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就是能力
728600000025

第25章 第五级经理人—从优秀到卓越(1)

空杯心态:多一丝谦虚,少一丝自满

如果你的“杯子”里面装满了太多的“知识”、“优秀”、“经验”,等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敢于“归零”。每一天都是一个新起点,每一次落实都应从零开始。

“归零”的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成功仅反代表过去,如果一个员工沉迷于以往过去的成功业绩,那他就再也不会进步。

老宋是某公司的一名老员工,他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做到了公司财务部门总监。论资历,公司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于是,老宋常常以功臣自居,逐渐养成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习惯。

后来,公司扩大规模,陆陆续续进来了一批新人,很快,老宋感到了一种压力,因为财务部新进的员工工作能力都很强,不仅精通财务、营销和电脑,还懂外语,相比较之下,老宋除了资历以外,别无他长。

老宋很不服气,于是,经过一番计划,老宋对财务部的新员工实行了“全面遏制”政策:尽量不让新员工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碰。可这也没有难倒这位新员工,一支笔、一把算盘,她把经手的账目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而老宋自己做的一些账目却频频出错。

不久,公司领导决定,由那位新员工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宋负责内务,这让他处在下岗的边缘。

老宋的心,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这也导致了他的事业的不顺利。事实上,如果你的“杯子”里面装满了太多的知识、优秀、经验,等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了。

想要发展,必须倒空杯中水,敢于“归零”。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次落实都应从零开始,每个任务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并完成。

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曾经是一名修理自行车的学徒工。他通过不断的努力,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之后,他自己开了一家自行车修理店,并雇用了50多人。

8年过去了,本田已不满足于自行车修理,于是改修摩托车。有一次,他把福特摩托车改装之后,参加摩托车大赛,居然靠着改装车的良好性能夺冠。此事对他触动很大,他下定决心进入摩托车生产行业。因为自觉才疏学浅,他进入了汽车专科学校,专学知识,不要学位。

从汽车专科学校毕业后,本田成立了东海精机公司,后来改为本田技研株式会社,自任社长。为了生产出最先进的摩托车,本田专门跑到欧美各名家特别是英国进行考察,并买下所有先进摩托车,回日本后拆开细心研究。不到3年的时间,本田摩托车已超过欧美,取得第一摩托车宝座。

但本田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他并不满足于摩托车生产的成就,又开始潜心钻研汽车。1936年,第一部本田汽车下线。其后,本田以赶超福特为目标向世界一流汽车生产商学习先进技术,推出了少污染又省油的汽车,并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引起世界轰动。

由此可见,保持一种“归零”心态对于一个员工长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对于有远大志向的追求者来说,成功永远在下一次。保持“归零”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人们问球王贝利哪一个进球是最精彩、最漂亮的,他的回答永远是:“下一个!”

冰心说:“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

像老板一样思考,才可能超越老板的期待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以下的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做自己开的一样。”把自己当成老板,才能向老板一样思考,才有可能超越老板心中的期待。

一位企业家有一次在对新员工培训时说:“当你和一批新员工一同跨入公司时,老板对每个人的期望都是一样的,这时有些人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大部分人刚能达到老板的要求,只有极少数人能超过老板的要求。”那些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将很快被淘汰,大部分人将继续自己平淡的生活,而那极少数人将会被单独叫进老板的办公室,老板会在正常工作之外给他们分配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随着老板对他们的期望越来越高,给他们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他们也能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长。

杜威是一家办公用品的销售部经理。一天,他到一家销售公司联系一款最新的打印设备的销售事宜。因为是一款定位为大众化的新品,并且厂家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经销商的让利幅度也非常大。杜威决定在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之前同一些信誉与关系都比较好的经销商敲定首批订量。

不巧的是,同他一直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不在。当他提及即将推出的新品时,一位负责接待他的员工冷冷地说:“老板不在!我们可做不了主!”

杜威继续把厂家准备如何做产品的宣传,需要经销商如何配合进行渠道开拓的设想向这位接待人员讲解,试图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回应,但是,令他失望的是,那个销售人员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只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搪塞:“老板不在!”

杜威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悻悻地走了出来。

他来到有业务联系的第二家公司。不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虽然很失望,杜威还是想试一试,看能否说服接待他的人。

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女孩子,当得知杜威是来自一家著名的IT公司的销售经理的时候,她马上倒了一杯水给杜威,还主动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杜威向她说明了来意,她以自己刚刚学到的营销知识,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不能因为老板不在就让它白白溜走。她主动要求第二天就为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等老板回来以后再由老板定夺。

结果很清楚,第二家公司的员工在老板不在的时候,为公司谈成了一桩生意,这款产品在整个市场上只有它一家经营,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3000台,为公司净赚了6万多元。而第一家公司的员工却因为老板不在而丧失了很好的商机,等再要求补货的时候,杜威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为他们加了几件货,但此时已经失去了获得厂家促销期的优惠待遇,利润自然大打折扣。

杜威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了第二家公司的老板,老板非常高兴,对这名员工的表现也很满意,不仅在公司全员大会上表扬了她,并且对她进行了奖励,鼓励她继续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

一个主动负责的员工,对于老板来说,是最值得信任和培养的员工,因为他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也同样是一件好事,学习老版的思考方式,才能超越老板的期待,为老板带来好消息和收益,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像老板一样思考,你就会主动考虑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费用,你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你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反之,你就会得过且过,不负责任,认为自己永远是打工者,企业的命运与自己无关。你不会得到老板的认同,不会受到重用,低级打工仔将是你永远的职业。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像老板一样思考”呢?这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准则有更深刻的认识。请思考如下问题:

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对待态度恶劣、无理取闹的客户?

如果我是老板,目前这个项目是不是需要先优化一下,再做是否投资的决定?

如果我是老板,面对公司中无谓的浪费,是不是应该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制止?

如果我是老板,是不是应当保证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公司的要求,代表公司的利益,以免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

……

我们无法在此一一列举出老板应该思考的所有问题,但是毫无疑问,当你以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应该对你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你深入思考、积极行动,那么,你所获得的评价一定也会提高,你很快就会脱颖而出。

认同公司的价值观,才能为公司尽心尽责

一家公司的总裁曾说过:“我们要求员工应该认同公司的使命和经营理念,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致。每次新员工进公司时,我都给他们讲,进一个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同公司价值观。对企业而言,认同感就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让大家可以朝一处使力。我会直截了当地对他们讲,大家到公司来,如果不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还不如趁早离开”。

中国有句古语:“道不同,不相为谋。”这里的“道”即可理解为工作中的“志”,公司的价值观就是公司所有员工工作的“志向”,只有员工把公司的“志向”视为自己工作的“理想”,对公司有一种认同感,才能尽心尽力为做事,推动企业发展。

联想集团在企业文化培训中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过程,叫“入模子”。“入模子”是典型的柳氏语言风格。按照柳传志的话,“入模子”是说联想要形成一个坚硬的模子,进入联想的职工必须进到联想的“模子”里来,凝成联想的理想、目标、精神、情操行为所要求的形状,使大家能够按照联想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做事,而在这种行为规范又主要指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入模子”是新员工进入联想的第一步,公司通过这个过程和仪式,把联想的价值观灌输给每一个新员工。根据联想的传统,每一个联想员工,在入职以后三个月的试用期内,都必须参加“入模子”培训,否则不能够如期转正,“入模子”的成绩会记入新员工档案成为重要依据。联想通过对每一个“新人”精雕细琢,希望他不仅适应岗位的要求,而且能够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进入联想的“老君炉”,被联想的企业文化“同化”的人,就不能在联想的大熔炉里面修炼成“仙”。

“入模子”培训的地点一般都选在风光秀丽的郊外,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非常紧凑,甚至超过平时的工作。早上天还没亮就要起来跑操,军训,然后高唱联想之歌,开始一天的课程。从基本的素质培养开始,比如团队精神、自信精神。然后进入重头戏,是关于联想的部分,包括联想的历史、发展道路、使命和远景,以及联想成功的基本经验。培训的过程中会组织参观联想的工厂、卖场,介绍公司的主要业务、现有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薪酬体系,另外还有礼仪规范方面的培养,包括如何接电话,如何对待客户,如何穿衣打扮等等。总之,凡是从这个“流水线”培养出来的人,就应该像联想电脑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联想人。

新人被联想文化“同化”的过程,主要是经过“入模子”实现的。联想的“入模子”培训使联想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能够深入到每一名员工的内心。使联想的企业愿景和目标能够成为上下员工的共同志向,增强了集体认同感。通过“入模子”的培训,每一名联想人都可以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公司目标当中。

通过联想“入模子”的新人培训,我们就会明白公司为什么会这么看重员工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每一个公司,都有一个发展的愿景。一个人认同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代表他认同了企业愿景中最本质的部分。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围绕着“什么对我很重要”这个问题的,它们是根深蒂固的标准,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道德判断、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目标的投入。如果员工知道他们的公司代表什么,知道他们所拥护和追求的是什么,就能够主动负责地做好公司需要的事,自觉维护公司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