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724500000010

第10章 职场新人攻略:你也能成为最强的人 (1)

乔丹进入NBA的第一年被称为菜鸟,香港巨富李嘉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是个不被人重视的小伙计,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创业之初曾被人称为骗子……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他们都曾经是新人,都曾经不被重用,而时间、信念和个人努力最终成就他们。阅读职场新人攻略,你也会像他们一样成功。

少些书生气,多点世态心

对每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即便再成熟,身上也难免带有一些学生气息。这种学生气的外在表现就是对社会认知不足,以学生的视角感知周围的一切,有时对社会还存有一种对抗心理。一个人如果以对抗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中,等待他的必然是失败,无论多么强大的个体都无法改变他置身其中的社会。所以,初入社会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尽早褪去学生气,融入周围生活。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曾经对毕业生说:“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教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在社会中,如何尽快地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是每个人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你要自动自发地不再幼稚。做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具备以下两种心态:

1.宽容待人的心态

对于人们来说,宽容才会赢得声望。

一般说来,当一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宽容的气氛时,就会变得充满生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最要紧的是宽容,用善心待人,原谅别人偶然的过失。即使是犯有大错的人,也要温和规劝,给他改正的机会。孔子说:“宽则得众。”如果我们的社会不培养人们宽以待人的心态,不允许人们出错,一旦出错又一味严厉追究责任,那么,这个社会的动力和美德就会丧失。

2.换位思考的心态

有一句名言说,如果我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永远不能了解或解决,而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你会有一个全新的答案。

从前,两个基督教徒一起问牧师在祈祷时能否吸烟。其中一个教徒先上前问:“在祈祷时能否吸烟?”牧师生气地回答:“不可以!”这个教徒闷闷不乐地退下去。另一个教徒上前问:“在吸烟时能否做祈祷?”牧师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

对于一个本质相同的问题,用两种不同的问法,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这就是一个世界的两面性。如果拒绝换位思考,你眼前的世界就永远是单一的。如果拒绝换位思考,你将会失去与人们交流的乐趣,你就休想站在你的立场说服上司改变原来的想法、做法。职场之中也是这样,只有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工作才能尽快完成,人际交往也会更加顺畅,而生活也会因此更加美好。

职场新人,先“受罪”后享福

每个职场新人进入公司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依莲就是这样的人。她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刚入职不久,但是新环境的各个方面都让她有着诸多不适。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她找来了一个朋友聊天。

依莲那天看起来很拘谨,一直在搅动杯里的咖啡,看得出来满腹心事。

“我后悔了!”她终于开口。面对朋友询问的目光,她说:“我后悔出来工作,我后悔没有考研究生。”“我天天都不想去上班,每天早上起来想到要去公司,我就觉得恐惧。我讨厌去那里,真的很害怕去公司。我每天劝说自己、鼓励自己去接受,但是我真的很不开心,我讨厌这份工作,我讨厌工作……”依莲在宣泄情绪,朋友耐心地听着。

“我是今年7月份毕业的,从7月中旬到公司入职,如今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我对业务还一点都不熟悉,心里非常着急。但是没有办法——领导给我分配的工作非常少,并且都是些别人不愿意写的东西,乏味又出不了彩的版面才会安排给我。更多的时候是让我帮别人修改稿子,无非就是改改错字,调调句式,毫无技术含量。而且那些老编辑还总说我改得不对,把他们的稿子改坏了,这令我非常气愤。给他们改稿子本来就不是我的职责,改不好我还要挨骂。直到现在,我在办公室里还只是个跑腿打杂的角色,每个人都可以支使我,热午饭、买电话充值卡、拖地、擦桌子、给广告商送杂志……简直成了他们的保姆!

“更可气的是,我感觉自己一点尊严都没有,无论谁发现我哪里做得不好了,就会批评一通,有时候他们自己遇到麻烦了,也会说我一顿,我就是个出气筒!你说,在这样一个欺生、又不给新人成长和发展机会的单位,我能看到自己的前途吗?

“我也想过辞职,但现在的形势,我们这些应届生,没有关系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我该怎么办呢?”依莲越说越激动,不禁流下泪来,朋友递上纸巾,柔声安慰。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尴尬和困惑。如果承受能力比较差,难免会感到受排斥。有不少人表示,刚入职场的时候,“仿佛做了插班生”,不能融入工作团队,找不到工作归属感。如果同事态度不友好,领导不重视其发展,精神上的压力就更大了。依莲的情况就是这样,她希望自己能尽地进入工作状态,但是同事们却把她当保姆和受气包,领导也只是给她安排一些琐碎的事情,在她看来根本得不到锻炼和成长。

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往往非常在意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希望尽快崭露头角,但是作为公司领导和老员工,却希望能磨一磨新人身上的锐气,让他们学会服从,能够脚踏实地,不要太浮躁。职场新人如果不能看透领导和同事的用意,或者性格过于敏感和孤僻,往往会把事情想得非常灰暗,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烦恼和困扰。依莲就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处理好而产生了厌职情绪。但是厌职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其实,面对这些问题,新员工不必过度焦虑,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和与人相处,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曾经横亘在你面前的那条看似不可逾越的人际鸿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老同事遇到新手大多希望对方低调、谦虚、尊重自己,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态。那么不妨迎合他们的这种需要,尽可能地尊重他们。而且你对业务一点都不熟悉,多尊重老同事,谦虚地向他们请教也非常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只要你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求知心切,一般人都会给你一些指点和建议。

在工作方面,如果对业务还不熟悉,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没有足够的了解,你最好多做事、少说话。如果工作中没有特别多的事情可以干,干些杂活也未尝不可。新人只有任劳任怨,从小事做起,让上级和同事看到你对待工作和环境的态度,谦卑的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从而快速融入新环境,工作也会逐渐进入状态,很多情绪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历不是能力

有人说:“无知和眼高手低是青年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是导致频繁失败的主要原因。”学历并不代表着高成功率,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将来。日本西屋集团主席堤义明认为,学历只是一个人受教育时间的证明,代表一个人可能有的潜质,不等于一个人真正有多少实际才干。

心理学家总结出一条非常简单但又普遍适用的规律——不值得定律。对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即如果他做的是一件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持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在潜意识中,人们习惯于对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一个值得或不值得的评价,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去做或不做好。

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只关注有光环的大事情、能够出人头地的大事业,而将本职工作中的许多具体事情归类为不值得做的小事情,然而,正是这些小事情才是通往大事业的必经之路。基于不值得定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视越高的人,他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越多,成为怀才不遇者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几率也就相应越小。

如下是美国甲骨文软件公司的CEO,身价上百亿美元的拉里·埃里森在美国耶鲁大学200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白。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

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同样是失败者,失败的耶鲁优等生。

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1000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1000个行业的1000名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1000个失败者。你们感到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一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

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哦,当然,你可以。也许,以你的方式进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Steve。但我没有告诉你他在为谁工作,是吧?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

现在,我猜想你们中间很多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正在琢磨:“我能做什么?我究竟有没有前途?”当然没有。太晚了,你们已经吸收了太多东西,以为自己懂得太多。你们再也不是19岁了。你们有了“内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的学位帽。

嗯,你们已经非常沮丧啦。这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