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阳光下的罪恶:骗术大揭秘
7311400000022

第22章 伸向旅途的黑手——旅行骗术(1)

在车站我们听得最多的是“祝您旅途愉快”,而现实中,旅途并不都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中间可能布满了陷阱。

旅行骗术电子客票可“克隆”

在旅行团负责为旅客购买机票的李先生认识了自称机场送票员的小赵,小赵告诉李先生在某机票代售点购买电子客票有优惠,票价仅五折。为方便,李先生就在代理点订了36张8月初出发到北京的电子客票,票价加燃油附加费和机场建设费共34560元。

当日下午,李先生就拿到赵某送来的36张电子客票,为稳妥起见,他便到售票点查询订座情况,工作人员查询后竟答复他称,机票订座记录在昨日已取消,且机票已被退掉。

机票明明在手,怎会被退掉?李先生便当场跟代理点的工作人员“讨说法”。

经代理点的员工对李先生手上的这些“电子客票”仔细辨别后,发现这只是真电子机票的复印件,真正的那些电子客票已被小赵在当天就退掉并取走现金。

据估计,客票是被小赵用高真复印机复印后骗走的,李先生连忙拨打小赵的电话,却发现其电话已变成空号,3万多元的票款不翼而飞。

旅客在购买电子客票时,要到正规的代理点购买,不要相信中介一族。正规代理点是各航空公司直营代销点和营业部,且有航空公司授权许可证。购票后,可拨打所乘坐的航空公司服务电话,向客服人员核实机票直假。查找机票上的民航系统定座记录号,记录号在机票右上角“定座记录编号”一栏,由五个英文或数字组成,然后拨打机场查询电话,报上记录号,看能否提供航班信息,以辨明真伪。

出境游购物须当心

熊先生一家参加某旅行社的越南边境一日游。在上船前,与几位自称来自湖南和浙江的游客同行。抵达越南后,当地导游将他们带到一家卖世界名表和摄像机的商店。

同行的浙江游客自称是名手表经销商,连赞店中仿制手表不错,掏钱就买,湖南游客也买了佳能摄像机。熊先生经不住诱惑,花2.5万元买下了两对劳力士表、两个佳能摄像机。购买时,店方还要求其出示身份证。

刚出商店,导游就对熊先生说手上的东西全是走私货,过关时发现了要坐水牢。

于是一行人回店退货,遭店方拒绝并称报给海关的资料没法消。店方称买有鉴定证书的真劳力士表2.3万元一对,但是一对表只能去海关消一个名字。浙江游客掏出银行卡付账,湖南人也称“马上叫家里汇款”。

熊先生无奈花6万元买了“真货”。回家之后他上网一查,所谓的证书和名表都是假的。于是他到旅游局投诉。

导游与“托儿”联手做笼子,游客熊先生越南游被骗6万多元,如今,虽然钱已退回,熊先生仍对这趟旅行感到气愤,故想提醒其他游客注意。

为什么旅游欺诈防不胜防?原来在旅游行业里,这是一个潜规则,一些小旅行社往往靠低价组团,吸引消费者,然后靠骗游客购物来填补亏空,这样的旅游团在行业里叫填坑团。毫无疑问,填坑团里,挖坑的是旅行社、导游和商家。那些引诱你购物的游客都是“托儿”,游客遭遇到这种骗局,不妨找机会脱身或悄悄求救。

“低价游”背后的猫腻

徐先生打算带家人外出游玩。看到一家旅行社打出了海南游1180元的报价后,徐先生来到该旅行社咨询,听了工作人员介绍后颇为心动。当一切准备妥当,徐先生来到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却被告知除了要交1180元外,另外还要再交近600元的其他费用。旅行社对此解释说,额外交的这600元包括机场建设费和一些景点门票等必选消费,这部分费用不包含在基本报价内。

对此徐先生有些想不通并提出疑问:广告上为何不提及这部分费用?他认为商家此举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无独有偶,市民秦先生一家三口参加了一个两日生态游,旅行社当时报出的价格很便宜:一家三口两日之旅总共才300元。可真正来到了山脚下才发现所谓的山,只是一个地形稍复杂的土丘,而瀑布也与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爬山不过半个小时就打了个来回,沿途的小游戏景点也很常见,如幸运套环、打彩弹,还有踩气球等等,秦先生的孩子直抱怨,还不如在公园过瘾呢!

徐先生和秦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很多游客都是被旅行社广告中打出的低报价吸引过去,认为广告中的报价就是整个旅游的总费用,殊不知还要交纳其他费用。有时交了全额费用,到景点一看,却发现景观和旅行社当时介绍的相差甚远。

胡先生接到一旅游公司的宣传单,正好胡先生的两个亲戚想去海南旅游,胡先生看到传单上标注海南双飞4日游每人只要1400元,包括了来回机票、食宿费用和四大景点门票,看到这价格比市面上低,胡先生便打电话去报团。

但就在签订合同时,胡先生却被对方告知,除交纳这些费用之外,还必须交纳20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费、200元的杂费,胡先生有种上当的感觉。

消费者外出旅游要挑选有信誉的旅行社,正规旅行社拥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旅游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其次,要跳出只求价格低、不顾服务质量的怪圈。不能简单地以价格衡量一个旅行社提供服务的优劣,还要看清标价所包含的旅游项目。另外,在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涉及的诸多细节如旅游日程、交通工具及标准、住宿、用餐等的表述要严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旅行社的“小九九”

从济南到海南,如果机票不打折的话,光来回的机票差不多就得三四千元了,而参加旅游团,来回飞机,加上在海南吃、住、玩,最低报价才有1180元,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

一旅行社的专业人士说,现在飞海南的航空公司和航班都特别多,竞争的激烈使航空公司给旅行社的折扣优惠都已经到了5折甚至4.5折左右,旅行社一般都选择早晚时段不太好的航班,从而价格更便宜。

另据了解,像海南地接社大部分采取与泰国地接社一样的做法,即每个游客只象征性地收上一两百元的接待费用甚至不收游客住宿酒店、餐饮和接团的费用,而是从游客购物和自费项目的消费中提取利润,因而造成海南游目前的超低价。但这样游客一到当地的话,导游就要将游客领到当地购物场所进行消费。

据介绍,像海南游这样的项目,游客一到旅游地,大多要被领到购物场所购买珍珠水晶、游览黎村苗寨、参加某些水上运动等,这都成为导游索取高回扣的方式,相应地,游客的旅游时间被占用,游览时间、项目自然被削减了。此外,由于游客对景区路线不熟悉,旅行社便将部分旅游内容省去;还有的旅行社通过模糊化报景点,实际上很多景点仅是路过,游客根本没时间游览。

更有甚者,一些游客报名参加国际游线路,明明是冲着一些大旅行社的招牌而去,不料临到出发前,旅行社方面却会忽然变卦,称原有的线路报名不满额,所以不得不和另一家旅行社合团出发,而后者的资质往往不如原来的这家大社。游客不知情,便也只能接受,其实这里面就经常有旅行社的“小九九”——有时候并不是该社没有线路,而是它将游客“卖”给另一家小旅行社,以便牟取更大的利润。

随着旅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旅行社纷纷压低报价,一些外地游、出国游线路的价格低得吓人,有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为了弥补损失,旅行社就会把应该包含在报价内的部分费用另行向顾客收取,这种做法逐渐成了一种“行规”。据一位从事旅游工作多年的导游透露,在导游圈内,把旅游团分为“肥团”和“瘦团”,如有些客人爱购物,这是“肥团”,但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那些时时要按合同办事的游客,就成了“瘦团”。

冒充老乡赢信任

一下车,导购小姐热情如火地把大家“请”进了贵宾室,又是让坐、又是送茶。然后端来一盘玉器,向大家介绍玉器鉴别的常识和玉器质量的好坏。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你们是哪儿的?一听说来自福建时,立即眼光发亮,很夸张地说:你们是贵宾中的贵宾,我们的老板祖籍就是福建的。于是,她让添水的小姐去喊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