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你喜爱的200篇散文(智慧背囊)
7290000000137

第137章 真情绵绵

他和妻子如今都已是白领阶层,安居乐业得让人羡慕。

每年春节,他们都要愉快地待在家里,翘首恭候乡下的朋友老赵。二十多年了,尽管生活变化很大,许多旧习已改,但此惯例一直未改。

城市商业日益昌盛,逢年过节,乡下人仍习惯进城来先赏了风景,再满载而归,老赵亦如此,所以他们有意在这段日子守在家中。

友谊的起点有些偶然。那时,他和妻子都在县城一所中学教书,老赵的女儿恰巧在他的班上,小女孩儿成绩优异,但家境特贫,曾几度要辍学,夫妻二人竭力劝阻,又热忱倾囊相助,终于帮她考上了京城的大学。

那年春节,老赵拎了几斤上好的小米和一袋挑拣得干干净净的红小豆,走进小两口租住的简陋的小屋,一再重复的最拙朴的语言,表达了乡下人最真挚的感激。

此后,老赵每逢春节,都要带一些自家产的东两,什么木耳、蘑菇、沙果等等,都是些极普通的东西,换了好几次车来省城看望已改行的他们。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过。当然,近年来老赵和他们的生活都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都已步入了小康。

老赵说:“当年他没那个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可他还是喜欢带着那么简单的东西来看望最好的朋友。”

他和妻子则很满足地说:“这样最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于是,大家坐在一起畅快地聊聊彼此一年来的收获。老赵告辞时,他们总要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包裹送上,里面是一些城里的特产,价格也不高。老赵起初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推让,见他们一脸的认真,后来便不客气了。再后来,这些已变得程式化一样自然了,有时,老赵一进门还会笑着问今年给他准备了什么礼物,而他们只是相视一笑。

心与心的相通,才是弥足珍贵的幸福啊。当我向朋友讲述这个故事时,我和我朋友的眼里都写满了感动和羡慕。

没错,其实他们早已能够很方便地买到彼此互赠的礼物了,可他们却非常在意这种真情的交流。虽说岁月带走了许多东西,可是他们心中珍藏的、坦露的、发展的绵绵的真情,却可以在每年最盛大的节日,以最朴素的方式延续下去……拾破烂的亲戚

春节回家,看到阳台上堆了好几个装废纸、空瓶子的垃圾袋,我过去拿起来要把它们都扔了。母亲拦住我,说不能扔的。我纳闷:母亲一辈子爱清洁,以往家里有一点儿垃圾,她都要赶紧扔到楼下的垃圾箱里,怎么现在突然攒起这些破烂来了?

母亲见我茫然不解,笑着说:“那是给一个亲戚留着的。”

我更糊涂了:“这破东西哪个亲戚能要啊?”

“有要的,有要的,你放在那儿吧,不用你勤快了。”母亲把我撵回屋里。

父亲见我一脸的困惑,向我做了解释——母亲认识了一个收破烂的妇女,听说日子过得挺艰难的,就告诉人家,她的破烂今后只送不卖了。打那以后,每听到有收破烂的吆喝声,母亲都要趴在阳台上看看,只要一见到是那个妇女,就招呼她,然后乐颠颠地亲自跑到楼下,把攒了好多天的破烂分文不收地送给人家。

我不以为然道:“拾破烂的生活可能都不大容易,你不想卖钱,随便送一个人就行了,干嘛非得等那个妇女?”

母亲认真起来:“那可不一样,我认识的这个人心眼儿好,那天你父亲不在家,是她帮我把一袋面抬上楼的。”

“那你不是谢过她了,还送了她不少的破烂吗?”我从父亲那里知道母亲对那样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一直耿耿于怀。

“谢是谢了,送也送了,可越送越有感情了,慢慢地我就把她当做咱乡下的一个亲戚了。她和咱们一样,都不在乎那一点儿破烂,可这里面的情分却是干金难买的。”母亲语气里透着满足。

说话间,楼下响起了收破烂的吆喝声,母亲笑呵呵地告诉我:“我听出来了,是她来了。”

看到楼下母亲和那位衣着俭朴的中年妇女站在阳光中亲切交谈的身影,我的心中倏然滚过一个温暖的词汇——感动。真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母亲认识了一个非常好的亲戚,在简单的馈赠中,流溢的却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浓浓真情啊……

给他人一点点真情的关注,也许会得到更多真情的关注;给他人一点点善意的关心。也许会得到更多善意的关心;给他人一点点爱心的关照,也许会得到更多爱心的关照。因为敞开的心扉,因为真情的挥洒,陌生的路人也会成为时刻牵挂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