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之所以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变乖”了。它为自己设了一个高度,以免撞到玻璃上,而后来尽管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但玻璃罩已经“罩”在它的潜意识里,罩在心上,变得根深蒂固。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固定的心态扼杀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设限”。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遭遇?生活中,一次次的受挫、碰壁后,奋发的热情、欲望就被“自我设限”压制、扼杀。对失败惶恐不安,却又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豫、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等不好习惯。
一旦有了这样的习惯,你将畏首畏尾,不敢尝试和创新,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随之也就过早熄灭了。唯有你自己才能挣脱自我设限,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
要挣脱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那些愿意成功的人。如果你不想去突破,挣脱固有想法对你的限制,那么,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不论你过去怎样,只要现在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你就能够扭转劣势,更好地成长。
丹尼斯加入某保险公司快一年了,他始终忘不了工作第一天打的第一个电话。当他热情地拨通电话,联络自己的第一个客户时,没想到他刚说明了自己的工作身份,对方就非常生硬地打断了他的话,不但拒绝了他的推销,更是将他骂了一顿,声称自己身体很好,不需要什么保险。从那以后,再打电话推销时,丹尼斯心中便有了阴影,说话没有任何立场,讲解吞吞吐吐,自然没有人愿意向他买保险。
这片阴影越来越大,他甚至不再愿意去摸电话。工作近一年的时间,他一份保单都没有签成。他开始想,自己或许并不适合这份工作,自己的口才不好,没有打动别人的能力,他灰心极了。经理鼓励他要自己给自己机会,没有谁生来就注定成功,也没有人会一直失败。听了经理的话,丹尼斯深受激励,他鼓足勇气,决定搏一搏。他找出一个曾经联系过却被拒绝的客户的资料,仔细研究他的需要,选择了一份适合他的险种。一切准备妥当后,他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他的自信和真诚征服了那个客户,对方买下了他推销的保险。丹尼斯终于打破了自我设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其实,自我设限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恐怖,它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只要你摒弃固有的想法,尝试着重新开始,你便不会再有以前的忧虑和消极了。
选择积极的生活动力
动力是一个生命体存在的基础,一个没有动力的人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不难想象他是多么的毫无生气。当你将一块石头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它不会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你放上一个珊瑚虫,就会发现珊瑚虫在慢慢生长变化。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珊瑚虫是活的,石头是死的。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这一标准也同样适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在发展,他就具有生命力;如果停止发展,他就会失去生命力。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在生活中保持愉快,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时,就可能以两种不同的需要作为动力。比较普遍的一种是将自己所谓的缺陷或不足作为动力。例如,如果你是一个中学生,你在学年考试中某一学科没有及格,但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并决定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于是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另一种则是积极向上的,我们称之为发展动力。你感到人生多么美好,因此,你不愿虚度光阴,而是努力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使你充满无限动力,激发你不断前行。
人的生活动力应当是后一种,即要求发展的迫切愿望,而不应总是出于弥补不足而产生一种被动需要。只要你认识到自己应该不断发展与进步,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这就足够了。一旦你决定让自己陷入惰性,或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情感时,那意味着你已经决定让自己停止发展。以发展为动力,就意味着要充分体现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获取人生最大的幸福。而不是时时想到自己的某些缺点和失误,感到自己有必要改正与提高,如果这样,你一定会哀叹人生多么劳累。
只要选择以发展为动力,你就一定能够支配自己生活的每时每刻。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也不会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能够决定自己的外界环境。萧伯纳在他的一个剧本中写道:
“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却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奋力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环境……”
前面我们已经谈论过,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感觉或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十分可行的事情,但绝非轻而易举,你应当记住这一点。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让自己来了一个全新的改变,许多人期望自己的大脑能迅速适应新的要求,他们在努力学习新的思维活动时,往往希望在尝试一次之后,这种行为便会立即成为习惯。
如果你确实希望摆脱各种病态行为,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并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如果你确实希望心情愉快,你就必须像完成任何一项艰巨任务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反复地告诫自己:你的大脑确实属于自己,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你可以作出选择,而且只要你决定主宰自己,你就可以享受更为积极的生活,更为阳光的时光。
先想一个好结果
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预想一个好的结果。好结果很重要,有了好结果的鼓舞,人就会信心百倍,有这种积极心态的人,常常能够获得成功。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在还没有做事前,就想到事情会失败,这种心态消极、负面思考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一个人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成功者在做事前就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结果真的成功了。这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
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秘诀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天花板上贴上自己的座右铭--“我能胜!”
一天晚上,在漆黑的偏僻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轮胎爆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而没有千斤顶,是换不成轮胎的。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一辆车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
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
……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认为是一个精神病人,“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做事前,就认为自己会失败,自然难以成功了。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选手卡尔·华伦达曾说:“在钢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总是以这种非常有信心的态度来走钢索,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25米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他的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前的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来。”他时常问太太:“万一掉下去怎么办?”他花了很多精力研究怎样避免掉下来,而不是研究走钢索,结果失败了。
做任何事,不要在心里制造失败,我们都要想到成功,要想办法把“一定会失败”的意念排除掉。
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的尽是失败,就会失败。成功产生在那些有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往往发生在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
想好了就去做
有个一贫如洗的年轻人总是想着如何能够摆脱贫穷,但又不想付诸行动,于是他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着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他:不间断地祈求着。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您为什么不垂听我的祈求呢?让我中一次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了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现实生活中也许没有如此愚蠢的事,但却有如此愚蠢的人。心中有好的想法却不愿或不敢行动起来,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也可能发生。想想你是不是常常渴望成功,却没有为成功做出过一丝一毫的努力?
我们应该懂得,要成功,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要成功的决心,配合确切的行动,坚持到底。
只有下定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不断的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而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如同故事中那位祈祷者。但却从未掏腰包真正去“买过一张彩票”,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的梦想。在梦想一个个老去时,他们内心便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平庸生活。
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了解了一些成功哲学后的你,是否真心愿意在此刻为自己的理想的实现,认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决心,并且马上行动呢?当你养成“想好了就去做”的习惯时,你就掌握了向成功迈进的秘诀。
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报酬和职位。只有那些想好了就立即行动的人,他们的工作效率才会惊人的高,往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任公司最重要的职务。
因此,要想获得成功的果实,光有想法是不够的,想好了你得去做。只有将想法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地去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丢下不切实际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这一次鱼汛所遇到的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饿着肚皮回来了。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全部都打。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地遵守自己的诺言,不幸的是,他连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当然只是一个寓言而已,世上没有这样愚蠢的渔夫,但却有像渔夫那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有个孩子挺聪明,平时成绩也不错,他的父亲发誓,将来孩子一定要考上一流的大学,而且非清华和北大不读。结果,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临近高考时,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连续几个月,每天睡不到4个小时。成绩如何,可想而知。
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奋斗,而应该为可预见的目标而努力。
重要的是执行
有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整日提心吊胆,不但终日躲躲藏藏的,没有安全感,而且吃不饱,睡不稳,难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因此,老鼠群落准备召开全体大会,号召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众老鼠冥思苦想,都希望能想出一个上佳的计策。
有的提议培养猫吃鸡的新习惯,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猫药,有的说……
最后,还是一只年老的老鼠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那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如果猫一动,就会有响声,大家就可以亨先得到警报,躲起来。
这一决议被全票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
“有谁愿意去给猫挂铃铛?”主持会议的老鼠高喊着,可是没有任何老鼠敢站出来。后来高薪奖励、颁发荣誉证书等一系列办法都提了出来,但无论怎样,都没有一只老鼠愿意去,给猫挂铃铛的计划被无限拖延下去。
老鼠能有如此新奇的想法和创意,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是什么困难,只要敢想,并能够尝试着去解决,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那怎么可能走向成功呢?很多事情都已经表明,只有大胆设想、大胆尝试,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老鼠的想法虽然新奇,有创意,却不具备可操作性。老鼠与猫始终是天生的敌人,即使最聪明的老鼠想出最好的办法,如果没有执行者,还是等于空谈。问题是,大家想出来的决策是大家投票产生的,但为什么执行者就不能诞生呢?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很多好主意我们无法转化为行动,很多好决策无法产生现实的意义,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我们缺少执行的能力。而很多事实都已经表明,决策和制度不在于多么英明,而在于能否实施。方法再新奇,制度再先进,如果得不到贯彻执行,那也是一张空文,没有任何意义。
在我们碰到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只有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才有可能迈向成功。我们都很清楚,发现问题是展开工作的前提,但解决问题才是工作的关键和宗旨。所以,在我们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比别人更努力
美国《商业周刊》的记者采访某名企业家:“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比别人更努力!”
“其次呢?”
“比别人更努力!”
“最后呢?”
“比别人更努力!”
由此,你也得到成功的答案--比别人更努力!
努力是成功的捷径之一,而且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你要想成功,要想做得更好更出色,那么你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更努力。否则,成功不会属于你。
有些人总是很羡慕他人突然像彗星一样横空出世,却忽视了他人在能够发光之前所下的工夫、所忍受的寂寞和所挨过的苦难。这些人之所以能跑得快一些,是因为他所付出的努力比别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