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7292500000011

第11章 处世社交的艺术(1)

会赞美

人人都喜欢被称赞,渴望被他人欣赏和肯定。如果得到夸奖和鼓励,做起事情也更积极、更热情,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好话要到位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赞美别人,常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虽然赞美别人看似只是动动嘴皮子,说上几句好话,但是获得赞美的人的感觉,却是其他形式所不及的。

确实,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是如果不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那么赞美的话是难以达到好的效果的。赞美,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的赞美,能让人感到极大的愉悦;反之,话不能说到点子上,则会让人觉得你是虚伪造作,不怀好意,引起极大的反感。

所以,赞美能否发挥妙用,关键就看你是否能把赞美的话说到点子上。

所谓说到点子上,就是指赞美对方时要讲究话语分寸,拿捏到位,在恰当的时机,针对赞美对象进行恰当赞美。

这就要求必须对赞美的对象和要赞美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胡乱开口夸奖,如果"出口乱赞",常常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平时必须学会善于观察、了解别人的优点,只有对赞美对象足够了解,才能说出让人听了开心的话。

具体来说,怎样才能把赞美的话说得恰到好处呢?

注意观察

留心观察对方的外貌表情、言谈举止,了解对方的喜好。这样在赞美对方时,就能够有所选择,有的放矢,对于一般人没有留意的优点,给予彰扬和夸奖,更容易打动人。

比如一个厨师,你夸奖他厨艺好,这无可厚非,但或许在其他方面他的优点更突出,可是一般人并不太注意,你发现了并对他进行夸奖,那么比夸奖他厨艺好还能让他感到高兴。

赞美的话语,虽然让人听着高兴,但是必须有所选择。有的人对某一方面的夸奖,已经听得太多了,耳朵都听出老茧了,如果你还重弹老调,就很没新意,也难以获得他的好感。因此必须挖掘他其他方面的优点,并进行恰到好处的夸奖。

具体细致地赞美

夸奖切忌空洞。"你真厉害"、"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话,虽然也是夸奖之词,但往往没什么效果。只有具体细致的赞美,才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意。

比如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上了一道菜,你只简单地说一句"很好吃",并不能让朋友感到极大的愉悦。但是把菜的味道和自己品尝感受进行一番具体细致地描述,就会让朋友感受到你确实是在品味她的菜,而且确实很欣赏她的厨艺。

赞美要恰如其分

第一次到朋友家,发现她的房子光线比较昏暗,而且面积很小。但你想赞美几句,于是便说:"你的房子真不错,一个人住着挺宽敞,光线也还不错。"朋友听了这话,会品咂出虚伪的意味,甚至觉得你是在讽刺她。

如果换成评价她室内的装饰,"嗯,你这副油画真好看"、"这只花瓶放在这里,感觉挺协调的"等,对方就会觉得很舒服,更容易接受。

总之,赞美是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尊敬他人的一种表现。恰当地赞美别人,会给人舒适感,同时也能够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交际中,必须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这是给人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保罗·哈威是美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次他主持的广播节目"故事的结尾"中,他叙述了表达真诚的赞扬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

他说:

几年前,底特律的一位教师请史提夫·莫瑞士帮她寻找在教室里跑失的一只老鼠。因为她知道,老天给了史提夫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是一般人不具备的,那就是超级灵敏的听力。因为史提夫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所以老天就给了他一双听力超常的耳朵。

所以,当老师请求史提夫在教室里寻找跑失的老鼠时,史提夫第一次感到他的特长得到了别人的欣赏。

几年后的一天,史提夫说:那次他得到的重视和欣赏,就是他新生活的开始,他开始发展他在听力方面的特长,终于成为20世纪70年代最伟大的流行歌手和作曲家。

他的艺名就是史提夫·汪德尔。

千万不要把赞美和恭维混为一谈,二者有本质区别。分不清恭维和赞美的人,人际关系一定不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值得赞美的事情其实很多,例如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孩子第一次为父母做饭,孩子花了很长时间终于做好了一个鸟笼子,这些都值得父母对孩子进行赞美。也许考试成绩比父母期望的要低,可是和上次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这就值得赞美;也许孩子第一次做的饭并不可口,可是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步,父母应该给予鼓励赞美;也许孩子做的鸟笼子非常粗糙,可毕竟是孩子亲手做的,他一定希望得到父母的赞美。但是许多父母没有对这些事情及时进行赞美,使孩子感到失望,没有了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须知,没有任何东西比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赞扬更能使孩子们感到快乐了。

为了学会有效地赞美别人,当我们在饭店吃到一道好菜时,不要忘记说这道菜做得不错,并且把这句话传给厨师;当一位奔波劳累的推销员向你表现出礼貌的态度时,也请你给他一些适当的赞美。

每一位传教士、教师及发表演讲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全心全意对待听众、却没得到听众一句赞扬的话而泄气的情形。这些靠说话为职业或工作的人会碰到这种情况,那些在办公室、商店以及工厂工作的人们,还有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吝惜我们的赞美之词,适当地给别人一些赞美对自己同样有益。

在人际关系中,交际对象都是人,人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在你经过的地方,不妨多说几句感谢的话,多赞美一下你接触的人,播下一些友善的种子,这些友善的种子将会长成参天大树。当你下次再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就会享受到这些友谊之树带给你的荫凉。

还要提醒的是,有效地赞美还是促成商业性会谈成功的秘密所在。正如查尔斯·伊里亚特所说:"成功的商业性交谈,并没有什么神秘……专心地注视着对你说话的人,并适时对他进行赞美,这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么做更有恭维效果的了。"

丑话带香味

想要拥有很多朋友,必须懂得一些交友技巧。在恰当的时机对别人进行赞美,就是让你赢得好朋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技巧。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赞美,也需要适当的批评。怎样有效地批评对方,这是一个需要很高艺术技巧的事情,千万不要大意了。

有人以为,批评往往是"得罪"人的事,所以,为了不得罪人,很多人都不愿意批评人,对犯错误的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暖昧。自古以来就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古训,如今,良药已经被包上糖衣,不再苦口了,那么我们怎么让忠言不逆耳呢?这就需要讲究批评技巧,为批评穿上"糖衣"。

下面两种方法能够帮助你为批评穿上"糖衣",不再逆耳。

不要急于批评

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可是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要协调人际关系,在批评他人时绝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要知道,批评人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把对方整垮,而是要帮助他成长。所以真正的批评,绝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是在维护对方自尊心的基础上,帮助他认识所犯错误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最优秀的总统之一。在林肯即将去世的时候,当时的陆军部长斯坦顿说:"躺在那里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不仅仅是因为他为美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且还在于他有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他处理人际关系的秘诀是什么?美国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对林肯的一生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林肯其实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犯过许多错误,但是他后来逐渐改正了这些错误。

林肯年轻时,爱搞恶作剧。他曾经在信纸上写一些捉弄人的话,并把这些写好的信件扔到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当别人捡到信并且阅读信的内容时,脸上的表情真是五花八门。他从别人的表情上获得极大的快感。

林肯做律师的时候,喜欢与人争辩。他曾经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攻击反对他的人。他的言词犀利,常常让对方感到难堪。

所以,林肯年轻时也和一般人一样,争强好斗。如果林肯一直保持这种性格,是不可能获得人们的爱戴的。那么,他后来是怎么逐步改正这些错误的呢?

1842年秋季,林肯在某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讽刺爱尔兰政客西尔兹。人们看过之后,觉得林肯写的文章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都非常开心,以致全镇人都把西尔兹当成笑料。

西尔兹为此感到非常生气,他决心查出写文章的人。最后当他终于查出是林肯写的时,立即找到林肯,提出要和他决斗!

林肯并不愿意和他决斗,可是面对挑战,为了保住面子,他不得不答应西尔兹的要求!于是两人约定了决斗的时间。

按照决斗规则,西尔兹是进攻者,所以林肯有优先选择武器的权利。林肯的两条手臂特别长,于是他就选用了马队用的大刀。为了应付这场决斗,林肯还特地向一位西点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学习刀战。

到了决斗日期,林肯和西尔兹来到密西西比河的河滩上,准备决一死战……

这次决斗一定非常危险,因为西尔兹受到那么大的侮辱,一定会以死相拼。决斗的结果一定非常惨烈,最轻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弄不好还可能死人。这是双方的朋友都不愿意看到的。

幸运的是,在决斗前的一分钟,双方的助威者及时阻止了这场决斗,所以避免了一场悲剧。

这件事对林肯影响很大,他因此改变了过去与人交往的方法。他不再随意捉弄人,也不再轻易刻薄地批评别人。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经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不要评议人,免得为人所评议"!

内战时,林肯作为总统,屡次委派新的将领统率军队,可是这些新将领连连遭到惨败,这使林肯心情非常沉重,常常一个人在屋子里踱步。几乎有半数国民纷纷指责这些不能胜任的将领,矛头也常常指向林肯,认为林肯不会用人。可是林肯始终保持平和的态度,对这些将领没有一句批评的话。

当林肯听见妻子和一些人用刻薄的言辞谈论这些将领时,林肯总是说:"不要批评他们,当我们处在他们的地位时,也会像他们一样。"

如果说谁有权利批评这些人的话,这个人就是林肯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1861年7月4日晚上,敌方的李将军开始向南撤退。当时全国范围连续降雨,造成河水泛滥成灾,联军依靠天时取得了一次胜利。

敌方李将军带领败军到达波托麦克时,河水暴涨,根本无法过去,而胜利的联军就在后面追。李将军和他的军队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林肯知道这正是消灭敌人的好机会,只要把李将军的军队消灭,内战就可以结束了。

于是,林肯立即给联军统帅弥特将军发出电报,要求他不用召开军事会议,立即袭击李军。

林肯先通过电报发出命令,然后又派出特使,催促弥特立即采取行动……

可是弥特将军是如何做的呢?

弥特将军所作出的行动完全跟林肯的命令相反:他首先召开了军事会议,对林肯的命令迟疑不决;不肯马上行动。最后河水退去,李将军和他的军队逃出了波托麦克。

林肯知道这件事后,震怒之极:"弥特这样做是什么用意?老天爷,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敌军明明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只要一伸手,我们就轻松把他们俘虏……在那种情形下,任何将领都能把敌人打败,如果我自己去,已经把他捉住了。"

在沉痛失望之下,林肯给弥特写了一封信。

自从林肯经历过决斗事件后,写信时,遣词造句都是极其谨慎的。所以1861年这封出自林肯手笔的信,该是最严厉的斥责了。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将军:

难道你不知道由于李将军的脱逃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吗?他本来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如果将他捕获,再加上最近我们其他地方的胜利,立即可以结束这场战争。可是照现在的情形推断,战事将会无限期地延长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顺利地袭击敌军,你又如何能再向他袭击……我不期望你现在会有多大的成功,因为你已让黄金般的机会消失掉了,这使我感到无限沉痛。

可以想像一下,当弥特看到这封信后,他将会作何反映呢?

然而事实上,弥特并没有看到这封信,因为林肯并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这封信是在林肯去世后,从他留下的文件中发现的。

对此,后人猜测,林肯写了这封信之后,没有马上寄出去。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把这封信永远放在箱底。林肯可能想:"如果我是弥特的话,我会怎么做呢?我现在是坐在宁静的白宫里,命令弥特进攻,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可是如果我也亲自参加了战斗,我也看过鲜血,听见伤者的呼叫呻吟,我会接到命令就进攻吗?或许我的做法会和弥特一样。再说了,既然事已至此,我批评他又有什么用呢?弥特会为自己辩护,认为我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对我产生恶感,还有可能逼迫他辞去职务。现在的情形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

根据经验,林肯已经明白,尖锐的批评、斥责,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引发不良的后果。

不直接批评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史京纳经过实验发现,在学习方面,一只因为做对了事而经常得到奖励的动物,要比一只因行为不良而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

人类也是这样,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让别人有所改变,倒是常常引起愤恨。

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心里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时,我们也非常害怕别人的指责。"

批评所引起的后果,常常会降低员工的士气,伤害家人以及朋友的情感,但状况并不会因此有太大的改变。

江士顿是俄克拉荷马州恩尼德市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工作的员工戴上安全帽。他说以前他只要碰到没戴安全帽的工人,就官腔官调地告诉他们,要遵守公司规定,必须戴上安全帽。员工虽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却满肚子不高兴,常常在他离开以后,又把安全帽摘下来。

他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当他再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时候,他就问他们是不是安全帽戴起来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然后他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护他们不受伤害,所以,工作时戴安全帽是一种自我保护,这完全是为工人着想。

结果,那些在危险工地工作的员工都戴上了安全帽,而且没有愤恨或不满情绪。

包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员,常常在航空展览中表演飞行。

一天,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飞回洛杉矶。飞机飞行在三百尺的高空中,两具引擎突然熄火。由于他技术熟练,操纵飞机紧急迫降,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飞机损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