,颜真卿清醒过来,流着泪对太子道:“殿下,请节哀顺变。这种惨不忍睹的环境下,不宜停放大行皇帝的遗体,快命人将遗体抬往奉先殿,在那里设灵堂供大臣们吊唁。再说,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您也要准备登基,还要料理大行皇帝的后事啊!”

太子追忆父皇的一生,奔波多于安逸,享乐少于艰难,留给他的又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江山,他能不痛心疾首吗?他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郁闷,今天痛快得发泄出来,便不理会颜真卿的劝告,继续趴在地上哀哀号哭。

裴冕哭了一会,收住泪水对柏良器道:“柏将军,你去喊几个士兵,把这里的尸首先抬出去,再找些被单遮盖起来,不要让他们暴露在日光下。”柏良器出去叫人。裴冕过去拉住太子的手,含泪道:“殿下,现在不是您大哭的时候,多少事情还在等您拿主意呢!请节哀顺变吧!”

太子收住了哭声,擦着泪对程元振道:“你负责把大行皇帝的遗体安放在奉先殿里去,摆设好灵堂、素幛。务必要快。”又回头对张楷道:“张大人,你也节哀吧!你是百官之首,大行皇帝的善后事宜还要靠你拿主意啊!”

张楷收住了哭声,慢慢地爬起来,心里盘算了一下急需要办的事,然后对众人道:“众位大人,节哀顺变!皇帝殡天,有几件事情急于要办。先请诸位大人到奉先殿为大行皇帝守灵,随后听候太子调遣。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的长官随太子到麟德殿议事,商量大行皇帝的善后事宜。景大人,告知承膳司,给各位大人准备饭食,今日大家就不要回去了,轮流为大行皇帝守灵。”

朝廷惨遭变故,百官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大家收住眼泪,默默无言地到奉先殿门前肃立,各自想着心事。

太子和内阁大臣们经过商议,确定了大行皇帝的谥号是: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决定太子就在大行皇帝灵前继位,改年号为宝应元年。大行皇帝的陵寝还未完工,棺椁经过处理,暂停放在奉先殿,待陵寝完工后再入陵寝安放。

李豫正式即位当了皇帝,史称代宗。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李辅国加官晋爵,封李辅国为“司空”,位列三公。朝臣们对此迷惑不解,议论纷纷。他不就是心狠手辣敢杀人嘛!

不久,郭子仪入宫向新皇帝辞行,准备去云中,继续率人马东征。他到了麟德殿门口,请内侍给代宗传禀,请求见皇上辞行。好一会儿,内侍请他进去,他随内侍走进麟德殿上书房,见皇上正和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说话,便停住脚步。

代宗看到他,忙从座位上站起来,笑着道:“令公来了。”郭子仪忙趴倒身,给代宗行参拜大礼。代宗上前扶起他,关切地道:“令公年纪大了,又是国家柱石,以后免了参拜之礼,改为拱手之礼即可。”

郭子仪道:“岂敢,岂敢。臣虽年纪大了,朝廷的礼数不可更改。老臣今日是来向陛下辞行,继续完成大行皇帝的遗命,率师东进。”

代宗叹了口气,踱回自己的宝座,然后说道:“先皇勤劳一生,至今尚未入土为安。究其原因,乃是陵寝未能完工也!令公是朝廷重臣,和先皇最为莫逆。朕想请令公担任皇陵使一职,督促先皇的陵寝早日完工,也好让先皇早日安息。东征的事情就不烦劳令公了。不知令公意下如何?”

郭子仪一听,顿时愣住了。他回京一月有余,从未听到要他改任皇陵使的消息。皇上怎么突然要他担任这个闲职,不让他统领兵马了呢?他瞧了一眼程元振、鱼朝恩,心里明白了。便躬身道:“君有命,臣不敢不听。只是陛下命谁接替臣,臣即刻向他移交兵符印信。”

“朕打算让适儿担任兵马大元帅一职,你的老部下仆固怀恩担任副元帅一职。你以前的兵马就划给仆固怀恩统领,你担任的节度使之职也由他接任。”

代宗说着话,显得有些尴尬。郭子仪道:“臣遵命,下去即刻交割。老臣告退了。”代宗点点头。郭子仪躬身施了礼,然后退出。

第二天,仆固怀恩在外征战,郭子仪只得把兵符印信交到兵部,自己只身前往建陵,督造肃宗的陵寝。

不久信州发生叛乱,节度使徐元亮反叛朝廷,朝廷下旨让陆岩率军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