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305900000045

第45章 陈平设计擒韩信(节自《陈丞相世家》)

【原文】淮阴侯破齐[1],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2],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封平以户牖乡[3]。用其奇计策卒灭楚,常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4]。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5]!“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以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6],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7]。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擒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预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谓信曰:”若无声,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8]。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还至雒阳[9],赦信以为淮阴侯。而与功臣剖符定封,于是与平剖符[10],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B11],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注释】[1]淮阴侯:即韩信,他辅助汉高祖定天下,封为淮阴侯。[2]蹑(niè):踩(踏)脚。[3]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户牖乡: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系陈平的家乡。[4]臧荼:原是燕国的将,跟随项羽入关。项羽将燕一分为二,把燕王广封为辽东王,荼封为燕王,都城在蓟城(故城在今北京城西南)。后来荼被高祖所擒。[5]竖子:原意为以轻蔑的口吻称呼他人。犹如,”那小子、那东西、那家伙“等。[6]巡狩:即巡守。巡视诸侯所守之地。《孟子》:”天子视诸侯曰巡狩。“[7]云梦:湖泽名,在今湖北云梦县境内。陈:地名,在今河南淮阳县。[8]反接:将两手反过去并用绳缚之。[9]雒(huò)阳:即洛阳。[10]剖符:符,即符节,古代封侯、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的凭据。剖符,就是将符节剖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受封者或外任官员。[B11]魏无知:秦汉之交人,曾经向汉王推荐陈平。周勃和灌婴向汉王进谗言,说陈平行为不轨,偷嫂、收受诸将的钱财。汉王让魏无知去查证。无知对汉王说:”大臣们所言之事,也许有可能,你陛下所问之事,我可以去做。不过他的所作所为已是过去的事了,对于你的成功和失败都没有什么关系,陛下为何不使用他呢?“汉高帝认为无知说得很好,遂用陈平。

【译文】淮阴侯韩信打破齐国,自立为齐王,还派使者通报汉王,汉王大怒并大骂韩信。陈平用脚轻踏汉王,以此暗示,汉王即刻领悟。他便优厚地对待齐使,还派张良即刻去立韩信为齐王,把户牖乡的土地封给了陈平。汉王曾用陈平的奇特计谋,灭掉楚国,陈平做了护军中尉,跟随汉王平定了燕王臧荼之乱。

汉六年,有人上书,报告楚王韩信谋反。高帝问诸将怎么办,诸将说:”赶紧发兵,宰了那小子呀!“高帝没有吭声,他问陈平。陈平一再不肯回答,问:”诸将怎么说?“高帝如实告诉他。陈平说:”那人上书说韩信谋反,他那里有人知道上书这事吗?“高帝说:”无人知道。“陈平说:”韩信知道吗?“高帝说:”他不知道。“陈平说:”你陛下的精兵与楚国比较,谁强大些?“高帝说:”我比不过楚国。“陈平说:”你陛下的武将在用兵方面,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帝说:”不及韩信。“陈平说:”你现在,兵不如楚国的精,将又不能及韩信。若举兵去攻打他,是你催他开战。我个人认为,陛下这么做是很危险的。“高帝说:”这事怎么办才好呢?“陈平说:”从前天子出去巡狩,便借机会聚诸侯。南方有个地方叫云梦,陛下可假装出去到云梦游玩,在陈那个地方会集诸侯。陈地是楚国西边的疆界,韩信听说天子好好地出来游玩,他估计自己必定没什么事了,而且必然到城郊来迎接你,你便趁他迎接你之机将他擒拿。这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办的事情而已。“高帝认为可以这样办。于是,便派使者通告诸侯,在陈地相会,说:”我将要去南边游云梦。“高帝于是随即起行,还未到达陈地,楚王韩信果然在城郊外的路途中迎接高帝。高帝已经事先预备了武士,武士见韩信到来,立即将他捉住捆绑了,放在后边的车里。韩信大叫道:”天下已经安定了,我固然应当被你烹杀。“高帝回过头来对韩信说:”你不要作声,等回去你就明白了。“武士将韩信的两手反过去绑着。高帝便在陈地会盟诸侯,完全平定了楚的地方,回到洛阳,赦免韩信,降封他为淮阴侯。还与功臣们剖符定封:给陈平剖符,封为户牖侯,而且世世代代永远相袭。陈平辞谢道:”这不是我的功劳。“高帝说:”我用了你的计谋打了胜仗,打败了敌人,这不是功劳是什么?“陈平说:”不是魏无知举荐我,我怎么能进到你这里呢?“高帝说:”你可以说是不忘本的人啊!“于是又赏赐魏无知。

【鉴赏】汉四年(前203),韩信破楚之齐地,杀项王大将龙且,自立齐王。那时,楚正急围汉王刘邦于荥阳。汉王得知消息,大怒且骂曰:”吾困于此,急望汝来救我,汝欲自立为王。“后在陈平暗示下,乃派张良去立韩信为齐王,叫他派兵击楚。后韩信为主帅,破楚于垓下,刘邦立夺齐王韩信兵权。于汉五年(前202),改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以便进行监督与控制。汉六年(前201),有人上书刘邦,告楚王韩信反。刘邦问计于陈平,从而生擒韩信。本文记述的就是这一事件。

文章先写陈平在处理”楚王韩信反“的问题上,与诸将的不同见解。诸将主张”亟发兵,坑竖子耳!“陈平在高帝刘邦征询他的意见时,不急于发表意见,而是先调查研究,当得知韩信不知有人告他谋反时,再请刘邦对比自己与韩信的兵将,当得出刘邦”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时,陈平得出结论:不能用兵,只能智取!即刘邦假巡狩之名,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韩信因不知有人告他谋反,故必来迎,从而擒之。陈平此计,也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的。

接着,文章写刘邦依陈平之计擒韩信。当韩信被擒之时,大呼:”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此时的刘邦,尚未下决心杀韩信,只将他降为淮阴侯。

最后,文章还附带写了陈平受封之后,不忘其恩人魏无知的推荐,从而得到刘邦”不背本“的赞赏,这从另一侧面表现了陈平为人方面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