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7306000000033

第33章 滴水不漏:会说话是一种竞争力(2)

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数无味的讲话中都会有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统计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情况。有关研究发现最多达到每分钟30处,有许多的教授也有20处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说话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应熟悉讲话的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的程度,因为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能坚定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激情,这种激情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其问题了。

其次,发音要准确。发音含糊不清是说话犹豫的一种表现。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就会使人感到他其实并不知自己在讲什么,而是在头脑中力图发现哪儿出了毛病,结果说话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反之,如果我们只在演说的其他方面下工夫,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结果将只有失望。

再次,要充满热情。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如果你站在听众前面怕得发抖,你就特别要大声地讲话。

最后,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发挥功能,就像阅读一样,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那么,在你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你就能读两本书,并且可能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掌握好说话的节奏,使说话就像琴弦一样有张力,像流水一样缓缓而流。对此,我们应去积极地学习。

因此,语言要说得动听,要使对方感动,应该时时把对方放在谈话的主角位置。

即使对方出了差错,你万不得已必须批评对方之时,也仍然要把对方放在主要位置上,不要牵扯其它人事物。

如此一来,对方会觉得人格受到尊重,即使你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他自己也会深刻地反省,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听人讲话,也有着许多的学问。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

一个好听众总比一个擅讲者赢得更多的好感。这是因为,一个好的听众总能够让人们倾听他们最喜欢的说话者--他们自己。

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作一名好听众能更有效地帮助你。

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在一次年终总结会上,甲评价乙是个有上进心,工作能力也强的同志,就是考虑自己的问题多了一点。甲用欲抑先扬的方式含蓄地指出乙的不足之处,还是比较注意谈话艺术的。可是乙听了以后生气地说:你看我不顺眼,要说我自私自利就直说,不要拐弯抹角的。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甲真的直截了当说乙自私自利,乙可能会更加恼怒。可见,缺乏倾听素质,会使交谈艺术无用武之地,更会使缺乏交谈艺术的谈话雪上加霜。交谈是一种互动式的双向交流活动。交谈双方共存于一个交谈场合,交替充当说话者和听话者,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辩证统一体,忽视任何一面都可能导致交谈的中断和失败。作为谈话者,每个人都应努力提高谈话艺术,但作为听者不能完全苛求别人的谈话艺术,特别要理性地对待缺乏谈话艺术的话语,自己不愿听的批评、指责性话语。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倾听的素质,能动、灵活地理解别人的话语。良好的倾听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专心倾听,能动听解

倾听应是交谈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当自己交替成为听者时,对对方的谈话,应该专心倾听、能动理解。专心倾听,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全部身心,不仅是对声音的吸收,更是对意义的理解。听者如果对谈话内容漫不经心,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左耳进右耳出,那就很难和对方进行沟通,更无法取得较好的谈话效果。听者在采取专心倾听的态度后,还要对谈话内容进行能动理解。所谓能动理解,就是对谈话内容自觉努力地去接收和处理,即一方面用自己具有的科学知识、人生体验、实践经验,正确和全面理解,一方面以谈话背景为参照,有重点有取舍地理解。

某学校新上任的校长和教师座谈,谈到本校的一个发展优势时说:本校的大多数教师来自全国名牌大学,这些新鲜血液,改变了过去近亲繁殖的状况,这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这段话使许多年轻教师深受鼓舞,也使少数由本校培养的老教师听了心里不舒服。教师如果用科学常识和实践经验来考虑问题,对教师全部或主要由本校培养,代代相传,存在的许多弊端,就会有认同感,再结合谈话背景,也会明白这段话是面向青年教师,是鼓励教师发展优势的,并不是为了否定由历史造成的近亲繁殖的老教师的。只要这样全面和客观而且有取舍地去理解,心里就会坦然起来。

2.善解别人的谈话动机

一般来说,谈话者要谈问题,要批评或表扬人等等,都有一定的动机。这个动机或者是善意的或者是恶意的或者是较隐蔽的或者是较显露的,或者是从主观需要出发的或者是从客观需求出发的。作为受话者要尽量善意理解别人的谈话动机,即:尽量寻找和发掘对方善意的说话动机,从客观需要出发的谈话动机。

如何听出别人的谈话动机要因人而异,因具体情况而定。有的人性格开朗,做事大大咧咧,说话心直口快。既然他说者无心,我们又何必听者有意呢?听别人的批评指责,应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态度,不仅不应轻易怀疑别人批评的诚意,相反还要尽量发掘别人的诚意。对待言词激烈、情绪异常、很不理智、一股脑儿倾泻的话语,更不能妄加猜测别人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含有敌意的动机。为了不因对方情绪的变化,而影响对谈话动机的善意理解,首先要换位思维,为对方的冲动寻找客观原因,从而给予谅解,其次要引导对方把他恼怒的原因说出来。

一个公司的主管与外商谈判,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他窝了一肚子火回来对下属说:你们这些人把事情办成了什么样子,存心和我作对吗?下属们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中小A猜测主管是冲着她来的,是想炒自己的鱿鱼,于是也大吵大嚷了起来。而小B心想:主管一贯是很和蔼的,今天大光其火,一定是有原因的。他待主管发完火平静下来后,对主管说:您的压力很大,能让我们一起承担压力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主管于是说出了谈判不顺的事,并主动为自己的不理智向大家道歉。

3.忽略方式,注意内容

一般来说,谈话方式和谈话内容是相辅相成,具有内在联系的。作为谈话者要尽量注重方式和内容的联系,运用既得体又富有艺术性的谈话方式。但作为听话者首先要注重谈话内容,不要太计较别人的谈话方式,有时甚至要有意识地忽略一些不恰当的方式。

有一个刚进高中的学生,第一次英语测验成绩很不理想。英语老师在班上说:有个别同学连一些基本题都做得一团糟,还想考大学?不如回去找个工作算了。这样的冷语,使这个同学同英语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进而影响到学英语的积极性。这种状况虽然在高二换了英语老师后有所改变,但他和同学们的英语水平距离却不是短时期能够缩短的。那个老师的批评实在拙劣,学生因为这拙劣的批评而耽误了学业,也实在可惜。这个同学如果能忽略老师的批评方式,注意批评的实际内容,认识到自己确实基础不够扎实,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切实的努力,不仅能改变老师的偏见,而且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有的人喜欢以主观猜测的方式说出客观事实。如某领导对文书说:你不想在我这儿干了吧?所以将文稿写得这样糟糕。如果计较这种情绪化的批评方式,文书就会反唇相讥,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增加互相的误解。反之,对领导的话忽略方式,注重文稿不合要求这一事实,主动采取措施弥补,不仅能获得谅解,而且能使情况好转。

4.正确对待言外之意

谈话语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语言直言不讳,言明意显,一听就懂,用不着用心意会。隐性语言本意不从语面上直接表露,而是意在言外。如果谈话者使用隐性语言,让听者领会言外之意,听者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对待言外之意。

(1)以友好的态度追求含蓄表达的效果。说话人用借喻的方式,表达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

(2)不敢直言,不能直言,只好闪烁其辞,让人去领会言外之意。

(3)有意不实话直说,通过言外之意,产生冷嘲热讽的效果。

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作一名好听众更能有效地帮助你。而且,聆听还可以避免日常交际场合中"言多必有失"的后果,倾听还可给人留下谦虚好学、专心稳重、诚实可靠的印象。

少说负面话

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讲些负面话,久而久之,说负面话成了他们讲话的一个坏习惯。这些人说起话来,往往是带着不满意的、抱怨的口气。

跟这种人在一起交往,好像世上没有几件能让他称心如意的事。如果你留心统计一下,假如他一天讲了一百句话,夸张地说,大概有九十九句是负面的。

爱讲负面话的人,有时是过于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种便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的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镜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结果却看到了皮肤间的皱纹和皱纹间的污泥。那么试想,如果再用显微镜去观察,岂不就是骇人的细菌布满全身了吗!

老爱讲负面话的人,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她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她那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同她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还会觉得此人太"刁",难以相处,常常避而远之,偶有接触,也只好打个哈哈敷衍了事。总讲负面话,最终会成为难以与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少说负面话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正如有一个故事中讲到的: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冰棍。晴天雨伞卖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为什么不下雨;雨天冰棍卖不动,老太太就抱怨为什么不赶快出太阳。后来有人开导她说,晴天你小女儿冰棍卖得火,雨天你大女儿雨伞卖得快,你天天都有高兴事,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老太太一想,果然,于是脸上便由阴转晴,心情也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同样,与人相处,也要热情大度,注意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有时还需要用你身上的闪光点去照亮别人,让大家的心境都明亮开朗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同你友好相处。

沉默依然是金

办事交往中,多听少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你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听听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既可以获取一些独特的见解,又可赢得他人的好感;当对方发泄不满时你更应该闭紧嘴巴,听他尽情地倾诉,他会对你感激万分的。如果你插上一句,可能只会加深他的痛苦,尔后他必为失态而离开你。所以,保持沉默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沉默是人生的一种机智,也是社交的一种心机。当你不愿意和人交谈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沉默;当你不懂得怎么与人交谈时,你可以选择沉默;当一些社交难题难住了你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沉默。

当然,正常的交流总是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的;如果一方只是一味地说,另一方只是一味地听,或者一方对另一方的话不置可否,沉默不语,这说明交流发生了故障。然而,有趣的是,有时候社交中出现的一些交际故障还得用沉默的方式才能解决。

为人处世,得方圆做人,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社会经验,那就是:多听少说;要"多听少说"并不容易,这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只有时刻保持适当沉默,你的人缘才会持久而稳固。

某机关行一个女孩,她平时话语不多,与人聊天,常常面带笑容。后来,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很多同事在她的攻击下不是辞职就是调离。最后,矛头终于指向这位女孩。

一次,好斗的女孩抓住了这个女孩的把柄,立即点燃火药,进行攻击,谁知,那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有说,最终好斗的那个女孩主动鸣锣收兵,她反而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之后半年,好斗的女孩自请调离。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沉默的力量是何等的重要,面村如此的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显得苍白。

沉默是个法宝,是因为沉默里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是肯定(不反驳不就是肯定吗),可以是否定(不表示赞同不就是否定吗),也可以是不表态(不肯定也不否定),甚至可以让对方捉摸不透。唯一不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正面发生冲突。

要知道,发生冲突是社交不折不扣的失败。办事交往中,多听少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你与别人交谈之时,不能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时候学会沉默,倾听别人的心声,适时找到合适的话题,与别人达到心灵上的相通,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至高境界。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抗拒每个引诱你、使你向自己的欲望妥协的感觉。如果有个人请你做一件事,而且是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人,问问你自己,你是否想要做,还是你觉得很勉强。

如果你觉得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做,而是因为朋友或社会的人情压力,你才说"好",那就忠于自己,诚实地说"不"吧!有能力说"不",是迈向快乐生活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同样地,当你的意思是"好"时,就说"好"。如果你想做某件事,就遵循别人的提议,而不要管其他人怎么说,做你自己的主人,照你自己订立的游戏规则来进行。就如同说"不"的能力一样,学习说"好"对你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某人请你做某件事,而你并不确定想不想做时,那就说"或许",然后告诉他们,等你更确定时,你会让他们知道。

言为心声,心随言动

说话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但讲究语言的艺术也同样十分重要。同样一种思想,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