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305900000046

第46章 汉文帝赞扬周亚夫(节自《绛侯周勃世家》)

【《绛侯周勃世家》导读】

本篇记叙周勃、周亚夫父子在建立与巩固汉王朝,以及在稍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过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对他们均以下吏收场的惨痛遭遇,尤其是周亚夫的惨遭杀害,表示了无限的同情与不平。

周勃诛杀诸吕安定刘姓王朝的事情,作者安排到《吕太后本纪》和《孝文本纪》之中,本篇重点写他功成自危、系狱惕息情事,文中述周勃语:”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对于狱吏的厉害,司马迁因为”李陵案“也曾下狱,当有切身的感受。对于周亚夫,则重点写了细柳治军,以及谏阻给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将唯徐卢封侯之事,突出了他的为官正直,有真将军和真丞相的风范。

篇末的”论赞“对周勃、周亚夫作了高度评价,分别比之为伊尹、周公和穰苴。还赞扬了周亚夫坚守臣节而不愿顺适天子之意的高贵品质,对他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无限同情。

【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2];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3];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4],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5],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6]:”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7],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8],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晾。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9]、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10]。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B11]。

【注释】[1]匈奴:汉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也称胡人。当时所占领地是今内外蒙古。[2]宗正:官名,掌管皇族之事,当时刘礼为宗正官。霸上:地名,即今白鹿原,在陕西长安县东,接蓝田县界。[3]棘门: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县东北。[4]亚夫:西汉名将,沛县人,周勃之子。初封条侯,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升为丞相。后因宫廷之争被皇帝疏远,称病免相,绝食吐血而死。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县西南。[5]先驱:走在前面引导,此指天子的前锋之军。[6]都尉:官名,多为主持军事的武职人员。[7]介胄:军装。铠甲叫介,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叫胄。[8]式:同”轼“,车前横木。[9]曩(nǎng)者:从前。[10]中尉:官名,掌管京师兵马,负责京师安全。[B11]车骑将军:汉代将军的名号,与卫将军及左右前后将军皆位次上卿。汉文帝元年设立此官位。

【译文】汉文帝即位之后的第六年,匈奴大举入侵汉的边关。文帝便派遣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派遣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派遣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入侵。

皇上亲自去慰劳将士,到霸上和棘门两地的军营,皇上的车马队都是奔驰着直接进入军营,将以下军人都骑马参与迎接和送行。后来到细柳军营去,那里的兵士、官吏都身披铠甲头戴战盔,手持锐利的兵器,弓弩张得满满的。皇上的先驱到达营门,不能直入军营。先驱说:“天子就要到军门了。”都尉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旨。’”没一会儿,皇上到了,还是不能进去。于是,皇上便派使者拿着符节给将军传诏,说:“我要进军营慰劳将士。”周亚夫才传令开了营门。守营门的军士、官吏对跟随皇上来的乘骑车马的人说:“将军规定,在军营中不能乘车骑马快跑。”于是,皇上便拉住马缰绳,慢慢地行走。到达营区,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皇上作了一个揖,说:“我是身着盔甲的战士,不能行跪拜礼,请求用军礼相见吧!”皇上为之感动,非常严肃地俯在车前的横木上检阅将士,并派人说:“皇帝慰劳将军。”完成慰劳的礼仪就回程了。出了军门,跟随文帝的大臣们都很吃惊。文帝说:“啊,这才是个真正的将军啊!从前所见的霸上、棘门军营,就像小孩儿做游戏一般,那里如若被袭击,必定会被俘虏呀!至于周亚夫那儿,哪个敢去侵犯而能得到丝毫便宜呢?”文帝如此称赞周亚夫很久。

过了一个多月,三处驻军都撤军,便拜周亚夫为中尉。后来,文帝快要死时,他告诫太子说:“若是有了急事,周亚夫真正可任用为做统帅兵马的将军。”文帝死后,景帝便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鉴赏】本文主要写西汉名将周勃之子周亚夫(?—前143)严谨治军,军威赫赫,深得汉文帝赞赏之事。

首先,文章交代事由。汉文帝六年(前174),匈奴大举入侵,周亚夫与宗正刘礼(军霸上)、祝兹侯徐厉(军棘门)同为将军,军细柳,三军在长安西面构成一道防御屏障,以阻匈奴的入侵。

其次,写文帝劳军。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赴军营慰问将士。文章用对比手法,先写去霸上和棘门劳军的情况。在那两处,汉文帝的车骑“直驰入”,毫无阻拦,且守军将以下的官兵都骑马迎接和送行。再写去细柳劳军的情况。到了细柳军营,官兵头戴盔,身披甲,手执兵器,拉弓搭箭,全副武装,时刻准备迎战。汉文帝的先行官不能进军营,因为周亚夫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旨。”待汉文帝到,仍不得入。汉文帝不得不派人持符节去下诏,说明来的目的是“劳军”。周亚夫才下令开了营门。汉文帝进入营区后,又按周亚夫的规定,车骑不得在营区奔驰,只得按辔徐行。到了营区中心,周亚夫身着甲胄,只行军礼。周亚夫的这一系列行动让汉文帝的随从官员吃惊和不理解,与霸上、棘门两地的“直驰”和“迎送”形成鲜明的对照。但汉文帝却十分称赞,认为周亚夫乃“真将军”!霸上、棘门两地治军若儿戏,如匈奴入侵,必被击溃而被俘;周亚夫这儿,严整的军威,谁敢侵犯?汉文帝的称赞,表现了他与随从官员独到的见解与眼光,也肯定了周亚夫治军严谨的军威军风最后,写文帝拜托。三军皆罢后,汉文帝惟独拜周亚夫为中尉。汉文帝病危临死之际,又告诫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托付国家大事给周亚夫。

文章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先铺叙,次对比,再借用他人眼光和嘴巴托出周亚夫的言行。周亚夫的正面行动只有身着甲胄见汉文帝时的一个军礼和一句话:“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作为一个“真将军”的威武严直、不卑躬奉迎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显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