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7310900000010

第10章 家教的误区污染了孩子的心灵(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的心灵。”可见,爱护孩子首要就是要呵护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如同春天的嫩绿,透着鲜活清新的气息,充满着活力和灵气,闪现着希望之光。但孩子的心灵又是非常稚嫩、脆弱的,在家长一味追求分数的心态下尖刻的批评、冷漠的眼神、粗暴的态度中,孩子的心灵则如料峭的寒风摧残新春的嫩芽一样,熄灭了心灵的理想之火。

美国开国大总统华盛顿小的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他跟父亲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故事。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新崭崭的,小巧锋利。华盛顿高兴万分!他想:父亲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小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摆一摆的,好像在向他招手:“来吧,小华盛顿,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斧头吧!”华盛顿兴奋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小树成了两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头将小树的枝叶削去,把小树棍往两腿间一夹,一手举着小斧头,一手扶着小树根,在花园里玩起了骑马打仗的游戏。

一会儿,父亲回来了,看到心爱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很生气。他问华盛顿:“是谁砍倒了我的树?”华盛顿这才明白自己闯了祸,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从来不爱说谎,就对父亲说:“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樱桃树。我想试一试小斧头锋利不锋利。”

父亲听了华盛顿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株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父亲的呵护开启了华盛顿的心门。诚信的心灵好像一条船,它乘载着一个人的名誉、思想,甚至是命运。

家长本应当好好呵护自己孩子的心灵!但是家长往往在忙忙碌碌中,在烦恼浮躁中,常常忘了去呵护孩子的心灵:成绩一向平平的孩子请教问题时,虽然给他讲解了,但最后却说了冷淡的一句话:“这个问题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明白?”

家长此时却忘了,孩子饱胀的心灵之花便会因此而凋谢了。对于孩子的失败,家长不应该对其怒目相向,而是应该给予微笑,因为微笑是引导迷路孩子的最好航标。孩子考试考砸了,家长只顾对孩子狠狠地批评和训斥,却忘了一颗求索的心灵在漫漫学路上寻找方向,在泥泞中已经疲惫不堪。孩子在人生路上摔了一跤,家长却忘了用充满爱意的、温暖的手去抚摸一下孩子的伤口,对孩子柔声地说一声“孩子,疼吗?不要紧,来给你揉揉”,家长忘了那一颗摔了一跤的稚嫩的心灵也是需要人来抚慰的。

孩子取得好成绩后,家长怕孩子骄傲,于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没什么,还得继续努力”,家长忘了孩子那一颗正满怀期待的心灵,正期待着家长真诚的祝福。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而感到悲伤、无助时,家长忘了要及时给予孩子爱的滋润与温暖——给孩子一句真诚的安慰与鼓励:“孩子,不要怕失败,再大胆地试一试,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对待孩子的心灵,家长就要向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一旦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其实每个孩子的心灵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一只出壳的雏鸟,都是纯洁美妙的,都是一个美丽温馨的世界!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灵的领域却很大很大。因此,家长们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的心灵。

孩子的自尊需要尊重

任何生命都是脆弱的,而孩子的心灵就更加脆弱了。对孩子心灵的任何伤害都可能导致孩子生命的消失。曾有这样两个故事:

有个孩子没按老师要求自带清洁工具打扫教室,老师见了他,生气地把他的书包扔出教室外,并叫他滚回去,找家长来。结果老师的行为和话语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回家后便自杀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不那么准确,无法让老师满意。一天,老师提问时,他又举手想要回答问题。老师见了说:“你什么都不会,还有脸举手回答呀!”就是这几句话,一个幼小的生命便从人间消失了。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的生命是脆弱的,而孩子心灵在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洗礼时也是非常脆弱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孩子的自尊一旦受到伤害,那么他幼小的心灵自然会受到伤害。孩子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那伤口是难于治愈的。严重的伤害会夺去孩子的性命。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时常会发生,它告诉我们,一定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因为呵护孩子的自尊,其实就是尊重生命。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真谛。

要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就要从自身出发,改变观念,调整位置。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家长要对孩子施加影响与教育,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家长要想了解自己的孩子,第一要诀就是要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孩子值得信赖与尊敬的朋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尊重”的含义包括“尊”和“重”两个方面。“尊”是指把孩子当做平等的、独立的人看待;“重”是指对孩子的一切——思想、情感、愿望、喜好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但是往往又是最不了解孩子的人。曾经有人做过调查,给父母出了一份考卷,上面列了几十道题:

你的孩子最崇拜谁?

你的孩子感觉最兴奋的一件事是什么?

从小到大,哪一件事对孩子打击最大?

孩子最感兴趣的一次活动是什么?

……

在给父母问卷的同时,这些父母的孩子也得到了同样一份问卷。把父母与孩子的答案两相对照,结果是没有一位父母能答对一半以上的问题。这些父母可能熟悉孩子身上最微小的一颗痣长在什么地方,却不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请家长准备一个孩子成长笔记本,时不时记下孩子今天高兴了,他为什么事高兴,他今天和你谈话时透露了什么信息……不用太长时间,你就会有收获。

作为家长要想得开一点儿,父母与孩子的许多矛盾往往是因为父母“想不开”。比如,让孩子学钢琴,孩子就是不想学,父母就容易“想不开”了,就会对孩子埋怨:“我花这么多钱给你买钢琴、请老师,你还‘狗咬吕洞宾’?”“别的孩子都在学,你不学,以后万一升学有‘加分’,你岂不是吃亏?”“都说学钢琴提高智力什么的,还能陶冶情操,反正学总比不学好。”听你总是这么唠叨,孩子要是不和家长急才怪呢。

在这种时候,家长就得“想开一点儿”,来一点儿自我安慰,不妨这样想:一是我已经花了不少钱是不假,但如果孩子真不想学,他也学不好,这么下去花的钱更多,每个月上课就得好几百呢!二是孩子要学不好,以后就算升学有“加分”,恐怕也没他的份,再说学钢琴的那么多,竞争也激烈着呢!三是不管学钢琴有什么好处,孩子如果不喜欢,他也觉不出好来,提高智力的法子还有很多,找点其他孩子喜欢的吧。

在家长与孩子的意见存有分歧的时候,家长不妨先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看看是否有道理。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商量,相互妥协,各让一步。比如对孩子说:“我同意你放学回来先看一会儿电视,但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在晚上八点前写完作业。”和孩子的意见统一后,就要制定计划照着做。如果意见还是统一不了,先搁搁再说。

在等待的时间里,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诱引”孩子“上钩”,比如,真想让孩子学钢琴,不妨在这段时间带孩子听听音乐会,或者请个懂音乐的朋友到家里弹弹那台钢琴。

家长尊重自己孩子的表现就是作为家长想得少一点儿,管得少一点儿。

一位教育家说:“母亲最好只有一只手。”也就是说,对孩子要放开另一只手。

有些父母也想让孩子多做事,多实践,但真到做的时候,不是怕孩子做错,就是怕孩子出乱子:“算了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这样一来,孩子的许多权利就被剥夺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事前先想想,孩子如果失败,最大的害处是什么?如果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家长就不用去管了。

做家长的还要尊重孩子的秘密,常言道:“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秘密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品。”

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前提。对于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

家长要允许孩子有秘密,不去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去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去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

家长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辨别危险。可以在平时多与孩子交谈,让他们学会识别危险。比如,私下与网友见面可能有哪些危害,与男生单独呆在一个房间可能遇到的情况。让孩子明白哪些“秘密”是有害的。在和孩子谈论这些话题时,不要针对孩子,家长只要真诚地说出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说“你可千万不能怎样怎样”,孩子一听到这种话就会烦躁,还很可能反驳:“你以为我连这都不懂?”

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帮助或引导。要学会“察言观色”,孩子有心事时一般会在神情言语之间表现出来。这时,父母不要逼问孩子,而是可以跟孩子说些轻松的话题,或者带孩子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缓解孩子的忧虑,并在一个私下场合单独告诉孩子,如果他需要任何帮助,只要说一声。让孩子明白善于求助是一个现代人的本领。当孩子把心里话告诉可信任的家长时,家长不要像抓住了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批评,或者说些丧气话,而应像帮助朋友一样给孩子帮助,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精心维护

孩子的好奇心是推动孩子求知的重要力量。做家长的要学会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家长怎样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对孩子的发问,家长不能怕麻烦,更不能随便敷衍搪塞打发。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接触面非常广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好奇心强、喜欢独立思索、敢于发问,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孩子们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就应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积极思考,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如:“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2、家长要充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作为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认为孩子有点“傻呼呼”的,更不要说:“你还小,等你长大后就会明白了。”其实,孩子们的提问,正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不足,而好奇心又促使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不当,孩子们求知欲望的火花就会因此而熄灭。

家长要尊重孩子在知识、能力、判断方面的自尊心,学会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谦逊,让孩子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3、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平等相处、平等交流。

孩子的心中一般都是非常尊敬长辈的,那么作为家长也应该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在与孩子讨论问题时,请不要过早过快地下断言,以免挫伤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当对孩子这样说:“这个问题,你应该很清楚,你继续讲下去。”或者说:“这件事我还没想过,很想听听你的看法。”这会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好奇心得到呵护,他们会尽力去思索、探讨,思考问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能得以培养。

4、家长要及时赞扬孩子的长处,引导孩子的良好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即使是再调皮的孩子或成绩差的孩子,他们身上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如何挖掘开发孩子的这些“宝藏”,对于家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抓住这点因势利导,多表扬、鼓励,经常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爱好,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心则是知识的萌芽!”

孩子的好奇心往往就表现在一些细微之处,表现在一个细小的而你却不以为意的问题中,作为家长,用你的爱心和责任心来呵护孩子们稚嫩的好奇心吧!

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往往融合在一起,书本上的各种知识时时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也同样吸引着他们。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奠定他们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石。通常来说,好奇心强的孩子一般创造性也比较强。

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在孩提的时候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只有对事物好奇才可能去积极地想象,才可能去进一步探究,才能出现新的发明和创造。

通常,“奇”往往是与“险”联系在一起的,孩子的好奇心在很多时候表现为好动,由于年幼无知,常会有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发生。

美国著名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小时候十分顽皮,尤其对焰火感到好奇,在摆弄中他几次把邻近的水果店“炸”坏,有一次焰火又落在一家面包铺上……一次次无意的祸端,是他潜心探索的不断实践,使他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让人类飞向天空的梦想。

家长要鼓励孩子花样翻新的玩法,赞扬他们的异想天开与别出心裁,在一定范围内容忍他们搞一些好奇性的“小破坏”,让他们在“小破坏”中思考和吸取经验教训,摄取新的知识,逐步培养兴趣与创新意识。

要是一味害怕孩子有风险,去有意压制孩子的好奇心,就会扼杀了孩子心灵中的探索精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大人一定要细心呵护,不能责备。须知,好奇心是孩子增长聪明才干的动力源,没有好奇心,就不可能去探求知识。同时,作为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之,家长一定要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并设法进一步激发这种好奇心,使孩子的想象力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