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7268900000009

第9章 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加文化修养(4)

如果换一个思维,你本身就有一定的才干,又加上你勤奋踏实,肯吃苦,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自己的工作,你都是事无巨细,悉心尽力,力求完美,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监督自己,激励自己,精益求精。我敢肯定,只要你保持这种优良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你都是杰出的。老板会在内心暗暗的赞许你,渐渐地把企业的核心业务交到你的手上,培养你,在一次次与重大业务的交锋中,你才能得以升华。老板最终自然会对你委以重任。而且你周围的同事因为你有满腹的才华,勤奋扎实,兼与老板赏识,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并因而喜欢你而愿意与你接近,给你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在老板心目中你是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才,在同事的心目中你是有才华更是让人喜欢的人,在企业里,你是大家的焦点,回到家你自然会很有成就感。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你从不投机取巧,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从而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事业一帆风顺,家庭幸福美满。

远交近攻,急流勇退

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急流勇退意味着其对人生的领悟获得某种结果。这位家境贫寒的满腹经纶者范雎走的也是曲折的发展道路,起初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须贾出使齐国时,在齐王面前哑口无言,若不是范雎挺身而出,则很可能给魏国丢人。

范雎的正式出场看来还是很被看好的,但是他所投靠的人素有嫉妒之心,回国后诬告范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事情可想而知,范雎被打得折肋掉齿,这个坚强的智者不愿在宏图未展时死去,他买通看守谎称死去,藏匿于民间化名张禄。事情是有几分离奇的,活着就有机会,秦国使者王稽出使魏国时,范雎密友郑平安趁机推荐范雎,王稽经长谈也认定范雎不可多得。

范雎渴望报仇,也渴望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给予回报。这时候正赶上恐惧的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求和,范雎故意装作落魄状,须贾问范雎有没有熟人认识张禄,他哪里知道张禄也就是范雎,范雎也就是张禄,范雎说当然可以引见,随即带他到府中。当须贾明白过来之时,范雎的羞辱逐渐褪色,须贾的羞辱刚刚开始。他的这次出使秦国不仅没有得到范雎的帮助,反而让对方得以报仇,当年这位侮辱范雎的士大夫没有什么好下场。当然,仅报私仇不能证明范雎的能力,他还不至于因为私怨而误大事。在六国打算联手之时,他派名士唐雎携带大量财物前往邯郸,贿赂各国谋臣并挑拨其关系,终于使得“天下之士,大相斗矣”。

成功后范雎又看到了急流勇退的必要,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他对秦王盛赞蔡泽:“臣不如也。”后称病逊去相位,不久寿终正寝。他到底还是聪明人,没有把运筹的结果无限膨胀,历史的长河总是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是较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由此可见,最聪明只是我们自己智慧的运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文化,是人类先祖运用智慧的产物;未来无穷年度的历史文化,要靠我们后辈运用智慧去开创。我们不能以“完成自我”而满足,而应以完成人类、完成天地为目的。神奇的智慧,可以经纶宇宙,经纶天下,经纶国家。智者善于用它,就能无所不成,使人光芒万丈,与天地同存;愚者不能用它,从而一事无成,使他的人生黯然失色,而与草木同朽。所以说:“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的智慧。”

一个人有了智慧,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也就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有了智慧,便有悟解,有了悟解,就可以一悟百悟、一通百通,就不必事事去求认识求明辨,就可以解开玄奥奇妙之谜。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圆通无碍、大彻大悟。人生最好是用智不被物所惑,用慧不被物所蔽。无惑无蔽,就心里明朗,心明就能见隐识机。见隐在于圣,识机在于神。孔子说:“求学接近于智,力行接近于仁,知耻接近于勇。”又说:“智慧的人不受迷惑,仁德的人无担忧,勇敢的人不害怕。”没有迷惑,没有担忧,没有害怕,这就是他能成就事业的原因。

智慧从学问中可以得到,由修养中可以得到。千万不能妄自菲薄,妄自暴弃,妄自拘限。天地不拘限人,人却常常拘限于天地。不拘限于天地的人,就是英雄豪杰;拘限于天地的人,就是凡夫俗子。人人都具有智慧,靠发掘而各有所得,而由学问增益的智慧恢宏博大。所以孔子说:“有天生就知道的人,有通过学问而知道的人,有在困难中通过学习而知道以及所知道的只是一方面的人。”这就是孔子谈知的道理。佛家修持的恒言是“戒定慧”,认为定从戒中产生,慧从定中产生。禅宗认为智慧从参悟中也可以得到,这是佛家论智慧的道理。

不要轻易挑起争端

在一些进口影片中,我们常听到剧中人说:“不服气是吗?那就亮家伙吧!”接着,便是枪林弹雨。这都是充满挑逗的语言招惹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挑拨用语”是很危险的,不过现实中引出的不是手枪,而是“唇枪”、“舌剑”、“拳头”之类的。

在提出反对意见或发表对他人看法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易挑起争端的语言:

“你说得毫无道理?”

“你有点夸大其词!”

“那完全是错误的。”

“我难道会出错?”

“你还是不认输?”

这些话就像引发地雷的导火索,一不小心就会爆发“战争”。

你知道新教派的创始者约翰·威斯雷在旅行时是如何巧妙地避免与人争吵的吗?

有一次威斯雷坐马车旅行,同行的是一位年轻的少将,是他旅途的伴侣。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辱骂基督教的信徒。

在换马车时,威斯雷坐在少将的旁边说:“和你共同旅行是件非常快乐的事,但是有一件事想请求你。”

少将回答:“有什么事情?请说。”

“在我们的旅途中,假如我得意忘形地说出一些对上帝不逊的用语,请提醒我一下,好吗?”

少将笑着点头,这样,旅程中,再也听不到少将骂人的话了。

威斯雷无疑是个非常会说话的人,他没有直接提出对对方的不满,而是巧妙地把矛头对准自己,从而间接地传达了他对少将的批评。这种含蓄方式的劝谏当然一般人都会接受,并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又不会挑起任何争端。

不要以小利绊倒自己

小便宜占不得,蝇头小利也会绊倒人。在人际交往和办公室中千万不能因小失大,使自己栽跟头,摔得头破血流。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生活中却总有那么一种人,看见一点儿小便宜便垂涎欲滴,却不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结果小便宜没贪成,反而断送了自己。

春秋初期,有虞、虢二国,乃是同姓比邻,唇齿相依,其地皆连晋界。虢公名丑,好兵而骄,屡侵晋之南鄙。虞公性贪,爱好璧马。由于虢公屡犯晋境,晋献公集臣商讨伐虢之策。

献公问大臣荀息:“虢国可伐吗?”

荀息对曰:“虞虢方睦,吾攻虢,虞必救之,若移兵攻虞,虢又救之,以一敌二,不见得有什么把握。”

献公说:“这么说来,我们拿虢国就毫无办法了吗?”

荀息说:“办法倒是有的,除非让人拿着金宝珠玉去贿赂犬戎,请其侵扰虢国边境,等虢君出兵与犬戎作战时,我们再乘虚而图虢不迟。”献公同意了荀息的意见,以大量宝物买通了犬戎。未几,犬戎果然发兵攻入虢境,兵至渭水,为虢兵所败。于是犬戎主遂起倾国之兵前来,虢公亦率军拒之,两军相持于桑田之地。

献公又问荀息:“现戎虢相持,寡人可以伐虢了吧?”

荀息说:“还不到时候,只有使虞虢相离,我们才能各个击破。”

献公又问:“那么,爱卿有何良策可以离间虞虢呢?”

荀息说:“可厚贿虞公,容我军假道于虞,以伐虢国。”

献公说:“然则师出无名,虞君肯答应我们吗?”

荀息又说:“有办法,我们在晋虢交界处,制造事件,引诱虢人出兵攻我们,我们就有借口了。那时候虞国知道了,便可保成功。”献公又采纳了荀息的计策,使虢人中计,发生了边境冲突,两方治兵相攻。

献公再对苟息说:“今伐虢不患无名了,但不知贿虞当用何物?”

荀息说:“虞公虽贪,但非至宝,不可动之,必须用二物前去,但不知主公是否舍得?”

献公说:“卿试言所用何物?”

荀息说:“虞公最爱美玉良马,主公不是有垂棘之璧,屈产之骏马吗,若以此二物去贿赂虞公,虞贪于璧马,必中吾计。”

献公说:“可是,此二物乃寡人之至于宝,何忍弃之虞人?”

荀息说:“臣固知主公舍不得此二物。可是,如虞公答应我们假道伐虢,虢无虞救必亡。虢亡,虞也存在不下去,璧马能从虞国跑走吗?这不过是暂时把主公的玉璧寄存在虞公处几天,让虞公把宝马代养几日,还有何舍不得的呢?”

献公听后大喜,即以璧马交给荀息,命其去虞。

虞公起初听说晋兵要假道虞国伐虢,十分生气,威怒之下,召见荀息,但当荀息献上璧马后,乃问荀息道:“此为你们的国宝,天下罕见,为何送给寡人?”

荀息说:“寡君献公恭君之贤,思君之强,故献此二宝,以通好于大国。”

虞公说:“话虽然这么说,看大夫似有话尚未说完吧?”

荀息说:“虢人屡侵我边境,寡君一意求和,但均未成功,故欲假道虞地以伐虢。倘幸而胜虢,所有虏获,尽以归虞,不知可否?”

鱼见食而不见钩,虞公手弄璧而视马,听说又将从晋伐虢得到一大笔财富,不觉大喜过望。时虞有二贤臣,一名宫之奇,一名百里奚。

宫之奇谏道:“主公万万不可应允。俗话说:‘唇亡齿寒’,晋吞并同姓之国已非止一国了,所以不敢进攻虢虞者,乃虞虢有唇齿之助的关系,如虢今亡,明日祸必及于虞矣!”

虞公不高兴地说:“子少言,不要管我的事,晋君不惜重宝,以交欢于寡人,正是吾人求之不得之好事,更何况晋强于虢十倍。失虢而得晋,有何不利。因小失大,那才是傻子呢!”于是虞公乃答应了荀息假道的要求。

荀息归后,晋以大将里克率师伐虢,虢公正与犬戎相持,万万没想到晋军会假道虞国,出于自己之后,仓促之间,无以为阵,犬戎又乘机相攻,大败而逃,只带少数人奔东周京城洛邑去了,晋军追入虢京,安集百姓,秋毫无犯,将府库宝藏,尽数装载,又回到虞国,以不过十之二三献与虞公,虞公更加高兴,对晋军毫无防备,里克却乘机把得胜大军,尽屯虞京附近,自己却装病不出,推说病愈即行,不肯撤军。

不几日,忽有急报:晋献公亲率大军前来,虞公出城相见,献公说:“吾欲与公于箕山校猎,不知可否?”于是,虞公尽出城中甲兵,一心与晋公校猎取胜,忽有人报:“城中火起。”献公说:“此必民间取火引起,不必惊慌。”虞公放心不下,乃辞别晋公,率军回城,半路上只见人民纷纷逃窜,虞公忙问:“何事慌张?”百姓回答:“城池已被晋军占领了。”

虞公此时仍未醒悟,说:“不可能。”乃来到城边,只见城楼一员晋将,倚栏而立,盔甲鲜明,威风凛凛,对虞公说:“多谢君大度,先假我以道,现又假我以国,多谢多谢!”虞公方省,不由得大怒,欲攻城,城头一声梆子响,箭如雨下,虞公只好命车速退。未及数箭之地,后军亦来人急报:”后军已被晋公截住,或杀或降,车马尽为晋有矣!”至此,虞公才后悔莫及。说话间,晋献公大军已到,传令虞公相见,虞公不敢不去。献公对虞公说:“寡人此来,乃取我宝玉良马。怎么样,这么几天不会瘦了吧。”虞公欲哭无泪,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晋军入城,荀息左手托璧,右手牵马,向献公行礼说:“臣谋已行,请还璧于府,还马于厮!”

常言说:“有一利必有一弊。”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人在生活中,无论是办事还是交易,切不可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