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
724100000047

第47章 心态46 忙里偷闲,张弛有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

39岁的何先生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凭着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精神升为部门经理。但是,自从升职后,何先生明显感到在工作时总是精力不够,时间一长就觉得很累,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为此,还险些出了差错。不久前,老总找他谈话,明确告诉他如果他再不调整好状态,就由比他年轻的小王接替他的职位。不调节,就下岗。面对危机,何先生开始学习如何放松自己,通过养花种草来培养一份宁静的心态,让自己在工作的重压之后有种很放松的感觉,这样做过之后工作效率果然随之提高了。

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紧张压力下的人,不仅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还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引发某些疾病。专家分析,紧张与压力,会导致许多人产生倦怠、溃疡、抑郁、焦虑、烦躁、心悸、无助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在生理上则会引起血压、心率及内分泌等一系列变化,严重的还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导致一些身心疾病。

古人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在世,不能不忙,也不能没有闲暇。有忙有闲,亦张亦弛,才不会人为地绷断生命之弦,使人既能享尽天年,又有所作为。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很多追求工作成功的人,都舍不得停下脚步放松自己。在他们看来,放松是对工作的一种不负责任和对时间的严重浪费。他们以为只有永不停歇,才能早一点获得成功。即使已经精疲力竭、油尽灯枯,他们依然不愿停止,这的确难能可贵,但并不可取。

宋朝诗人黄庭坚说过:“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人生是忙碌的,忙里偷闲是一种很放松的心态,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调适方式。在自然界里,春夏生机勃发,万物生长,到处燕舞蝶飞;秋冬万物沉寂,处于休眠状态。人本身也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要懂得休养生息,顺应自然规律。

懂得松弛有度,是一种生命的智慧。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该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但是大多数人不可能有大量时间休闲,所以就只能学会忙里偷闲,让紧绷的弦放松,给滚烫的机器降温,为新的冲刺加油。放松不是放纵,而是养精蓄锐,是为了以一种更快的速度奔跑。

有个社会分析学家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调查发现,这些人之所以成为精英,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忙里偷闲,调适自己的身心。偷闲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忙里偷闲是紧张工作过程中的自我调节,适当放松,亦即在未感到疲劳时“提前休息”,或“主动休息”。从生理学角度看,这是迅速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因为当人体感到疲劳时,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乳酸、二氧化碳、水分等在肌肉内堆积过多,会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能力,长此以往就会积劳成疾。所以,在未感到明显疲劳时,体内积蓄的代谢废物较少,稍休息一会儿便可消除。忙里偷闲,抽出很短的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散步、小憩等,都能起到放松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帝是公平的,不管是谁,每个人一天永远只有24小时,你可以过得很从容,你也可以把自己弄得凌乱不堪,“没有时间”绝对不是借口,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懂得生活的人往往都是事业中的强者,他们不会每天都疲于奔命,他们会比任何人都尊重自己的休闲时间。

二战时,已近70岁高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每天都工作16小时以上,但是他很善于忙里偷闲,他坐上汽车就能休息,每天都坚持午睡1小时。晚饭后要在办公室的床上睡上两小时,醒后立即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直至次日凌晨。周总理也很会忙里偷闲,在乘车时、接见外宾前或会议中间,打一个盹儿,养一下神,便马上又投入工作。

当你累的时候,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哪怕只是一会儿都会让你的身心得到不同程度的休整。这片刻的宁静会让你的身心犹如在清泉之中洗涤过一样闲适平和,思维如大梦初醒一般清晰。这样的休息容易让你暂时从工作中抽身而出,以局外人的身份审视自己的工作,解开你在工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

——印度诗人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