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婚姻捍卫战
7315500000023

第23章 改变能改变的(3)

没有一触即发式的问题,小事累积久了,总是让人如鲠在喉。每一个家庭的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引发的,然而任何一点生活习惯上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仿佛成了美玉上令人难以容忍的瑕疵,看多了,这个瑕疵慢慢地长在心上了。冲动的时候,就容易忽视整块美玉,而这点瑕疵就成了离婚的导火索。直到数年后,彼此才发现大家为了小小的挤牙膏问题而离婚是多么的可笑。也许,你应该给自己婚前的双眼更多一些信心。既然,婚前细心挑过选过,那么Ta的人品、性格、能力这些大方向的东西总归是不会错的,至于生活习惯的小事,只要无碍大局,那就闭上一只眼,不看或少看。毕竟,这世上谁能没点缺憾?诚如富兰克林所说:“结婚以前睁大你的双眼,结婚以后闭上你的一只眼睛。”这正是婚姻最高超的经营之道。

戒掉你猜忌的“瘾”

纪伯伦说:“恋爱和猜忌是永不交谈的。”猜忌是伴随爱而生,但它不是爱的成分,相反猜忌会葬送爱。猜忌的本质是害怕失去,但是猜忌对夫妻任何一方都没有任何好处。猜忌的一方,整天疑神疑鬼,寝食不安,身心健康都会受损害,甚至会有荒唐的行为出现,加重猜忌的破坏力。被猜忌的一方,会觉得自己委屈、无辜,认为对方无聊、卑鄙、素质低下、不可理喻,甚至会对对方产生抵触、厌恶、鄙视的情绪。

小陈的妻子升为总经理助理了!小陈十分理解妻子为了这个职位已经努力了很久,并且在这之前做了多大的努力。只要公司还有人在,妻子就绝不会提前回家的,大小事统统得管。现在好了,妻子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为此,小陈特别为她安排了一顿浪漫的晚餐来庆祝。可是,还没替妻子高兴多久,问题就来了。自从做了总经理助理后,妻子整天跟那个年轻有为且英俊潇洒的总经理一起应酬,还隔三岔五地出差。老婆跟如此有竞争力的上司走得这么近,做老公的心里怎能不多想。有一次朋友聚会,大家都有些醉意了,就听朋友们半真半假地调侃:“哥们,你老婆现在在外面好风光,呼风唤雨的,要看紧哦。”连朋友都看出来了,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回到家,看见刚出差回来的妻子正在睡觉,小陈就拍桌子嚷起来,要她交代跟上司的关系,接着要求老婆辞职以示清白。可是妻子却说:“你闹够了没有,别捕风捉影,含血喷人,听风就是雨。”可是小陈却不依不饶,非要妻子说出个所以来,两人吵了一夜都没结果。有了这一次,接下来的日子就跟《中国式离婚》里的情形差不多,因为猜忌,两人什么都说不到一块,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吵到最后,妻子无奈了,只好先搬回娘家暂住,给双方冷静的空间。

猜忌心重的人,常常会被自己的嫉妒心蒙蔽了双眼而看不到事实的真相。猜忌会迅速加剧夫妻之间的敌对情绪,破坏婚姻的和谐,伤害两个人的感情,拉开两个人的距离,加速婚姻的毁灭,而且还会让第三者有了可乘之机。

猜忌会给婚姻增添麻烦,甚至会改变婚姻,置婚姻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下,进而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消磨精力,使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事业当中去,对家庭和事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影响程度过大,就会改变婚姻和事业,进而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仿佛是战场上对垒的两个士兵,相互挖苦又相互猜忌,婚姻眼看要走到尽头。有一天,他对她说:“我们离婚吧,这样没有灵魂的婚姻勉强维持只是浪费人的生命。”她平静地回答:“好吧!”分手之前,他突然想起自己对她的一个承诺:“等有了条件,就带你去旅行。”而她默默地接受了。一路上两人默然无语,坐在一起,目光却分别游离在路的两侧。他们在一座古刹前停下车。下车后,她和他,一前一后踩着石梯,拾级而上。她径直走进一扇门里,一位雕塑家正拿着一把凿子,对一个栩栩如生的美人作最后的修葺。

雕塑家休息的时候,她好奇地问:“就靠一把小锤和凿子,你就能雕刻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吗?”

雕塑家笑笑:“其实很简单,我的脑海中早已有了我的雕塑作品,我只是把不属于我脑海中雕像的所有东西,用小锤和凿子凿掉。最后,我雕刻出来的作品,就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

她和他,默然了。曾几何时,自己的脑海里也有过对婚姻的雕刻,可是那些不属于婚姻图景的东西太多,淡漠了原本属于幸福的图景。一淡漠,就忘记了凿掉与图像无关的东西。与幸福无关的东西,统统凿掉!他突然紧紧握住了她的手:“从现在开始,你拿小锤,我用凿子,一点点地来雕琢我们心中的图像……”

对照心中的幸福图腾,一点点凿掉与猜忌这个与幸福无关的东西,就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夫妻两个人走到一起,是靠感情为纽带、理解为桥梁、信任为保障的,这样才能保证家庭的和谐与统一,促使两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快乐幸福地分享对方的成功和生活上的乐趣。

夫妻两个人在一起,不可能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这就要求夫妻双方应以大局为重,尽量地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对方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丰富家庭的生活,扮演好自己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角色,尽好自己的义务,不要寻找借口,避免让对方产生猜忌。

戒掉猜忌的“隐”,是扞卫婚姻的内容之一,不能让无端的猜忌改变了婚姻,甚至是改变命运,那样是得不偿失的。

莫用冷漠惩罚婚姻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那首着名的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里,有这样几行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渠……”

冷漠是一个黑色的、缺少生命力的词,它是婚姻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是对情感的蔑视,是对婚姻的一种否定。如今它已经成了家庭冷暴力的一个新概念。冷漠的出现,往往带来婚姻的不幸。

夫妻双方存在这样的冷淡关系,已经在现代的家庭中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家庭“冷暴力”。“冷暴力”让许多人都“痛在心里”……

一位正在遭受冷暴力伤害的女士这样说到:“我们每天几乎都不说话,我有时想和他作一些沟通,可是他却一副冷冷的样子,我的话根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精神真的要崩溃了。”

中国法学会曾对浙、湘、甘三省3500多个家庭作过调查,发现在有矛盾的家庭中,六成以上的家庭出现过“冷暴力”。有专家表示:“实际上几乎百分之百的家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冷暴力现象。”

关于冷暴力,社会上的说法有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冷暴力?是言语上的谩骂攻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从“冷暴力”的字面意义上将其拆解成了三个内在含意,即“冷酷”、“暴戾”、“杀伤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会失守于情感婚姻的阵地?这个令人震惊的数据背后究竟藏匿着怎样令人震惊的事件?家庭冷暴力究竟体现在何处?

小西出嫁的前一天,奶奶告诉她,夫妻之间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谁打赢了结婚后的第一场“战争”,那么谁从此就是家庭的主宰,以后另一方就会言听计从。小西对此深表怀疑,觉得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两个人好好的吵什么架呢?

在婚姻中,总也不吵架的夫妻的确很少。小西也不例外,蜜月刚过,小西和老公的战争就来了:谁做饭洗碗,吵;谁拖地叠被子,吵;下班回家晚了,吵;和朋友喝醉酒了,吵……只是两人都“斗志昂扬”,从来没分出胜负。小西想起那个说法,是不是自己一开始没赢了他,才让自己后面的战争总是没法获胜?

可是现在已经这样了,索性就这样继续下去,于是,双方谁也不服输。在一次次的争吵中都疲惫了、倦怠了,可双方的结又没办法解开,于是便自然地转入了冷战。两个人常常就这样对峙着,几天不说话。好不容易结束一场冷战。新的冷战又来临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婚姻开始变得危机重重,到了最后,连冷战都没了,只有两人冷漠的眼神。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吵架很正常。只要是世俗的人,就不可能不吵架,就是非常恩爱的夫妻,也在所难免。但是,如果争吵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场战争一定会持续下去甚至不断地扭曲自己,毁掉婚姻,到了最后,不是不战,而是冷漠了。如果真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那就表明感情开始出现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也许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有的也许会发展到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的程度,这样只能让婚姻陷入绝境。

夫妻之间的冷漠,表现为两个人几天不说一句话,虽是同居一室,却视对方为无物。曾经对婚姻的热情被冰冻在无止境的冷漠之中。冷战和冷漠不同,冷战虽然对双方是一种折磨,各自也深知对方会为冷战而难受,但是这也是冷战的意义所在;冷漠是一种对峙,是眼里心里有对方却故作冷静,在对峙中也许握手言欢,也许愈演愈烈。前者开始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后者则慢慢把夫妻变成了冷漠的两个人,于是开始对对方熟视无睹、可有可无。这样的战争,最后的后果可想而知了。当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元素、这个本应温馨和睦的空间被“冷暴力”侵蚀,生活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夫妻双方应当正视问题、敞开心扉,从生活中、思想上,从感情方面选择适当的办法,以相互都能接受的轻松的话题来交流,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让彼此在对方那里感受到快乐、安慰,受到鼓励和得到休息,以提高婚姻质量。

许多婚姻的破裂无不是经历争吵、冷战,到冷漠的过程。当冷漠来了,婚姻就走进了坟墓。冷漠就好像一把双刃刀,在一面冲向对方的同时,别忘了刀的另一刃正对着自己。何不通过沟通来化解这层坚冰,有时候一个关切的问候、一个微笑、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个拥吻、一份小小的礼物都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不要让婚姻起沉默的皱纹

有人说过:“婚姻是一场长久的谈话,双方永无止境地倾诉心声。”夫妻之间日益成熟的感情基础就是靠语言的交流来维系,通过语言的交流来折射感情的火花,构建双方爱的窝巢,而沉默从某种意义来说则意味着漠然、冷淡。

热恋中的男女,总有说不完的甜言蜜语。而婚后的夫妻,却似乎在热恋时已把情话说尽,语言简练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饭做好了吗?”“孩子衣服脏了!”“该睡觉了。”调查研究发现,许多人认为:一旦成为夫妻,就是自家人了,他爱我,我爱她,这谁心里都明白,何必唠唠叨叨地说出来呢?作为夫妻,他做的是他应该做的,她尽的也是她的责任,两人又何必客套,显得假惺惺的?再说,恋爱时都是年轻人,“我爱你,我少不了你”之类的话,如今再说起来,也怪不自在的。这就是现在一些夫妻对待感情交流所持的态度。

美芸的老公志军是一个沉默的人,这个现象在结婚之前美芸谈恋爱的时候就发现了,但是当时美芸不以为然,而且当时她和他工作都比较忙,两人都经常出差,就连在刚结婚的那阵子两人基本也都是在出差中度过,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家里常常一个人都没有。

后来,女儿出生了,因为没有人带小孩,美芸也就在家带孩子,志军也在孩子出生后换了工作,不像从前那样经常出差了,于是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才慢慢地多了。可是,美芸发现,虽然每天志军都回家,但是他一回来就看电视,或者和孩子玩一会儿,或者做一点儿家务,和美芸很少说话,而且多数时候美芸和他说话都需要喊他好几遍,志军才知道是妻子在和他说话。美芸的话说完了志军通常没有任何反应,如果美芸问他有什么看法,志军通常说:没有。

简单地说,几乎每一次都是美芸在主动找志军说话,而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的是:“嗯,哦,不知道,没看法,好”,这些词汇,连女儿都知道,“爸爸一点儿话都不说”。对于家里的事情,比如找保姆,孩子生病,送孩子上什么幼儿园,婆婆腿疼是不是该给她买点药,过年了该给双方家人有点什么表示之类事情从来不予过问,而且多数在美芸和他说过以后他也没有反应。有时候美芸一个人带孩子在家生病了,希望他出差早点回来,他告诉美芸明天回来,结果没有回来,也不给家里打个电话。美芸打过去问,志军就继续说明天回来,结果又没回来,也继续不会通知美芸。

有一次,美芸的同学要出国了,临走之前举行婚礼,美芸想去,想买件像样的衣服,告诉志军后,志军没有任何反应。然后美芸让志军陪她去买,带着孩子一起去了商场以后,志军突然问:“我们来这里干什么?”看好了衣服钱不够,回去后,美芸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又不方便。第二天美芸要去参加婚礼,结果那天晚上志军回去的极其晚。美芸还自作多情以为丈夫去把那件衣服买下来了,结果志军只是下班后在公司打了会儿游戏。美芸感到很难过,就出去溜达一圈,等美芸回来时,志军像没事人一样。

家里要请保姆那时候,美芸带着孩子出不去,志军也不去请,从来不管,连家政公司的电话都没有问过。结果还是美芸让同学帮忙找了一个。美芸说:“沉默,可怕的沉默。他也做家务,和女儿说话是最多的,每天下班回家,朋友也很少,他很少打电话,以前和他联系的朋友现在基本都不联系了,但是如果他需要打个长途电话,还要问我怎么使用长途电话卡。这样的婚姻,我实在是厌倦了。他带给我的,除了沉默就是冷漠。真的很寒心啊!”

很多中国的已婚男女一反热恋时的亲密与热烈,在婚后,表达感情反而觉得忸忸怩怩,甚至到了冷漠寡情的地步。这样的夫妻,实际患了心理上的“爱情聋哑症”。

“爱情聋哑症”在生活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很少对配偶说一些十分甜蜜的话,觉得都已经结婚了,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那都是谈恋爱时才干的事;

喜欢一个人做事,不愿意和配偶商量;

认为故意取悦对方是庸俗的,所以很少去想配偶需要些什么物品;

搞不清配偶对自己的感情如何,而且认为这不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反正,结婚就是为了生活,就是为了过日子;

不向配偶认错,认为这样很丢人,遇到矛盾和问题时,也总是自己独自生闷气,不爱和人诉说;

对有些事心里很不满,可是从不说出来,因为怕说出来会伤了彼此感情;

不知道配偶对自己哪方面不满意,婚后很少坐下来交流感情;

配偶生气时,总是置之不理,认为过一段时间,他自然就会好的;

心里有很多秘密,但不愿意和配偶分担。

导致夫妻“爱情聋哑症”的原因很多。当然,如果夫妻之间已不再相爱,或一方有了外遇,那么,“爱情聋哑症”只是“伴随”症状而已。得了“爱情聋哑症”怎么办呢?

1应打破错误的观念。

结婚后,生活确实变得现实多了,但只有不断发展类似婚前的那种恋情,平凡的生活才会产生乐趣,人们才能从生活的繁琐中体味到俩人互相支持与体贴的幸福。否则,每天埋头于生活琐事,渐渐地就让人产生了厌倦的情绪,“结婚是爱情的坟墓”的感觉也就被印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