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阳光下的罪恶:骗术大揭秘
7311400000021

第21章 伸向爱情的黑手——骗情骗财(2)

自诩“大情圣”的李敖说,几乎所有的爱情骗局,指向的都是不设防的善良。和直接许以利益回报的诈骗不同,许多骗子,用的是其动人心魄的“爱情催眠术”,一步步将善良而不设防的人们拖向深渊。在情与法、真与假、索取与回报的纠缠之间,冷血的“猎手”一步一步从意乱情迷的“猎物”身上获取利益。

同情心成为骗子的通行证

张某是某乡一个基金会储蓄所的主任,一次偶然,她遇到了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杨某,正陷入情感危机之中的张某一下子就被杨某迷住了。一天,杨某打电话给张某,请她在某著名的大酒店吃饭。这天晚上,杨某使出了浑身解数,彻底征服了张某,使得她紧紧抱着杨某热泪盈眶,喃喃而语道:“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还是个女人。”她表示心甘情愿做杨某的情妇。

就这样,经过多次幽会,杨某开始把罪恶之手伸向了张某。他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地说自己的公司要做一宗大买卖,但是因为资金紧张,到手的钱就要飞了!他问张某能不能帮助自己,从基金会里“拿”些钱。看张某表示为难,他故作痛苦状地说:“亲爱的,你真要为难就算了,大不了我的公司倒闭,我去南方打工。”

在情人的“痛苦”感染下,张某忘掉了原则和制度,帮杨某“拿”到了6万元现金。一个月后,杨某不仅按期如数偿还了本金,还支付了2000元的利息。

在张某心中建立了“诚信”的面容后,杨某开始向张某实施连环借款计划,被杨某的诚信迷惑、被爱冲昏了头脑的张某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她已经从基金会“借”出了80万元没有归还。春节过后,张某在爱情的甜蜜中偶有警觉,要求杨某归还从基金会“借”的钱,杨某不但没有还意,还向张某大谈他的发家致富计划:两人合伙搞出租汽车公司,由张某从基金会里搞钱,由杨某经营,赚到钱后,张某再辞去公职,两个人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过快乐日子”了。在这种“美好前景”的诱惑下,张某源源不断地将大笔的资金借给杨某用于经营。

拿到钱后,杨某先后购买了64辆客车和轿车,还购买了凌志、本田等7辆豪华小轿车供自己使用,过上了挥金如土的腐化生活。从此,成了大款的杨某再也不把张某放在心上,他借口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家务”,经常夜不归宿,与另外两个女人频频幽会。当张某撞见杨某和情妇幽会时,她心酸极了,饱含泪水给杨某写了一封信:“……这些钱都是我拿命换的,为了你,我付出了一切……我想终有一天,我会为你去坐牢,会为你去死,可你……”

人之将毁,其言也哀。张某的话很快就应验了!经检察机关查实,张某共为杨某偷支挪用近百个储户的存款近1800万元。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作为同案犯的杨某也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不少女人爱一个男人,爱的是他的脆弱。对弱者的同情是人的美德,却也是苦肉计的温床。女性的同情心正在成为一些感情骗子行骗的通行证。骗子往往不仅猎取了她们的色,还把她们送进囹圄。

网上钓到的“金龟婿”

22岁的周某身高一米八多,白白净净,无业在家的他经常到网吧上网聊天打发时间。周某在网上很吃香,因为他有一张“巧嘴”,特别会讨女孩子的欢心。一天,他在网上“闲逛”时,与一个叫杨某的女孩聊了起来,两人越聊越投缘,很快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回家后,周某对父亲说自己处了一个对象,想过几天双方家长见上一面。周某让父亲谎称在北京有工程,正在施工。爱子心切的父亲欣然应允。

一天,周某和杨某在一家大饭店摆了桌定婚宴。周父特意租来一辆车,并雇用一名司机,对“亲家”说:“这是我家的车和司机。”杨某的父母听罢,喜笑颜开,以为钓到了“金龟婿”,席间不断给准女婿和亲家夹菜,恨不得立刻撮合两家的好事儿。

在获得杨某一家的信任后,周某的诈骗计划也在一步步地实施。定婚宴后不久,周某对岳母说买卖高粱下料能挣钱,轻松从杨家借走6万块钱。之后没几天,周某说他自己想开家网吧,办理网吧手续需要用钱,通过杨某向岳父借了1.7万元钱。紧接着周某又借走6000元钱,这次他借钱的理由是“还我大叔的”。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周某对父亲说要买一辆二手车,车都看好了,也交了6000元的定金了,还差4.5万元的余款未交上。

父子俩商议后,由周父给“亲家”打电话说:“我儿子想做化肥生意,咱两家各拿4万5,稳赚!”毫无戒心的“亲家”当即同意。

某日,周某急匆匆地给“岳父”打电话,说他父亲在北京的工程出了事故,死了3个人,还有5个人受伤住院,而他父亲已经被拘留。眼看工程就要到期,只有尽快完成大楼封顶总公司才能给继续拨款,他想借点钱买钢筋和水泥。当天,杨父便借给周某2万元钱。又过了几天,周某说他父亲的另外一个楼也需要上顶盖,需要5万元钱。只是这一次,周某没能如愿。

周某借钱的借口越来越多,手段也开始不同。某日,周某到杨家,说他二叔喝酒喝多了把人砍伤,被公安局抓走,他想借4500元钱帮忙私了这件事。接着,周某又以自己伯父的名义发信息,说赌博输了,从杨家借走5万元钱。不久,周某故伎重施,又以赌博输了为名,借走1万元钱。后来,周某又冒充自己的大爷,说要买翻斗车,急需钱提车,再次骗走1万元钱。

此时的周某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如果杨某稍加阻拦,周某就会对她一顿毒打。没办法,杨某眼看着自己的父母为了凑钱给周某,不断向亲戚朋友借钱,后来干脆为了贷款把房子也作了抵押。

眼看着杨家的钱财已经所剩无几,周某绝情地甩掉了杨某。没过多久,他就交上了新女友。

周某用从杨家诈骗来的钱与新女友尽情挥霍,住宾馆、吃饭店,让女友误以为他是个“有钱的钻石王老五”。周某的钱很快便花光了,于是他打起新女友的主意。有一次,他以向女友借手机打电话为名,骗走女友手机卖了三四百元钱,而后用这笔钱和女友吃喝。

再说被骗惨了的杨某一家,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已知上当受骗的杨父于是到公安局报了案,周某也为自己犯下的事而伏法。

许多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有些甚至很笨拙,但仍有女性上当受骗,归根究底是女性在被骗钱之前先被骗走了心。作为女人,防范骗子的措施有多种,但最根本的是“别轻信”三个字,结婚是人生大事,一旦受骗,则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找洋媳妇没那么简单

汤建在报纸上看到多期征婚广告,其中有家“名澳缘”国际好姻缘公司承诺:本公司拥有大量海外优秀会员,专人配对,成功率极高且无效退款。

“我以为找到了一条出国的捷径!”出国见过世面的汤建如是说,两三个星期后,他来到这家“名澳缘”公司“实地考察”。

一位自称姓周的中年妇女接待了汤建,她打开了公司的网站,给汤建看成功配对的案例。不久后,汤建还见到了自称是“名澳缘”老板的“莫”总,“莫”自称是一位澳籍华人,公司总部在广州,在这期间,他给汤建看了刊登在国外报刊上“名澳缘”的征婚广告。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汤建先后到“名澳缘”“考察”了十多次。

不久,汤建应邀参加一名“名澳缘”会员“陆”小姐的“结婚宴”。宴席上,汤建亲眼看到一位70岁左右的美国男子“DELL”给“陆”小姐戴上铂金戒指,然后两人深情相吻。“莫”总向汤建等多名“观摩者”介绍,“陆”小姐于2月7日加入“名澳缘”,2月20日就与美国的“DELL”先生配对上了,两人在网上鸿雁传信来往了近3个月后,终于见面,并订下终身。

“陆”小姐婚宴后的两三天,汤建再次来到“名澳缘”,他问“名澳缘”的“谢小军”经理:“我的条件不是很好,只有中专文化,月收入也不高,只有一两千块钱,找不找得到外国人哟?”

当时“谢”经理拍着胸膛保证:“只要择偶条件放宽一点,绝对没问题,一个不行,我们还会给你介绍另一个!”

得到“谢”经理的保证后,汤建交了1.4万,并跟“名澳缘”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上约定,若汤建成功迎娶“洋人”,还需另付1.4万。

当年7月1日开始,汤建陆续收到Pauline、Sweetline等外籍女子发来的电子邮件。由于不太懂英文,每次的信件都会经过“名澳缘”的翻译才会转交到汤建手中。

同年8月的一天,汤建在上网浏览“亚洲交友中心”时,竟然搜索出了“名澳缘”介绍给他的“Sweetline”女士,其信息跟“名澳缘”提供的不差分毫。汤建大吃一惊,接着查了一下其它通信人,也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关资料。

9月中旬,汤建发现“谢”经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自称姓“兰”的经理。“兰”告诉汤建,“谢”经理调到其它分公司了。汤建后来跟“谢”取得了联系,“谢”却称:自己已离开“名澳缘”。

至此,“名澳缘”就再也没有主动跟汤建联系和提供服务。

汤建多次找婚介“扯皮”,但“兰”经理却百般推诿,称:“你的事情不是我办的,我不是很清楚!”

不久,汤建发现,“名澳缘”的网站已无法打开。

“我想把钱拿点回来,拿到1万元就满足了。”汤建说,他多次找“名澳缘”退款,但总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后来,“名澳缘”终于接收了汤建提交的退款申请,工作人员称,他们会将申情尽快寄给广州总公司,不久就会给汤建答复。

在退款迟迟未到的情况下,汤建拨打了12315,投诉自己被“名澳缘”欺骗的事件。个体劳动者协会很快就有了答复,称:“去年就查了该公司一次,还对其罚了款,该公司已经停业,建议你上诉。”但一位律师告诉汤建,这种官司很可能出现“打赢官司拿不到钱”的情况。

法律规定: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业务。任何个人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对已成立的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的机构,由民政部门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进行清查,一经查出,坚决取缔;对在婚姻介绍活动中采取欺骗手段或牟取暴利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者,要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高知女性也被骗

阿林在一家网站征婚栏目中发现这样一条信息:金钱买不来幸福,我虽然有钱,但是我的爱情却被一个漂亮却阴险的女人糟蹋了,如今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我的眼睛里只有未来。我可以给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但是希望你也给我一个充满欢笑和快乐的家,对我这个要求如果觉得合理的话,请给我留言,必复!阿文。

看见这则信息,阿林禁不住动了心。她来自内地农村,家里为她的学业已经债台高筑,而自己刚刚博士毕业进入高校教书,虽然工作稳定,衣食无忧,但是面临着成家、还债的压力心中却无法轻松起来。于是阿林给阿文留了言。

阿林很快收到对方的回复,邮件中,阿文告诉阿林说,自己今年32岁,在顺德开了一家小家电制造厂,以前的女朋友背叛了他,现在想找一个可靠的女人成家。阿文还称,之所以看中阿林,“一是你是高级知识分子,看问题不会那么俗气;二是你的年龄让我感觉到成熟。”阿文的恭维让阿林感觉很受用,邮件中几个来回后,阿文要求见面,于是双方约定在阿林的单位附近喝茶见面。

第一次见面,阿文显得很谦虚、大度和善良。在见面吃饭时,阿文开了一辆30多万元的轿车。餐桌上,阿文诉说自己苦难的童年和赚钱的辛苦,并没有夸夸其谈,这让阿林进一步相信了对方是个实在人。

吃完饭出门时,看见一个青年殴打一个男子,男子头部受伤,阿文立即拿钱拦下一辆出租车要求司机送其去医院,并且协助报警。约会后,阿文把阿林送至家门口,丝毫没有纠缠她,而是礼貌地道别。这一切让阿林认定阿文是个善良、正派的儒商。

就这样,两人利用电话、电子邮件进入到深层次的交流,半个月后,当阿文第二次到广州与阿林见面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此后,阿文每周至少要到广州三次看望阿林,每逢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

不久,阿文说有一单生意需要20万元周转,搞砸了将损失惨重。于是,阿林将自己将近一年的工资5万元给了他,阿文承诺半个月后归还,并且附上一个订婚金戒指。

此后,两人关系似乎越来越亲密。期间,阿林怀孕一次,在流产的时候,阿文表示在明年春天与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某天晚上,阿文出去买东西,手机遗忘在床上,这时来了一条短信:“你在哪里?你叔叔要你还他上次借给你的500元。”阿林感到蹊跷。阿文回来后,阿林开始试探:“我想去顺德玩,顺便去参观你的工厂。”阿文马上表示不方便。

接着,阿文发现阿林看了他的手机短信,一下子慌了:“你刚才看我的短信?你报警抓我啊,我是骗子啊!”说完夺门而逃。

阿林愣了半天才回过神,她立即按照刚才短信上的电话号码通话,对方告诉她,阿文只有小学文化,如今到处混日子,家里有个没有结婚却给他生了个儿子的老婆。阿林顿时傻了眼。

近年,女硕士、女博士被骗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为什么如此高学历、高智商的天之骄子会栽倒在并不高明的骗术下?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一、常处象牙塔中,社会阅历浅;二、年龄渐长,感情尚无着落,急于寻找归宿;三、眼头较高,总幻想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的事,对“成功人士”没有免疫力。骗子正是抓住她们的这些心理,轻易得手,希望更多有着同样心理的女孩子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