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724500000004

第4章 职场生存法则:实力才是竞争力 (3)

英特尔成立时葛罗夫在研发部门工作。1979年,葛罗夫出任公司总裁,刚一上任他立即发动攻势,声称在一年内从摩托罗拉公司手中抢夺2000个客户,结果英特尔最后共计赢得2500个客户,超额完成任务。此项攻势源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总担心英特尔的市场会被其他企业占领。1982年,由于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他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企业。他时刻担心,日本已经超过了美国。在销售会议上,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葛罗夫,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

危机意识渗透到安迪·葛罗夫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1985年的一天,葛罗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摩尔讨论公司目前的困境。他问:“假如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葛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1986年,葛罗夫为公司提出了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顺利地走出了这一困境。其实,这皆赖于他的危机意识。

1992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此时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而是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将葛罗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预期的成功变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雇员心神不宁。12月19日,葛罗夫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最终,公司耗费相当于奔腾5年广告费用的巨资完成了这一工作。英特尔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葛罗夫的性格和他的危机意识挽救了公司。

在他的带领下,英特尔把利润中非常大的部分花在研发上。葛罗夫那句“只有恐惧、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的名言已成为英特尔企业文化的象征。

居安思危方可安身,贪图逸豫则会亡身。只有如葛罗夫那样充满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境地。每一个职场中人都要把葛罗夫的例子装在心中,将“永远让自己处于危机与恐惧中”的话记在心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时时提醒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艳阳天。

敢想更要敢做

沃尔特·皮特金是位电影投资者。一次,一位年轻的职员在会议上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了,它显然值得考虑,不过他们可以从容考虑,然后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正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已经开始向华尔街发电报,用电文详细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花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一千万美元的电影投资就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假如他们拖延行动,这项方案极可能就在他们的漫谈中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亮点。但皮特金立刻付诸行动了。很多人羡慕皮特金办事如此高效,他之所以办事高效,是他养成了“想到就要立即行动”的习惯。

每天都有人说:“如果我当时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或者:“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然而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只是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梦想着天上掉馅饼,而不是脚踏实地付诸行动,那么幻想恐怕永远只是幻想。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一张地图,无论多么翔实,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主人周游列国。严明的法规条文,无论多么神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滋生。凝结智慧的宝典,永远不可能缔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规、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小时候很爱空想,父亲为了让他克服这个毛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成功的关键所在,思想家告诉要“多思多想”。这人听后,似有所获。回到家,躺在床上,开始胡思乱想。他的妻子发现他行为举止异常,跑去找思想家,说丈夫自从向您请教后,整日足不出户,眼望天花板,口中念念有词,就像中了魔。思想家来到那人家中。那人委靡不振,看到思想家来了,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急切地问:“我每天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思想家问:“你思考了些什么?”那人答:“想得太多,脑袋都快炸了。”“你只想不做,只能收获无用的思想垃圾。”思想家毫不留情地说。

满腹经纶的空想家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的思想没有任何价值。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终其一生喜欢实干而不尚空谈,行万里路,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大洲,写出了许多著作。他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海明威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行动才能让思想发挥它的价值。同样,在职场中,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让我们的才华展现出它的价值。

面对繁重的工作,有的时候你会紧张,担心自己做不好,总感觉没有信心。有这些情绪和想法是正常的,因为你有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紧张和担心正是伴随着这个愿望出现的,愿望越强烈,你的紧张和担心就会越明显。如果将精力花费在消除紧张或为紧张和担心而苦恼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与愿望背道而驰。唯有行动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当你紧张时、担心没有希望时,只要将它看成仅仅是一种情绪和想法而已,将精力投入到扎实的学习中,利用好每一分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一道习题、一个单词。要想实现你的目标,紧张、担心没有用,只有投入到每天的学习、工作中,才有可能实现你的愿望。

所以,想要使工作取得更大进展,在敢想的基础上要通过果敢的实际行动去努力实践,只有这样,理想才能变为现实,而我们也能逐渐成为职场强人。

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

人生总是会遇到不顺的情况,很多人处于不利的困境时总期待借助别人的力量改变现状,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为何总想着依赖别人,而不是依赖自己呢?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利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四处为家的流浪者。那人进门打招呼说:“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多年前写的。流浪者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入密歇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人生已经绝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它使我产生了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在他说话的时候,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着这位流浪者,发现他眼神茫然、神态紧张。这一切显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罗伯特不忍心对他这样说。因此,罗伯特请他坐下,要他把自己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

听完流浪者的故事,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这幢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罗伯特刚说完,流浪者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他的手,说道:“看在上天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流浪者能提此要求,显示他心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所以,罗伯特拉着他的手,引导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试验室,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窗帘之前。罗伯特把窗帘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罗伯特指着镜子里的流浪者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当做你从前并未认识他——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未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流浪者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过了一会儿,罗伯特领他走出电梯间,送他离去。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他不再是一个流浪者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的衰老、不安、紧张已经消失不见。他说,感谢罗伯特先生让他找回了自己,并很快找到了工作。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人要勇敢地做自己的上帝,因为真正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就是自己,当你相信自己的力量之后,你的脚步就会变得轻快,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从21世纪的竞争来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还必须具备生存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注重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成功。

人若失去自我,是一种不幸;人若失去自主,则是人生最大的缺憾。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和特有的亮丽色彩。你应该果断地、毫无顾忌地向世人展示你的能力、你的风采、你的气度、你的才智。在生活的道路上,必须自己做选择,不要总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要听凭他人摆布,而要勇敢地驾驭自己的命运,调控自己的情感,做自己的主宰,做命运的主人。

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只有摆脱了依赖,抛弃了拐杖,具有自信、能够自主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自立自强是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也是纵横职场的法宝。

所以,从现在开始,树立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你的工作和生活才会取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