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
724100000014

第14章 心态13 拿着“凸透镜”工作

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人如果没有专注工作的精神,那么他就无法抓住成功的机会。

——美国IBM公司营销部经理 约翰

曾经一位法国青年兴趣十分广泛,他热爱科学,也喜欢文学,还爱好音乐和美术。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些事情上,可是收效甚微。他不清楚是因为自己低能,还是成才之路太难走。于是他去向昆虫学家法布尔请教,向法布尔说明情况后,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立志献身科学的有为青年。”

法布尔对他建议:“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去试试,就像这块透镜一样。”为了给这位青年充分地说明这个道理,法布尔拿出一只放大镜、一张纸,放在阳光下面,纸上出现了一个耀眼的光

斑,不一会儿就燃烧起来了。

青年人茅塞顿开,欣然离去。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即使天才也是一样。如果投入精力过于分散,就会像阳光散射在纸上;只有把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有可能使事业之纸燃烧。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做重点突破。就像通过凸透镜把众多光束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可以在“聚焦效应”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

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他小时候淘气、聪明,又好动。1961年,因工作需要,他们全家搬到地处硅谷的山景镇。从此,乔布斯就生活在这个充满着世界上最新科学技术与最先进的管理知识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中,他的性格也表现出硅谷人的特点——敢于创新,对自己的爱好与工作非常专注。

有一天,邻居赖瑞带了一只原始的碳制麦克风回家,接上电池,挂上喇叭,麦克风就发出了声音。这可把乔布斯给迷住了,一个劲地向赖瑞问些奇怪的问题。赖瑞不胜其烦,干脆把麦克风送给他,让他自己去仔细研究。此后,乔布斯每天晚上都泡在家中,一点一滴地汲取有关电子的知识。

赖瑞见这个小家伙聪明好学,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在这里,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一见到电脑,乔布斯就迷上了它。那天晚上,俱乐部展示了一种新式桌上电脑,让大家打着玩。乔布斯一边玩,一边梦想自己要有这么一台电脑该多好呀!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乔布斯与比他年长5岁的渥兹尼克见面。渥兹尼克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是个天生的电子设计师。乔布斯与他一见如故。乔布斯经渥兹尼克介绍加入了学校电子俱乐部,成了一名“电子迷”。高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到一家名为哈尔德克的电子商店打工。渥兹尼克工作之余,整天都埋头于设计新型电脑,而乔布斯则更多地在思考如何在电脑上赚点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就是这个强烈的愿望,使他们推出了价廉物美的个人电脑。这台电脑严格地讲只是装在木箱里的一块电路板,但有8K储存器,能显示高分辨率图形。虽然简单,却相当诱惑人,俱乐部成员纷纷提出要订购这种电脑。

1974年4月1日愚人节,乔布斯、渥兹尼克等人签署了一份协议,共同创办一家新的电脑公司。为了纪念乔布斯当年在苹果园打工的历史,公司取名苹果(Apple),标志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因为“咬”(Bite) 与“字节”(Byte)同音,他们生产的第一款电脑也就命名为“苹果1”(Apple1)。

乔布斯之所以能够成功,最终成为一位世界超级富豪,正是因为他有一颗上进心,对自己的爱好与工作非常专注,并能一直坚持到最后成功。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勤奋和对某个目标持之以恒的毅力。他说:“我专心致志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好像世界上只有这一件事。”如果分散精力,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话,效果不会太好,即使成功,也只是偶然。世界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抓住的却很少。一生咬定一个目标不放松,一生只挖一口井,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透,才是成功人生的捷径,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专注是一块魔法石,它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只有专注工作,刨除杂念,才能像五百强员工那样成为社会的精英,成功的典范。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具备了专注的精神,一定会有所成就。

——德国诗人 歌德