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7267700000011

第11章 心理养生(2)

第一天开始练习时,项目可不超过3—5个,感到累之前就要停止。三、四天后可逐渐练完全部项目。通过对所列的全部项目二三遍的练习后,如都达到了松驰,那么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付同样的问题。

4.想象调节法

想象的力量有时超过意志的力量。用想象的方法来对付挫折引起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也是很有效果的。用想象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

(1)视觉形象想象法

①使紧张和松弛相互作用的想象。闭眼,注意身体上的紧张点,稍停。把你体验到的紧张或痛苦想象成某一样东西,稍停。将松弛想象成另一样东西,稍停。让这两样东西相互作用,使紧张消除(例如将紧张想象为一块粗糙的冰团,把松弛想象为慢慢融化冰块的太阳)。

②在想象中将紧张排除。闭眼,赋予紧张或痛苦以某一种颜色或形状;稍停。改变这种颜色或形状;把这第二种颜色或形状从意识中排除出去。

③用颜色的变化象征紧张的改变。闭眼,想象你身体里有许多灯,例如红灯是紧张或痛苦,蓝灯是松弛;稍停。想象灯由红变蓝,或蓝变红,变化发生时你能觉察到身体上的不同感觉;稍停。将你身上所有的灯变为蓝色,体会一下总的松弛感。

④给肌肉紧张赋予视觉意象。胃部紧张时可以想象:胃里攒动着一个拳头;手臂紧张时想象手臂被绳子扎住了。想象这种束缚正在解除,或者想象自己的身体为温暖的砂轻轻地盖着;你的右腿,你的左腿……胃……胸部……手臂都被温暖的砂子盖着;或者想象一条温暖的毯子正在慢慢地,慢慢地拉上你的肩头。

(2)指导性想象

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闭眼,注意身体的感觉,练习深呼吸。注意你此刻的想象(可以把下面的指导语制成录音带播放)。

①“上山路上”。闭住眼,想象你离开住处,离开日常的烦恼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想象你在穿过山谷,向山区走近;想象你到了山区,你走了蜿蜒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你找到了一处歇脚的地方;发现了一处舒适的可以歇脚的地方;在这歇脚的地方你花一些时间检查一下你生活中的所有紧张和压力;给这些紧张和压力赋予颜色和形状,仔细地看看它们,然后把它们丢在小径上。继续上路直到到达山顶;环视一下山顶,你发现了一处吸引人的、舒适的地方。你坐下,慢慢地放松。你现在感到完全松弛了;体验一下完全放松时的感觉(大约3~5分钟);再一次环顾一下你的周围,记住,这是你轻松一下自己的特殊地方,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到这里来。

②“积极追忆”。闭住眼,回到这一天的开头,回想起床时的情景,感觉怎样?停一下。对自己说:“让那些思想感情消逝吧;让那个时刻流逝吧;这是过去,我现在不能改变。“用这种追忆的方法逐一回忆早上、下午、晚上各段时间自己的感受,如果有紧张和压力,对自己说:“让那些感受消逝吧!”

③“应付未知”,闭住眼,想象你在茫茫森林里,四周黑暗,道路曲折,你迷路了。体验一下你的感受怎样?注意你的身体,什么部分紧张,体验1分钟,停。在想象中寻找方法走出黑暗的迷津似的森林,体验一下你身上的紧张的消失。当你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办法时,你身上的紧张会逐渐消失。体验一下所有的紧张在离开你的身体;你是松弛的,你是安全的,你是舒适的。

(3)音乐想象

听音乐是最普遍的松弛形式之一。每个人赋予音乐以自己的意义。你要选择能感到宁静和缓的音乐。如果可能,制作一盘能半小时连续不断播放的轻松的音乐磁带。同一音乐的不断重复,可以引起你积极的联想,解除紧张。

找一把舒适的椅子坐好,闭眼,在心里扫描身体各个部位,注意紧张的部分,痛的部位和松弛的部位。当你注意音乐的时候,同时注意自己的心境。每当无关的思想进入头脑时,注意它,并丢开它。音乐结束时,再在心里扫描全身各处,比较一下此时的感觉与音乐开始前有什么不同。

5.呼吸调节法

虽然人人都在不停地呼吸,都知道呼吸对于维持生命的必要性,但却不一定知道某些特定的呼吸方法,还有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的功效。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就可能运用呼吸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下面这些练习可以先作普遍的尝试,然后从中选择几种对自己最为有益的方法,经常练习。

(1)深呼吸练习

这个练习可以采用站式、坐式或卧式。最好用卧式:平躺在地毯或床垫上,两肘弯曲,两脚分开20~30厘米,脚趾稍向外,背躺着。对全身紧张区逐一扫描。将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上,用鼻子慢慢地吸气,进入腹部,置于腹部的手随之舒适地升起。现在微笑地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时轻轻地松弛地发“呵”声,好像在轻轻地将风吹出去。使嘴、舌、腭感到松弛。作深长缓慢的呼吸时,体会腹部的上下起伏,注意呼吸时的声音愈来愈松弛的感觉。

这个练习每天须做1~2次,每次5~10分钟,1~2周后可以将练习时间延长至20分钟。

每次练习结束,用一些时间检查身体上是否还有紧张点,如果有,比较这种紧张与练习开始时的紧张感有没有区别。

(2)叹气练习

人在白天有时会叹气或打呵欠,这是氧气不足的征兆。叹气、打呵欠是机体补充氧气的方式,也能减少紧张,因此可以作为松驰的手段来练习。

站立或坐着常常地叹一口气,让空气从肺部跑出去。不要想到吸气,让空气自然地进入。重复8~12次,体验一下松弛感。

(3)充分自然式呼吸练习

健康婴儿或原始人采用充分的、自然式呼吸,文明时代的人喜欢紧身服装,过着紧张的生活,已经没有这种呼吸习惯。下面的练习可帮助我们恢复充分而自然的呼吸:

坐好或站好,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先将空气吸到肺的下部,此时横隔膜将腹部推起,为空气留出空间;当下肋和胸腔渐渐向上升起时,使空气充满肺的中部;最后慢慢地使空气进入肺的上部。全部吸气过程需时2秒,要有连续性。屏住气,约几秒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向内缩一下,并慢慢地向上提。气完全呼出后,放松胸部和腹部。吸气之末可以抬一下双肩或锁骨,使肺顶部充满新鲜空气。

(4)拍打练习

这个练习可以使人清醒,变紧张为松弛。

直立,两手侧垂,慢慢吸气时,用手指尖轻轻拍打胸部各个部位。吸足并屏住气后改用手掌对胸部各部位依次拍打。吸气时嘴唇如含麦秆,用适中的力一点一点间歇地吐气。重复练习,直到感到舒服。同时可将拍打部位移到手所能及的身体其他部位。

(5)充分自然呼吸加想象

这个练习将充分自然式呼吸的松弛效果与肯定性自我暗示的效果结合在一起。

取练习一那样的平卧姿势,两手轻轻放在太阳丛部位(上腹部肋尖处),作几分钟充分自然式呼吸。随着每一次吸气,想象能量进入肺部,并立即储存于太阳丛处。想象随着每次呼气,能量流到身体的各部分。在心理上形成能量在这样不断流动的图景。

这种练习,每天至少一次,一次5~10分钟。然后进行以下两种变式练习。第一种:一手放在太阳丛,另一手放到受伤或紧张的部位。当你吸气时,想象能量是由肺储存于太阳丛处,当你呼气时,想象能量流到那个需调理的部位,吸人更多的气;呼气时想象那能量驱除了病痛与紧张。第二种变式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是呼气时想象是你指导能量在驱除病变和紧张部位?

凡事要无愧于心

孔子说,君子的心胸平坦宽阔,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君子在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在修养心志中感到快乐;得到职位后,在办好事政事中得到快乐。因此君子终身快乐,没有一天忧愁。相反,小人在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就忧虑自己得不到;得到职位后,又生怕失去它,因此,小人终身忧愁没有一天快乐。

从心理学方面讲,生活中无愧于心是消除自我心理障碍、宽松处世、保持平心静气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

《尚书·太甲篇》说,天造的罪孽还可以逃避,而一个人自己造作的罪孽,是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的。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这是一定的。现实生活中,有些恶行虽然表面看来没有别时遭报应,但细究起来,那报应常常从怨行得逞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记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娄县有个书生名叫顾元吉,他当贡生时,平常的测验总是前几名;可是每次进入朝廷的正式考场,他总是看见有个年轻女子的影子在跟随着他,常因此而文思大乱,以致每次科举都名落孙山。原来顾元吉曾与一女子相爱并与人家订了婚约。后来却嫌那女子的出身清贫,不去娶她,以致那女子抑郁而死。顾元吉不仅屡试不中,到了晚年还患了精神失常症,发作时常常自己打自己。最终因不能忍受精神痛苦的折磨,投河而死。书中告诫人们说,顾元吉虽然有文才,可是却没有什么成就,最后还落得葬身鱼腹的下场,是因为他做了亏心事的缘故。

因此,古人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取。古人讲修身不仅是“保全身形,护养生命”,而主要是对自我道德的完善。不要以为黑暗中可以为所欲为,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恢恢,这样的人谁能漏脱呢?说到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还是人报,是各人对自己的善举或恶行给予的回报。也可以用心理学关于潜意识效应来解释。

做亏心事确实能使人致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亏心事的意念”在心中萌发时,心理上常常表现出自相矛盾或常处于耗神费心之中;在亏心事得逞时,精神上虽然一时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但随后便处于忧虑之中;当亏心行为败露时,受到周围人群、社会舆论的谴责,法律的审判时,精神又处于心乱如麻、沮丧、恐惧、自卑和紧张的状态;即便是亏心之事尚未败露但必定处于心神不安、自虑、自责的精神状态之中,总之,亏心行为的全过程,都是精神折磨、自我身心摧残的过程。医学心理学证实,当一个人做了亏心之事后,便会陷入各种不良的情绪之中,甚至造成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功能失常,进而发生多种疾病。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有亏心行为的人,常常留下药物所难以治疗的心神颠倒,失去了人格的尊严,有人会因此而痛苦一辈子。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代圣哲也教诲人们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善不可谓小而无益,恶不可谓小而无伤。”话虽无奇,哲理却深明了自身的心身健康,人世间的美好,我们都应无愧于心地做人。

孤独催人老

国外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无声无光,与世隔绝的房间里,放置舒适的床铺和足够的美味佳肴,如果受试者能在里面安静地生活4天,便可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酬金。然而所有受试者不到两天便终止了试验,说那里好像一切都凝固、停止了,给人以死神将至的感觉。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科研人员,曾做了长达9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孤独的人在排除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死亡率和癌症发生率比正常人高两倍。研究者还核实了3809名美籍日本人的数据,发现孤独者心脏病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有关人员对2754人的调查也证明,孤独对男性健康的危害大于女性,其死亡率是普通男子的两倍多,而女性孤独者死亡率是爱交际女性的1.5倍。上述情况说明,老年人保持正常的社交活动和人际间情感的交流,是获得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友谊是战胜孤独的良方。

丧偶、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时间长了,不仅会加速大脑的退化,催人衰老,而且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退休了,若饱食终日,不参加社交和文体活动,会增加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据调查,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3%的人患老年性痴呆症。专家认为,这些人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离群索居和孤独。

有关部门对上海164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结果表明:60%的人对物质生活表示满意;有一部分人有孤独感,其中60~70岁的人中有孤独感的占1/3左右,80岁以上者占60%左右。因此,解除老年人孤独感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孤独何以使人多病早衰呢?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际交往可抑制下丘脑区的活动,降低乙酸胆碱、氢氧基皮质酮和儿条酚肤的分泌量。这些物质能使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并出现其它应激症状。相反,孤独者下丘脑活动的增强,从而加速以上物质的分泌,进而影响血压、心搏和情绪,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和白细胞的抗病能力,使人多病早衰。

因此,老年人应扩大社会交往,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应注意克服消极、无聊、悲观情绪,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多与年轻人交往,或种花、养鸟、钓鱼、下棋、吟诗、作画,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寻求新的乐趣。

精神胜利法

生活中不愉快的事太多太多,受气之事、看不惯之事常见,得得失失困惑于心,不妨采用阿Q精神寻找心理平行。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贪官们往往得势一时,拿自己的前途冒风险,到时全要算账的。只有多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为人类作点贡献才是最有价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金钱是身外之物,但却是人们生活之必需。社会发展至今,金钱可以买到所有的东西,所以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又买不来健康、买不来生命。所以又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居里夫人在谈到怎样对待钱财时说:“贫困固然不太好受,但是过富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奥格尔说:“请不要给我贫穷。也不要给我财富。”这是智者的精神。中国古人说:“多藏者厚亡,故富者不如贫之无虑。”

金钱本身没有什么善与恶的区别,善与恶取决于人对金钱的获得与使用;金钱并不是构成罪恶的根源,罪恶取决于人们对于金钱的贪占。

因此,对于钱财,只要得之于正道、不伤根本,尽可能取之为我所用。用也要用得正道得法。正如古人所说:“谋利不失其根本,求利不忘公义;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然而,理好说,路难行。金钱似乎有捉弄人的本性,人又仿佛有被金钱所捉弄的弱点。孔子的学生原宪曾说过,没有钱财叫作贫,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却不去实行才叫病。当今社会不少人视追求钱财为时尚,并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顽疾。

不管是当官的,做民的,富有的,贫穷的,许多人都经不住这钱光灿灿的诱惑。更有少数人为了钱,神魂颠倒,忽视生命的价值,用生命作赌注,出卖自己的身体,出卖人格、良心,不顾国法,不惜性命地去捞钱,大肆挥霍沉溺酒色,结果身败名裂,最终将自己立世持身的宝贵生命丢失,真应验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语“人为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