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7311000000022

第22章 民族政策(2)

这个梁师都出身于朔方郡的望族,在隋朝当过官。由于他离李唐、刘武周、******这些势力太近,一直没有机会发展壮大,基本上是在朔方郡窝里横,偶尔跟着******一起骚扰骚扰李唐。现在,******这个靠山眼看着靠不住了,李世民就派人招降梁师都。

谁知,梁师都还是个坚定的造反派,尽管形势一片大不好,居然还咬着牙不归唐,要把造反进行到底。好吧,敬酒不吃吃罚酒,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李世民制定了两步计划来收拾梁师都:一,他派夏州都督刘珉和夏州司马刘兰成去“折磨”梁师都。这二刘打仗不行,但是损招多。他们先派遣轻骑兵去践踏梁师都地盘内的庄稼,然后又使用离间计让梁师都政治集团的内部出现裂痕。这两招的效果很明显,梁师都手下的名将李正宝想趁机把梁师都干掉,不过因为计划泄漏没能实现。但还好,李正宝活着逃到了大唐。这之后,梁师都集团基本就快要土崩瓦解了,因为投降大唐的人比留下的还多。

这时候,刘珉和刘兰成等人认为走第二步的机会到了。就向中央打报告要求派人攻打梁师都。李世民派了两个猛将——柴绍和薛万均。这二人这几年可是风光得很,当然,这风光也是来自自身才能的展现。其中,柴绍跟******、吐谷浑等打了不少仗,而且打得很漂亮,这时候已经是右卫大将军了。左、右卫大将军的品级都是正三品。柴绍的官职和尉迟敬德他们差不多,也算是最高级将领了。薛万均则是薛万彻的哥哥,当年弟兄俩在罗艺——也就是后来的李艺——手下很受重用,没少给窦建德出难题,后来被刘黑闼剃了个光头,那是因为李神通太无能。这时薛万均的官职是殿中少监,相当于******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副局长。

在派出柴绍和薛万均的同时,李世民还让刘珉、刘兰成等人占据朔方东城继续对梁师都施压。梁师都这边的人几乎都跑到大唐去了,再加上互相猜忌,愿意打仗的人已经所剩无几,无奈,梁师都只好请******出兵帮助对付唐军。

******很够意思,带着大队人马来到朔方东城之下,这时候刘兰成任凭突厥兵挑衅,就是坚决不出战。估计这是在李世民的指导之下做到的,因为李世民在对战薛举父子的时候曾用过这招。僵持到晚上,梁师都只好撤军。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行的啊。

这时候刘兰成看梁师都垂头丧气地走了,趁他不注意,悄悄地集结自己的兵力,率军追击。趁其不备,上去就打,一下子打败了梁师都。******看唐军这么不好对付,觉得只好派出大队人马援救梁师都了。突厥这次算是下了血本,援军的数量比上次多出了不少。

刘兰成一看傻了眼,连连后悔自己的鲁莽。但是,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就在他绝望地要死的时候,柴绍率领着大部队及时赶到了朔方。两军相遇,自然是开始了火力很猛的战斗,结果也是大家期望看到的那样,唐军胜!

此役之后,柴绍占领了朔方城,******被打得也不敢再贸然出兵了。梁师都外无救兵、内部涣散,居然被自己的堂弟梁洛仁干掉。梁洛仁带着厚礼——原来梁师都的地盘投降了唐朝。

不要小看这场战役,它不光占据了原来梁师都的地盘,它还找到了攻打******的借口,因为******违背盟约,援救了梁师都。

而且,贞观三年八月,******的叛臣薛延陀派出使者去见李世民,双方就双边关系和******有关问题进行了友好磋商。这下,颉利可汗慌了神,李唐和薛延陀是自己两个最为强大的敌人,一旦他们交好,自己很可能就会沦落为夹心饼干,被两面夹击。于是,颉利可汗强烈要求向李唐称臣,并提出要给李唐当女婿。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终于转到了李唐这边。

对于颉利可汗的要求,李世民回答得很干脆:拒绝!自己好不容易找到打击颉利的机会和借口,为这点蝇头小利就放过太不值,放虎归山必留后患。当年突厥怎么耀武扬威地勒索李唐啊,怎么趁火打劫啊?现在来称臣,晚咯!多行不义必自毙!

李世民手下大将加班加点,制定了一份攻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列举战争取胜的六大可能性因素:一是颉利亲小人远贤臣,不得人心;二是薛延陀等部落已经叛离;三是颉利得罪了弟弟突利,兄弟二心;四是******发生了天灾,饥荒严重;五是颉利不亲突厥人反亲胡人,内部矛盾严重,胡人也不看好他们;六是******境内的汉人众多,一旦开战,汉人就是我们的内线。

现在的李世民可谓是万事俱备,连东风也不欠了,理由有了,把握也不小,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八月十九日,李世民宣布对******开战,理由是颉利违背便桥之盟救援梁师都,派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出兵征讨******。果不其然,消息一经传出,那些不看好******的部落和贵族就把宝押在了李唐身上。而且,在这过程中,还不断上演倒戈的好戏。九月初九,九位******贵族率领三千骑兵投降;九月二十一,拔野古、仆骨、同罗、奚等部落也来投降。

颉利可汗知道这样下去也是死,于是在贞观二年十一月辛丑,******开始进攻李唐的河西地区,输得很惨,我指的是******,州刺史公孙武达、甘州刺史成仁重击溃******。李世民趁机出兵,十一月二十三日,李世民调整征讨******的兵力和统帅集体:以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

现在还缺一个总指挥,李世民把这个光荣的任务历史性地压在了李靖身上。不仅因为李靖战功赫赫,还因为李世民对李靖的兵法非常有信心。

李世民眼光毒辣,李靖在第二年正月就率领三千骑兵自马邑附近的恶阳岭出发,在夜间袭击定襄成功。这次夜袭意义重大,不光杀死了很多******军士,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极大的震慑。颉利可汗就在这样的震慑之下,慌忙把家搬到了碛口,他说:“唐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看来真是被吓坏了。

接下来,李靖又派人实施离间计,使得颉利可汗的亲近大臣康苏密降唐。康苏密是颉利可汗的情报部门的官员,专门负责为颉利可汗收集情报,突厥大军的斥侯、探马全是由他调遣安排。

康苏密这次也是带着厚礼投降的,那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杨广死后,萧皇后等隋朝皇室成员从宇文化及手里落到窦建德手里,接着又被窦建德打包送给了******,十几年后终于又回到了长安。

虽然震慑和离间起到了很好的扰敌的作用,但是要想彻底歼灭敌人,还需要真刀真枪地厮杀。这年正月,从云中出兵的李世勣在白道大胜******。连续打击之下,颉利可汗内忧外困,带领数万部众逃到了铁山。派曾经骄狂过的执失思力去见李世民,要求做李唐的藩属国,颉利可汗愿意亲自去长安。这次李世民同意了,他派鸿胪卿唐俭去跟颉利可汗接洽,同时让李靖率军迎接颉利可汗入朝。

这时候,李靖和李世勣有不同意见,他们觉得应该乘现在颉利可汗接到了李世民允许他投降的诏书,放松警惕的时候拿下颉利可汗,一旦他往北流窜再想抓就来不及了。两人把想法告诉了张公谨,张公谨认为李世民已经下诏允许颉利可汗入朝,而且唐俭人已经在颉利可汗那里,不应该再发动攻击。

这时候李靖说了一句话:“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意思是说当年韩信也是在郦食其已经成功劝降齐王田广的情况下,坚持攻打齐地,唐俭这种人没什么好可惜的。

李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颉利可汗见到唐俭,认为战争已经结束,果真就放松了警惕。一直到二月初八唐军来到阴山,离颉利可汗的营帐还有七里远的时候,******才猛然发现了唐军。李靖率军攻打,******猝不及防很快被击溃,被斩首一万多人,俘获人口十多万、牲畜数十万,杀死了经常煽动******统治者攻打李唐的隋朝义成公主,生擒义成公主的儿子叠罗施。

颉利可汗跑了,唐俭也神奇地逃掉了。看来二人都是擅长逃跑的人。

在李靖攻打颉利可汗的时候,没有看到李世勣的身影,别着急,马上就要出场了。就在颉利可汗带着一万多人想从碛口北渡黄河的时候,李世勣早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颉利可汗无奈,只好去投奔在突利之后立的小可汗苏尼失,而******的很多贵族和部落首领却没有继续追随,干脆就地向李世勣投降了。这次李世勣收获也很大,俘获了五万多人口。

俘获颉利可汗

二月十八,李世民因为击败******而大赦。相当一拨人得到了提拔,温彦博、王珪、戴胄、萧瑀。半个月后,也就是贞观四年的三月初三,早就降了唐的******亲王阿史那思摩被李世民封为右武修大将军。

还是阿史那思摩聪明,像颉利可汗似的那样死磕,能得到现在的加官封爵吗?

这一天对阿史那思摩来说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对于李世民来说更是。因为就在这一天,归附了李唐的广大少数民族的领袖们一起来到皇宫朝见李世民,给李世民献上了一个“天可汗”的称号。突厥、柔然、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把他们的首领尊称为可汗,可汗前面再加个“天”字,其尊贵程度可想而知。可是李世民明显地不怎么喜欢这个称呼,他说:“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估计在他眼里,如果李唐皇帝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的话,天可汗最多也就是一副总经理级别,说不定也就是一部门经理。

但毕竟盛情难却,李世民还是在大臣们和一干少数民族领袖的“万岁”声中,接受了这个称号。让李世民想不到的是,在后人眼里,当初他不怎么感冒的这个天可汗称号,成了他文治武功、民族团结的象征之一。毕竟,能得到少数民族如此拥戴的中原皇帝,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

就在天可汗诞生了十二天后,李世民又迎来一件大好事,那就是苏尼失,也就是那个被颉利可汗新立的小可汗。他不堪李道宗和张宝相的压力,投降了唐朝,颉利也顺理成章地做了李唐的俘虏。

四月初三,在山路十八弯之后,颉利可汗还是见到了李世民,尽管不是自己期望的那种规格。李世民谴责了他侵略李唐、违背盟约的行为,但是没有杀他,是念在自从便桥之盟后颉利就没有再对李唐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

平定了******之后,李世民采纳温彦博的建议,将******投降过来的人全部安置在幽州以西、灵州以东的地区;原属突利的地盘被分为顺、祐、化、长四州;颉利的地盘被分为六个州,由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管辖。

突利可汗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顺州都督,仍旧统领原来的部下。阿史那苏尼失被封为怀德郡王,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被封为丰州都督。

对颉利可汗李世民也没有亏待他,不光赐给他田宅,还封他为右卫大将军。算是非常仁慈了。

(第二节)西平吐谷浑

按下葫芦浮起瓢

平定了******,李世民仍然无法高枕无忧,因为吐谷浑的威胁也是很大的。

吐谷浑原来是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的庶长子。因与涉归的继任者不和而西迁到于佨罕(今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后来逐渐强大,到叶延时建立政权,以祖父吐谷浑之名作为姓氏、国号和部族名。

在李渊统治时期,吐谷浑就经常到李唐的地盘烧杀抢掠,柴绍坚守阵地,克敌有功,成就了自己的威名。

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国力不断强盛,吐谷浑可汗伏允也曾摄于李世民的威名前来进贡。但是,还没等进贡的使者回来,伏允的部下手就痒了,到李唐的鄯州大肆抢劫了一番。

对于这种前脚送礼、后脚偷盗的行为,李世民狠狠地批评了伏允,还征召他入朝。

伏允知道此去就是肉包子打狗,于是假称自己病了无法去长安,还提出要求要给自己的儿子在皇宫内寻一个媳妇儿,要公主那个级别的。

李世民乐得答应这门亲事,不过提出要求:要伏允亲自到长安来迎亲。按理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这是嫁女儿,你来这边看看也是应该的。可这个伏允一来认为自己凶多吉少,二来认为自己好歹也是个王,不能这么轻易就出马,死活不肯来。不肯来干嘛要把女儿送过去?这件事就这么黄了。

这下伏允更是肆无忌惮了,不光扣留了李唐使者赵德楷,还一如既往地侵扰李唐的边境。李世民拿出以德服人的架势,多次派人告诉吐谷浑适可而止,还把这话让人带给伏允,这个不知死活的伏允权当是耳边风。在这里也要小小地对吐谷浑表示一下理解,毕竟人家是游牧民族,不靠抢掠是很难建设小康社会的。

但是理解不代表支持,对于吐谷浑这样的行径,李世民知道只有靠武力征服才能一劳永逸。于是贞观八年,李世民任命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率领归附的契苾、党项等少数民族军队进攻吐谷浑。

段志玄没有叫大家失望,六月初一就击溃了吐谷浑,追赶吐谷浑的军队一直追了八百里,不过最终还是没追上。直捣黄龙这种事,还得数李靖最在行。

但是这时候的李靖经过平定******一役之后,升官发财,尽管这当中也曾有过误会,不过最终还给了他清白。历经荣升尚书右仆射后,李靖一直是沉默的小伙伴。为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李靖深知自己的特长是军事,并非政治,所以并没有不懂装懂地大放厥词,也没有强迫自己在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受罪。但是李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待着——混日子。这主要归功于李世民的厚爱。

吐谷浑不想混了!

在李靖混不下去辞去右仆射官职之后,伏允居然还敢在那个空档进犯凉州,这不是摆明了勾引李靖来打吗?

伏允可能是看到李世民忙着当皇帝、李世勣还没成为超一流军事统帅、段志玄这种水平的将领灭不掉自己,所以选在十一月十九日派兵进攻凉州。

既然你找打,就别怪我真打你了!两天后,李世民下诏大举征讨吐谷浑。

李世民深知出征西北苦寒之地很辛苦,同时消耗极大。辛苦的事情要是一直干,士兵就会被累垮;消耗太大的事情要是一直干,就会成为第二个隋炀帝。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吐谷浑,除了自己,只有李靖充当主帅才最合适。因为除了冲锋陷阵,李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在整个唐朝也是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李靖的年龄。李靖这时候已经六十三岁了,放到现在早就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穆桂英挂帅》里穆桂英有句唱词“五十三岁又出征”,意思是五十三岁当前线总指挥已经比较老了。那李靖六十三岁出征会不会有问题呢?

没问题!

得知李世民想让自己当主帅后,李靖主动请缨,要求征讨吐谷浑。据我估计,李靖是在那个位置上做得太郁闷了,毕竟没有人愿意一直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憋屈着。战场属于李靖,李靖也属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